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灰原与父母住在一间半地下室里。窗户的上半部分露在外面,下半部分則是墙面。每天,他都可以看到行人的脚在头顶来来回回地走。有时他忘了拉窗帘,就会有好奇的人往屋里看。每当这时,灰原的父母就会愤怒地拉上窗帘。因此就算是在白天屋子里也相当昏暗。灰原倒是不介意,他喜欢阳光,喜欢阳光照在床单上的感觉。父亲与他相反,总是爱拉着窗帘,没事时就猫在屋子里,一言不发。灰原觉得他像是变成了某种穴居动物。
  此时,三个人在窄小的房间里相对而坐,默默吃晚饭。母亲盯着桌子上的菜,嘴里又开始念叨起来。她的声音极小,灰原根本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像是在念经。接着,母亲看向窗子——窗帘拉上了,但仍可以看到人们的影子从窗帘背后一闪而过。母亲将筷子拍到桌子上,念叨的声音加大了。这次灰原听得很清楚——是诅咒。他知道,这些诅咒都针对一个人。父亲这个时候依旧沉默,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平静地吃饭,吃完饭就躺在床上。灰原永远搞不懂他在想什么。母亲歇斯底里时很像一只溺水的耗子。
  他看着眼前的一切,总觉得有点不真实。他回忆起曾经住大房子的日子。那个时候,虽然母亲仍是脾气不好,但并不像现在这样。父母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那是正常的生活。而现在的生活是不正常的。是的,现在的生活是一种脱轨的生活,司机蒙上了双眼,任凭这辆列车将自己带向不知名的地方。会毁灭吗?他不知道。有时他甚至盼望着一切的终结。
  “你怎么还不走?”灰原的思绪被母亲的质问打断了。他点点头,穿好大衣,围上围巾。他看到母亲怒气冲冲地看着自己,就好像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父亲背对着他们,面冲着墙,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睡着了。灰原有点羡慕这个似乎背对着整个世界的父亲。
  他走出屋子,关上门,听到母亲的声音穿透门板,重复着那些几乎语无伦次的话语。他没有耽搁,走出地下室,来到地面上。外面的世界正飘着雪花。他记得小时候他是可以听到雪花的声音的。他不知道这算不算特异功能——只要下雪,他就能听到。但是刚刚他没有听到,甚至现在也没听到。他的耳廓里仍嗡嗡地回响着母亲的声音。那间狭小的地下室似乎有拢音功能,还有那些简陋的家具,都在与母亲的声音产生共振。家具也在咒骂吗?
  他抬起头,一粒雪落在他的眼角。一丁点的冰凉,很快消失了。他直起身子,望向前方,加入了行人的队列。那间半地下室就在他的右侧,拉着窗帘。他在窗前站了一会儿。在这里,什么也听不到。这就是他们的家吗?无力感突然裹挟住了他。
  现在,他又想到了那间大房子。“住大房子的日子”成为了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一段的人生已经逝去了。他必须要适应眼前的新阶段——“住地下室的日子”。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在客厅玩塑料玩具,那是一个寂静的中午,他用玩具火车头撞玩具小汽车,嘴里还模仿着撞击的声音,“轰,轰!”他抬起头,不禁吓了一跳:刚刚还空着的沙发上坐了一个人。他根本没有听到那个人走来的脚步声。那个人深陷在沙发中,凝视着灰原。他至今仍记得那个眼神。那眼神是平静的,却使他感觉浑身冰冷。
  那个人是他的外公。
  窗帘猛地打开了。母亲的脸浮现在窗户后面。那张脸看到他后显然愣了一下,但很快,那张脸变得怒不可遏。她盯着他,嘴角有不易察觉的微小抽搐。那是一副像是被火烧焦的脸。窗帘又被猛地拉上了。这一切持续不到一分钟,以至于灰原不禁觉得刚才母亲的脸只是他的幻觉。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雪依然不紧不慢地下着。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他似乎听到了某种下雪的声响。他迈开步子,朝不远处的马路走去。
  二、
  他来到服装店时天色已经暗了。雪并未停下,却也没有变大的趋势。雪就这样稀稀落落地下着,显露出某种漫不经心。街道两旁的街灯依次亮了起来,雪花围绕着亮起的灯泡盘旋。灰原看到灯泡周围的雪有些狂乱,仿佛是灯光使它们激动不已。
  这是一条商业街,街道两侧是琳琅满目的商铺。街上零散地走着几个人,都裹着厚厚的大衣,在夜色中似乎有些艰难地移动着。如果是在夏天,这里会热闹许多。然而灰原却更喜欢现在略微清冷的样子。他走到一家服装店前站住,在台阶上磕了磕鞋子上的雪,推门走了进去。一股暖意立刻包裹住他,使他头发里的雪瞬间融化。
  这是一间不大的服装店,灰原的工作是晚上过来看店,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他可以得到一份微薄的薪水,以及店铺为他提供的住宿。他的工作先是打下手——每晚这个时候都是生意最忙的时间段。到深夜店铺打烊后,他从里面锁好门,在店里支起钢丝床,担负起守卫的职责。每到年底小偷都会很频繁,这样的商店是他们最喜欢下手的地方。不过灰原从来没遇到过小偷。午夜过后的商业街总是很寂静,月光照在砖石上,令人想起凝固的羊油。
  今晚店里的生意很不好,没有客人来,因此几乎无事可做。他站在门口,看着对面的便利店。便利店里总是很繁忙,他每次望去,都能看到排队的人。今天也不例外。收银员依然是那个年轻的姑娘,此时她显得有点手忙脚乱,根本不会留意到对面正有人静静地凝视她。
  灰原并不知道女孩的名字。他只是在空闲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站在门口,看着女孩忙碌的身影。有时他也会走过去,走进便利店里随便买点什么,这样他就能跟女孩有一次短暂的近距离接触。女孩总是微微低着头,公事公办的样子,熟练地说出物品的价格。他想,他们之间什么时候能够说一些别的内容呢?那种不包含物品价格的随意的交谈……
  女孩下班了。他看着女孩跟同事告别,然后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他注意到,从来没有男人来接她。这让他对她的人身安全产生担忧,但同时又会有一丝隐秘的欣喜。这时,老板将他叫过去,告诉他今晚生意不佳,将提前关门。老板走后,他锁上门。外面的声音被隔绝了,店里变得格外安静。他享受此刻的宁静,现在,他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他想,现在的这份工作母亲一定是完全赞成的。他可以不用与父母同时挤在那间逼仄的半地下室里。跟父母睡在一张床上,怎么说都有些尴尬。并且,他也不用再忍受母亲的谩骂。这样的谩骂的对象一般只有一个,就是那个让他们生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罪魁祸首——灰原的姨妈,也就是他母亲的亲妹妹。   他还记得两年前那段灰暗的日子。外公去世后,姨妈突然拿出一份外公的遗嘱,上面写明房产归姨妈所有。签名、手印、公证,每个环节都天衣无缝。这份遗嘱打了灰原父母一个措手不及。这么多年来,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与灰原的外公住在一起。没有了这处房产,他们将无家可归。“他是在报复我,他一定是在报复我。”自此母亲总是念叨这句话。灰原当然知道“他”指的是外公。他们之前跟姨妈的关系还不错,没想到会突然翻脸。官司败诉后,他们只好搬出房子,暂时租住在这间半地下室中。这个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了,买房已是奢望,就连租房也显得力不从心。
  难道外公真的是在“报复”母亲?灰原无法确定。谁也无法确定。另一种可能也是存在的:那时,外公的脑子总是一阵明白一阵糊涂,不排除姨妈暗中用了什么手段,骗取了那份遗嘱。但母亲总是执拗地相信前一种可能。因此,骂归骂,她对自己的妹妹并没有那么怨恨。“她只不过是个工具罢了。”母亲总是冷笑着这么说。
  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店里的塑料模特陪伴着他度过漫漫长夜。他总是会忍不住回想起那个中午外公的眼神。那浑浊的眼睛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那个场景时常浮现在他眼前:外公穿着一件藏蓝色毛衣,坐在沙发上,军人的出身使他腰板很直。他就这样倚靠在沙发上,沉默地看着灰原。那个中午,他听到空气里有一种奇怪的振动。他转向窗户,想找到那声音的来处。
