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是普通人的25倍。世界上引起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患者千万不可忽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眼底病变、白内障、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了解预防糖尿病眼病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帮助患者避免糖尿病眼病带来的痛苦。
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特异性的眼底病变。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开始可出现闪光及视力减退,随后可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和视盘上出现广泛的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减退,晚期及严重者,将最终导致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微血管瘤:位于毛细血管闭锁区周围的毛细血管上,是视网膜水肿的重要原因,其数目多少及变化可反映视网膜病变的轻重、进展或退行。微血管瘤也是眼底镜下最早可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增粗或成串珠样改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见静脉充盈扩张,颜色暗红,以颞侧静脉明显。到了病变晚期,当动脉已有改变时,静脉可发生一系列特殊改变。
出血斑:早期病程中,出血斑一般多为小点状或圆形出血,多位于视网膜深层。
棉絮斑: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梗死、缺血引起的组织水肿所致。多见眼底边界不清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
硬性渗出:为白色或黄色小点,边界清晰,常有蜡样或闪光感。位于外层视网膜。
新生血管:可分为视盘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盘新生血管出现在视盘上或视盘边缘1个视盘直径范围内。早期细小、纤弱,眼底镜下不易发现,可以侵犯玻璃体,不及时治疗可致新生血管变得粗大,破裂后可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在毛细血管无灌注的边缘。早期新生血管位于视网膜平面内,以后可穿过内界膜,位于视网膜和玻璃体后界膜之间。
纤维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条索状或膜状,常和玻璃体后界膜联系在一起。纤维增殖的表面可有新生血管可萎缩的新生血管,也可能没有。
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单独或伴纤维组织增生时,常粘于玻璃体皮质层,如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由于牵拉可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虹膜红变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预防为主
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最主要的一环,一旦糖尿病被确诊,就要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同时还应该控制好血压、血脂、血黏稠度,这些指标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在使用控制血糖的药物时,注意合理用药,以求获得最佳的疗效。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疼痛,在疾病进展之前视力可以没有变化。所以,除严格控制血糖外,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做全面的眼部检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在眼部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另一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来讲,糖尿病病程短、血糖控制良好者,眼部的并发症不明显;但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改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年龄较轻,多为双眼发病,成熟较快,造成视力明显下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高血糖长期侵袭造成眼睛视网膜毛细血管循环障碍,眼底后极部视网膜上出现微血管瘤、点状或片状出血、棉絮状渗出,视力有减退。病变进一步发展,如果仍未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失明。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胰激肽原酶。又称胰激肽释放酶,在生物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法:1次120~240单位,1日3次,空腹服用。患有脑出血和其他出血倾向者禁用。
羟苯磺酸钙。本品可减少“三高”,即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性、血液的高黏稠性以及血小板的高聚集性。用药剂量与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为单纯性视网膜病变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可每次口服500毫克,每日2次,治疗3~6个月以后复查眼底,以观察疗效。若病情好转,可改为每日1次,长期服用,以预防再发。本药虽不能通过胎盘,但在妊娠头3个月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维生素类药物。该类药物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帮助。
中药。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六味地黄丸,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手术治疗
如果已患有糖尿病性白内障且已严重影响视力,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植入人工晶状体,只要眼底视网膜功能尚健全,术后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早期发现视网膜有糖尿病性病变,可用激光凝固治疗,激光可以凝固出血点,并可封闭新生血管,对治疗较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较好,可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如玻璃体内有大量积血或增殖性病变形成,为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此时只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但预后难以估计。
生活调理
1.患者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保健及眼部清洁,平时可使用按摩的方法进行眼睛的保健。
3.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特别是眼底出血的患者,必须禁止过劳、长时间看电视、看书,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及潜水等活动。
4.建议不要吃含糖量高的水果、饮料等,对于辛辣食品、油炸食品不宜多吃的,少吃辣椒、生葱、生蒜等。吃其他食物时一定要计算在每天的总热量中。
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特异性的眼底病变。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开始可出现闪光及视力减退,随后可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和视盘上出现广泛的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减退,晚期及严重者,将最终导致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微血管瘤:位于毛细血管闭锁区周围的毛细血管上,是视网膜水肿的重要原因,其数目多少及变化可反映视网膜病变的轻重、进展或退行。微血管瘤也是眼底镜下最早可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增粗或成串珠样改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见静脉充盈扩张,颜色暗红,以颞侧静脉明显。到了病变晚期,当动脉已有改变时,静脉可发生一系列特殊改变。
出血斑:早期病程中,出血斑一般多为小点状或圆形出血,多位于视网膜深层。
棉絮斑: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梗死、缺血引起的组织水肿所致。多见眼底边界不清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
硬性渗出:为白色或黄色小点,边界清晰,常有蜡样或闪光感。位于外层视网膜。
新生血管:可分为视盘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盘新生血管出现在视盘上或视盘边缘1个视盘直径范围内。早期细小、纤弱,眼底镜下不易发现,可以侵犯玻璃体,不及时治疗可致新生血管变得粗大,破裂后可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在毛细血管无灌注的边缘。早期新生血管位于视网膜平面内,以后可穿过内界膜,位于视网膜和玻璃体后界膜之间。
纤维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条索状或膜状,常和玻璃体后界膜联系在一起。纤维增殖的表面可有新生血管可萎缩的新生血管,也可能没有。
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单独或伴纤维组织增生时,常粘于玻璃体皮质层,如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由于牵拉可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虹膜红变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预防为主
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最主要的一环,一旦糖尿病被确诊,就要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同时还应该控制好血压、血脂、血黏稠度,这些指标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在使用控制血糖的药物时,注意合理用药,以求获得最佳的疗效。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疼痛,在疾病进展之前视力可以没有变化。所以,除严格控制血糖外,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做全面的眼部检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在眼部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另一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来讲,糖尿病病程短、血糖控制良好者,眼部的并发症不明显;但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改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年龄较轻,多为双眼发病,成熟较快,造成视力明显下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高血糖长期侵袭造成眼睛视网膜毛细血管循环障碍,眼底后极部视网膜上出现微血管瘤、点状或片状出血、棉絮状渗出,视力有减退。病变进一步发展,如果仍未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失明。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胰激肽原酶。又称胰激肽释放酶,在生物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法:1次120~240单位,1日3次,空腹服用。患有脑出血和其他出血倾向者禁用。
羟苯磺酸钙。本品可减少“三高”,即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性、血液的高黏稠性以及血小板的高聚集性。用药剂量与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为单纯性视网膜病变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可每次口服500毫克,每日2次,治疗3~6个月以后复查眼底,以观察疗效。若病情好转,可改为每日1次,长期服用,以预防再发。本药虽不能通过胎盘,但在妊娠头3个月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维生素类药物。该类药物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帮助。
中药。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六味地黄丸,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手术治疗
如果已患有糖尿病性白内障且已严重影响视力,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植入人工晶状体,只要眼底视网膜功能尚健全,术后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早期发现视网膜有糖尿病性病变,可用激光凝固治疗,激光可以凝固出血点,并可封闭新生血管,对治疗较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较好,可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如玻璃体内有大量积血或增殖性病变形成,为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此时只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但预后难以估计。
生活调理
1.患者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保健及眼部清洁,平时可使用按摩的方法进行眼睛的保健。
3.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特别是眼底出血的患者,必须禁止过劳、长时间看电视、看书,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及潜水等活动。
4.建议不要吃含糖量高的水果、饮料等,对于辛辣食品、油炸食品不宜多吃的,少吃辣椒、生葱、生蒜等。吃其他食物时一定要计算在每天的总热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