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13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宋清辉受邀做客和讯网《互联网金融论道》对话栏目,就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创新与原则、金融自律与监管、政策与使命等发表了看法
2015年4月13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宋清辉受邀做客和讯网《互联网金融论道》对话栏目,就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创新与原则、金融自律与监管、政策与使命,与票据宝董事长李华军、华润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王国强展开对话。和讯网华南分公司新闻总监刘正旭主持了该对话栏目。
以下是编者根据主持人与宋清辉的对话访谈整理,略有改动:
创新与原则
主持人:互联网金融会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一直是热门话题,而事实上,现在已经部分打破了,互联网金融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创新?
宋清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一定要从金融的属性和风险控制方面进行,比如“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跨界融合的过程,但是金融的核心属性是相对不变的。
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创新:首先是怎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进行业务层面的创新;二则是互联网金融肩负着的历史使命,通过业务创新推动行业监管的创新,对行业的监管和创新是互联网金融业前进的两个轮子。
风控自律与监管
主持人:即便是像陆金所,风控措施完善的大平台也避免不了坏账丑闻,那么平台风险不断的根源在哪里?
宋清辉:陆金所为代表的一些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额担保,这种模式不可延续,互联网金融平台去担保化是P2P监管的核心之一。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频发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监管难度高,P2P的风险是组合型风险,对它的监管准则超越了传统金融的监管准则,甚至可能连银监会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怎么监管,所以银监会也迟迟未出台相关文件;二是相交银行而言,风控基因天然缺陷,需要后面弥补。三是借方信息的透明度不高,信用风险很高。
主持人:国内模式各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方法是怎样的?有没有更好的风控模式?
宋清辉:国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风控管理在本质上一致,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传统银行在金融风险控制上的绝对优势是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天然保障。
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没有更好的风控模式?国外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可带给我们一些借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其实非常迫切需要一个多元化的征信体系,这样会使P2P等风险降低,也是一个较好的风控模式。
主持人:是否应打破刚性兑付?
宋清辉: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金融业,监管体系远未形成,而同时“刚性兑付”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也引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因此打破“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旦带给投资者兜底的预期,投资者很快就会忽视项目的风险,进而优先选择收益高的项目。实际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实际上是市场参与各方利益博弈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看到投资者权益大多数得到了保障,这是平台投资人在监管压力下,出于对自身品牌信誉维护被迫无奈而做出的选择。
主持人:是否应该有杠杆限制?对于传出可能会参照银行标准,对P2P平台制定10倍杠杆率限制,这种监管规则可行吗?为什么?
宋清辉: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在2015年两会期间透露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会在2015年上半年出台。此前,他也曾表示将按照“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因此,今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降杠杆,目前的金融杠杆率已经不能再高了,否则会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安全。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需要考虑准入门槛、合规性、资金安全、杠杆限制、流动水平和投资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参考目前担保10倍的杠杆限制,监管条款有些苛刻,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很多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平台关闭或者“跑路”。
主持人:在缺乏监管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如何应对目前的状态?
宋清辉:监管已是老生常谈。在2015年3月2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5年的主题是“自律与监管”,五位参与讨论的嘉宾中有三位所在的公司都在做P2P。这传达出官方的一种态度,就是官方希望行业自律,而非监管。
P2P行业的问题在于“中国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即便不完善、不健全还能够野蛮生长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些问题再讨论起来并没有实现什么新意,但在博鳌亚洲论坛有一定的意义——久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多次被放在面对全世界的论坛上,可见国内对此的监管还是到不了位。
监管呼之欲出,从2013年P2P行业就有因各种因素的跑路之后,业界人士都在呼吁相关监管措施能够出台,让P2P能够更好的运行。两年后,监管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对监管的看点还是“呼之欲出”,按照流行的“短平快”互联网思维,监管层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动作已经是“慢过头”了。
从2015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分论坛的主题来看,“自律与监管”这次大讨论就是对行业的又一次业内自律和规范。
政策与使命
主持人:近期,类似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正面报道P2P行业,央媒的正名会不会给“骗子”平台以乘虚而入的机会,使得这个行业更加扑朔迷离?
宋清辉:媒体的报道正是说明这个行业到了亟需规范的时刻,预计央视这次正面报道之后,行业监管风暴即将呼之欲出。
主持人:随着国家层面政策关注,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它能承担起改革传统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吗?