  他找到了:窗外,雪正在缓缓飘落。
  三、
  他睡着了,没有做梦。当阳光透过橱窗照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感觉到一阵麻木。阳光使街道重新清晰起来。他打开店门,等待老板过来接班。和平时一样,老板早早就来了。他依然被那种麻木的感觉牢牢束缚着。在这种状态下,他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老板跟他说了两句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听清。他走出店门,阳光一瞬间就照在他身上。他眯起眼睛,辨认着两旁的路。要去哪里呢?他不知道。他既不想回到那个半地下室的“家”,又无事可做。他就这样站在店门口,直到行人多了起来,他才机械地往一个方向走去。
  他熟悉这个方向。他知道这个方向通向哪里。麻木感渐渐减轻了,他觉得身体轻盈了一些,步子也逐渐加快。很快,那栋楼就出现在他眼前。这是一栋七十年代的老楼,红砖结构,一共有五层。他走到楼下,往天上看了看。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他不是看顶层的那扇熟悉的窗子,也不是在看天空。那种残余的麻木感使他的目光有点空无。
  他走进单元楼,一层层往上,直到走到顶层,来到那扇门前。这里多了一层蓝色的防盗门,以前这里是没有的。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摁响了防盗门上的红色门铃。他听到门内的脚步声。门开了。开门的人看到是灰原,嘴角笑了一下,把他让进门内。
  “今天怎么来得怎么早?”开门的人抱着胳膊,倚在门口,看着正在脱外套的灰原。
  灰原没有说话。他将外套脱下,挂在衣架上。两年过去了,这里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走进客厅,坐在那只老式沙发上。沙发早已失去了弹性,他坐在上面,就像陷入一只腐烂的西红柿里。外公生前最喜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听收音机。他因年老而萎缩的身躯陷在无比柔软的旧沙发里,那姿势总是有些怪异又滑稽,像是一个学着大人的样子正襟危坐的小孩,但那小孩却长了一张老人布满褶皱的脸。
  客厅里弥漫着熟悉的旧时气息,他靠在沙发背上,紧绷的身体逐渐松弛下来。这个时候,他恍然觉得自己只是出了一趟远门,现在终于回到了家里。但他看到了那个总爱环抱双臂的人,就站在客厅一角,静静地看着他。他知道,这里已不是自己的家了。
  姨妈如愿得到这栋房子后,立刻转租了出去。灰原偷偷地联系了一个朋友将它租了下来。当然,姨妈对租客和灰原的关系毫不知情。灰原也搞不懂自己为何要这样做,或许,这是一种本能的心理,想要挽留点什么。他无法想象这里住进完全陌生的人,无法想象这里将变得和以前面目全非。
  “今天你只能再待一个小时。”一直沉默的朋友忽然说道。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辩驳的语气。
  “为什么?”灰原刚刚放松的身体再次紧绷。
  朋友瞄了眼手腕上的表,“一個小时后我女朋友要来,她不喜欢有外人……你能理解吧?”
  灰原看着朋友的脸。那是一张漠然的脸。他们是大学同学,可自从他搬进这里,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朋友对灰原越来越失去尊重,经常对灰原像是发号施令一般,仿佛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你知道的,”朋友总是对灰原说,“我完全可以搬出去,这个房子又旧又贵,我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我这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
  灰原知道朋友说的是事实。朋友完全可以租到更好的房子。他有稳定的工作和令人羡慕的薪资。朋友可以随时离开这里,这对他是无所谓的。可这样一来,灰原与这里的唯一的联系也就中断了。这里将住进完全陌生的人,将彻底对灰原关闭。随之而来的一切都将改变。他甚至连再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好的。”灰原的声音小得几乎连他自己都听不见,“我一会儿就走。”
  “这样就好。”朋友点了点头。
  四、
  他回到半地下室,因为他想不出别的地方可以去。他一进门,就看到父亲坐在一把木头凳子上,怀里抱着那只前几天捡来的流浪狗。这只狗长着浓密而脏乱的黑毛,蜷缩在父亲怀里一动不动。它的毛发黑而亮,看上去很像人的毛发,这使灰原有种说不上来的厌恶。他坐到床头,眼睛漫无目标地在逼仄的空间中游弋。这里几乎没有他乐意安放目光地方。
  父亲低头轻轻捋着狗毛。那是一个雨夜,他浑身湿漉漉地将它抱了回来。这对于父亲是很少见的举动。平日里,他似乎努力将自己活成一个影子。母亲拥有着绝对的领导权。有时灰原甚至会忘记父亲的存在。他总是默默地呆在角落里,像是永远在思考着什么。灰原想,父亲或许是在思考一件并不存在的事物。
  母亲外出买菜去了,父子俩得以从容地沉默相对。这样安静的时刻对他们而言有些奢侈。如果母亲在旁边,她一定无法容忍如此刻这般的沉寂。母亲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如今,她被困在这间半地下室中,可精神头比以前住老屋时更足了。灰原知道,她需要发泄,因此困顿的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活力。对此他并不吃惊,他只是奇怪,当初母亲为何要嫁给父亲这样的人?难道他们之间真的有某种互补成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灰原清楚自己内心深处更倾向这样的解释:母亲之所以选择父亲,是为了对抗外公。据说(他像是一个玩拼图游戏的孩子试图拼凑起家族的记忆),母亲从小与外公的关系就很紧张,以至于经常会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相比之下,姨妈要显得温顺许多。“她总是更能得到你外公的欢心。”母亲以前跟灰原闲聊时,会偶尔提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就好像她才是他们真正的女儿。”
  灰原曾试图想象如果自己有一个弟弟,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会分走父母一半的爱吗?甚或是全部?他无法体会母亲的内心,无法知道她真实的想法。他只知道,母亲用实际行动对抗着外公。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依然需要他发挥自己的想象。他只在文字中或电视里见到过那个年代。红与绿,血与铁……一天中午,以母亲为首的几个人将父亲从屋子里拖了出来(那时他们住在胡同里)。灰原可以凭借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但在他想象的画面里,却无法将母亲与外公的面目安放在属于他们各自的身躯上。于是,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副诡谲的画面:一个穿着绿色军装的女战士,一个被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反剪双臂而不得不低头的退伍老军人,但他们的脸却像被烟头烧出窟窿的旧照片,一片空白。
  “他一直想要报复我。”外公去世后,这几乎成为了母亲的口头禅。就在那件事发生的第二天清晨,有人在护城河里发现了灰原外婆的尸体。至今,这依然是个悬案:她究竟是夜晚失足,还是一时冲动?人们小心避讳着这个话题,又在私下里兴致勃勃地揣测。
  灰原见过外婆的照片:那还是她比较年轻的时候。照片里的外婆一副大家闺秀的清秀模样,旁边是她的两个尚年幼的女儿。可灰原从没见过外公年轻时的照片。
  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母亲会选择那样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丈夫。性格懦弱、沉默寡言且又是外乡人的父亲必然不会是外公喜欢的类型。灰原不禁推测,这会不会是母亲对抗外公的序幕呢?而比起那个遥远而模糊的中午,之后的事要清晰许多:母亲开始做生意,却赔得精光,不得不搬到外公家,与外公住在了同一屋檐下。两个人似乎冰释前嫌,进入了长久的和平期。“但我知道,他一直没有原谅我。”母亲的话又在灰原耳边响起,“他最终给了我致命一击。”
