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刀匠,是磨刀剪的工匠。主要工具有磨刀石和抢子。磨刀石有粗石、细石之分。磨刀时先用粗石打磨,再用细石烫。抢子是开口的。磨刀离不开水,所以磨刀匠常常肩扛4条腿长板凳、带着小水桶、工具等。旧时磨刀匠还负责为身居闺阁的小姐磨铜镜。为招揽生意,常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个行业,所以现在街上仍然可见。
“磨剪子来……戗菜刀……”在老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
现年67岁的马志臣师傅孑然一身,却未被吞噬于闹市。这一声,在灵魂里沸腾起来的声音,仿佛一种欣欣向荣的预言,听起来特别踏实温暖。磨刀人的行头是一条长凳,一头固定一粗一细的两块磨刀石,凳腿边吊个水罐。凳子的另头则绑着坐垫,还挂了一个旧布包,装些简单的工具:锤子、戗子、砂轮片、水刷、水布……
异乡人,一乡情。1991年夏季的一场洪灾,逼迫马师傅背井离乡,怀揣着一绺绺乡愁和无奈,还有一些更为隐秘的痛,从安徽宿州,一路沿途乞讨,缘至福建南安。在这个新家,一待便是24年;这刀这剪,从20多岁开始,一磨便是46年。在他乡,马师傅小心翼翼且真诚地过着日子,在岁月的褶皱里,滋养了苍白的词语。
一种融合,几门心思。抚平痛楚,需要很久的时间,融入新的城,除了时间,还要心思。从1991年来到南安至今,马师傅在削刀磨剪刀,逐渐修复了被撕裂过的心,走进一家一户,他慢慢地给予自己新的名分,磨砺出了坚毅。一开始都是徒步,挑着磨刀工具,等待被叫住的动静,有时是窄巷狭弄,无法透视更广的背景,却定格了一重重生动的背影,肩上挑的是生计。担子着实有些沉,于是马师傅最大限度降低了生活成本,他到废品收购站,用十八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继续吆喝着“削刀,磨剪刀!”延续了这门技艺,延宕了这个声音。
一句吆喝,一种态度。“削刀磨剪刀”就像一句口号,是对生活的真诚,是对“小确幸”的一种宣誓,注入了丰沛的心力。那句吆喝,那个担子,那辆自行车,就像是一个仪式,让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所有的一切为自己而做,要用最大的诚意去对待生活,用甘之如饴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里细微的繁琐。
一种技术,一种尊严。马师傅最初用愈发熟稔的动作,告别了曾经讨饭为生的自己。“剪刀要是能翻过来,刀刃向外的就翻过来,不能就不要翻了,刀刃对着磨石,磨刀第一要件就是磨时要保持刀刃的固定刃角,这需要练习!”马师傅带着这手技艺,走入了无数寻常人家,让多少小日子再次呈现最初的锋利与光洁。他常常说:这双手不管在油石上重复多少次这个简单相同的动作,都能确保锋利一户户人家的刀与剪刀。他兢兢业业经营着份责任,因为他深知,没有人能在时间面前耍心机!
一分利润,一份牵挂。两分,九分的利润,到今天磨一把刀和剪刀,两元至三元,币值已不可同日而语,而马师傅日渐纯熟的技术,仍然赚取着微薄的利润。要省吃俭用一年,才能攒足上万元,但他却全数寄回给老家的家人。在不能回家团聚的煎熬里,圆满着一份遗憾。他,在无数个昼夜里,兼程积攒了一份牵挂,兑现了一份,关于爱的承诺。马师傅也先后收过四个徒弟,但无人愿意继续传承这门技艺。
一段弧度,一个家。马师傅的背稍稍陀了点,担子稍稍沉了点,自行车的车轮滚了点,恰恰这些,不约而同地向着一个个叫家的圆,回归着。■
“磨剪子来……戗菜刀……”在老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
现年67岁的马志臣师傅孑然一身,却未被吞噬于闹市。这一声,在灵魂里沸腾起来的声音,仿佛一种欣欣向荣的预言,听起来特别踏实温暖。磨刀人的行头是一条长凳,一头固定一粗一细的两块磨刀石,凳腿边吊个水罐。凳子的另头则绑着坐垫,还挂了一个旧布包,装些简单的工具:锤子、戗子、砂轮片、水刷、水布……
异乡人,一乡情。1991年夏季的一场洪灾,逼迫马师傅背井离乡,怀揣着一绺绺乡愁和无奈,还有一些更为隐秘的痛,从安徽宿州,一路沿途乞讨,缘至福建南安。在这个新家,一待便是24年;这刀这剪,从20多岁开始,一磨便是46年。在他乡,马师傅小心翼翼且真诚地过着日子,在岁月的褶皱里,滋养了苍白的词语。
一种融合,几门心思。抚平痛楚,需要很久的时间,融入新的城,除了时间,还要心思。从1991年来到南安至今,马师傅在削刀磨剪刀,逐渐修复了被撕裂过的心,走进一家一户,他慢慢地给予自己新的名分,磨砺出了坚毅。一开始都是徒步,挑着磨刀工具,等待被叫住的动静,有时是窄巷狭弄,无法透视更广的背景,却定格了一重重生动的背影,肩上挑的是生计。担子着实有些沉,于是马师傅最大限度降低了生活成本,他到废品收购站,用十八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继续吆喝着“削刀,磨剪刀!”延续了这门技艺,延宕了这个声音。
一句吆喝,一种态度。“削刀磨剪刀”就像一句口号,是对生活的真诚,是对“小确幸”的一种宣誓,注入了丰沛的心力。那句吆喝,那个担子,那辆自行车,就像是一个仪式,让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所有的一切为自己而做,要用最大的诚意去对待生活,用甘之如饴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里细微的繁琐。
一种技术,一种尊严。马师傅最初用愈发熟稔的动作,告别了曾经讨饭为生的自己。“剪刀要是能翻过来,刀刃向外的就翻过来,不能就不要翻了,刀刃对着磨石,磨刀第一要件就是磨时要保持刀刃的固定刃角,这需要练习!”马师傅带着这手技艺,走入了无数寻常人家,让多少小日子再次呈现最初的锋利与光洁。他常常说:这双手不管在油石上重复多少次这个简单相同的动作,都能确保锋利一户户人家的刀与剪刀。他兢兢业业经营着份责任,因为他深知,没有人能在时间面前耍心机!
一分利润,一份牵挂。两分,九分的利润,到今天磨一把刀和剪刀,两元至三元,币值已不可同日而语,而马师傅日渐纯熟的技术,仍然赚取着微薄的利润。要省吃俭用一年,才能攒足上万元,但他却全数寄回给老家的家人。在不能回家团聚的煎熬里,圆满着一份遗憾。他,在无数个昼夜里,兼程积攒了一份牵挂,兑现了一份,关于爱的承诺。马师傅也先后收过四个徒弟,但无人愿意继续传承这门技艺。
一段弧度,一个家。马师傅的背稍稍陀了点,担子稍稍沉了点,自行车的车轮滚了点,恰恰这些,不约而同地向着一个个叫家的圆,回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