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青绿山水画与中国传统色彩观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产生于魏晋,唐宋最为兴盛,而后受到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在清代开始走向衰落。千百年来,中国青绿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色彩体系和艺术风格,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学习和研究中值得探析的课题。
  关键词:青绿山水 传统色彩观 特点
  一、中国青绿山水画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开始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主要以人物画为主,而后受到魏晋时期山水题材诗作的影响,青绿山水开始以人物背景的形式出现在绘画作品中,这一点从顾恺之、张僧繇、宗炳等人的作品中不难看出。魏晋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萌芽时期,此时的青绿山水色彩主要以青绿、金碧样式为主。
  隋唐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国青绿山水绘画开始是一个完整的绘画体系,从以往的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并得到迅速发展,走向成熟,达到青绿山水画在历史进程中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画作已完全摆脱了早期山水画中“人大于山”的形式,开始以积色重染、突出山水用色为主要的绘画表现形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作品。展子虔、李思训父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有《游春图》《江帆楼阁图》等。
  到了宋代,由于宋徽宗、宋高宗等多位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提倡与重视,所以从宫廷画师到民间文人,从贵族士大夫到普通墨客,无一不投身于绘画创作当中,推动中国青绿山水画达到史上的辉煌时期。此时期产生的青绿山水画作较之前而言,题材更加丰富,画风更加多样,画法更加娴熟。王诜、王希孟、李唐等人创作的《瀛山图》《千里江山图》《长夏江寺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
  元代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由盛转衰的时期。元代的绘画在手法上注重写意,在内容上注重神韵的表现,水墨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与推崇。但是,在青绿山水画几乎不受重视的大环境下,画家钱选、赵孟頫等依然坚持青绿山水画创作,他们的作品气势古朴、颜色绚丽,为青绿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守住了一席之地。
  直至明清时期,色彩华丽的青绿山水与淡雅写意的水墨山水不再相互冲击,而是逐步开始交融。很多青绿山水画家在绘画风格上也开始有所改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董其昌、仇英等,其画作以水墨为骨,施以青绿,寄情于景,秀丽精美,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随着清朝的衰亡,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进程也随之接近尾声,走向落寞,逐渐消沉。但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美学价值至今依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学习与传承。
  二、青绿色彩与中国传统色彩观
  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世间万物各自不同的色彩,抑或是通过色彩创作传达人的思想意图,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的“青绿色彩”也是如此。研究青绿色彩,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山水画根据画面的类别进行色彩的分类呈现,实际上就是体现出中国人的色彩是经过主观概括总结之后形成的,这也是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基本原则。中国画的色彩观根基是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阴阳五行说,古代的中国人信仰的“阴阳五行说”,将五色看作是宇宙自然的色彩,将大自然归纳成五种颜色,即黄、白、青、赤、黑。中国画在呈现之初,画面是极为重视颜色的,传统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在汉代及其以前是以“五色”作为画面的主要颜色,在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改变了以往绘画以红色、黑色作为主要的基础色彩面貌,以青绿为主的颜色开始逐渐兴起。
  中国山水画从产生开始,绘制画面的颜色以“青”“绿”颜色为主色调,这种色彩观念已经成为传统青绿山水千百年来的经典,以致运用得最为频繁。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念是简单明了,大自然山水的本色就是给人满目的青绿苍翠,所以中国山水画自形成开始,画面颜色的运用就以青绿为主色,中国古代人们观念中也认为青山绿水是固有的客观颜色。但青绿山水画面的颜色却不是写真写实的,对山川形象是以感情为依托创作出来的,青绿山水所描绘出的画面也是人们对自然山川的所想所悟。
  三、结语
  中国青绿山水是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悟,画家在领悟自然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感情与情趣。青绿山水在色彩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沃土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段七丁.中国重彩山水画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周晋.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J].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周璐,女,硕士研究生,广东理工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同样的作品,表演者在進行不同的演唱时,往往会有不同的音乐体现,这和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声乐演唱 表演艺术 音乐形式 个性表现  一、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表现  (一)演唱作品理解的个性化  对于声乐艺术表演者来说,不管作品怎样优秀,如果不能完美演绎作品的精髓,就很难让观众对自己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声乐艺术表演者要想追求个性化的演唱效果,就要对作品有全面的认识,之