  致命一击。灰原在心中反复念叨着这个词,似乎它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他又想到了那天外公凝视自己的眼神。外公也是一个沉默的人,但与父亲不同,外公的沉默使他不敢靠近。他几乎没跟外公说过话。除了吃饭时在一起,外公更像是他们生活的外来者。同时,外公的苍老使他感到恐惧。那天,当外公的目光停在他的身上时,灰原觉得自己也在迅速地衰老下去(先是皮肤布满褶皱,然后牙齿松动,头发脱落……),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衰老。那种感觉至今仍残留在他心里,像是一块斑痕。
  母亲买菜回来了。灰原仍深陷在自己的思绪里,而父亲抱着那只流浪狗,像是睡着了。他茫然地看着推门而入的母亲,仿佛她是从另一个时空穿梭而来。
  五、
  现在,一切都安静下来了。灰原环视四周。那些在白天里光鲜靓丽的最新时装,现在变得黯淡,仿佛墓穴中的陪葬物,轻轻一碰便会化为粉尘。它们此刻挂在衣架上,或是穿戴在与人1:1比例大小的塑料模特身上。那些塑料模特静静地站在橱窗前,在一个又一个夜晚,只有它们陪伴着灰原。他半夜醒来,会感到一阵恐慌:自己是在哪里?这是什么地方?直到梦境如海潮般褪去,现实重新变得坚固起来。
  他回想着刚才的梦。他与父母,还有外公仍住在老屋里。他们围坐在客厅的餐桌旁,默默地吃着饭。在梦中,灰原明显感觉到大人们都各怀心思。有什么事将要发生,灰原想,一件令他们难以启齿,却可能改变每个人命运的事。可他们只是在吃饭,没有人说话,仿佛彼此心照不宣。他们在一种诡异的氛围里等待着那件事的发生。
  究竟发生了什么?灰原突然就感觉很难过,难过得直想哭,却怎么也哭不出来。梦在这里戛然而止,他睁开眼睛,看到昏暗的天花板,一时間想不起置身何处。他的意识像是悬在了半空中,由于发现自己不小心走出了躯体而感到错愕。紧接着,他听到了电话铃声,正是这铃声使他从梦中醒来。铃声起先像是从一口深井里传出来的,有种不真实的梦幻感,后来声音愈加真切。灰原的意识张开双臂,重新跌入他的体内。
  电话就在前台。他站起身,朝着声音向前摸索。电话铃非常执着,在这间漆黑的服装店内回彻不断。他终于摸索到了前台,拿起话筒。“喂?”他听到自己干涩空洞的嗓音。
  电话那头无人应答。又是这样!灰原有些哭笑不得。最近一段时间,电话几乎每天都会在半夜准时打来,对方却无论如何都不出声。“你究竟是谁?”灰原问道,不过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他只能从听筒里依稀分辨一些背景声音。他听到了一种细碎而熟悉的声音,那声音延绵不绝,时而低沉,时而又忽地雄壮起来。是海水!还有呼呼的风声。这么说,这通电话是从海边打来的。对方究竟有何目的呢?
  有时,他觉得对方似乎是故意让他听海浪和风的声音,因为那声音会突然变得十分清晰,就像是直接将话筒对向了海面。灰原不觉中竟被海浪声所吸引。他就这样静静地听着,直到对方挂掉电话。这时,他的内心会涌起一股茫然若失的感觉。
  他很久没看过海了。海边离他居住的城市并不很远,但也需要坐一趟火车才能到达。他从小就对大海没太大兴趣,相较之下,电话里的海浪声却使他前所未有地着迷。他也无法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他听到电话那边传来了奇怪的声响。像是女人的哭泣声。他想象着一个女人面对海水哭泣的场景。他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女人的姓名、长相与年龄,不知道她为何哭泣,更不可能知道她为什么将电话打到了这里,并且选择这个时间。他处于一种绝对的未知状态。他仅仅知道,这是一个女人从海边打来的电话。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点盼望这通“海边来电”。他静静地倾听海水翻腾,浪花击打礁石,直到对方挂断。有时,他会偶尔听到女人的呼吸声,或是一声轻微的咳嗽,然而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她似乎和灰原一样,也在安静聆听。   挂断电话后的时间是难熬的,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灰原却再也睡不着了。他坐在钢丝床上,让黑暗包裹着自己。
  六、
  只有在熟悉的客厅里,灰原才能感到真正的轻松。他知道,这是童年的感觉。童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他的后脑勺轻轻地靠在旧沙发的靠背上,微闭着眼,任凭自己沉浸在童年虚幻的光照里。对于灰原而言,童年说不上特别幸福,当然,更不算悲惨。他对童年时光的迷恋更多的是怀念一种安全感。在这里,他无需担心任何事情,也无需任何的隐藏,他可以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个天性内向、不爱出去玩的孩子,这里是完全属于他的个人世界。关于童年他没有什么很特殊的记忆,他所拥有的只是“童年的感觉”。
  而现在,这个曾经属于他的个人世界已经变成了别人的家,但当初的感觉似乎还未完全消逝,从他走进来那一刻——就像是跨过了一道时间之门——灰原的心立刻变得无比充盈。没错, 这里就是他的故乡,可惜的是直到失去后他才明白这一点。
  朋友正在阳台抽烟。他现在越来越像主人的模样了,灰原想,他甚至有点嫉妒起朋友来。他回想着以前全家在一起做家务的场景,而这一切再也无法重现了。他还记得两年前那段混乱的时期:外公病情告危,而他正处于大学毕业前夕,工作找得焦头烂额。有一天,父母带着他去医院看外公,虽未明说,但他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面。他站在外公病床前,看着眼前这个陷入重度昏迷的枯干老头,浑身插满软管,皮肤晦暗,完全找不出一丝生命气息。人到最后都会是这样吗?他只想逃跑,尽快离开这里,离这个病房越远越好。
  这确实是他见外公的最后一面。几天后,外公在医院去世。那天是周五,没有任何征兆,母亲甚至也没有给灰原打电话。他下课回家,母亲坐在沙发上(也就是他现在坐着的地方)语调平缓地告诉了他这件事。
  灰原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或者说,他当时根本没有反应。怎么办呢?他心里有些焦躁,因为他确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很惊讶自己为何没有感觉到难过,而这正是他焦躁的原因。既然不难过,那现在他该怎么办呢?他手足無措地站着,父亲则在厨房里抽烟。老式排风扇的声音呼呼响着,灰原突然有点感激起这声音来。
  “你回屋吧。”母亲的这句话使他如蒙大赦。他小心翼翼地回到自己的卧室,坐在床沿,尽量不发出任何响动。他侧耳倾听客厅的动静,但什么也听不到。这寂静使他不安的同时,也让他得以整理思绪。他环顾这间卧室,每件物品都放在原来的位置,没有任何异常。外公去世了,他想,意味着世界上再也不存在外公这个人了。可其它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他突然产生了某种荒谬感。他胸口发紧,却并不是因为难过。
  一个人就这样彻彻底底地消失。灰原尝试着回忆与外公有关的记忆,他惊讶地意识到,外公留给他的形象是如此模糊,尽管他们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外公每天要么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要么下楼蹓跶(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在灰原的印象里,他从未与外公交谈过。现在,唯一浮现于灰原脑海的,只有那次莫名的对视,那几乎也是二十年间他与外公的唯一一次交流。他再次回忆着外公的眼神——几乎烙印在他心灵深处的眼神。他意外地从中找到了某种苦涩的意味。那眼神仿佛在说:我们终将被遗忘。
  这个念头使他的身体止不住地微微颤抖起来。
  “你怎么了?”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他睁开眼,看到朋友正站在面前,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你很冷吗?是不是生病了?”
