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大肠息肉的的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大肠大息肉患者33例,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协同高频电切除治疗。结果 本组33例大肠大息肉均一次套扎并切除成功。术后出现出血5例, 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2例内镜下止血。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疗效肯定,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肠大息肉尼龙圈套扎 内镜
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19-03
大肠息肉在消化道疾病中十分普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因便血、腹痛、黏液便等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目前对大肠息肉恶变机制的研究已经深人到分子生物学水平[1],对所发现的息肉可于结肠镜下行切除术[2]。随着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内镜下治疗已成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直径>20mm的大息肉为降低内镜下息肉切除的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我们应用尼龙圈圈套并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该类息肉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肠镜检查检出的31例直径>20mm的大息肉、粗蒂息肉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5-73岁,平均50.5岁。所有患者均有排便规律不正常或便血史,除有大肠大息肉外,多伴发不同部位大小不等的多发息肉。
1.2术前准备
术前作心电图、 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检查。肠道准备应流质饮食,术前(当日上午)各口服50 %硫酸镁 100mL +5%葡萄胎氯化钠注射液1500ml,嘱多饮水,如肠道准备不理想,可加行清洁灌肠直到排水样便。签订手术同意书。
1.3器械选择
使用Olympus GIF260 Ⅰ、 CF2V70 Ⅰ电子结肠镜,Olympus PSD210 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
1.4治疗方法
病变经应用NBI仔细观察腺管开口(pit)形态,于腺管形态不规则处(Ⅲ L、Ⅳ型腺管)取组织活检送病理检验,然后根据息肉大小选择相应大小尼龙圈,助手先将尼龙圈尾部挂在结扎装置主体前面的金属钩上,操纵把手回收尼龙圈尾部至金属套管中,再将塑料外鞘推至主体头端,使尼龙圈折叠,以便于进入内镜活检孔道,缓缓送入直至出现于内镜视野中,回拉塑料外鞘,尼龙圈自然张开。术者调节内镜旋钮及结扎装置主体,将尼龙圈套进息肉蒂部,令助手拉动结扎装置手柄,缓慢收紧尼龙圈,见到息肉变为紫红色时,嘱助手松开结扎装置手柄,尼龙圈从结扎装置上脱钩。如为巨大绒毛状息肉,尼龙圈无法完全套入,可以尼龙圈部分套入,并以高频电部分切除,再次以尼龙圈圈套息肉根部。
2结果
2. 1病变特点
息肉分布在直肠11枚、乙状结肠6枚、结肠脾曲3枚、升结肠3枚、回盲部8枚。所切除之息肉大小直径2.0~3.5cm 不等。直径小于 2. 5cm 的息肉可一次性圈套切除。对于直径大于 2.5cm 的息肉以及多发性息肉,必要时可视情况选择分次圈套切除。
2. 2组织学检查
切除后的息肉标本全部送病理学检查。采用 10 %甲醛固定、 HE 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31 例结肠息肉组织学分类包括:腺瘤性息肉 15 例( 48.39%)、炎症性息肉5 例(16. 13 %)、错构瘤型息肉 3 例(9.67 %)、增生性息肉 8 例(25.81 %)。
2. 3并发症及处理与结果
结肠息肉切除 31例发生术后出血 5例,观察后 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2例内镜下止血,方法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1~2mg 喷洒、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钛夹止血等,都可以得到止血效果。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临床上可引起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并且容易癌变,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已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故切除癌前病变[3],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结肠镜是诊断结肠息肉的最好方法,不但可明确病变部位,而且直接取活检,对病变性质作出诊断,同时内镜下行摘除或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是治疗结肠癌前期病变,筛选早期结肠癌,降低结肠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4]。
目前,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较多,单纯机械摘除术适用于直径<5mm的息肉,方法简单,但不彻底,甚至有并发出血的危险。激光和微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仅适用小的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在临床上已是一种成熟和应用广泛的方法,对于细长蒂病变的切除疗效尤为满意,但对于大息肉及粗蒂息肉的治疗有相对较高的危险,文献报道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24%[5]。尼龙圈套扎法可结扎病变中央供血动脉,使治疗出血率下降至2.7%-O[6-7]。尼龙圈套扎息肉时,套扎部位肌层完整仅局限黏膜及黏膜下层,产生局部缺血坏死,套扎后l-4天内局部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而愈合,故可减少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尤其对宽基底或粗蒂的大息肉有独特的优势。本组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最多见[8]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息肉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分,息肉基底部有较粗大的小动脉、小静脉,在息肉切割过程中可能因圈套器选择位置不当、套割过快,凝固不充分就行机械性切割,造成术中或术后息肉残基出血[9]。我们体会在操作时应注意:①注意防止术中注气太多,易致穿孔。息肉切除后应边退镜边吸气,使肠皱襞皱缩,利于防止穿孔和出血。