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的抽血方法以缩短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的诊断和治疗时间。方法:门诊将100例行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筛查的4天-28天的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抽血。结果:成功率为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法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 对新生儿损伤小。缩短了对于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的诊断和治疗时间。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桡动脉采血;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14-0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低症)是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由甲状腺发育异常或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发生障碍等原因引起①。患儿因生理功能低下,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疾病的早期确诊对于患儿预后及后期智能发育至关重要, 而要获得早期诊断,需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完成以上检测,需采集静脉血约3-5 mL。但是, 婴幼儿血流分布多集中躯干、内脏, 四肢较少, 周围浅静脉较细, 血管充盈度差。 同时, 新生儿哭闹不配合不易固定, 采血量往往不够且易造成溶血②。因而从周围浅静脉不能采集到足够的血③。所以新生儿采血法一直是新生儿护士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行先天性甲低症筛查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术的应用及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8月至2012年12 月門诊采集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 简称甲低) 的新生儿血标本100例次, 男婴63 例次, 年龄4天-25天; 女婴36 例次, 年龄6天-28天。一次性穿刺成功89例次, 其余均为二次穿刺成功。按常规操作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术。
1.2 方法 取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套用针及真空采血管备用。操作者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 拇指置于手掌, 将腕关节背伸, 暴露穿刺部位。因为挠动脉是沿挠肌内侧下行, 在接近挠关节处即挠骨茎突水平处发生2 个分支,在发生分支处血管比较粗, 由于新生儿前臂较小, 此段血管纵向体表投影为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点线,右手食指、中指扣及挠动脉搏动, 选择其搏动最明显处,从挠骨茎突向内0.5c m 向第二腕横纹作一垂直线与第二腕横纹交叉点为进针点④。常规消毒后,沿动脉走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缓慢进针,新生儿进针角度30°左右 ,偏胖的新生儿进针角度约45°, 穿刺深度可根据患儿的胖瘦情况增减,有落空感或有回血后抽取血液3-5ml,拔出针头,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左右。
2 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89 例, 皮下探测2一3 次后穿刺成功11 例,成功率89 %。无一例形成周围血肿和皮肤瘀斑。
3 护理体会
3.1 门诊采血做好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 因门诊采血的患儿均为第一次接受动脉采血, 年龄极小,患儿家长往往对于先天甲低症处于否认和怀疑的心理状态,情绪较激动。采血前向家长讲解挠动脉穿刺术的操作程序, 使家长理解穿刺难度, 甚至操作失败后实施第二次操作的可能性, 以避免家长阻挠穿刺进行过程。
3.2 注意做好室内保暖工作 操作中避免暴露时间过长, 避免完全暴露, 以免患儿受凉。
3.3做好进针后负压采血管见不到血的处理 此时操作者需冷静面对,轻轻提拉针头并稍稍改变针头角度直至试管见到回血, 提拉时力度适中, 以免提拉过度针头滑出穿刺点皮肤, 造成穿刺失败, 增加术者紧张感, 加重患儿痛苦。
3.4 操作完毕叮嘱患儿家长, 24 h 以后再给患儿洗澡, 以免造成穿刺点的渗血,感染穿刺伤口。
4 讨论
先天性甲低症患儿属于门诊病例,有别于住院病例,采血前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要选择适宜采血时间, 准确的采血部位。桡动脉穿刺采血有如下优点: (1)挠动脉的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穿刺过程相对安全性高,穿刺过程简单,用时短,患儿痛苦小。患儿的手掌和腕部极易暴露,且不受体位和室内温度限制,特别是寒冷的冬天无需暴露太多而不易受寒。( 2 )穿刺成功率高。新生儿皮下脂肪少, 桡动脉搏动明显, 易触摸, 且不易滑动,成功率高,避免了血标本的溶血和凝血等情况,提高了血标本的采集质量。( 3)穿刺所需时间短,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4)对新生儿损伤小, 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又可节约时间, 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综上所述,小儿挠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有利于患儿,有利于护理工作,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值得推广应用。腕部定位法简单、方便、费时短、耗费人力少,提高了血标本的质量。避免因人力少或费时长而影响到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也符合了对先天性甲低症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这一点对于这些患儿的预后及后期智能发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 陈荣华. 儿童保健学[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41.
[2] 石丰月, 谭莹, 孙现荣. 婴儿股静脉定位后斜刺在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探讨[ J] .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7, 19( 4) : 301.
[3] 邓云珍, 陈金芬,许清华,等.新生儿挽动脉穿利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田.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 2(l) :51 一52.