  他微微笑了一下,表示自己没事。朋友迟疑片刻,坐到他旁边,似乎欲言又止。灰原看着朋友的脸,等待着。他知道朋友是那种心直口快的人,不会让他等太久。
  “是这样,”朋友果然很快开口道,“我女朋友最近打算搬来跟我一起过,所以……我希望你最好不要经常过来为好,否则会很不方便。”
  “明白。”灰原点头说。他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没任何发言权。
  “最多每周一次吧,这样比较好。”朋友接着说。
  “好的。”灰原说。他的那种预感越来越强烈了:童年的大门正在缓缓对他关闭。
  七、
  在深夜的服装店,灰原已经学会了如何承受孤独,甚至享受孤独。他会先看着便利店女孩下班,然后返身回到店内,锁上大门。这几乎成了一套标准的作息时间。之后的时间全部属于他。他将在紧锁的服装店里度过整个夜晚。
  夜晚是最容易产生幻觉的时刻。想想看,四周悄无声息,也无事可做,这时眼睛变得无用,而内心的无数双眼睛则相继睁开,如同神话里的千眼怪人。他听到塑料模特们开始窃窃私语,彼此交谈。服装店里充满了塑料模特的聒噪声。灰原最喜欢其中的一个。那是一个女模特,总是被摆在最角落,总是穿着几乎过季的衣服。灰原也不知道她身上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自己,可能她的五官在制作时意外达到了某种比例上的均衡,使她的神韵与其它塑料模特迥然不同。他总觉得她的样子像是某个歌星,但一时却又想不起来。于是,他干脆在心里称她为“秃头歌女”(老板从来没给她戴过头套)。
  他从未听到过“秃头歌女”的歌声,这使他有些遗憾。现在,他正偷听橱窗前那几个塑料模特的谈话。他们是最受老板宠爱的,穿着店里最漂亮的衣服,每天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非常惹人注目。可只有他知道,他们在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忧伤。一到晚上,他们就不停地叹气,不过他搞不清楚他们究竟在叹息什么,或许他们为自己是塑料模特这件事本身而哀叹吧。正是有了他们,灰原的夜晚便不再寂寞。
  灰原没有朋友,而他们就是他的朋友。有时他想,如果自己也是一个塑料模特就好了,那样的话他便没有了做人的那些牵绊,只需站在一个地方,动也不动。
  他渐渐有点迷恋服装店的夜晚了。他忽然觉得,这里有点像是童年时的样子,或者说,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个童年时代的模型。他再次拥有了些许的安全感。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电话铃准时响起。他往那边看了看,然后走过去,拿起电话。听筒对准耳朵。
  熟悉的海涛声传入耳膜。他想象着夜晚的海景,当一个人面对黝黑的海面时,心中究竟是怎样的感受?他似乎闻到了海水腥咸的味道。他会有一种错觉:服装店就建在海边,推开门,即可看到大海。有一次,他真的打开了锁,走到外面。可他没有看到大海,只有冷幽的月光映照着的商业街,现在,这里空无一人,更像是鬼街。温度很低,他仅穿着保暖内衣,但他突然想出去走一圈。那些白天里沸腾的商店现在都沉睡着,大门紧锁。他冻得哆哆嗦嗦,走过这些沉寂的商铺。相较而言,他更喜欢它们现在的样子。白天,这里聚满了人,到处都是人的脸和后脑勺,他不是被人群冲撞就是裹挟其中。他不喜欢那样的感觉。   之后的几天,电话没有响起。他很奇怪,怀疑是电话坏了。他用手机拨打,电话铃立刻响彻起来,显得比以往更刺耳。究竟怎么回事?灰原失眠了,他等待着电话重新响起,等待着再次听到海浪的声音。
  可是现实令他失望,一连很多天,电话始终没有打来。他觉得夜晚一下子就变空了,到白天也打不起精神来。后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有天他来到店里时,发现“秃头歌女”不见了。老板告诉他,店里进了一批新的塑料模特,一些旧的已被处理掉。这使灰原很难过,他想,他还没听到“秃头歌女”的歌声。
  灰原感觉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他想,世界一直都在变得陌生,只是外公的死使这个进程大大加快了。但他对外公并没有丝毫怨恨,相反,他愈加怀念外公了。他为自己当初的冷漠而愧疚不已。他就像一个反射弧迟钝的人,终于在外公去世将近三年后,才体会到了那种悲伤。而在当时,他非常想尽快结束这一切。他希望一切都回归正轨。后来他才意识到,一切都改变了,他们的列车呼啸着,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冲去。
  他知道,世界还会继续陌生下去,到最后会怎样?他不能预料。或许到最后连自己都会变得陌生。他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当一艘船上的所有零件都被替换过,那还是当初那艘船吗?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只知道,那些零件正在飞速替换着他曾经熟悉的事物。它们并没有变得面目全非,而是以一种崭新且陌生的方式重新屹立在他面前。而他只能带着无尽的困惑,去面对这崭新且陌生的一切。
  八、
  灰原仰着脖子,看着红砖楼五层的那扇窗户。窗台上堆满了纸箱子和废弃的陶制花瓶,这些杂物将窗户遮挡了一大半。他坐在楼下小公园的长椅上,静静地凝视着窗口。他所在的地方以前是一大片荒地。说是荒地并不准确,但确实一直闲置着,以致杂草丛生。他记得很清楚,那时从窗户外望出去,经常能看到有老头、老太太去荒地里摘野菜。他也很想摘一些来,但他根本分不清杂草跟野菜的区别。后来,这里修建了小公园,杂草与野菜也就一同被铲除干净了。
  他遵守着与朋友的约定。因此,他现在只能坐在这里观望。脖子酸了,他就活动几下。周围有几个锻炼身体的老人,他们一边交谈一边不时地往灰原这里看一眼。天气依然寒冷,乌鸦立于枝头,凄厉地叫着。灰原看到窗内的人影倏忽而逝。他站起身,扭动僵硬的四肢,朝来时的路走去。在他背后,乌鸦一跃而起,留下微微颤抖的枝条。
  他回到现在的“家”——那个半地下室。母亲站在门口,气呼呼地看着他。她刚刚与邻居吵了一架。邻居是一对外乡打工的夫妻,灰原见到过几次,但从未说过话。“他们竟然说我偷他家的白菜!”关上门,母亲犹沉浸在与人争吵的氛围中。过冬的白菜堆楼道口,蔫瘪无力。“那完全就是一堆烂菜叶子,白送也没人要!”母亲一屁股坐在床上。
  灰原不知道的是,真正令母亲生气的并不是他们冤枉了她,而是争吵过程中那对小夫妻脱口而出的话:“你是个本地人,连套房子都没有,还得外面租房。你还好意思说我们?”正是这句话使母亲几乎暴跳如雷。小夫妻毕竟年轻,见到灰原母亲的样子,有点怯懦起来,就主动关上门,不再应战。灰原回来时,母亲刚刚在小夫妻门外骂个了够。
  “还有你,”母亲转向一直默不作声的丈夫,“我当初怎么嫁给你这个窝囊废,也是活该被人欺负!”
