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为了疫情防控,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开学推迟,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开展线上教育。学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应对准备,及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准备,建立独立的疫情防控观察室,以确保在疫情防控期和正式开学后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那么,疫情防控中的小学科学空中课堂应怎样开展?
● 把握实施线上A-STEM项目的契机
A-STEM课程理念强调,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核心,通过理工科技能训练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人文精神引领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其中A指的是Arts,凸显人文精神、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对人有仁爱之心、对社会有正义之责、对自然与世界有审美之慧。
笔者结合疫情防控和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紧扣学生兴趣进行了基于A-STEM的线上科学教育实践。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密切关注疫情进展,适时地把人们在防控疫情中所暴露出来的科学常识问題,作为疫情教育课程资源,制作线上科学教育系列微课。巧妙地把A-STEM教育融入线上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线上科技小制作跨学科交融项目活动。让线上科学教学既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又与新时代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紧密结合,实现人文与科学的深度融合。人文引领的STEM线上科学教育实践,融入了疫情防控内容,同时又融科学活动、数学活动、工程活动于一体。例如,学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建立防控观察室,笔者以此作为疫情防控和科学教育的契机,把学校观察室的制作过程及其防控疫情的作用制作成微课,作为线上小学科学学习课程资源,并进行拓展延伸,提出让学生自制观察室的任务,开展线上科技小制作活动。聚焦“观察室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设计才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制作观察室需要哪些材料”“观察室内需配备哪些疫情防控物品”等前期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了解观察室的用途后,明确项目活动的主题、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制观察室活动,围绕“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展示分享”等环节开展,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设计制作观察室。在实践中融合了疫情防控知识、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涉及A-STEM的多维度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疫情防控意识,发展了工程实践能力,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了责任感。
● 融合多学科知识设计和自制观察室
学生通过空中课堂学习微课《制作疫情防控观察室》,可以清楚地了解学校观察室从备材料,搭支架,安装侧面、正面及窗户到配备物品的制作过程,了解防控观察室的作用是应对开学后的疫情防控,若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人员,将会被安排至观察室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在动手制作前引导学生思考工人搭建观察室最需要什么,由此引出设计图纸问题。
对数据的测量、图纸的设计关系到观察室能否制作成功。在设计图纸时需考虑窗户开在哪里才能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怎样选择材料安装窗户才能方便开合。学生在弄清楚了设计思路及了解了观察室制作要求后,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设计图纸。图纸的设计包括形状、大小、结构及艺术领域等方面知识;材料的选择则是变废为宝利用家庭的废旧材料如报纸等,渗透了环境保护知识;在根据图纸完成制作的过程中涉及观察室大小等融合了数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观察室所需物品如桌椅、体温枪、口罩、洗手液、垃圾桶等的配备,融入了疫情防控知识。将疫情防控和科学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
● 线上展示分享不断优化
通过评比、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看哪一个观察室制作得最好。由于学生是宅在家里学习,每一位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合作小组,设计制作环节难度比较大,除了教师在空中课堂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报纸、胶水等材料,才能制作出比较合理的观察室。学生在完成了观察室的制作后,把作品拍照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钉钉”家校本中。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级群里展示,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在评比、交流中结合疫情防控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优化,进一步改进完善观察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获得思维、技能、沟通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基于A-STEM的线上科学教育实践案例,凸显了人文引领,对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将体验性的活动变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单科知识教学变为人文引领的多学科融合的探究项目。A-STEM项目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为学生打通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系通道,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了各学科核心概念,提升人文精神,引领学生为人类福祉服务。
参考文献:
叶德卫.人文引领的STEM教育——深圳市龙岗区A-STEM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7):5-7.
● 把握实施线上A-STEM项目的契机
A-STEM课程理念强调,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核心,通过理工科技能训练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人文精神引领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其中A指的是Arts,凸显人文精神、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对人有仁爱之心、对社会有正义之责、对自然与世界有审美之慧。
笔者结合疫情防控和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紧扣学生兴趣进行了基于A-STEM的线上科学教育实践。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密切关注疫情进展,适时地把人们在防控疫情中所暴露出来的科学常识问題,作为疫情教育课程资源,制作线上科学教育系列微课。巧妙地把A-STEM教育融入线上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线上科技小制作跨学科交融项目活动。让线上科学教学既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又与新时代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紧密结合,实现人文与科学的深度融合。人文引领的STEM线上科学教育实践,融入了疫情防控内容,同时又融科学活动、数学活动、工程活动于一体。例如,学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建立防控观察室,笔者以此作为疫情防控和科学教育的契机,把学校观察室的制作过程及其防控疫情的作用制作成微课,作为线上小学科学学习课程资源,并进行拓展延伸,提出让学生自制观察室的任务,开展线上科技小制作活动。聚焦“观察室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设计才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制作观察室需要哪些材料”“观察室内需配备哪些疫情防控物品”等前期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了解观察室的用途后,明确项目活动的主题、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制观察室活动,围绕“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展示分享”等环节开展,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设计制作观察室。在实践中融合了疫情防控知识、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涉及A-STEM的多维度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疫情防控意识,发展了工程实践能力,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了责任感。
● 融合多学科知识设计和自制观察室
学生通过空中课堂学习微课《制作疫情防控观察室》,可以清楚地了解学校观察室从备材料,搭支架,安装侧面、正面及窗户到配备物品的制作过程,了解防控观察室的作用是应对开学后的疫情防控,若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人员,将会被安排至观察室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在动手制作前引导学生思考工人搭建观察室最需要什么,由此引出设计图纸问题。
对数据的测量、图纸的设计关系到观察室能否制作成功。在设计图纸时需考虑窗户开在哪里才能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怎样选择材料安装窗户才能方便开合。学生在弄清楚了设计思路及了解了观察室制作要求后,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设计图纸。图纸的设计包括形状、大小、结构及艺术领域等方面知识;材料的选择则是变废为宝利用家庭的废旧材料如报纸等,渗透了环境保护知识;在根据图纸完成制作的过程中涉及观察室大小等融合了数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观察室所需物品如桌椅、体温枪、口罩、洗手液、垃圾桶等的配备,融入了疫情防控知识。将疫情防控和科学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
● 线上展示分享不断优化
通过评比、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看哪一个观察室制作得最好。由于学生是宅在家里学习,每一位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合作小组,设计制作环节难度比较大,除了教师在空中课堂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报纸、胶水等材料,才能制作出比较合理的观察室。学生在完成了观察室的制作后,把作品拍照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钉钉”家校本中。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级群里展示,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在评比、交流中结合疫情防控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优化,进一步改进完善观察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获得思维、技能、沟通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基于A-STEM的线上科学教育实践案例,凸显了人文引领,对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将体验性的活动变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单科知识教学变为人文引领的多学科融合的探究项目。A-STEM项目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为学生打通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系通道,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了各学科核心概念,提升人文精神,引领学生为人类福祉服务。
参考文献:
叶德卫.人文引领的STEM教育——深圳市龙岗区A-STEM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