宋清辉:互联网金融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慢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资金需求方的审核能力有限,在评级方面就存在风险;也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评级机构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虽然能够降低风险,但评级的费用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又将上升。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接入多种业务,从支持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演变到配置炒股的杠杆资金,为了赚钱不惧风险,这类灰色渠道也将逐步加剧行业的风险。如果和次级抵押贷款一样,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的野蛮发展,这种高价值的金融产品也会有可能一样,在10多年后消亡。
2015年4月13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宋清辉受邀做客和讯网《互联网金融论道》对话栏目,就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创新与原则、金融自律与监管、政策与使命,与票据宝董事长李华军、华润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王国强展开对话。和讯网华南分公司新闻总监刘正旭主持了该对话栏目。
以下是编者根据主持人与宋清辉的对话访谈整理,略有改动:
创新与原则
主持人:互联网金融会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一直是热门话题,而事实上,现在已经部分打破了,互联网金融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创新?
宋清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一定要从金融的属性和风险控制方面进行,比如“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跨界融合的过程,但是金融的核心属性是相对不变的。
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创新:首先是怎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进行业务层面的创新;二则是互联网金融肩负着的历史使命,通过业务创新推动行业监管的创新,对行业的监管和创新是互联网金融业前进的两个轮子。
风控自律与监管
主持人:即便是像陆金所,风控措施完善的大平台也避免不了坏账丑闻,那么平台风险不断的根源在哪里?
宋清辉:陆金所为代表的一些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额担保,这种模式不可延续,互联网金融平台去担保化是P2P监管的核心之一。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频发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监管难度高,P2P的风险是组合型风险,对它的监管准则超越了传统金融的监管准则,甚至可能连银监会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怎么监管,所以银监会也迟迟未出台相关文件;二是相交银行而言,风控基因天然缺陷,需要后面弥补。三是借方信息的透明度不高,信用风险很高。
主持人:国内模式各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方法是怎样的?有没有更好的风控模式?
宋清辉:国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风控管理在本质上一致,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传统银行在金融风险控制上的绝对优势是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天然保障。
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没有更好的风控模式?国外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可带给我们一些借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其实非常迫切需要一个多元化的征信体系,这样会使P2P等风险降低,也是一个较好的风控模式。
主持人:是否应打破刚性兑付?
宋清辉: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金融业,监管体系远未形成,而同时“刚性兑付”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也引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因此打破“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旦带给投资者兜底的预期,投资者很快就会忽视项目的风险,进而优先选择收益高的项目。实际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实际上是市场参与各方利益博弈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看到投资者权益大多数得到了保障,这是平台投资人在监管压力下,出于对自身品牌信誉维护被迫无奈而做出的选择。
主持人:是否应该有杠杆限制?对于传出可能会参照银行标准,对P2P平台制定10倍杠杆率限制,这种监管规则可行吗?为什么?
宋清辉: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在2015年两会期间透露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会在2015年上半年出台。此前,他也曾表示将按照“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因此,今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降杠杆,目前的金融杠杆率已经不能再高了,否则会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安全。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需要考虑准入门槛、合规性、资金安全、杠杆限制、流动水平和投资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参考目前担保10倍的杠杆限制,监管条款有些苛刻,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很多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平台关闭或者“跑路”。
主持人:在缺乏监管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如何应对目前的状态?
宋清辉:监管已是老生常谈。在2015年3月2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5年的主题是“自律与监管”,五位参与讨论的嘉宾中有三位所在的公司都在做P2P。这传达出官方的一种态度,就是官方希望行业自律,而非监管。
P2P行业的问题在于“中国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即便不完善、不健全还能够野蛮生长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些问题再讨论起来并没有实现什么新意,但在博鳌亚洲论坛有一定的意义——久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多次被放在面对全世界的论坛上,可见国内对此的监管还是到不了位。
监管呼之欲出,从2013年P2P行业就有因各种因素的跑路之后,业界人士都在呼吁相关监管措施能够出台,让P2P能够更好的运行。两年后,监管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对监管的看点还是“呼之欲出”,按照流行的“短平快”互联网思维,监管层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动作已经是“慢过头”了。
从2015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分论坛的主题来看,“自律与监管”这次大讨论就是对行业的又一次业内自律和规范。
政策与使命
主持人:近期,类似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正面报道P2P行业,央媒的正名会不会给“骗子”平台以乘虚而入的机会,使得这个行业更加扑朔迷离?
宋清辉:媒体的报道正是说明这个行业到了亟需规范的时刻,预计央视这次正面报道之后,行业监管风暴即将呼之欲出。
主持人:随着国家层面政策关注,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它能承担起改革传统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吗?
宋清辉:互联网金融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慢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资金需求方的审核能力有限,在评级方面就存在风险;也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评级机构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虽然能够降低风险,但评级的费用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又将上升。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接入多种业务,从支持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演变到配置炒股的杠杆资金,为了赚钱不惧风险,这类灰色渠道也将逐步加剧行业的风险。如果和次级抵押贷款一样,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的野蛮发展,这种高价值的金融产品也会有可能一样,在10多年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