[4] 沈晚花.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腕部定位的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793.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桡动脉采血;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14-0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低症)是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由甲状腺发育异常或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发生障碍等原因引起①。患儿因生理功能低下,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疾病的早期确诊对于患儿预后及后期智能发育至关重要, 而要获得早期诊断,需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完成以上检测,需采集静脉血约3-5 mL。但是, 婴幼儿血流分布多集中躯干、内脏, 四肢较少, 周围浅静脉较细, 血管充盈度差。 同时, 新生儿哭闹不配合不易固定, 采血量往往不够且易造成溶血②。因而从周围浅静脉不能采集到足够的血③。所以新生儿采血法一直是新生儿护士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行先天性甲低症筛查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术的应用及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8月至2012年12 月門诊采集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 简称甲低) 的新生儿血标本100例次, 男婴63 例次, 年龄4天-25天; 女婴36 例次, 年龄6天-28天。一次性穿刺成功89例次, 其余均为二次穿刺成功。按常规操作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术。
1.2 方法 取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套用针及真空采血管备用。操作者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 拇指置于手掌, 将腕关节背伸, 暴露穿刺部位。因为挠动脉是沿挠肌内侧下行, 在接近挠关节处即挠骨茎突水平处发生2 个分支,在发生分支处血管比较粗, 由于新生儿前臂较小, 此段血管纵向体表投影为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点线,右手食指、中指扣及挠动脉搏动, 选择其搏动最明显处,从挠骨茎突向内0.5c m 向第二腕横纹作一垂直线与第二腕横纹交叉点为进针点④。常规消毒后,沿动脉走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缓慢进针,新生儿进针角度30°左右 ,偏胖的新生儿进针角度约45°, 穿刺深度可根据患儿的胖瘦情况增减,有落空感或有回血后抽取血液3-5ml,拔出针头,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左右。
2 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89 例, 皮下探测2一3 次后穿刺成功11 例,成功率89 %。无一例形成周围血肿和皮肤瘀斑。
3 护理体会
3.1 门诊采血做好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 因门诊采血的患儿均为第一次接受动脉采血, 年龄极小,患儿家长往往对于先天甲低症处于否认和怀疑的心理状态,情绪较激动。采血前向家长讲解挠动脉穿刺术的操作程序, 使家长理解穿刺难度, 甚至操作失败后实施第二次操作的可能性, 以避免家长阻挠穿刺进行过程。
3.2 注意做好室内保暖工作 操作中避免暴露时间过长, 避免完全暴露, 以免患儿受凉。
3.3做好进针后负压采血管见不到血的处理 此时操作者需冷静面对,轻轻提拉针头并稍稍改变针头角度直至试管见到回血, 提拉时力度适中, 以免提拉过度针头滑出穿刺点皮肤, 造成穿刺失败, 增加术者紧张感, 加重患儿痛苦。
3.4 操作完毕叮嘱患儿家长, 24 h 以后再给患儿洗澡, 以免造成穿刺点的渗血,感染穿刺伤口。
4 讨论
先天性甲低症患儿属于门诊病例,有别于住院病例,采血前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要选择适宜采血时间, 准确的采血部位。桡动脉穿刺采血有如下优点: (1)挠动脉的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穿刺过程相对安全性高,穿刺过程简单,用时短,患儿痛苦小。患儿的手掌和腕部极易暴露,且不受体位和室内温度限制,特别是寒冷的冬天无需暴露太多而不易受寒。( 2 )穿刺成功率高。新生儿皮下脂肪少, 桡动脉搏动明显, 易触摸, 且不易滑动,成功率高,避免了血标本的溶血和凝血等情况,提高了血标本的采集质量。( 3)穿刺所需时间短,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4)对新生儿损伤小, 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又可节约时间, 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综上所述,小儿挠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有利于患儿,有利于护理工作,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值得推广应用。腕部定位法简单、方便、费时短、耗费人力少,提高了血标本的质量。避免因人力少或费时长而影响到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也符合了对先天性甲低症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这一点对于这些患儿的预后及后期智能发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 陈荣华. 儿童保健学[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41.
[2] 石丰月, 谭莹, 孙现荣. 婴儿股静脉定位后斜刺在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探讨[ J] .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7, 19( 4) : 301.
[3] 邓云珍, 陈金芬,许清华,等.新生儿挽动脉穿利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田.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 2(l) :51 一52.
[4] 沈晚花.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腕部定位的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