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价格和利润》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韦斯顿谬论的批驳
  国民产品的数或量总是在不断变化。它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撇开人口的变化不谈,它也必然如此,因为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变化。
  但是,假定说,国民产品量不是变数,而是常数。即使如此,我们的朋友韦斯顿当做逻辑结论的东西,也只是一种武断。如果我们有一个数,比如说是8,那么这个数的绝对界限并不妨碍它的各个部分改变其相对界限。如果利润为6,工资为2,那么工资可能增加至6,利润减少至2,而总数仍然是8。因此,产品量的固定不变,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工资总额也是固定不变。
  韦斯顿认为,国民产品量和实际工资总额是两个“不变”量。针对韦斯顿的谬论,马克思指出,国民产品量从来就是在经常变化的,引起这种变化的有三个因素: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数方面的变化。即使我们假定它是“不变”量,也决不能证明实际工资总额也应该是“不变”量。因为在一个不变量之内,利润和工资也是可以相对变化的。马克思指出,如果说工资总额是“不变”的,那么工人不应该要求增加工资,资本家同时也不应该降低工资。但事实上资本家把工资降低了,因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也就是合理的正义的行动,因为任何一种反抗降低工资的行动都是一种争取增加工资的行动。韦斯顿的“工资不变”原则显然是替资本家作辩护的。
  既然我们假定,无论劳动生产力,还是资本和所使用的劳动的数量以及估量产品价值的货币价值都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工资水平,那么这种工资的提高怎么能够影响商品的价格呢?只有影响这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才能影响商品的价格。
  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市场价格暂时混乱之后,只会引起利润率的普遍下降,不会引起商品价格任何长期的变动。
  马克思运用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理论,驳斥了韦斯顿关于提高工资会引起物价上涨的谬论。指出,工资的提高对某些商品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带来影响,但这仅仅是因为它影响到这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当某些商品因需求大于供给引起这些商品市场价格上涨时,这些商品的部门的利润率就会上升,资本就会向这些获利较多的部门迅速转移,结果供给增加,一直增加到符合甚至超过增长的需求量,资本的转移才能停止下来。供给的增加必然使商品的市场价格重新下降,一直降到原来的水平或低于原来的水平。可见,韦斯顿认为工资提高会带来物价上涨的论点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的朋友韦斯顿把他的旧主张披上了新形式。他说:由于货币工资的普遍提高,将需要更多的通货来支付这些工资。通货的数量既然固定不变,那又怎么能用这种固定不变的通货来支付增加了的货币工资呢?以前的难题是:工人的货币工资尽管增加而工人所得到的商品数量仍然不变;现在的难题是:商品的数量尽管固定不变而货币工资却增加了。当然,如果你们不承认他的原先的教条,他那相应产生的难题也就消灭了。
  韦斯顿诡辩称,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增加工资就一定会发生支付的困难。他顽固地企图让人相信增加工资没有什么好处。马克思指出,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支付机构很完善,有广泛而集中的银行系统,货币周转速度会大大加快,即使在现金支付数额大量增长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可以不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而且无数事实也证明流通中的货币量每天都在变化。韦斯顿把对货币流通规律的无知当成反对提高工资的论据,是荒唐可笑的。
  劳动价值论基本观点
  商品具有价值,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结晶。商品的价值的大小或它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所含的社会实体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所以各个商品的相对价值,是由耗费于、体现于、凝固于该商品中的相应的劳动数量或劳动量决定的。
  你们有许多人一定要问:商品价值由工资来决定与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来决定,其间果真有什么区别或多大的差异吗?你们应当知道,劳动报酬和劳动数量是完全不相同的东西。
  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所耗费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秘密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商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量的关系,实际上是它们所含的劳动量的关系。马克思强调,作为工资的劳动报酬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数量是完全不相同的。它们是两个不等的量,前者只能少于后者,而不能等于或多于后者。工资要受工人所生产的商品价值的限制,但商品的价值,却丝毫不受工资的限制。因此,那种“商品价值是由工资决定”的论调,显然是荒谬的。
  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不取决于任何个人在生产商品上的劳动消耗量,而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而且,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变化,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量也在不断变化。劳动的生产力越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就越多,而单位产品的劳动耗费就越少;反之相反。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转化为价格,是在商品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变动过程中实现的。在供求的变动中,市场价格经常表现出与其价值相背离的情形。但从整个价格运动的长期过程来看,价格的上涨与下跌 ,终究要相互抵消,而同其价值趋于一致。
  剩余价值基本原理
  工人出卖的并不直接是他的劳动,而是他的暂时让资本家支配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把劳动力和劳动严格加以区别,指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论证了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主义的生产或雇佣劳动制度,正是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这种交换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交换必然不断地造成这样的结果:工人作为工人再生产出来,资本家作为资本家再生产出来。   资本主义的生产或雇佣劳动制度,是以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为基础的,这种交换保证了工人只能获得仅足以养家糊口的微薄工资,而保证了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因此也就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正是在这种交换中不断扩大,趋向灭亡。
  虽然工人每天的劳动只有一部分是有偿的,另一部分是无偿的,这无偿的或剩余的劳动正是产生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基础,但是看起来就好像全部劳动都是有偿的劳动。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它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本来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具有劳动本身的价值或价格的外观;本来工人的劳动只有一部分是有偿的,另一部分是无偿的,但是在工资这个表象上仿佛全部劳动都是有偿的。马克思强调把劳动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严格区分开来,就揭露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找到了剩余价值或利润的真正源泉。
  资本家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即出卖耗费于该商品的全部劳动量的结晶,是必定获得利润的。资本家出卖的不仅有他支付过等价的东西,而且还有他分文未付的东西,虽然这东西曾费去了他的工人的劳动。资本家花在商品上的费用,和商品的实在费用,是不同的两码事。所以,我再说一遍,正常的、平均的利润,不是由于超过而是由于按照商品的实际价值出卖商品获得的。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构成的各个部分的分析,依据等价交换原则,更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利润的真正来源,再一次指出了利润不是按照超过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卖商品得来的。那种认为利润是按照超过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卖商品得到的说法,实际上是说,利润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这种“流通中产生利润”的论调,显然违背了价值交换规律,实质上混淆了生产商品的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资本家在商品上费去的和生产商品实际费去的区别,抹杀了利润的真正源泉,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地租、利息和产业利润不过是商品的剩余价值或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偿劳动各个部分的不同名称,它们都是同样从这个泉源并且只是从这个泉源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收入的总源泉,它以利润、利息、地租、赋税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被瓜分。产业资本家得到的是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的是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得到的是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的是地租,资产阶级国家的各级政府则以赋税的形式获得一部分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被分解为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部分。马克思概述了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瓜分问题,揭示了工人阶级同整个资产阶级相对抗的经济根源。