期刊
摘要:鲁本斯被评为巴洛克艺术的第一把交椅,其影响力也是大到罕见,本文将鲁本斯的影响落到具体的凡·代克、约丹斯、于晓东等人的画作中,尝试论述鲁本斯对传统油画的影响力。  关键词:鲁本斯 凡·代克 约丹斯 于晓东 影响  鲁本斯给世界留下3000多幅画,可以确定完全是他本人所画的作品有600多幅,还有大量的素描、临摹稿、设计图等,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所收藏,价格极高。鲁本斯对当时和后世的画家有极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动画作品自19世纪问世以来,深受观众的青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产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更新的技术为动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动画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动画创作的不断革新,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体验。因此,动画制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长久不衰。本文将对智能时代下动画制作的新方式进行探讨,旨在为动画制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画制作 新兴技术 思路分析  一、动画
期刊
摘要:《西虹市首富》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喜剧片中富翁形象的思维定式,生动形象地对富翁形象进行了“圆形”刻画;通过引导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对财富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西虹市首富》 富翁形象 价值观念  影视文学作为大众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既需要拥有广大社会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又需要给予大众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启迪。2018年7月,由闫非、彭大魔编剧兼指导,沈腾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
期刊
摘要:戏剧是世界文明发展至今的文化瑰宝,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与延续的重要保障。它在人类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舞台艺术价值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以戏剧为载体得以传播的,它们赋予了戏剧强烈的生命力与艺术张力,让戏剧成为时代人文情感的寄托。  关键词:戏剧 编剧创作 挑战 建议  一、当代戏剧编剧创作所遭遇的瓶颈  (一)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使得我国经济
期刊
摘要:在当今时代,声乐曲目的多元化,是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逐渐积累出来的,有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近年来美声唱法在我国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和重视,很多耳熟能详的美声歌曲都是从歌剧中挑选出来的,美声歌曲没有像民族歌曲那样有独立和易驾驭的特性,演唱曲目的难易程度也有不同。相对美声而言,民族的风格并没有很拘谨,无论在服饰还是动作、眼神上,都是根据不同的曲目设置来配合。流行唱法就要比美声和民
期刊
摘要:评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被人们所喜爱。回顾评剧近百年的发展史,很多优秀的作品和曲目,都离不开评剧乐队。乐队可指挥评剧的走向,主要通过七块竹板和梆子来控制节奏,有效地构造出各种形式的评剧。但乐队的伴奏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形式和原则,本文将从评剧的特点出发,对乐队的伴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评剧 乐队 伴奏 方法 技巧  评剧在我国戏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评剧的发展和演变,乐队的音乐伴奏在
期刊
摘要:我国电影行业的兴盛给各类电影的创作制造了新的契机,微电影在这种契机下悄然兴起,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资金成本,也不需要过多的人物角色,通过微电影的微视觉,给观众以新鲜感。在微电影创作中,编导与监制一体化模式对微电影创作过程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价值。本文将通过对编导与监制工作的简单阐述,分析微电影创造中,编导与监制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优势效应,为促进微电影创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关键词:微电影
期刊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壁画艺术中诸多元素仍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壁画艺术本身出发,基于城市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理念,浅析壁画艺术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壁画艺术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  一、壁画艺术对城市环境艺术的借鉴意义  以城市文化背景为底蕴的壁画往往具有相应的历史纪念意义。相较于其他绘画艺术来说,壁画更加庄重、严谨和肃穆。在现代城
期刊
剧中主要人物  沈振兴 男,三十九岁。  沈 妻 女,三十八岁。  张局长、张军(退休門卫)、张君(退休教师)、小李、小刘、老万、护士(两位)。  1.办公室 日内  【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沈振兴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就感觉气氛不大对,办公室同事小李、小刘、老万都在一起说话,看到他进来了,都向他打了声招呼:沈主任早啊!说完,又继续聊着。沈振兴觉得奇怪,摇摇头,还是遵循着多年的习惯,拿出茶叶,泡上一杯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