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泰民才安、国兴民自强”。
建国60年,我国的巨大变化世人瞩目;而成千上万家庭的嬗变,无疑是60年的一个发展缩影。
“国泰民才安、国兴民自强”。
建国60年,我国的巨大变化世人瞩目;而成千上万家庭的嬗变,无疑是60年的一个发展缩影。
在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荥阳市广武镇广武村致富带头人——村民苏新民的家。
由7口之家,到47人的大家庭
苏新民还记得,幼年时,他和父母、两个哥哥、两位姐姐,一家7口人住在三间房屋里。
而如今,这个7口之家,已经变成了拥有47口人的大家庭。
在一个大家庭中,人们往往会留下很多记忆,苏新民也不例外。
打记事时起,苏新民就常听父母诉说旧社会的苦难,常听父母说起四位早夭的兄弟姐妹。苏新民原是兄妹9人,因为在旧社会穷人吃不饱、穿不暖,有病没钱治,有4位不幸夭折。为此,他父亲深感痛苦,曾多次试图自杀,均被好心人从死亡线上救回。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家人的健康状况都大幅提高。
苏新民的父亲曾是地下党员。抗战时期,因居无定所、经常冒着枪林弹雨与日本鬼子和蒋匪军周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建国后,经过调养和医治,其父的胃病好了,之后身体一直很健康。
苏新民的母亲去年下世,下世时99周岁,她在弥留之际仍然耳不聋、眼不花。直到闭眼前,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还一点儿不糊涂”。
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互相关照、共同致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家族中立足农村的儿辈们,不是成为本村饲养户中的佼佼者,就是成为农村的科技带头人;更多的儿辈们则走出农村,向荥阳市、郑州市等周边省辖市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其中的6位还在当地城市做起生意,自己当了老板。
后生可畏
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苏新民这一代人的儿孙辈多超越了父辈人。
苏新民五兄弟姐妹的11位儿女,和他们的夫婿、妻子22人中,除一位中专毕业外,其余全部是专科、本科毕业生。而苏新民几兄妹中除一位高中毕业外,其余四位中的一位是文盲、三位是小学文化,他们成家立业后另一半文化程度也大体相当。
“说啥,也要全面超过父辈人。”这些儿孙们各有理想和追求。
“你们在商场上打拼,我们大力支持,但有一条始终要记牢:违法的钱,赚得再多不如不赚;守法的钱,赚得虽少踏实!”苏新民的大嫂曾在公务员系统中打拼多年,在教育子女上她特别注意在遵纪守法上下工夫。
“我要靠我的智慧、知识在郑州生存。”她的大儿子苏明辉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郑州汽车配件大世界,他要向高端、前瞻领域进军,向做中国乃至世界品牌总代理方面努力和定位。
在接受采访时,苏明辉一再重复父母对他的教诲。父母的教诲使得他们兄弟姐妹在经商的路上越干越红火、人脉关系越来越广阔。
苏新民,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他的儿子大轩、二轩,分别毕业于河南体育学院和河南牧专。
“儿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和选择。他们想跟我干,我就欢迎他们跟我一块儿做大做强家庭养猪业;他们不想跟我干,我就全力支持他们的选择。”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苏新民很开明。
毕业后,大轩在荥阳市开了一家酒店。如今,大轩正考察市场,力求尽快上马第二批专业项目。
见到二轩的时候,他正在给村民办理饲料登记。
毕业后,学习畜牧专业的他就死心塌地跟着父亲搞起了家庭养殖业,他时常与父亲探讨饲养业产业链拉长和循环经济问题。
他与父亲一起研究的从猪粪中提取高蛋白的尖端科技问题已取得明显成效,并通过无公害认证。目前,二轩的养殖场每天生产1000斤高蛋白苍蝇蛆,市场供不应求。以每斤1.2元的价格算,仅此一项可创造价值1200元 / 天。
现在,二轩正紧锣密鼓地扩建高蛋白生产厂房,购置加工生产高蛋白的相关机器。随着该项技术投产,在不远的将来又一个亿元的产业项目,将会从这户寻常百姓家里诞生。
生活的阶梯在生长
这几十年中,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
从苏新民记事时起,村民们赶集上街都是靠步行,到十里开外的集镇上花去大半天时间是常事;后来有了自行车,能节省一半时间;随后发展到骑摩托车、电动车赶集上街;再后来,很多村民驾起了面包车、小轿车,出外联系发家致富的业务……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省时、省力、省心、省事了。
“加上我现在居住的800平方米两层楼房,我这几十年挣的钱,多花在了住房环境的改变上。初步算来,我前后共盖过6次房。我在别处盖的两处民房不说,仅现在住的楼房就先后拆盖过4次。”
每拆一次,苏新民家的房子不仅面积大了,更重要的是房子内的洗浴间、客厅、餐厅、卧室、厨房等功能更加齐全了,更舒适、开阔、美观、实用了,家里人生活也更舒心、更快乐了。
“如今,我家的生活堪比城里的二哥、二嫂家。”苏新民很谦逊,实际上,他的生活已远超二哥、二嫂家。
苏新民的二哥在荥阳市某局任人事科长直到退休,二嫂在市中心医院当护理主任直到退休。
“他们历年都是单位的模范和标兵,我二嫂还是荥阳市的人大代表。虽然他们事业有成,但经济上就有些贫乏。他们儿子长到二十七八该谈婚论嫁了,家里存钱还不够给他买套结婚用的新房。”
见此情景,苏新民在市区繁华地带,为二哥、二嫂买了套150平方米的商品房。
逢年过节,听到二哥说要还他钱,苏新民总一笑而过: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到退休,竟然买不起儿子的结婚用房,这说明你们没有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徇私舞弊,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有你们这样的好干部高兴!啥你们我们的?是党的政策好。要不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能发家致富吗?