  资本家和工人所能分配的仅仅是这个有限的价值,即按工人的全部劳动来测量的价值,所以一方分得的越多,他方分得的就越少,反之亦然。一个一定的数,其中一部分在增加时,另一部分相反地总要减少。工资有了变动,利润就要朝相反的方向变动。工资下降了,利润就要上涨;工资上涨了,利润就要下降……但是,这一切变动都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所以,工资的普遍提高只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降低,而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分析了工资、价格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耗在商品上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工资和利润这三个部分构成的。前一部分是过去劳动的价值,后两部分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加上的劳动量所表现的新价值。这个新价值一经被工人创造出来,就是一个不会再变的量。但在这个定量中所包含的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比例却可以变化。工资提高,利润便减少,反之亦然。所以,“工资的普遍提高只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降低,而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韦斯顿所谓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决定,工资提高会引起价格上涨”,显然是讲不通的。
  经济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
  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对劳动的需求总是赶不上资本的积累。这一需求是在增加,但是与资本的增加相比,不过是在递减的比例上增加的。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同总资本的增大相比,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现代工业的发展本身一定会越来越有利于资本家而有害于工人,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提高平均工资水平,而是使它降低,也就是在不同程度上使劳动的价值降到它的最低限度。工人决不能听任这种趋势的发展,应该组织起来,为提高工资水平进行斗争。
  他们(工人阶级)不应当忘记:在日常斗争中他们反对的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他们延缓下降的趋势,而不改变它的方向;他们服用止痛剂,而不祛除病根。所以他们不应当只局限于这些不可避免的、因资本永不停止的进攻或市场的各种变动而不断引起的游击式的搏斗。他们应当懂得:现代制度给他们带来一切贫困,同时又造成对社会进行经济改造所必需的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马克思在充分肯定工人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经济斗争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同时,又指出不应离开政治斗争而片面夸大经济斗争的作用。即使经济斗争取得某些胜利,那也只是工人阶级社会经济地位局部的、非本质的变化。经济斗争完全是在资本进攻面前的被动应战、游击式的搏斗。因此,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应局限于暂时改善一下生活状况,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为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
  (注:文中楷体部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齐勇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考察、选拔和使用人才的一贯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调研时强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局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力量,为事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领导干部要以道德力量取信
期刊
为了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探讨改革的策略和路径,助推中国改革阔步前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主题,围绕新型城镇化、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国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分论坛回答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实现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受到了广泛关注。  贸易从大到强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去年中国已
期刊
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
期刊
“我们这样的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大,党建工作必须切实有效,绝不允许搞花架子。”在北京金秋集团采访时,有着20多年党龄的转业军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振江掷地有声地说。  金秋集团作为专业从事军工电子、应急救灾、节能环保及国际物流等多种经营,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十余载奋斗,成长为中关村百强高成长型企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单位。近年来,集团公司
期刊
习近平同志指出:“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这种“不适应”,说到底,就是“本领恐慌”。它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领。出现“本领恐慌”的同志,虽然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和干劲,但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不是
期刊
【原文节选】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十分重视“克己修身”,并将其视为官员道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认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原文释义】  古代那些
期刊
2014年5月20日至21日,第四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和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亚洲安全观的提出和践行,开辟了地区安全合作新局面,不仅将促进亚洲和平与稳定,而且将促进世界整体安全形势的良性发展,推进国际
期刊
自律慎独,强调的是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条件下,仍然要谨慎小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照道德要求处事做人,守住道德底线。官员要想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实现为政有道,必须做到自律慎独。  【原文节选】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一个善于约束自己的人是很少犯错误的。”  【原文节选】  “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期刊
自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思想政治领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此后,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多次论证和阐释。当前,深入准确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几条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完整概念是社会
期刊
作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深圳文博会迎来办展的第十个年头,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在本届展会上的新趋势、新动态备受外界关注。开幕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充分肯定深圳文博会十年的发展历程,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组团实现满堂红,采购商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参展商、采购商“两商”配套上取得实质性成果,交易额逐年增加,已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