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请来的艺术家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美美术馆举办龚循明陶瓷绘画展,和以往租用美术馆来办展的艺术家不一样,龚循明是我们专门请来的艺术家.这件事酝酿了一年多.为什么要专门请这么一位艺术家到人美美术馆来做展览呢?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希望通过探寻黄慎艺术风格的源流,尝试发掘黄慎写意花乌画中“草书入画”的三个方面:草书点画形质与花乌物象形质的结合度(即草书的状物功能);草书的章法与花鸟画经营位置的关系(即草书的取势功能与时空表现功能);草书入画与情感融入的关系(即草书的表意功能).从笔墨语言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具体个案作品分析结合古代画论阐释的方法,来推断黄慎“草书入画”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融图绘于文字的设计手法,曾广泛见于我国春秋战国至唐代的“杂体书” (又称“意匠文字” “装饰字体”等)中,宋代以后,因受到正统书法观的排斥而逐渐式微.但事实上,这条文字发展脉络并未间断,而是随着空海等入唐求法僧的脚步东传日本,与正统书体式样一并广泛传播,成为日本现代汉字设计特别是创意字体设计的重要基石.梳理这条视觉传承谱系,不仅能够揭示中国古代意匠文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状况,更使我们看到日本现代汉字设计表象之下的视觉“基因”.
道教美术史研究的新收获rn——李凇《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简评rn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通史、断代史、门类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现正在向专题史和专门史方面深入.李凇教授的《中国道教美术史》即是专门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前道教美术、南北朝至隋代道教美术,此卷前不久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批以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古典与现代的对峙” “内容与形式的对峙”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对峙”这三组矛盾关系入手,探讨在一个现代化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年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何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各自对城市化的态度;同时探索其背后所暗含的、暖昧而隐秘的反城市话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旧社区陆续面临着改造或废弃的种种局面.本文拟以浙江省改造更新型未来社区建设的视域,结合韩国艺术社区营造及实践案例进行实地调研与文献调研,其此类社区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文化景观构建,及其实现文化与艺术景观构建策略与路径综合分析,以期为本省未来社区建设在科学、人文艺术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些许启示与借鉴.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下,新波普艺术深化了个体对身体的认识并拓宽了表现身体形象的艺术语言.身体观的转变激活了以多维性的态度来观看身体,并超越了传统审美方式对身体的表达,从而呈现出逐渐脱位与离体的身体形象,以及在技术理性和艺术感性聚合下展现出的多元化的艺术格局.本文以新波普艺术中的互动性身体形象为核心,涉及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和肯尼·沙夫的作品,与经典波普艺术中图像挪用的表现语言相比较,探讨新波普艺术中,身体形象由被标志到被脱位、离体转变的逻辑线索,不仅呈现出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建构方式的差别,同时也推
唐宋时期的茶事活动丰富多样,其时茶器之形制在茶俗的影响下,设计与制作得以相应变化与发展.以茶事活动来考察器物的变化,有益于梳理器物形制变化的社会动因.故而,本文在唐宋茶俗背景下,探究繁昌窑茶瓶形制变化的依据,借鉴相关文献对唐宋时期茶俗及茶事活动阐述,以繁昌窑茶瓶形制变化作为中心,探究其在唐宋茶俗的活动中形成的整体与局部样式之变化.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一类佛说法图表现为佛陀头光上有树冠装饰.本文将着重从图像组合的角度说明“树冠、有头光的佛像、台座”是一种树下佛说法图,它的影响范围从中印度、西北印度波及克孜尔、甘肃东部.某一地区的图像样式能否被命名为一种新的地方图像样式,是需要建立在与周边图像的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再判断的.因此,本文将从图像组合及佛教思想背景角度,对头光上树冠的性质进行重新阐释.
来乌群巴是15世纪享誉全藏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几乎遍布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文献缺乏相关记载,学术界对其生平、艺术活动和作品都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来乌群巴同时期人物的传记、色拉寺与故宫博物院等珍藏的带有明确记载的传世雕塑,首次勾勒出这位重要雕塑家的本名、主要艺术活动、重要作品及其艺术风格特点.
我结识龚循明先生几十年,他一直是一位比较纯粹的陶瓷艺术家,他用他的作品证明了这一切.龚循明对陶瓷语言形式的探索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他都用真心去感悟并展现鲜明的个性语言符号,同时在求变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认知,这样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