②为防止出血,对于广基或扁平状息肉,应先凝后切,并可反复凝切。收圈要轻且慢,切忌暴力和操之过急,防止机械切割或牵拉撕脱。③选择适当的电凝切指数,凝与切电流要适宜,切割电流过大速度过快,凝固不足易引起出血;相反,凝固电流过大,时间过长,可引起息肉蒂部组织凝固过度,造成较薄的肠壁穿孔,在治疗升结肠息肉时尤其要注意。④息肉摘除后要检查残端是否有出血,是否切除完整。术中少许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或止血夹止血。⑤患者术后均需嘱患者卧床休息 1~3 d,无渣或少渣饮食,适当服通便药物,注意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腹痛情况观察,便血随诊。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与观察,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最后,要重视术后病人的随访工作。肠息肉切除后,一般要求进无渣饮食 1周,结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1次随诊以1年为宜,发现息肉及时处理。如检查结果为阴性,改为每 3 年检查 1 次,连续 2 次阴性可结束随诊;但多发腺瘤或腺瘤恶变等高危患者,首次随诊应在半年内进行,以后每年 1 次,连续 2 次检查阴性后,改为3 年 1 次,連续 2 次阴性可结束随诊[10]。
总之,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疗效肯定,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WHEELER JM.Epigenetics,mismatch repair gen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J].Ann R Coll Surg Eng, 2005, 87( 1 ):15- 20.
[2] LOEVE F,BALLEGOOIJEN M,SNEL P,et al.Colorectal cancer risk after colonoscopic polypectomy: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nd literature search [J].Eur J Cancer,2005,41( 3 ):416- 422.
[3]于皆平,黄节安.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治疗的有关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67-70.
[4]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消化道息肉[J].中国内镜杂志,2000,6(3):13-15.
[5] EASTWOOD GL.Prem alignant Condi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M].NewYork:Elsevier,1991:199- 226.
[6]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7]WINAWER S,FLETCHER R.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J].Gastroenterology,2003,124 ( 2 ) :553- 554.
[8]潘琦.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 292例分析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25):128.
[9]刁兴元,亓秀静.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 126例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2):19.
[10] 郑芝田. 胃肠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706.
关键词:大肠大息肉尼龙圈套扎 内镜
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19-03
大肠息肉在消化道疾病中十分普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因便血、腹痛、黏液便等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目前对大肠息肉恶变机制的研究已经深人到分子生物学水平[1],对所发现的息肉可于结肠镜下行切除术[2]。随着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内镜下治疗已成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直径>20mm的大息肉为降低内镜下息肉切除的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我们应用尼龙圈圈套并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该类息肉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肠镜检查检出的31例直径>20mm的大息肉、粗蒂息肉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5-73岁,平均50.5岁。所有患者均有排便规律不正常或便血史,除有大肠大息肉外,多伴发不同部位大小不等的多发息肉。
1.2术前准备
术前作心电图、 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检查。肠道准备应流质饮食,术前(当日上午)各口服50 %硫酸镁 100mL +5%葡萄胎氯化钠注射液1500ml,嘱多饮水,如肠道准备不理想,可加行清洁灌肠直到排水样便。签订手术同意书。
1.3器械选择
使用Olympus GIF260 Ⅰ、 CF2V70 Ⅰ电子结肠镜,Olympus PSD210 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
1.4治疗方法
病变经应用NBI仔细观察腺管开口(pit)形态,于腺管形态不规则处(Ⅲ L、Ⅳ型腺管)取组织活检送病理检验,然后根据息肉大小选择相应大小尼龙圈,助手先将尼龙圈尾部挂在结扎装置主体前面的金属钩上,操纵把手回收尼龙圈尾部至金属套管中,再将塑料外鞘推至主体头端,使尼龙圈折叠,以便于进入内镜活检孔道,缓缓送入直至出现于内镜视野中,回拉塑料外鞘,尼龙圈自然张开。术者调节内镜旋钮及结扎装置主体,将尼龙圈套进息肉蒂部,令助手拉动结扎装置手柄,缓慢收紧尼龙圈,见到息肉变为紫红色时,嘱助手松开结扎装置手柄,尼龙圈从结扎装置上脱钩。如为巨大绒毛状息肉,尼龙圈无法完全套入,可以尼龙圈部分套入,并以高频电部分切除,再次以尼龙圈圈套息肉根部。
2结果
2. 1病变特点
息肉分布在直肠11枚、乙状结肠6枚、结肠脾曲3枚、升结肠3枚、回盲部8枚。所切除之息肉大小直径2.0~3.5cm 不等。直径小于 2. 5cm 的息肉可一次性圈套切除。对于直径大于 2.5cm 的息肉以及多发性息肉,必要时可视情况选择分次圈套切除。
2. 2组织学检查
切除后的息肉标本全部送病理学检查。采用 10 %甲醛固定、 HE 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31 例结肠息肉组织学分类包括:腺瘤性息肉 15 例( 48.39%)、炎症性息肉5 例(16. 13 %)、错构瘤型息肉 3 例(9.67 %)、增生性息肉 8 例(25.81 %)。
