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学生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如何利用体育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已经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正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课程;分类教学模式
体育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体育教学不但能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体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更成为高中教学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分类教学模式的融入,能够充分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开展教学内容,丰富体育项目,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的体能与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分类教学模式的内涵
不同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师制定一个项目、所有学生集体参加的模式,分类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传统的高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灌输的思想是一切以学业为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高中生要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而体育课程是唯一没有作业、没有压力的课程,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是对身心的放松,有利于养成乐观、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信息,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开展分类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2)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缺乏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有些学生不愿将时间花费在体育锻炼上。尤其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生想要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下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让一些同学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分类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体质,不仅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成果,反而会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按体能班级内部分类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主要考虑到学生体质的差异性。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可能會存在较大的体能差距。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同学体能的差异分类教学,即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详细讲解某一运动的要领,再按照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分组训练。当然,分组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类型,学生可以根据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配套训练方法,务必做到力所能及,不可超出体能的极限。学生会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之下,找到有效的锻炼方法,从而提高对运动的兴趣,起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在完成好规定的任务之后,可以视情况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让学生不断进步,体能也得到提升。
(2)按体育项目跨班级分类教学。鉴于高中生喜欢交友的特点,可以组织大体育教学,即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在一起进行体育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采用按照体育项目进行跨班级分类的方法。
具体来讲,有的男生喜欢球类运动,就可以让他们在篮球、足球等场地进行球类运动;有的女生喜欢体操、毽球等技巧类运动,就可以安排她们在空旷的场地进行活动;而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同学,可以让他们从一些基础的运动入手,如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经过这样的运动分类,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
(3)结合体育基础个别分类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只讲解排球传球技术的要领、跳远的技巧等,而不关注学生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的理解和转化。这样一来,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运动的要领,就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对于那些对体育项目理解比较好的学生,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体育基础较差、不擅长使用体育器材的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教学训练的难度,导致他们跟不上整体的步伐,甚至会出现一些危险。
对此,体育教师要额外关注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比如在投篮教学训练中,可以将表现稍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单独的训练,先从运球入手,教会他们正确的姿势,再教投篮的技巧,并强调注意的事项。这样个别指导的分类方法可以提高后进生的兴趣,使他们跟上全班平均水平,使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4)融入游戏和竞赛分类教学。恰当的体育游戏和竞赛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既可以提高他们参加运动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体育分类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分类教学模式的发展。
此外,无论比赛输赢,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肯定,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和兴趣,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育都非常重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将体育课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分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激发兴趣、能够得到身心的锻炼。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课程;分类教学模式
体育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体育教学不但能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体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更成为高中教学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分类教学模式的融入,能够充分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开展教学内容,丰富体育项目,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的体能与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分类教学模式的内涵
不同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师制定一个项目、所有学生集体参加的模式,分类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传统的高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灌输的思想是一切以学业为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高中生要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而体育课程是唯一没有作业、没有压力的课程,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是对身心的放松,有利于养成乐观、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信息,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开展分类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2)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缺乏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有些学生不愿将时间花费在体育锻炼上。尤其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生想要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下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让一些同学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分类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体质,不仅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成果,反而会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按体能班级内部分类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主要考虑到学生体质的差异性。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可能會存在较大的体能差距。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同学体能的差异分类教学,即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详细讲解某一运动的要领,再按照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分组训练。当然,分组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类型,学生可以根据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配套训练方法,务必做到力所能及,不可超出体能的极限。学生会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之下,找到有效的锻炼方法,从而提高对运动的兴趣,起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在完成好规定的任务之后,可以视情况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让学生不断进步,体能也得到提升。
(2)按体育项目跨班级分类教学。鉴于高中生喜欢交友的特点,可以组织大体育教学,即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在一起进行体育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采用按照体育项目进行跨班级分类的方法。
具体来讲,有的男生喜欢球类运动,就可以让他们在篮球、足球等场地进行球类运动;有的女生喜欢体操、毽球等技巧类运动,就可以安排她们在空旷的场地进行活动;而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同学,可以让他们从一些基础的运动入手,如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经过这样的运动分类,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
(3)结合体育基础个别分类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只讲解排球传球技术的要领、跳远的技巧等,而不关注学生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的理解和转化。这样一来,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运动的要领,就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对于那些对体育项目理解比较好的学生,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体育基础较差、不擅长使用体育器材的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教学训练的难度,导致他们跟不上整体的步伐,甚至会出现一些危险。
对此,体育教师要额外关注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比如在投篮教学训练中,可以将表现稍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单独的训练,先从运球入手,教会他们正确的姿势,再教投篮的技巧,并强调注意的事项。这样个别指导的分类方法可以提高后进生的兴趣,使他们跟上全班平均水平,使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4)融入游戏和竞赛分类教学。恰当的体育游戏和竞赛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既可以提高他们参加运动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体育分类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分类教学模式的发展。
此外,无论比赛输赢,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肯定,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和兴趣,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育都非常重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将体育课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分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激发兴趣、能够得到身心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