变化惊人又喜人
苏新民也曾经经历过苦难的日子。
“新民啊!党已经给我恢复了名誉,别忘了帮我把我欠下的70元党费交上。”苏新民至今还记得其父弥留之际曾要求其代交70元党费,而当时的他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只得求助于二哥二嫂。
苏新民是由27元起家的。当时,他家里仅有10元钱,是他妻子背着他向好心人借了17元钱,到养鸡场共买了500只半残疾的乳鸡。他干过拉煤、检粪小生意,又办过饲料厂、种猪场、规模养猪的大“买卖”,才逐步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我们村民买他家饲料、请他家给猪配种、买他家兽药等欠款不下800万元,但他家始终没有做过催村民还钱的事。”村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在苏新民看来,先富起来的人帮后富裕起来的人是应该的。村民们只要把钱用在发家致富上,即使不还,他也毫无怨言。为了让村民和荥阳衡心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尽快富裕起来,他还把自家的饲料厂无偿捐给合作社。而他自家喂猪的饲料,是与社员们一样自掏腰包买的。从2005年他当衡心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算起,四年间,仅此一项他家就少收入饲料款400万元。
60年,苏新民家变化惊人又喜人。
苏新民们是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农村人,他们又无私地回馈着那些土地。他们用智慧和财富丰厚着农村那本贫瘠的土壤,为农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建国60年,我国的巨大变化世人瞩目;而成千上万家庭的嬗变,无疑是60年的一个发展缩影。
“国泰民才安、国兴民自强”。
建国60年,我国的巨大变化世人瞩目;而成千上万家庭的嬗变,无疑是60年的一个发展缩影。
在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荥阳市广武镇广武村致富带头人——村民苏新民的家。
由7口之家,到47人的大家庭
苏新民还记得,幼年时,他和父母、两个哥哥、两位姐姐,一家7口人住在三间房屋里。
而如今,这个7口之家,已经变成了拥有47口人的大家庭。
在一个大家庭中,人们往往会留下很多记忆,苏新民也不例外。
打记事时起,苏新民就常听父母诉说旧社会的苦难,常听父母说起四位早夭的兄弟姐妹。苏新民原是兄妹9人,因为在旧社会穷人吃不饱、穿不暖,有病没钱治,有4位不幸夭折。为此,他父亲深感痛苦,曾多次试图自杀,均被好心人从死亡线上救回。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家人的健康状况都大幅提高。
苏新民的父亲曾是地下党员。抗战时期,因居无定所、经常冒着枪林弹雨与日本鬼子和蒋匪军周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建国后,经过调养和医治,其父的胃病好了,之后身体一直很健康。
苏新民的母亲去年下世,下世时99周岁,她在弥留之际仍然耳不聋、眼不花。直到闭眼前,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还一点儿不糊涂”。
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互相关照、共同致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家族中立足农村的儿辈们,不是成为本村饲养户中的佼佼者,就是成为农村的科技带头人;更多的儿辈们则走出农村,向荥阳市、郑州市等周边省辖市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其中的6位还在当地城市做起生意,自己当了老板。
后生可畏
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苏新民这一代人的儿孙辈多超越了父辈人。
苏新民五兄弟姐妹的11位儿女,和他们的夫婿、妻子22人中,除一位中专毕业外,其余全部是专科、本科毕业生。而苏新民几兄妹中除一位高中毕业外,其余四位中的一位是文盲、三位是小学文化,他们成家立业后另一半文化程度也大体相当。
“说啥,也要全面超过父辈人。”这些儿孙们各有理想和追求。
“你们在商场上打拼,我们大力支持,但有一条始终要记牢:违法的钱,赚得再多不如不赚;守法的钱,赚得虽少踏实!”苏新民的大嫂曾在公务员系统中打拼多年,在教育子女上她特别注意在遵纪守法上下工夫。
“我要靠我的智慧、知识在郑州生存。”她的大儿子苏明辉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郑州汽车配件大世界,他要向高端、前瞻领域进军,向做中国乃至世界品牌总代理方面努力和定位。
在接受采访时,苏明辉一再重复父母对他的教诲。父母的教诲使得他们兄弟姐妹在经商的路上越干越红火、人脉关系越来越广阔。
