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质看校园文化评价指标的建立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否给力,由谁说了算?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其形象直观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办学者的重视。仅重庆市一个区,2017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预算就达到了5亿元,平均每所学校有300万元左右的投入。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社会上的其他相关机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上是校长说好就好,缺乏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
  从2010年开始,我带领广州市学园公司的设计团队,依托《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先后对全国近千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初步总结提炼了一些校园文化的评价指标,供各位办学者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参考。
  基于学校文化的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学校文化(精神文化)从学校内部滋生,而后浸润整个校园。因此,判断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物质文化)是否优秀,首先应该将其校园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比对。(见表1)
  通过以上三级指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检视,查找与学校文化的契合度,最终发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推进策略。
  基于服务对象的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校园文化要实现其文化育人的目标,除了增强学校文化的融入度,还需实现校园文化本身的功能性,回归到服务全体师生成长成才这一基本原则上来。(见表2)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服務主体,当校园文化拥有师生喜闻乐见的设计时,校园文化的作用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基于社会的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可以提升学校品牌的影响力,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从而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我们判断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优劣时,不能忽略社会对校园文化的评价。(见表3)
  由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通常以表层信息为主要标准,故基于社会的校园文化评价更多的是以品牌识别为主,通过校园文化识别系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将越来越容易且不再局限于上学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这个场所。到那个时候,校园里的人文气息、书香氛围将是吸引学生的唯一手段。我们的校园文化评价指标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思考、发展。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认为,在这个“唤醒“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作为相对柔性的手段,可以“润物无声”。
  (作者系广州市学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优质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分水岭主要体现在由学校内涵品质不同所导致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差异。如何有效促进学校在内涵层面上均衡发展,成为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在进行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同步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在我们看来,文化的变革才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联动性,有助于
期刊
2015年,教育部主管期刊《基础教育参考》总第203期在专题研究栏目以“中小学校经典教育的实施与效果”为题,用罕见的篇幅向广大读者全面推介了广州市天河区经典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个GDP连续十年位居广州市各区之首的现代化、国际化都会区,何以一时之间引起主流媒体对其经典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介?其实施的背景、展开的路径和策略、推进的结果和对区域教育品牌的影响又是什么?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期刊
着眼改革创新,突出合作交流的区域学科聯盟建设将深化学校特色的多样化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省艺术类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让联盟学校相互交流经验,2016年10月20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科联盟学校(艺术类)成立大会暨项目学校交流研讨活动在江阴市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江阴市副市长龚振东、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等出席本次研讨会,本刊代表也
期刊
在2004年创刊之初,《学校品牌管理》便开设了“学校特色”栏目,十几年来一直探索特色学校建设。  2016年12月15至16日,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江北区召开,本刊总编王永江受邀出席,并于第三分会场作主题发言。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王永江指出了当前特色学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给更多的校长带来一些启发。  校长要理解特色、主动发展,  不能被迫“运动”  在王永江看来,特色
期刊
快将自家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亮亮,收著掖着又不能增值!  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篇一律的校园环境无法起到区别、审美、熏陶等作用,难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其实,在特色学校建设之中,个性化内涵与外显同样重要,但学校特色的物象化仍被部分学校所忽视或呈现不当,走入了“藏而不露”误区。  忽视呈现  有些学校只偏重内涵,埋头学科课程建设,却不知道校园环境也是一门课程。在校园之中,所
期刊
将工作成果汇编成册,以地图的形式予以直观呈现,为民、利民,亦便民。  家门口有哪些中小学?“小升初”哪些小学对口哪些初中?如何入读特色学校?这些问题在广州市已经“有图可查”了。由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制作的《广州好教育地图》已经正式印发,并可以在其微信公众号内查阅电子版。据悉,该地图历时一年多编制而成,相关数据更新至2015—2016学年,内容涉及广州市各区中小学学校、特色资源的分布等,将在2017年真
期刊
当颇具创意的校园设计遭遇不实解读与扩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外面的人,静观其便;里面的人,愿闻其翔”。上月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湖南大学新研究生楼“透明卫生间”事件,随着湖大青年媒体的采访报道而真相大白——所谓“透明”,只是安装了单向玻璃,里可望外,反之不成。  对于网上炸开锅的议论,这一卫生间的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表现得很淡定。他的介绍让研究生院楼的设计概念逐一清晰——以“拙”
期刊
普及“两基”到倡导素质教育,再到启动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的“十年课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被视为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这当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  成绩  专家引领,为课改导航。与历次课改不同,“十年课改”不是简单的课程改革方案的被动执行,而是专家之间、专家与教师群体之间对课改进行多方位审视、质疑、反思或批评,并发表了不少建
期刊
一所“侨”字号学校的理论思考,着力点在于地域性优秀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  作为实现“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师生的极大部分“黄金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可是,课堂缺乏特色文化氛围,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当前学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建学校文化,而将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创建于1930年的广东华侨中学是唯一一所广州市市属“侨”字号
期刊
在全国中小学界能拥有“哲学校长”品牌称号的大概只有两位校长,一位在长江头,另一位在长江尾,一位是山城重庆的张克运,另一位是大上海的郑杰。  郑杰成名很早,名气很大,深邃冷峻,有上海人的精致和幽默风格。张克运近10年在全国名气大增,有山城人的热情好客,耿直火辣,仗义执言,同时富有诗意和情怀。他的着装打扮干净整洁,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始终彬彬有礼,颇有绅士气质。  郑杰已转型做大学教授了。张克运的梦想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