  灰原的父亲坐在椅子上,怀里抱着那只流浪狗,依旧沉默着。灰原觉得父亲好像永远都保持着这副样子,永远都像冬眠般对外部的事物处于一种绝缘状态。究竟是什么让父亲沉默?灰原想,自己从未真正走入过父亲的心。
  母亲渐渐安静了下来。她似乎太过疲惫,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半响,父亲突然抬起头,对灰原说:“你帮我看看,它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一动不动?”
  我又不是兽医,怎么会给狗看病?灰原哑然失笑,但他还是走过去,用手推了推那条流浪狗。没有反应。它躺在父亲怀里,像是一团抹布。灰原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将手指探到狗鼻子处试了试,果然感受不到鼻息。
  “它死了。”灰原说。
  “死了?”父亲有些失神地看着它,“怎么就死了呢?”
  灰原站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就是一条狗嘛!”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就对父亲发起火来,“死了就死了,如果没病的话就吃了它,有病就直接扔大马路上。就这么简单。”
  他看到父亲抬起头,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自己。这一刻,他有点后悔对父亲发火了。他的嘴唇动了动,但什么也没说。他面色冷漠地挪开目光,将父亲和他怀里的那团死物留在屋子里,推开房门,径自走了出去。
  九、
  有一周的时间,灰原没有回家。白天,他在外四处游荡,晚上就住到店里面。他不想回那个所谓的“家”,那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拉着窗帘的阴森的“家”。他觉得那里不是他的家,但家在哪里呢?灰原想,难道我真的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一周过后,灰原来到那栋红砖楼。他抬起头看了看五层的窗户,然后走进单元门。似乎只有这里能给他一种“回家”的感觉。上到四楼时,他听到一个人正往下走,脚步声经过楼道的扩音效果而顯得异常清晰。灰原竖起外衣领子,遮住半边脸,站在别家的门前,假装正在掏钥匙准备开门。那脚步声很快就来到他身后。他听到脚步声迟疑了一下,似乎是要停住。他的心立刻提了起来。不过脚步声并未停下,而是恢复了之前的流畅,继续清晰且单调地往楼下走去。直到脚步声渐渐消逝,灰原才回过头来。他微微舒了口气。
  他知道那脚步声是谁。他想,姨妈一定是来收房租的,不过也有可能是为了其它事。刚才差点迎面碰上,真是太险了。灰原不知道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他并不恨姨妈,尽管他有足够的恨她的理由,但他确实不恨,这是骗不了自己的。小时候,她与姨妈的关系很不错。那时姨妈还没有孩子,几乎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亲近。他也喜欢跟姨妈一起玩,因为她总是会给他买很多好吃的。后来,姨妈有了自己的孩子,灰原也长大了,两个人的关系有些疏离,但每次见面依然很亲热。相反,母亲与姨妈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这点他在小时候就觉察到了。母亲与姨妈维持着表面的客套,但在某种不易察觉的层面上,她们相隔着一段距离,那段距离不至于使她们针锋相对,却似乎永远也无法跨越。   上一次见姨妈是什么时候呢?灰原一边往五层走一边回想。那似乎是两年前了,外公刚刚下葬,有一天,姨妈来到了他的家(或者说曾经的家),说是跟母亲“有要事相商”。于是,她俩像是两国元首签订什么秘密协议般紧紧关起门来,故意不让灰原听。因此灰原至今都不知道她们究竟都谈了些什么。后来,门开了,姨妈先走了出来,母亲跟在后面。他看到母亲的脸微微有些苍白,呈现出一种如梦游般的迷离神情。
  她俩沉默着走到门口,灰原听到母亲忽然开口对自己的妹妹说:“爸总爱把好东西都留给你,像小时候一样。你知道我有多嫉妒你吗?”说完,灰原看到母亲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如高烧病人般的微笑。他不知道那微笑蕴藏着什么样的内容。
  那天以后,他就再也没见过姨妈,直到一分钟前。姨妈用外公留下的遗嘱不留情面地夺走了这套房子,将他们赶了出去。但他却不知该如何对待姨妈,仿佛她成了一种难以被定论的奇怪生物,他既无法原谅她,又恨不起来。他不知道再次面对她时该怎么办,就像当他得知外公去世时站在客厅里手足无措一样。他感到一种巨大的陌生感围裹着自己,这令他不安。
  他摁响门铃。朋友开了门,见到是他,礼貌地笑了一下。灰原注意到朋友的笑容里似乎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我就知道是你,”朋友说,“刚才你姨妈也来了,你们见到了吗?”
  “没有。”灰原说。他往客厅走去。这时,他听到朋友在他身后嘀咕:“真不知道你这么做究竟有什么意义……”
  后面的话灰原没有听清,因为他发现了一件事,而这个发现令他震惊。
  沙发。沙发不见了。
  现在,客厅里变得空荡,而这空荡使他的心猛然间沉下去。他转过身,问道:“沙发呢?”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不要颤抖得那么明显。
  “卖给收破烂的了。”朋友故作轻松地耸耸肩,但灰原的反应明显使他有些紧张,“我女朋友觉得它太丑了,她不喜欢。是吧,它确实太丑了……我说哥们,你干嘛这么看着我?它只是一个沙发而已……”
  灰原死死地盯着朋友的面颊,“当初你答应过我,不会动这房子里的东西,你为什么不遵守约定?”
