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德育渗透 可行性原则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实施系统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体育教师在讲授体育理论和技能,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审美观等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独
特优势。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学科是各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这样,在体现体育课程连续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教育因素,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紧密相连。
例如,強身健体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敢顽强的品质;竞技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力争上游的意识;注重整体配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等。
1.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运动参与的特点,使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在活动中更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道德修养状况,例如,意志是否坚强,是否勇敢、果断,是否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等等,从而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较之其他学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更系统、更具体、更丰富、更高效。
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原则
2.1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勇于求知、求乐、求美和求友谊的愿望。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体育、德育和个性的有机联系,将个人融入于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在比赛中不断超越自我、展示个性、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并且与同伴协调配合,一起为集体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而顽强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发展学生个性与班集体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到发展学生个性与德育渗透相结合。
2.2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教育学研究认为,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容易产生拒斥心理,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教育学同时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机制。具体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自我教育机制表现为,学生将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而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振,主观能动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及其德育渗透作出自己的评价和选择。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一要吃透“渗透”二字的涵义,杜绝单纯地说教和一味地灌输,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合理预设一定的德育渗透情境,合理安排德育渗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借助于集体评价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自我比照的基础上产生自主接受或调整道德意识的动力,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2.3发挥学生群体结构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活动,小组就是学生的群体结构。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群体结构在实施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结构的作用,必须选择运动能力突出且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并着力提高他们在全班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体育骨干巨大的影响力和出色的组织管理,能不断优化学生群体结构,有效提高教
学效率,同时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德育渗透率得到有效提高。
2.4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具体的人”的精神面貌,是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个性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和影响,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个性偏差,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合各人的德育渗透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对于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应严格要求,并严格督促德育达成效果;对于胆小自卑的学生,应多表扬、多鼓励,逐步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自主能力;对于求快不求好的学生,应针对个人制定完备的考核标准,等等。
2.5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2.5.1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同时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正人先正己,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明礼貌程度,对学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注重仪表教态,有强烈的事业心,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身体素质训练,从而塑造自己独特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提高教育说服力。
2.5.2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应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爱学生,诚恳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师生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必将使德育渗透事半功倍。
2.5.3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应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积极的教育评价。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通过教育评价,使学生中的正确思想与行为表现“受益”,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趋向于德育目标。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手段方法,多表扬,多鼓励,促使学生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向较高的德育目标前进;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求学生持续表现出良好的思想和行为。
3.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方法
3.1坚持课堂常规,实施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章制度,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上室外课必须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运动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解,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仔细体会动作技术,刻苦锻炼;要求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严格的课堂常规应包括严格的课堂纪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严格的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从而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场地、布置器材、清扫运动场、使用和归还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有的重要内容。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这项活动,并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道德品质。
3.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实施德育渗透。
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富有思想性、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例如世界体育发展史、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体育发展史等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运动项目都蕴含着德育因素,例如耐久跑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严格要求,注重吃苦锻炼,培养学生的顽强斗志,使学生克服意志薄弱的毛病。例如跳跃等内容要求学生勇敢果断、从容面对新的挑战、不怕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变得勇敢、自信、冷静。又如球类教学内容集体性、趣味性、竞争性强,富有魅力,且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型比赛的优势,在适宜的时机辅以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相互间的紧密团结、密切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失误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促使学生正确对待队友的失误,给队友以时间并主动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味埋怨。
3.3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实施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在正确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有一个从动作僵硬、不规范、不到位到动作协调、准确、熟练再到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更多地关心体育学困生,对学生多赞扬、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通过富有竞争因素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但只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做好每一件事。
3.4充发利用游戏,实施德育渗透。
游戏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竞争性,因此学生接受它、喜欢它。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承受外界环境的锻炼发展,同时得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好的体育游戏思想價值高,其教育作用与游戏内容、方法、规则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采用游戏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努力提高实施游戏时的教育效果,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3.5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实施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晕倒、中暑、心跳过快引起的症状、运动损伤等,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恐惧和害怕。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思想教育,充分强调组织纪律性;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和助人为乐精神。
3.6充分利用运动竞赛,实施德育渗透。
运动竞赛是学生乐意积极参与的学校体育赛事。在竞赛过程中,学生普遍会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参与者顽强拼搏、力争第一,不参与者积极呐喊助威。运动竞赛要求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紧密团结、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因此,在竞赛中,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比赛中注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较之于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德育渗透。教师在正确掌握基本实施原则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多途径的德育渗透,一定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金冰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及其实施原则.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12.
