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改进 教学方法 提高 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尽量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地体现在学生学具的操作,教师教具的演示和示意图的运用。这一要素的依据是直观性原则和小学生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有机地采用学具、教具、示意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和等于180度”这一课时,除教师准备好演示的剪拼三角形三个角的教具外,可让学生都准备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验,然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演示归纳。这样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看看、想想,对概念就容易理解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更要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用实物图进行演示,使儿童在观察中建立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充分指导小学生运用数学课本,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体现在:会阅读数学课本;初步理解课本中建立新知识的练习;能运用迁移规律,口述或尝试解答有关新知识的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状况,指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原有知识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不变性质。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除数的小数点,数学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得很清楚,只要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理解文字说明,弄清例题中的处理,学生就会实现有效的学习迁移,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反馈交流信息的机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信息交流面达百分之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教师的演示,又经过自学课本,已有了新的知识信息。通过讨论,将这些刚认识和初步理解而没有完全掌握的新知识进行反馈和交流,起到知识矫正和知识互补的作用。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具操作和自学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初步建立了“分数”概念。为了能准确而清晰地抽象出分数意义,还必须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等概念,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再共同概括分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后进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还是看能否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要有10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时间,2分钟左右处理作业的时间。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在课堂上有目的地选择全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批阅,便于当堂了解教学效果,及时矫正作业错误。教师要利用学生作业的时间,辅导后进生正确地完成作业,力争学生的新知识接受率达百分之百。我曾做过60多次的实验:第一种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半拖到课后完成;第二种是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但不能当堂处理;第三种是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并让学生当堂订正。结果第三种情况的作业效果最好,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第二种情况学生作业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四;第一种情况作业效果最差,学生作业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七。我们还做过学生订正作业的实验,当堂课让学生订正作业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课后让学生订正作业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一,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有抄袭作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当堂验收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上述几个方面,它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改进 教学方法 提高 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尽量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地体现在学生学具的操作,教师教具的演示和示意图的运用。这一要素的依据是直观性原则和小学生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有机地采用学具、教具、示意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和等于180度”这一课时,除教师准备好演示的剪拼三角形三个角的教具外,可让学生都准备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验,然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演示归纳。这样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看看、想想,对概念就容易理解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更要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用实物图进行演示,使儿童在观察中建立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充分指导小学生运用数学课本,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体现在:会阅读数学课本;初步理解课本中建立新知识的练习;能运用迁移规律,口述或尝试解答有关新知识的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状况,指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原有知识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不变性质。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除数的小数点,数学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得很清楚,只要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理解文字说明,弄清例题中的处理,学生就会实现有效的学习迁移,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反馈交流信息的机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信息交流面达百分之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教师的演示,又经过自学课本,已有了新的知识信息。通过讨论,将这些刚认识和初步理解而没有完全掌握的新知识进行反馈和交流,起到知识矫正和知识互补的作用。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具操作和自学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初步建立了“分数”概念。为了能准确而清晰地抽象出分数意义,还必须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等概念,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再共同概括分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后进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还是看能否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要有10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时间,2分钟左右处理作业的时间。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在课堂上有目的地选择全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批阅,便于当堂了解教学效果,及时矫正作业错误。教师要利用学生作业的时间,辅导后进生正确地完成作业,力争学生的新知识接受率达百分之百。我曾做过60多次的实验:第一种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半拖到课后完成;第二种是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但不能当堂处理;第三种是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并让学生当堂订正。结果第三种情况的作业效果最好,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第二种情况学生作业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四;第一种情况作业效果最差,学生作业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七。我们还做过学生订正作业的实验,当堂课让学生订正作业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课后让学生订正作业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一,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有抄袭作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当堂验收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上述几个方面,它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