  “喂,喂,你要清楚,租房的钱大部分是我出的,你只是付了那么一点点……况且这是你姨妈的房子,只要她同意了,卖掉一只破沙发我还是能决定的吧?”朋友避开灰原的眼睛,看向阳台。
  “我可以再买一个新的,”他说,“如果你觉得非要一只沙发不可的话……”
  可他还没来得及讲完,灰原就推开他,冲了出去。
  十、
  垃圾处理厂位于郊区地带,灰原赶到这里时已是午后。太阳沉闷地照射着空气里弥漫的烟尘。那烟尘里带着浓郁的焦臭味,是从燃烧的垃圾中散发出来的。白色的烟在灰原身边滚滚流淌,遮蔽了他的视线。他仿佛置身于一个辽阔且空无的舞台,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世界中孑孑独行。怎么会有怎么多垃圾?灰原努力辨别着方向。这些曾经的生活用品现在已丧失了它们原本的意义,拥挤在一块,像是一条彩色的、粘稠的河流。而他像是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在垃圾的河流中几乎快要透不过气来。
  此前,他从未来过这里。他看到一些戴着口罩、草帽和橡胶手套的人不停地用耙子翻动已被点燃的垃圾,像是农民翻晒自家的麦粒一样。他看不到明火,只有浓烟从垃圾厚实的表层钻出来,弥散在空中。他们面无表情地看着灰原走过,继续低头干活。
  垃圾厂管理员是一个中年胖男人,尽管是在冬天,他的脸上仍旧是汗津津的。他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带着一顶与他的头明显不成比例的小帽子,坐在只属于他的狭小工作间的木板床上。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困惑。
  “沙发?”他像小孩子那样啃咬着手指,“什么样的?这里没人要的沙发太多了……”
  灰原绝望地向他描述着。他意识到,他越描述就越陷入困境。什么样的沙发?他找不出任何可以将它与其它沙发区分开来的特征,它似乎就是一种“报废沙发”的完美模型,所有那些运到垃圾处理厂的沙发们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共鸣。他该如何形容?他总不能说:那是我的外公坐过的沙发,希望你能帮我找出来。
  “这里很大,你知道。”管理员用手比划了一下,“如果你想找你的沙发,恐怕得用几年的时间。当然,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另当别论……”
  是的,这里的庞大使灰原感到恐惧,他想要尽快离开。他走过一些低矮的小平房,里面生活着靠收购垃圾为生的人家。大人们在堆满垃圾的院子里洗衣服,脏兮兮的孩子们则在垃圾中跑来跑去。燃烧垃圾的烟雾笼罩在周围,不知是不是吸入了太多灰尘,灰原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仿佛一阵风吹来就可以如塑料袋般飞起来。
  他对找到沙发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他站在一处平房前,稍作歇息,任凭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院子,然后猛地定住: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事物。
  不是沙发,是“秃头歌女”。他看到她就靠在院子里,身边是一堆破纸箱子。
  十分钟后,他从垃圾厂的一个侧门走出来,沿着马路朝公交车站走去。路过的人会微微侧目看向他,看向他抗在肩上的塑料模特。而他直视远方,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刚才,他从废品回收者那里买下了“秃头歌女”,这当然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但在他等车的间隙,他又感到了迷茫。我能把她带到哪里呢?他想。车来了,在他身旁扬起尘土。
  回到城里已经是下午了。灰原肩扛“秃头歌女”行走在街道上。人们好奇地打量他,又随即挪开目光。这天的行程使他疲惫不堪。他看着街道两旁来来往往的人,无力感如枝蔓般从脚底生长。他一时竟想不到安置“秃头歌女”的地方。于是,他只好就这样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受到人们注意,又很快被忘掉。“秃头歌女”在他的肩上始终沉默不语。
  暮色渐浓,灰原走到一台路灯下,将她放下来。
  “我们现在去哪儿呢?”灰原擦着额头上的汗,感觉那种垃圾烧焦的味道还留在口腔里。
  十一、
  接下来的几天,白天,灰原就背着“秃头歌女”四处游荡。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奇怪的目光。他不想回父母的半地下室,而以前的舊居由于某种他也不知晓的原因,他会故意回避那个地方。是恐惧吗?他也说不好。总之,自从上次的事发生后,他觉得一直以来自己小心翼翼维持的世界的平衡被打破了,世界的陌生感已经侵入并占领了那里。   当他背着塑料模特行走在大街上,或蹲在马路旁休息时,他会突然意识到:那里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他的生活已然发生了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必须开始学着思考眼前的生活。
  到了晚上,他将“秃头歌女”放在服装店外面某个隐蔽的角落,等老板走后,他就偷偷将她放回店里。第二天,在老板来之前再把她重新挪到外面,准备开始一天的游荡,如此循环往复。这段日子,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掏空了,很空洞,像是一具蝉蜕。
  电话始终没有再响起。静谧的夜晚,他守在电话旁,多么希望再听一听电话里海浪的声音,甚至是女人的哭泣。但它像是死掉一样,沉默着,在孤寂的夜晚显得如此冰冷。
  生活会一直这样下去吗?他突然感到恐惧。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悬在半空中,上不去,也下不来。他开始失眠。一天,他发呆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种响动。那响动是熟悉的。他站起身,走到橱窗前。果然,透过玻璃,他看到黑夜中缓缓飘落的雪花。他第一次在夜晚看到雪下得这么大。纷纷扬扬,让他联想起天鹅的羽毛。洁白的雪花飘洒在天地间,与黑夜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对照。他将脸贴在橱窗上,呼出的鼻息使那里出现了一小块水雾。
  不知过了多久,雪已将外面的世界覆了薄薄的一层,在路灯与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莹莹的光。灰原看到橱窗上映照出另一个人的脸。是外公。他坐在那只旧沙发上,似乎也在看窗外的雪景。灰原回过头——他的身后是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
  灰原突然想出去走走。他知道这是不允许的,如果由于他的失职导致店里被窃,他是要付违约金的。但此时他已将这些抛之脑后。他打开锁,推开门。一股寒气夹带着雪粒扑面而来。灰原走出店门外,踏在薄薄的积雪上。积雪发出一阵咯吱咯吱的响动。不知为何,这声音使他感到安心。他就这样融入漫天飞雪中,留下了一串崭新的脚印,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曾开垦过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父母住的半地下室。他本没有目的,完全是双脚将他带到了这里。他亦没有抗拒,掏出钥匙准备开门,这时,门自己开了。父亲出现在门后。
  父亲愣了一下。
  看到父亲,灰原有些愧疚起来。“上次的事,我不该对你……”
  “嘘……”父亲打断了灰原的话。他往后看了看,说:“小声点,你妈刚睡着。”
  灰原知道,这两年母亲也经常失眠,就算睡下,也饱受噩梦的困扰。有一回,他亲眼看到母亲从睡梦中惊醒,头上全是冷汗。“我不相信。”她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又继续睡着了。后来,母亲曾对他说起那晚的噩梦:她梦见灰原的外公对她说,她其实不是他的女儿,只有灰原的姨妈才是。
  父亲的脸在楼道黯淡的光线中显得苍老很多。灰原想,自己和父亲以后会变成母亲与外公那样吗?自己最终能够理解父亲吗?
  回到服装店时,雪已经停了。空气冷冽。灰原关好店门,揉搓着自己冻得僵硬的脸和耳朵。四周依旧寂静,人们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灰原躺到钢丝床上,准备趁天亮前睡几个小时。他闭上眼,努力让自己睡着。
  这时,电话铃划破了黑夜的静谧。在空荡荡的服装店内,这声音显得尤为尖锐。灰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电话铃响到第三声,才从床上弹起来,冲到电话机旁,拿起话筒。
  “喂?”灰原感到自己握话筒的手正在微微颤抖。
  十二、
  灰原乘首班长途客车,前往海边。此时,天蒙蒙亮,他靠在长途车的椅背上,看着窗外掠过的一片片风景。这个时候公路上没什么车,因此长途车行进得又快又稳,窗外的景物从楼房变成平房,之后建筑物渐渐稀疏,过渡为山区。他知道,马上就要到海边了。他已经有多久没到过海边了?大约还是在初中时,一家人去海边旅游,之后就再没有看到海。不过海并不是很吸引他,如果不是因为昨晚那通来电,他也不会赶最早班的长途车奔向那里。
  昨天晚上,那通突然的来电将他从浑浑噩噩的状态里猛然惊醒,他将听筒紧紧地贴在耳朵上,屏住呼吸。是的,是那个女人。电话里传来他再熟悉不过的海涛声,那声音立刻包围了他,仿佛他也变成了其中的一块礁石,承受着浪花的拍打。他还听到了海鸟的鸣叫,尽管离得很远,但那鸣叫是辽远且真实的,令他几乎可以触碰到。
  电话里,还是像以往那样,没有对话。已经很多天了,他以为电话再也不会打来了。此刻,他感到了巨大的安慰。他也像以前一样,安静地听着。相比真实的海,他更喜欢电话里的海。在滚滚浪涛声中,女人的呼吸声似乎时隐时现,但灰原并不能确定。
  “我要离开了。”电话里的女人突然开口说,然后,她稍稍顿了一下,“谢谢你。”
  此前灰原从未听到过女人的声音。或许是由于这是一个下雪的夜晚,又或许是海水的缘故,女人的声音显得飘忽不定。只有这么一句,不等灰原作出表示,电话就挂断了。嘀嘀嘀嘀,一阵空洞的忙音,仿佛来自于一个沉入海底的失落的世界。灰原依然保持着打电话的姿态,愣了很久,像是在辨认刚才发生的是不是一场幻觉。之后,他撂下电话,飞速穿好大衣,哆哆嗦嗦掏出钥匙,打开了店门的锁。这时,他扭过头,看见了站在角落里的“秃头歌女”。他想也没想,带上了她。
  路上还是见不到行人。道路由于积雪而变得湿滑。灰原踉跄着赶到长途客运站。当他气喘吁吁赶到客运站时,正好赶上第一班发车。他抱着“秃头歌女”,登上长途车。
  “等等。”客运员拦住了他,“你要带这个上车?”
