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1日,南川区大观镇石桥村。
“宋玉兰,这下你们家也算是双职工了,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吧?”邻居羡慕地问。
“没有没有……”宋玉兰连忙否认,眼睛眯成一道缝。
上月,她和丈夫一起到中海外集团投资项目上打工,成了双职工家庭。
和宋玉兰家一样,越来越多的石桥村村民开始转型,依靠村党支部争取的项目增收致富。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产业“空壳村”。
“产业空壳”
2011年春节,石桥村。
罗建带着打工挣的钱回家过年。
“听说镇里来了大集团搞投资开发,我想能不能就近打工?”罗建跟妻子商量。
“好啊,这样也可以照顾家里。”妻子说。
春节一过,罗建就去找活路。
然而,半个月下来他却碰了一鼻子灰。
“为什么?”妻子问。
“企业优先用所在开发村的村民,我们得往后排。”罗建一脸郁闷。
其他石桥村的村民也和他一样无功而返。
原来,中海外集团来大观镇开发观光旅游和地产,并未把石桥村列为旅游开发配套村,所以村民务工受到了“歧视”。
石桥村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水平很低。看着邻村依托项目开发,在务工、配套旅游各方面形成了规模产业,石桥村村民羡慕不已。
“为啥别的村都能争取到项目,你们党支部干什么去了,无能!”村民埋怨。
听到这话,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宋永能有些抬不起头。
当村干部30多年了,以前传统农业时代,石桥村也是名列前茅,可最近这些年,邻村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一个个赶到了前面。
他这个“永能”书记,于是被群众骂成了“无能”书记。
意识到落后一大截的宋永能想发力,却找不到支点。
石桥村党支部,也因此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波澜。
定向转型
2012年初,石桥村党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被大观镇党委定为“后进”。
虽然有些没面子,但宋永能意识到机遇来了——必定受到重视和帮扶。
果然,石桥村的发展被摆上了镇党委的日程。
“要理清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大观镇党委书记梁正忠支招。
宋永能打起了小算盘:“我们是产业‘空壳村’,得有项目呀,听说市林业局来考察选址,拟在镇里建森林航空护林站,这个项目就比较适合我们村。”
“镇里会考虑项目倾斜,但你们得好好准备。”梁正忠道。
9月5日,大观镇党委会议室。
“驻村干部都说说各村的情况,看护林站选址定在哪里。”梁正忠抛出议题。
“金龙村产业发展好,能提供大量的花卉林木……”
“黎香湖村项目集中,有资金优势……”
…………
最后,石桥村驻村干部王德平站了起来:“石桥村,海拔800—1000米、森林覆盖率58%以上,有大量劳动力……这些条件得天独厚,更加适合!”
经民主讨论——护林站花落石桥村。
让宋永能没想到的是,随着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攻坚战的拉开,石桥村迎来了更大的转折。
10月22日,石桥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石桥村要从传统农业村转为旅游开发配套服务村,为黎香湖、生态大观园提供旅游开发配套服务,区里各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区委书记谭家玲说。
这是大观镇石桥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办公会——区委书记带队,区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等十几个部门齐聚石桥村。
进入攻坚期,南川区13名常委各联系一个“后进”党组织,石桥村党支部成为区委书记的联系点。
“发展旅游配套服务!”琢磨着区委书记给石桥村的定位,宋永能找到了发力点。
项目依托
10月26日,现场办公会四天后。
南川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镇收到一份来自区委督查室的督办通知——“石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分解表”,旅游配套服务的定位被细化成19项具体的任务,每项任务都有具体的对接部门。
“其中包含了旅游新村建设、中海外开发等十大项目扶持,以及乡村旅游和花卉林木两大产业扶持……”攥着任务分解表,宋永能两眼放光。
石桥村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顿时精神抖擞,各个项目全力运转起来。
10月底,石桥村党支部与中海外集团达成本地用工协议。
11月初,石桥村对接交通局,通村公路建设开工。
