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修补加固,小病害会引起大病害,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
沥青混凝土路面經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运营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裂缝、拥包、沉陷、车辙、波浪与搓板、坑槽、泛油、脱皮等,这些病害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修补加固,小病害会引起大病害,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为确保道路使用质量和通行能力良好,市政设施养护部门经过多年的养护经验总结了几种常见沥青路面维修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裂缝处理
1.1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进行处理。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的处治方法如下:
1.1.1将有裂缝(小于5MM)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整平。
1.1.2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1.2横向或纵向裂缝,按裂缝宽度以如下步骤处治:
1.2.1缝宽在3MM以内的裂缝:采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进行贴缝、隔缝处理。即:将土工布裁剪成长条状,宽度不宜小于50CM→沿裂缝处理范围内按0.3~0.4Kg/m2涂刷粘层沥青→沿裂缝粘贴条形土工布,土工布接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MM,搭接处应涂刷粘层沥青→粘贴完后在土工布上按0.4~0.6Kg/m2涂刷一层粘层沥青→在土工布粘层沥青上按3~5m3/1000m2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
1.2.2缝宽在3~5MM以内的裂缝:
方法一:应先清除缝中杂物→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再填入干净石屑或粗中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石屑、砂等余料清除。
方法二:采用两布三油进行处理即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再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在第二层布上最后刷一层沥青撒布石屑。(具体方法与一布两油相同)
1.2.3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
1.3因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或沥青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如基层未破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1.3.1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1.3.2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或先按要求铺设土工布,再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
1.3.3沥青薄层罩面。
1.4因面层而造成路基、基层破坏的严重龟裂,应先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进行面层处理。
2.拥包处理
2.1因施工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面层上而成的拥包,将拥包刨除进行路面表面处治。
2.2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铲除后整平、处治。
2.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出现多个拥包且面积较大,但基层稳定,则应用机械(如铣刨机)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拌或冷补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
2.4因基层顶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造成的推移变形引起的拥包,应将拥包面层全部挖除,将水分晾晒干,并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作面层。
2.5因路基软化、基层破坏而引起的面层拥包,应按设计要求先处理路基、基层后再处理面层。
3.三、沉陷处理
3.1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沉降稳定,可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
3.1.1路面略有下沉,并伴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细粒式或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将沉降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
3.1.2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松动、脱落而形成的坑槽,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
3.2因路基或基层结构破坏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应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4.车辙处理
4.1车行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的纵向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铣刨清除后,重铺沥青面层。在城市主干道上可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稀浆封层等来修补车辙;次干道及以下等级道路可用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
4.2路面因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可将凸出的部分刨除,在波谷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找平、压实。
4.3因面层与基层间存在不稳定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后,重作面层。
4.4因基层局部下沉破坏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再按要求处治面层。
5.波浪与搓板处理
5.1属于面层原因形成的波浪或搓板可按下述方法进行维修:
5.1.1路面仅有轻微波浪或搓板,可在波谷部分喷洒沥青,并均匀撒布适当粒径的矿料,找平后压实。
5.1.2波浪(搓板)的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较大时,应顺行车方向将凸出部分铣刨削平,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在削除部分均匀喷洒热沥青,并撒布一层粒径不大于lOMM的矿料,扫匀、找平、压实。
5.1.3严重的、大面积波浪或搓板,应将面层全部挖除,重铺面层。
5.2因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波浪(搓板),应挖除面层,清除不稳定的夹层后,喷洒粘层沥青,重铺面层。
5.3因基层局部破坏、失稳而造成的波浪(搓板),应先对基层进行处治,再重铺面层。
6.坑槽处理
6.1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按下述方法进行维修:
6.1.1冷切热补处理:
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糟的最大深度。(如果坑槽深达7CM以上,应将坑槽按4CM一层凿开,每层接缝应错开20CM左右)→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汲青→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用小型压实机具或手扶振动夯将填补好的部分压(夯)实。新填补部分的混合料应略高于原路面(如果坑槽深达7CM以上,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
6.1.2热刨热补处理:
采用热修补养护车,用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铺平→压路机压实成型,其压实度应达到96%(马歇尔标准密度)。
6.2若因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按规定先处理基层,再修复面层。
7.泛油处理
7.1只有轻微泛油的路段,可不作处理。
7.2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粒径的碎石,用压路机初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压实。
7.3面层已形成软层的严重泛油路段,可视情况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处理:先撒一层S9或S10碎石,用压路机将其强行压人面层,待基本稳定后,再分次撒上S12粒径的碎石,并碾压成型(采用撒布法处理泛油,应选在炎热季节节进行)→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除后,按要求重铺面层。
8.脱皮的处理
8.1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沥青,并重铺面层。
8.2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落、松动的面层,找出粘结不良的原因。若面层与基层间所含水份较多,应将面层刨去,露出基层晾晒或烘干;若面层与基层之间夹有泥砂层,则应将泥砂清除干净,喷洒透层沥青后,重铺面层。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常见沥青路面维修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会为今后类似或更多新养护方法的诞生积累经验。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