  灰原看了看“秃头歌女”,点点头。
  “那你得去补张票,这玩意太占地方了。”客运员对他说。
  灰原没有争辩。现在,他只想快点发车,越快越好。不过,补票时他陷入了迷茫:自己究竟是要去哪儿呢?他怎么知道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服裝店的电话没有通话显示。说不定这电话是从外地,甚至是另一个国度打来的也有可能。他要去哪里找她呢?想到这儿,灰原几乎泄气了。他想,这个决定实在太荒唐了。
  “你还买不买了?”售票员催促道。   这时,一股不知是哪里来的冲动攫住了他,仿佛有人直接在他脑子里下了一道指令:你要去。他懵懂地补了票,登上长途车。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秃头歌女”上。他径直走到最后面,找位置坐下。几分钟后,车子开动了。天还黑沉着,到处都是积雪。
  海边是这躺车的终点站。到达时,天已蒙蒙亮。似乎只是一瞬间,空气中就充满了海水的腥咸味。多少年了,灰原再次见到海,却没有任何兴奋之感。此时的海面显得很平静,甚至有些滞涩,从远处看呈现出一种粘稠状,令人想起石油船事故后污染过的景象。
  没有风,空气干燥而寒冷。与城市相比,这里更像是冬天的模样。目之所及,全是凋敝的岩石。天空笼罩在淡蓝色的晨光中。没有游客,灰原独自一人沿着海岸线走着。海鸟的鸣叫在远处回彻。他想,如果这是一场梦境,那么现在他已然走入梦中。
  一间小木屋映入眼中。
  这是一间不起眼的小木屋,但附近只有这一间屋子。灰原踏着脚下细碎的小石块朝木屋走去。悠缓的海浪声盘桓在他耳膜上,持续不断,如同穿越时光的远古的呼唤。天空不时掠过海鸟矫健的身影,抬头望去,它们便仿佛一场魔术般突然消失。木屋离灰原只有不到十米了,他停下,回头望了望。在他身后,只有灰色的石头和同样灰色的海水。看不到人影。
  木屋的门一触即开。木头腐朽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没有人,所有的物件一目了然:木桌、木椅,还有一堆不知做什么用的盆盆罐罐,一床花花绿绿的肮脏的被子铺在床上和地上。他的目光在一个物件上定住了:沙发。他一眼便认出了这个沙发。尽管它比之前更旧了,好几处表皮脱落,露出了里面黄色的海绵。它别扭地摆在那里,显然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灰原走过去,坐在上面,深陷在绵软的感触中。他闭上眼睛,海浪声突然变得遥远,直到他听到有人走进来的脚步声。
  是一个浑身散发着腥味的男人。“唔,”看到灰原后他明显愣了一下,“你是谁?”
  男人是附近的渔夫。从他口中灰原得知,这间木屋以前是工具间,后来荒废了。再后来这里住进了一个不知从何处来的流浪者,是个女人。女流浪者是很少见的。从衣着上看,她原本的生活条件还不错,但很快她就与一个真正的流浪者无异了。衣服变得破破烂烂,头发也乱糟糟的。她精神恍惚,整日在海边游荡。渔夫有时会过来给她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沙发就是前几天他从附近的回收站捡来的。但他们从未交谈过。她从来不说一句话。渔夫有点怀疑她是个哑巴,不过她也从未比划过手语。她的眼神完全拒绝与别人交流。
  “她可能这里有些问题。”渔夫坐在木屋的椅子上,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她已经失踪好几天了,我看门开着以为她回来了……”
  她会是深夜给自己打电话的那个女人吗?灰原坐在沙发上,脑子里是时断时续的杂音,令他的思绪很难集中。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渔夫:“附近有可以打电话的地方吗?”
  “有的。”渔夫说,“公路上有一个电话亭。”
  按照渔夫所指的方向,灰原找到了那个电话亭。电话亭锈迹斑斑,两边连树木也没有,只有它孤零零地站在这里。从木屋走到电话亭需要半个小时。他拿下话筒,放入硬币,然后他拨下服装店的电话。电话通了,是老板的声音。“喂?喂?”老板带着困惑大声喊道。
  灰原撂下了电话。他想象着那个他从未见过面的流浪女人在深夜,站在他现在的位置,给他打电话的情景。他在电话亭旁站了很久,侧耳倾听海浪的声音,仿佛想要找到一块熟悉的拼图,拼凑起完整的夜晚。是这里吗?那些个夜晚,话筒里传来的是这片海声吗?
  他重新回到木屋。
  渔夫没有离开,他似乎在等灰原回来。灰原来到海边,渔夫也跟了上来。“我能问一下……”渔夫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你和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
  灰原看着渔夫好奇的表情,没有说话。他不知该如何回答。难道他要跟渔夫说:就是这个女人,在夜晚给了自己莫名的安慰。这一定会使渔夫更加困惑。况且,他连是不是这个女人还不能确定。一切都悬而未决。灰原的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话。
  “她可能不会回来了。”渔夫望着海,说道。他似乎有些失落,声音也越来越小:“我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灰原看着渔夫的脸。他大概三十来岁,或许比看上去还要年轻点。这是一张粗糙但还算不上饱经风霜的脸。
  灰原拍了拍他的肩膀。“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此时已是正午,太阳升在海面上,却被一层雾气笼罩。没有风,海面波澜不惊,像是静止一般。灰原和渔夫将沙发从木屋里抬了出来。
  灰原将“秃头歌女”放在沙发上,然后用绳子拴在她腰间,跟沙发固定在一起。最后,他们齐力将沙发推到海里,这个过程中沙滩上留下一道如车辙似的印记。沙发一沾上水,便像是突然间被赋予了生命般缓缓向海面漂去。灰原与渔夫松开手,看着沙发载着“秃头歌女”愈漂愈远,如一艘小帆船般随海面颠簸起伏,却方向坚定。
  “安息吧。”灰原低声说道。
  这时,他听到了歌声。一个女人的歌声。迷幻,飘忽,却不受干扰。其它声音则像是被音量调节器略微低小了一样。他看到渔夫一动不动地站着,似乎也在安静聆听。
  在这歌声中,沙发渐渐消失不见。如同一场漫长的葬礼最终走向终结。
  十三、
  一切就像是一场梦。灰原想,我现在在哪里?他看了看自己的胳膊(此时正柔顺地平放于身体两侧),还有双腿(像是两截关节粗大的石膏像)。天花板模糊一片,晨光还没抵达那里。橱窗透出清晨微弱的光线,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灰原想,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可我还没确定自己是不是依然留在梦中。
  从海边回来已经三天了。生活并未有丝毫改变,但他觉得,自己的某一部分留在了那里,随着那只旧沙发一同沉没海底。这使他有一种大病初愈般的虚弱的轻松感。
  他揉了揉眼睛,借助这微光仔细察看。他将目光缓慢挪动,如同一台高像素摄像机,想要涵盖所有细节。即使如此,这里依然不会耗费他太多时间。当阳光声势壮大起来,将这里一一照亮时,这里并没有被赋予某种更新的意义。他从钢丝床上坐起身,穿好衣服,打开门锁。昨晚刮了一场大风,刮得街道十分干净。灰原走出店门,走到洁净的街道上。