2. 3并发症及处理与结果
结肠息肉切除 31例发生术后出血 5例,观察后 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2例内镜下止血,方法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1~2mg 喷洒、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钛夹止血等,都可以得到止血效果。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临床上可引起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并且容易癌变,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已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故切除癌前病变[3],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结肠镜是诊断结肠息肉的最好方法,不但可明确病变部位,而且直接取活检,对病变性质作出诊断,同时内镜下行摘除或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是治疗结肠癌前期病变,筛选早期结肠癌,降低结肠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4]。
目前,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较多,单纯机械摘除术适用于直径<5mm的息肉,方法简单,但不彻底,甚至有并发出血的危险。激光和微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仅适用小的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在临床上已是一种成熟和应用广泛的方法,对于细长蒂病变的切除疗效尤为满意,但对于大息肉及粗蒂息肉的治疗有相对较高的危险,文献报道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24%[5]。尼龙圈套扎法可结扎病变中央供血动脉,使治疗出血率下降至2.7%-O[6-7]。尼龙圈套扎息肉时,套扎部位肌层完整仅局限黏膜及黏膜下层,产生局部缺血坏死,套扎后l-4天内局部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而愈合,故可减少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尤其对宽基底或粗蒂的大息肉有独特的优势。本组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最多见[8]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息肉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分,息肉基底部有较粗大的小动脉、小静脉,在息肉切割过程中可能因圈套器选择位置不当、套割过快,凝固不充分就行机械性切割,造成术中或术后息肉残基出血[9]。我们体会在操作时应注意:①注意防止术中注气太多,易致穿孔。息肉切除后应边退镜边吸气,使肠皱襞皱缩,利于防止穿孔和出血。②为防止出血,对于广基或扁平状息肉,应先凝后切,并可反复凝切。收圈要轻且慢,切忌暴力和操之过急,防止机械切割或牵拉撕脱。③选择适当的电凝切指数,凝与切电流要适宜,切割电流过大速度过快,凝固不足易引起出血;相反,凝固电流过大,时间过长,可引起息肉蒂部组织凝固过度,造成较薄的肠壁穿孔,在治疗升结肠息肉时尤其要注意。④息肉摘除后要检查残端是否有出血,是否切除完整。术中少许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或止血夹止血。⑤患者术后均需嘱患者卧床休息 1~3 d,无渣或少渣饮食,适当服通便药物,注意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腹痛情况观察,便血随诊。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与观察,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最后,要重视术后病人的随访工作。肠息肉切除后,一般要求进无渣饮食 1周,结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1次随诊以1年为宜,发现息肉及时处理。如检查结果为阴性,改为每 3 年检查 1 次,连续 2 次阴性可结束随诊;但多发腺瘤或腺瘤恶变等高危患者,首次随诊应在半年内进行,以后每年 1 次,连续 2 次检查阴性后,改为3 年 1 次,連续 2 次阴性可结束随诊[10]。
总之,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疗效肯定,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WHEELER JM.Epigenetics,mismatch repair gen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J].Ann R Coll Surg Eng, 2005, 87( 1 ):15- 20.
[2] LOEVE F,BALLEGOOIJEN M,SNEL P,et al.Colorectal cancer risk after colonoscopic polypectomy: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nd literature search [J].Eur J Cancer,2005,41( 3 ):416- 422.
[3]于皆平,黄节安.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治疗的有关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67-70.
[4]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消化道息肉[J].中国内镜杂志,2000,6(3):13-15.
[5] EASTWOOD GL.Prem alignant Condi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M].NewYork:Elsevier,1991:199- 226.
[6]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7]WINAWER S,FLETCHER R.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J].Gastroenterology,2003,124 ( 2 ) :553- 554.
[8]潘琦.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 292例分析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25):128.
[9]刁兴元,亓秀静.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 126例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2):19.
[10] 郑芝田. 胃肠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