苏新民,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他的儿子大轩、二轩,分别毕业于河南体育学院和河南牧专。
“儿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和选择。他们想跟我干,我就欢迎他们跟我一块儿做大做强家庭养猪业;他们不想跟我干,我就全力支持他们的选择。”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苏新民很开明。
毕业后,大轩在荥阳市开了一家酒店。如今,大轩正考察市场,力求尽快上马第二批专业项目。
见到二轩的时候,他正在给村民办理饲料登记。
毕业后,学习畜牧专业的他就死心塌地跟着父亲搞起了家庭养殖业,他时常与父亲探讨饲养业产业链拉长和循环经济问题。
他与父亲一起研究的从猪粪中提取高蛋白的尖端科技问题已取得明显成效,并通过无公害认证。目前,二轩的养殖场每天生产1000斤高蛋白苍蝇蛆,市场供不应求。以每斤1.2元的价格算,仅此一项可创造价值1200元 / 天。
现在,二轩正紧锣密鼓地扩建高蛋白生产厂房,购置加工生产高蛋白的相关机器。随着该项技术投产,在不远的将来又一个亿元的产业项目,将会从这户寻常百姓家里诞生。
生活的阶梯在生长
这几十年中,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
从苏新民记事时起,村民们赶集上街都是靠步行,到十里开外的集镇上花去大半天时间是常事;后来有了自行车,能节省一半时间;随后发展到骑摩托车、电动车赶集上街;再后来,很多村民驾起了面包车、小轿车,出外联系发家致富的业务……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省时、省力、省心、省事了。
“加上我现在居住的800平方米两层楼房,我这几十年挣的钱,多花在了住房环境的改变上。初步算来,我前后共盖过6次房。我在别处盖的两处民房不说,仅现在住的楼房就先后拆盖过4次。”
每拆一次,苏新民家的房子不仅面积大了,更重要的是房子内的洗浴间、客厅、餐厅、卧室、厨房等功能更加齐全了,更舒适、开阔、美观、实用了,家里人生活也更舒心、更快乐了。
“如今,我家的生活堪比城里的二哥、二嫂家。”苏新民很谦逊,实际上,他的生活已远超二哥、二嫂家。
苏新民的二哥在荥阳市某局任人事科长直到退休,二嫂在市中心医院当护理主任直到退休。
“他们历年都是单位的模范和标兵,我二嫂还是荥阳市的人大代表。虽然他们事业有成,但经济上就有些贫乏。他们儿子长到二十七八该谈婚论嫁了,家里存钱还不够给他买套结婚用的新房。”
见此情景,苏新民在市区繁华地带,为二哥、二嫂买了套150平方米的商品房。
逢年过节,听到二哥说要还他钱,苏新民总一笑而过: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到退休,竟然买不起儿子的结婚用房,这说明你们没有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徇私舞弊,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有你们这样的好干部高兴!啥你们我们的?是党的政策好。要不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能发家致富吗?
变化惊人又喜人
苏新民也曾经经历过苦难的日子。
“新民啊!党已经给我恢复了名誉,别忘了帮我把我欠下的70元党费交上。”苏新民至今还记得其父弥留之际曾要求其代交70元党费,而当时的他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只得求助于二哥二嫂。
苏新民是由27元起家的。当时,他家里仅有10元钱,是他妻子背着他向好心人借了17元钱,到养鸡场共买了500只半残疾的乳鸡。他干过拉煤、检粪小生意,又办过饲料厂、种猪场、规模养猪的大“买卖”,才逐步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我们村民买他家饲料、请他家给猪配种、买他家兽药等欠款不下800万元,但他家始终没有做过催村民还钱的事。”村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在苏新民看来,先富起来的人帮后富裕起来的人是应该的。村民们只要把钱用在发家致富上,即使不还,他也毫无怨言。为了让村民和荥阳衡心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尽快富裕起来,他还把自家的饲料厂无偿捐给合作社。而他自家喂猪的饲料,是与社员们一样自掏腰包买的。从2005年他当衡心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算起,四年间,仅此一项他家就少收入饲料款400万元。
60年,苏新民家变化惊人又喜人。
苏新民们是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农村人,他们又无私地回馈着那些土地。他们用智慧和财富丰厚着农村那本贫瘠的土壤,为农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