沥青混凝土路面經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运营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裂缝、拥包、沉陷、车辙、波浪与搓板、坑槽、泛油、脱皮等,这些病害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修补加固,小病害会引起大病害,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为确保道路使用质量和通行能力良好,市政设施养护部门经过多年的养护经验总结了几种常见沥青路面维修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裂缝处理
1.1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进行处理。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的处治方法如下:
1.1.1将有裂缝(小于5MM)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整平。
1.1.2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1.2横向或纵向裂缝,按裂缝宽度以如下步骤处治:
1.2.1缝宽在3MM以内的裂缝:采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进行贴缝、隔缝处理。即:将土工布裁剪成长条状,宽度不宜小于50CM→沿裂缝处理范围内按0.3~0.4Kg/m2涂刷粘层沥青→沿裂缝粘贴条形土工布,土工布接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MM,搭接处应涂刷粘层沥青→粘贴完后在土工布上按0.4~0.6Kg/m2涂刷一层粘层沥青→在土工布粘层沥青上按3~5m3/1000m2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
1.2.2缝宽在3~5MM以内的裂缝:
方法一:应先清除缝中杂物→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再填入干净石屑或粗中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石屑、砂等余料清除。
方法二:采用两布三油进行处理即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再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在第二层布上最后刷一层沥青撒布石屑。(具体方法与一布两油相同)
1.2.3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
1.3因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或沥青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如基层未破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1.3.1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1.3.2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或先按要求铺设土工布,再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
1.3.3沥青薄层罩面。
1.4因面层而造成路基、基层破坏的严重龟裂,应先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进行面层处理。
2.拥包处理
2.1因施工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面层上而成的拥包,将拥包刨除进行路面表面处治。
2.2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铲除后整平、处治。
2.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出现多个拥包且面积较大,但基层稳定,则应用机械(如铣刨机)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拌或冷补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
2.4因基层顶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造成的推移变形引起的拥包,应将拥包面层全部挖除,将水分晾晒干,并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作面层。
2.5因路基软化、基层破坏而引起的面层拥包,应按设计要求先处理路基、基层后再处理面层。
3.三、沉陷处理
3.1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沉降稳定,可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
3.1.1路面略有下沉,并伴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细粒式或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将沉降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
3.1.2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松动、脱落而形成的坑槽,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
3.2因路基或基层结构破坏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应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4.车辙处理
4.1车行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的纵向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铣刨清除后,重铺沥青面层。在城市主干道上可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稀浆封层等来修补车辙;次干道及以下等级道路可用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
4.2路面因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可将凸出的部分刨除,在波谷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找平、压实。
4.3因面层与基层间存在不稳定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后,重作面层。
4.4因基层局部下沉破坏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再按要求处治面层。
5.波浪与搓板处理
5.1属于面层原因形成的波浪或搓板可按下述方法进行维修:
5.1.1路面仅有轻微波浪或搓板,可在波谷部分喷洒沥青,并均匀撒布适当粒径的矿料,找平后压实。
5.1.2波浪(搓板)的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较大时,应顺行车方向将凸出部分铣刨削平,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在削除部分均匀喷洒热沥青,并撒布一层粒径不大于lOMM的矿料,扫匀、找平、压实。
5.1.3严重的、大面积波浪或搓板,应将面层全部挖除,重铺面层。
5.2因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波浪(搓板),应挖除面层,清除不稳定的夹层后,喷洒粘层沥青,重铺面层。
5.3因基层局部破坏、失稳而造成的波浪(搓板),应先对基层进行处治,再重铺面层。
6.坑槽处理
6.1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按下述方法进行维修:
6.1.1冷切热补处理:
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糟的最大深度。(如果坑槽深达7CM以上,应将坑槽按4CM一层凿开,每层接缝应错开20CM左右)→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汲青→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用小型压实机具或手扶振动夯将填补好的部分压(夯)实。新填补部分的混合料应略高于原路面(如果坑槽深达7CM以上,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
6.1.2热刨热补处理:
采用热修补养护车,用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铺平→压路机压实成型,其压实度应达到96%(马歇尔标准密度)。
6.2若因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按规定先处理基层,再修复面层。
7.泛油处理
7.1只有轻微泛油的路段,可不作处理。
7.2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粒径的碎石,用压路机初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压实。
7.3面层已形成软层的严重泛油路段,可视情况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处理:先撒一层S9或S10碎石,用压路机将其强行压人面层,待基本稳定后,再分次撒上S12粒径的碎石,并碾压成型(采用撒布法处理泛油,应选在炎热季节节进行)→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除后,按要求重铺面层。
8.脱皮的处理
8.1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沥青,并重铺面层。
8.2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落、松动的面层,找出粘结不良的原因。若面层与基层间所含水份较多,应将面层刨去,露出基层晾晒或烘干;若面层与基层之间夹有泥砂层,则应将泥砂清除干净,喷洒透层沥青后,重铺面层。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常见沥青路面维修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会为今后类似或更多新养护方法的诞生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