[2]武凤英.浅析体育教学渗入德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德育渗透 可行性原则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实施系统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体育教师在讲授体育理论和技能,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审美观等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独
特优势。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学科是各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这样,在体现体育课程连续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教育因素,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紧密相连。
例如,強身健体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敢顽强的品质;竞技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力争上游的意识;注重整体配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等。
1.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运动参与的特点,使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在活动中更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道德修养状况,例如,意志是否坚强,是否勇敢、果断,是否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等等,从而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较之其他学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更系统、更具体、更丰富、更高效。
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原则
2.1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勇于求知、求乐、求美和求友谊的愿望。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体育、德育和个性的有机联系,将个人融入于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在比赛中不断超越自我、展示个性、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并且与同伴协调配合,一起为集体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而顽强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发展学生个性与班集体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到发展学生个性与德育渗透相结合。
2.2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教育学研究认为,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容易产生拒斥心理,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教育学同时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机制。具体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自我教育机制表现为,学生将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而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振,主观能动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及其德育渗透作出自己的评价和选择。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一要吃透“渗透”二字的涵义,杜绝单纯地说教和一味地灌输,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合理预设一定的德育渗透情境,合理安排德育渗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借助于集体评价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自我比照的基础上产生自主接受或调整道德意识的动力,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2.3发挥学生群体结构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活动,小组就是学生的群体结构。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群体结构在实施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结构的作用,必须选择运动能力突出且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并着力提高他们在全班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体育骨干巨大的影响力和出色的组织管理,能不断优化学生群体结构,有效提高教
学效率,同时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德育渗透率得到有效提高。
2.4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具体的人”的精神面貌,是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个性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和影响,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个性偏差,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合各人的德育渗透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对于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应严格要求,并严格督促德育达成效果;对于胆小自卑的学生,应多表扬、多鼓励,逐步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自主能力;对于求快不求好的学生,应针对个人制定完备的考核标准,等等。
2.5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2.5.1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同时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正人先正己,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明礼貌程度,对学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注重仪表教态,有强烈的事业心,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身体素质训练,从而塑造自己独特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提高教育说服力。
2.5.2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应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爱学生,诚恳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师生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必将使德育渗透事半功倍。
2.5.3实施德育渗透,体育教师应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积极的教育评价。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通过教育评价,使学生中的正确思想与行为表现“受益”,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趋向于德育目标。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手段方法,多表扬,多鼓励,促使学生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向较高的德育目标前进;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求学生持续表现出良好的思想和行为。
3.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方法
3.1坚持课堂常规,实施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章制度,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上室外课必须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运动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解,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仔细体会动作技术,刻苦锻炼;要求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严格的课堂常规应包括严格的课堂纪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严格的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从而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场地、布置器材、清扫运动场、使用和归还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有的重要内容。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这项活动,并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道德品质。
3.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实施德育渗透。
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富有思想性、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例如世界体育发展史、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体育发展史等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运动项目都蕴含着德育因素,例如耐久跑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严格要求,注重吃苦锻炼,培养学生的顽强斗志,使学生克服意志薄弱的毛病。例如跳跃等内容要求学生勇敢果断、从容面对新的挑战、不怕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变得勇敢、自信、冷静。又如球类教学内容集体性、趣味性、竞争性强,富有魅力,且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型比赛的优势,在适宜的时机辅以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相互间的紧密团结、密切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失误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促使学生正确对待队友的失误,给队友以时间并主动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味埋怨。
3.3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实施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在正确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有一个从动作僵硬、不规范、不到位到动作协调、准确、熟练再到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更多地关心体育学困生,对学生多赞扬、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通过富有竞争因素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但只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做好每一件事。
3.4充发利用游戏,实施德育渗透。
游戏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竞争性,因此学生接受它、喜欢它。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承受外界环境的锻炼发展,同时得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好的体育游戏思想價值高,其教育作用与游戏内容、方法、规则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采用游戏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努力提高实施游戏时的教育效果,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3.5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实施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晕倒、中暑、心跳过快引起的症状、运动损伤等,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恐惧和害怕。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思想教育,充分强调组织纪律性;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和助人为乐精神。
3.6充分利用运动竞赛,实施德育渗透。
运动竞赛是学生乐意积极参与的学校体育赛事。在竞赛过程中,学生普遍会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参与者顽强拼搏、力争第一,不参与者积极呐喊助威。运动竞赛要求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紧密团结、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因此,在竞赛中,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比赛中注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较之于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德育渗透。教师在正确掌握基本实施原则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多途径的德育渗透,一定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金冰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及其实施原则.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12.
[2]武凤英.浅析体育教学渗入德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