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锻炼时频的六步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肢体症状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两种锻炼时频的六步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肢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6 h内每半小时做1次六步手指操,共做12次;观察组术后6 h内每小时做1次六步手指操,共做6次.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肢体疼痛程度、手掌肿胀发生率及穿刺口出血情况.结果:术后6 h,两组患者术侧肢体疼痛评分均较术后30 min降低(P<0.05),观察组术侧肢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掌肿胀发生率为45.0%(18/40),低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行六步手指操锻炼时,每小时锻炼1次对患者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的改善情况优于每半小时锻炼1次,但两种锻炼时频的六步手指操穿刺口出血发生率相当.
其他文献
少阴目病是陈达夫先生总结出来的一类病势急重、预后不佳的眼病,其病因为真阴、真阳不得上达于目,或兼有邪气直中,影响眼部正常功能.常规西药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欠佳.驻景丸加减方通过滋补肝肾、疏通气血、开通玄府的方法,在少阴目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从少阴目病的病机及治法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驻景丸加减方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疗效欠佳,停药则易反复.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罗湛滨教授提出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上从“肝脾相关”理论论治该病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该文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探讨血证病机及治法.血证是血不循经而出于孔窍、肌肤的出血性疾病.黄元御将血证病机总结为阳虚湿困脾土、中焦枢转不利、土郁木陷金逆,治疗血证总纲为祛湿温寒、补中培土、枢转中轴,创立仙露汤、灵玉汤、宁波汤治疗各类血证,令中土健运,“一气周流”.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会引起患儿脱水及电解质调节紊乱等.抗生素的应用对一部分腹泻患儿有效,特别是感染性腹泻,但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疗效不佳,还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收效良好.小儿推拿手法轻巧,方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该文介绍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并举验案1则,阐述推拿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
该文系统分析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整年及部分其他年份的光绪病案,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所患疾病的诊断和病证表现特点、治疗效果及对当今临床启示进行了全面论述.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病案涉及的临床症状分布广,上至头面,下至足趾,遍布全身,其中以五官、咽喉、气管等上焦部及脊背部的症状较为突出.从西医角度,可以将上述病证诊断为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并有寒热如疟、虚不受补的特点;从中医学分析,总的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由于受一些中医传统理论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太医们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光绪之病迁延不愈.通过
该文以“肝”为线索,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联系《易经》《难经》部分内容,并参考后世医家的运用,梳理《素问·脏气法时论》中的辨治思想,并与临床密切联系,阐述《黄帝内经》思想的简便性及实用性.
针刺的深度指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适宜的针刺深度既要求获得针感,同时又不能伤及脏器.针刺深度是针刺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着针刺的安全,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该文通过分析针刺深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中的五输穴文献资料,对临床常用的五输穴内涵进行深刻剖析,从不同方面丰富其临床应用,为深入理解和广泛运用五输穴提供理论依据.
大肠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肝脏是大肠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一旦发生肝转移,80%~90%患者无法根治性切除,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王晞星教授认为,大肠癌肝转移病位在大肠、肝,与脾有关,发病基础为脾气虚弱,基本病机为肝脾两虚,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有良效.该文阐述王晞星教授对大肠癌肝转移病因病机认识及其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思想与经验.
该文介绍韩冠先教授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顽固性头痛的思想与经验.韩冠先教授从“病久则多虚多瘀”病机出发,以补肾活血为法,创立补肾蠲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