  洁净的街道上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是去上班,步履匆匆,从出租房内或是自己的房子里穿戴好,赶往最近的公交车站或地铁站。还有一些老年人,去晨练或是早市买菜。清晨的街道依然保有夜晚残留的宁静,鸟叫和行人偶尔的咳嗽声都显得清晰透明。灰原置身其中。空气并不很冷,据说,冬天就要过去了。春风正积蓄力量,准备随时攻陷这座城市。
  他按照熟悉的路,来到那栋五层高的红砖楼下——朋友正在楼下等待他,像一只敏感的麻雀般四处张望。看到他来,朋友迎了上来。
  自从上次的事后,他俩是第一次见面。朋友给灰原打了电话,告诉他准备离开了。是的,离开,这栋楼里的居民都在陆陆续续离开。朋友缩在大衣里,眯着眼睛。灰原的眼睛一直停在这栋红砖楼上。依旧是淡红色的砖墙,像是粉笔涂抹出的色彩。只不过,在墙的一侧,不知何时用黑色油漆涂了一个大大的“拆”字,并且在外面画了一个圈,令灰原想起电视剧中那些将要被处斩的人。这个结局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商业开发区很快就要建起来了,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耸立起眩目的高楼大厦。
  “这个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朋友也看到了那个“拆”字,突然有些感慨地说,“处处都有机会,就看你如何把握。”
  灰原注視着这栋将要被拆除的老楼。一瞬间,他有些恍惚。他仿佛看到楼前的小公园迅速被野草覆盖,那是他某个童年时的记忆:外公、父母还有姨妈,四个人一起站在荒草地里,弯腰摘野菜。他们默不作声同时又默契十足地各自弯腰、拔草,然后慢慢朝荒地深处走去。
其他文献
笑春风(以下简称笑):李老师,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很高兴。你是一个诗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写诗的经历。  李汉超(以下简称李):称诗人我不敢当,诗歌爱好者吧。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喜欢上文学的,那时的文学状况非常好,一篇作品出来,全国读者传阅,一首《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叶文福)震撼了多少人!那时的北岛、顾城、舒婷、江河、陈所巨、叶延滨、饶庆年等众多诗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诗篇常常让我爱不释
期刊
灰色城市披着灰色大衣  患肺病的垃圾桶手扶杨树喘粗气  起早遛狗的那帮人依然被狗牵着跑  早餐铺里刚出笼屉的包子被谁一口吞下  报纸上的寻人启事被豆浆烫伤  急救车在奔跑中泛着白色药片的冷光  太阳还在充电  班车的雨刮器清扫心中的脏  鸽子导航系统失灵,它在求助里  彻底迷失回家的路  有霾的日子里,每个人心上都戴着口罩  清晨即景  小食摊试着把初秋煮软  出租车是把剪刀,把黎明  一分为二 
期刊
槐花,槐花  串串羊脂玉  温润了一座城  这些律动的精灵  随着风儿摇曳生姿  是从巍巍昆仑飞来的嗎  一定是经过亿万年的风化  又在沁凉的河里沉睡了千年  在这个撩人的季节  她们集体苏醒  被匠人剥去了外衣  跨越千山万水蹿上枝头  妆点浪漫之都的梦  一座时尚滨城的市花  全城的市民只为她过节  风姿绰约,冰清玉洁  倾倒了无数的蜜蜂  他们不远千里追到这里  嗡嗡嗡地为她载歌载舞  一朵
期刊
冬雪中有梅花开了,它日夜不眠  心上人,你可踏着昨年的雪花一刻不停  向着等你的早晨,向着我新年的芳蕊,靠近了么?  时间凝结冰面,风穿过了流年  一颗旷野沉默的杨树,失去了多少鲜活梦想叶子  而新年的诗意在今天,就从根须重新记取吧!  昨天萎谢过多少花事,绿意至今仍存我心之一隅  涉水于山峦间,寻找红枫痴情,南飞的燕雀啾鸣  你让谁的泪洒在素年,朦胧了远去背影  小桥弯成心中明月,流水情感载你从
期刊
终于  我们又再次相见  早春的季节  那些冷风还在吹  而岸上的花朵  仍没有开放  这就是辽河  这就是初春的  真实的辽河  你此时的流水  正在一路西去  一路歌唱  百川归海呵  也不知,你快乐的归来  还带有多少诗意的冥示  我要说  我是辽河边的孩子  在太阳夕照的光芒之中  我也像河水的流淌一样  停下了我的脚步  等待着一种梦幻般的  回家与拥有  此刻啊  我就伫立在辽河边  
期刊
(1)  打谷场的风  吹醒婴儿海蓝色的眼睛  阳光和雨水  曾为这片贫瘠的田野注入多味的哀愁  谷穗躬身  再次交出它饱满而完整的一生  母亲的怀抱,延伸于大地之上  安稳如山群围守村庄  打谷场的风穿越四季  送走几代白发人  又催来几代黑发人  打谷场的风一直在吹——  心跳悬空,感应着地平线袭来的暮色  以无由的哭声唤起回归的应答  只要绕过一条曲折的小径  就足以安抚一颗颤栗的心  (2
期刊
雪是遗物  雪落在十字路口  湮没斑马线和四车道双黄线  好像人间才诞生  尚且没有规则与歧途  我循例等红灯变绿、过马路  在公交站台停下  准备好硬币或次卡  将自己搪塞给一辆汽车  雪小而洁白,像是信物  令人忆及美好之事  我不是主角  属于我们的雪早已被污染  雪那么冰冷、虚无、不经心  它现身或融化  都无法寄托理想主义的愿望  雪其实是遗物  永远做那画中人  “没有灯会,就一起看场
期刊
我与夕阳  我喜欢与夕阳相约、交谈  沐浴夕阳的余晖  品尝夕阳血红的激情  倾听夕阳谢幕前的精彩演说  观赏夕阳壮美的告别仪式  硕大辉煌的隐退  是完成一种蓄满力量的交接  渡过黑暗,死而复生  完成日落西山到喷薄而出的轮回  我在寻觅和夕阳的对接点  我渴望借助夕阳的灵气和力量  晚年写出一首成熟的、最美的诗歌  与夕阳共同分享、共同陶醉  人走了 感觉还活着  在一个落雪冰冷的日子  他走
期刊
大雪洁白  被父亲带走的那场雪  重新返回时  我站在转瞬即逝的早晨  掰着指头  父亲离开了三个年头  我又向前走了三年  相似的场景,透过时间  关照我  冥冥之中,还有比记忆  更脆弱的风  会续上冬鸟的歌声  踩过缓缓的岸  或者什么都不是  一场雪长时间行走之后  在没有门槛的安静里  突然停了下來  蝴蝶  昨夜,看见蝴蝶  纸糊的  有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无数只蝴蝶,和童年 
期刊
转眼就过了阳光明媚的三月了,李林生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当然,这条信息也是同学转发给我的。对于李老师,何时调离沈阳师范大学,何时从省青年干部学院离休,又是何时返回故土营口,及至最后病逝、享年多少,我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每年一两度的同学聚会上,偶尔能听到关于李老师的只言片语。对于中文系七七、七八两届学生来说,边杖子的风沙,兴隆台的泥泞,三十三中的拥挤,已成为其求学生涯的物质背景和精神财富,或者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