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学生自锻活动谈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秋季开学,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体育与健身》新教材。为了能够较好地贯彻落实新教材的课程理念,我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设想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先作一点改革尝试。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在课中向学生讲了。我先问他们:“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上体育课?中学的体育课同小学的体育课一样不一样?”回答当然是七嘴八舌,异常热闹,但“喜欢上体育课”是一致的。然后我又问:“那你们为什么喜欢上体育课?”,没想到这一问象炸开了锅一样,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能做游戏,很好玩!”;而有的说,“能玩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的说,“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我接着又问:“既然你们认为体育课能锻炼身体,那么你们平时锻炼不锻炼呢?”,学生们一下子安静许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少数几个点头。我抓住时机切入正题:“老师平时上课发现我们的同学有点象‘机器人’——我怎么指挥,你们就怎么做,譬如做准备操,总是我先示范,然后你们跟着一起做。老师想从下一堂课起让同学也来做一次老师,带领大家做准备活动,大家说好不好?”瞬息的兴奋后很快恢复了平静,学生中没有一个表示愿意试一下。于是我邀请体育委员来尝试完成这项任务。
  课后,我特意把体育委员叫来“开小灶”,明确了要求和注意点,又作了一番鼓励。然而事与愿违,真正到了那时,就连那些以往反复在做的看似简单又寻常的关节活动操,一旦缺了教师的提示由学生自己领操,竟然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学生的症结到底在何处?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那为什么学生平时做准备操只要教师稍加提示就能“轻车熟路”,而一旦让他们自己领操却感到如此陌生呢?
  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再现式”学习状态,他们只是将教师的要求或示范再现到实践操作上,却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因此,学生在课上练习的内容很少会延伸到课外进行练习锻炼,其次,学生不象重视其他学科那样重视体育教科书,很少会自觉去看书和用书。然而,综观《体育与健身》新教材,无论在课程理念、教学要求,还是内容设计编写等方面都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较高要求,期望通过“学与练”、“思考与探索”、“自测与自评”等形式使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以上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教师发挥“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理解与机械性记忆,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进而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新颖、主动的学习方式。体育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锻炼、科学锻炼,特别是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这也是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当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书、合理用书。不仅要求他们课前
  看书,课中加以实践,课后更要有所思考与探索,并且及时做好自测与自评;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拓展,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我在加强学生自锻活动的基础上,还先后作了以下尝试:
  第一:抓住申奥成功、世界杯足球赛等热点,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关心体育,爱好体育,崇尚奥运的精神。
  第二:利用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引导鼓励他们去作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在扩大充实学生相关知识面的同时,还创造条件让他们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在最初阶段可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以后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校外或网上扩大信息面,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能力)。
  第三:在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课题,自己设计“学案”,并在课堂中组织班级同学加以贯彻实施,教师给予指导和协调。例如:“对篮球原地运球技术的自我探究学习”。这样能使学生课堂角色深入化,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这样一个师生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来共同构建课程内容,选择与推敲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堂教学效能达到最大化。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考虑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少数个别的特殊学生,使他们也能通过体育锻炼感受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刚给初(1)班上体育课不久,课堂上便发现该班女生小浦(这个女孩长得胖乎乎,挺可爱的)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她,问她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她不说,在我的启发下,她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她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上跳绳课时我便发现小浦同学跳绳不错,动作轻松自如、灵活漂亮,她显得很快活、自信。于是在第二天的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她,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她学习,共同探讨跳绳的技巧。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她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小浦装上了自信的翅膀。这天的体育课她上得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结束后,小浦主动对我说:“老师,是您和同学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今天我真开心。”我便对她说:“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小浦因肥胖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渐渐消除,她不再往后退了,而是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学们觉得她变了,与她合作、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同时课堂上我也留心观察她,有时提醒她一下,有时带她一下,有时和她一块练习。对于特别难的动作降低动作标准和动作要求,让她尽力去完成。
  经过阶段尝试,我发现学生们有了转变。首先,对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发展有了更丰富的认识理解。他们高兴地说:“原来体育课还有这么多内容!”;其次,对课中所拓展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投入。再次,“上体育课从来不用书”的习惯终于被打破,学生开始学会用书,用各种书,《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上也留下了他们的宝贵“痕迹”。
  总之,“新教材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摸着石子过河,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外外校510000)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确诊的17例EG患者的临
目的 观察酶解泥鳅蛋白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含量,以研究酶解泥鳅蛋白
以《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代中药学理论体系,并非遵照本草学传统形成,而是在西医《药理学》框架下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看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从根本上违背了传统
目的:观察安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安胃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
目的 规范颈臂穴定位,提供一个可行的定位标准化方案.方法 在文献检索基础上,进行局部解剖,临床观察统计不同位置针感传导范围,并在超声引导下观测针尖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针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丹参饮加减联合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多巴胺
介绍吴华堂教授治疗痰瘀型心悸的经验.吴教授认为心悸病因多为感受外邪、体虚劳倦、内伤七情、药食不当,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对于痰瘀型心
素质教育的到来是时代的需要,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独特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潘老认为胃癌的基本病机是瘀、毒、虚3个方面,临床治疗根据胃癌的不同时期进行辨证施治,灵活应用.胃癌术后,气血亏虚,宜补益气血为主;化疗期间
介绍尚品洁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经验。尚老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幽门螺杆菌乘虚而入。治疗上从疾病的本质出发,分初病与久病辨治。胃病之初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