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且对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由英国著名学者Tony Buzan于60年代發明的一种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根据Tony Buzan的观点,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都可以形成一个中心。以此为中心可以形成成千上万条分支,每一个分支既与中心主题相连接,又可以形成新的中心主题,发散出成千上万条新的分支。 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可以运用到各种学科的学习中,并可以改善在学习过程中人类的行为表现。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不断追赶教学进度,学生在台下埋头记笔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完全忽视了历史学科思辨的学科特点。这样的教学现状使高中历史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无限轮回:课堂缺乏探究的氛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成绩低,教师就会进一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背、记。本文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推广和使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要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和绘制方法。其次,在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后,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空白笔记本和多色水彩笔。然后花2~3个课时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第一步,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思维导图都将围绕这个主题延伸。学生充分联想,形成一级又一级的分支。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保留适当空白,以便随时增加内容;整理各级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并且要善于用连线、颜色、图形表示;与同学所绘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探索与完善。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的运用
在上课的前一天,要求学生通览课文,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标注。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确定主题。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生就将这一章标题作为主题。接着学生开始寻找关键词,通过对单元标题的分解,可以将时间、内涵、演变、意义和影响五个关键词作为一级分支;以此为基础,找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并对这些分支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思维导图的基本轮廓;最后一步,将思维导图的基本轮廓画出来。从主题到一级、二级分支,采用由粗到细、不同颜色的线条。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提前接触课本知识,巩固自己的知识,从一些练习题中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视野、拓展思路。
课堂展示、交流
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惑。教师首先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自己的预习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即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切忌照搬照抄教师的思维导图。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导图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在这里。教师的思维导图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而学生的思维导图则表现的是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学生应该手绘出体现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帮助自我学习。
对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熟练绘制思维导图的同学在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上有明显的进步,历史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思维导图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更注重思维导图的美观,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从而顾此失彼。
第二,思维导图的绘制要求学生从整体掌握知识,清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这就导致历史成绩好的一些同学对思维导图的绘制驾轻就熟;而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熟练的同学,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使用都成了难题。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一个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从陌生到熟练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不断追赶教学进度,学生在台下埋头记笔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完全忽视了历史学科思辨的学科特点。这样的教学现状使高中历史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无限轮回:课堂缺乏探究的氛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成绩低,教师就会进一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背、记。本文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推广和使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要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和绘制方法。其次,在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后,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空白笔记本和多色水彩笔。然后花2~3个课时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第一步,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思维导图都将围绕这个主题延伸。学生充分联想,形成一级又一级的分支。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保留适当空白,以便随时增加内容;整理各级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并且要善于用连线、颜色、图形表示;与同学所绘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探索与完善。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的运用
在上课的前一天,要求学生通览课文,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标注。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确定主题。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生就将这一章标题作为主题。接着学生开始寻找关键词,通过对单元标题的分解,可以将时间、内涵、演变、意义和影响五个关键词作为一级分支;以此为基础,找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并对这些分支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思维导图的基本轮廓;最后一步,将思维导图的基本轮廓画出来。从主题到一级、二级分支,采用由粗到细、不同颜色的线条。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提前接触课本知识,巩固自己的知识,从一些练习题中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视野、拓展思路。
课堂展示、交流
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惑。教师首先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自己的预习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即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切忌照搬照抄教师的思维导图。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导图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在这里。教师的思维导图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而学生的思维导图则表现的是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学生应该手绘出体现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帮助自我学习。
对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熟练绘制思维导图的同学在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上有明显的进步,历史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思维导图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更注重思维导图的美观,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从而顾此失彼。
第二,思维导图的绘制要求学生从整体掌握知识,清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这就导致历史成绩好的一些同学对思维导图的绘制驾轻就熟;而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熟练的同学,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使用都成了难题。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一个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从陌生到熟练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