11月中旬,由市林业局、区林业局、镇林业部门和石桥村党支部组成的指挥部成立,森林航空护林站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
12月初,发改委拨付的20万元项目资金到位,80户居民康居点后期建设逐渐完善。
…………
“今年春节,我们恐怕要在项目建设中度过了!”宋永能一脸兴奋。
一番紧锣密鼓的对接、立项后,石桥村的公路、小农水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将来的发展营造了更大的空间。
“就拿航空护林站项目来说,又细分为14个小项目,2600亩的护林站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工,这将解决我们村30%左右村民的就业。”宋永能抑制不住激动,“而未来,随着种苗生产和科研中心等项目的实施,我们村将成为花卉林木培育中心。”
一个个产业项目,开始向石桥村集聚。
效果初显
2012年11月24日一大早,镜子前。
宋玉兰整理着崭新的工作服,今天她要到拙耕园上班——中海外集团新开发的一个五星级农家乐。
“能在这上班,全靠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宋玉兰一脸感激。
2009年以前,宋玉兰一家全靠丈夫郑先民搞运输维持生计,但业务冷清,一家人生活拮据。
中海外集团投资后,郑先民果断买了辆轧车,专门为中海外跑运输,“业务好得很”。
现在,宋玉兰也有了工作——月薪1400元,还带五险一金。一家人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和宋玉兰一样,很多石桥村村民也在中海外集团的开发项目上打起了工。
中海外集团一进村,石桥村党支部就开始谋划筹建劳务公司。
“党支部的任务,就是当好‘红娘’。”宋永能说。
一番做媒,收获甚丰。
“和中海外集团签了‘五险一金’的正式用工协议的,就有300人,更别说临时用工了。”宋永能说。
除了“做媒”外,村党支部还鼓励村民转型,兴建农家乐。
2012年8月,盛夏。
石桥村七社的任长兰乐得合不拢嘴——她的农家乐爆了棚。
“主城来这里避暑纳凉的多惨了!”任长兰说。
“你看看,任长兰的农家乐好多客人!”宋永能鼓动。
于是,又有五家农家乐诞生了。
群众荷包鼓了,怨气自然就消了。
“产业搭桥,让我们甩掉了‘后进’帽子。”宋永能呵呵笑着,“我也甩掉了‘无能’的帽子。”
“宋玉兰,这下你们家也算是双职工了,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吧?”邻居羡慕地问。
“没有没有……”宋玉兰连忙否认,眼睛眯成一道缝。
上月,她和丈夫一起到中海外集团投资项目上打工,成了双职工家庭。
和宋玉兰家一样,越来越多的石桥村村民开始转型,依靠村党支部争取的项目增收致富。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产业“空壳村”。
“产业空壳”
2011年春节,石桥村。
罗建带着打工挣的钱回家过年。
“听说镇里来了大集团搞投资开发,我想能不能就近打工?”罗建跟妻子商量。
“好啊,这样也可以照顾家里。”妻子说。
春节一过,罗建就去找活路。
然而,半个月下来他却碰了一鼻子灰。
“为什么?”妻子问。
“企业优先用所在开发村的村民,我们得往后排。”罗建一脸郁闷。
其他石桥村的村民也和他一样无功而返。
原来,中海外集团来大观镇开发观光旅游和地产,并未把石桥村列为旅游开发配套村,所以村民务工受到了“歧视”。
石桥村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水平很低。看着邻村依托项目开发,在务工、配套旅游各方面形成了规模产业,石桥村村民羡慕不已。
“为啥别的村都能争取到项目,你们党支部干什么去了,无能!”村民埋怨。
听到这话,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宋永能有些抬不起头。
当村干部30多年了,以前传统农业时代,石桥村也是名列前茅,可最近这些年,邻村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一个个赶到了前面。
他这个“永能”书记,于是被群众骂成了“无能”书记。
意识到落后一大截的宋永能想发力,却找不到支点。
石桥村党支部,也因此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波澜。
定向转型
2012年初,石桥村党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被大观镇党委定为“后进”。
虽然有些没面子,但宋永能意识到机遇来了——必定受到重视和帮扶。
果然,石桥村的发展被摆上了镇党委的日程。
“要理清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大观镇党委书记梁正忠支招。
宋永能打起了小算盘:“我们是产业‘空壳村’,得有项目呀,听说市林业局来考察选址,拟在镇里建森林航空护林站,这个项目就比较适合我们村。”
“镇里会考虑项目倾斜,但你们得好好准备。”梁正忠道。
9月5日,大观镇党委会议室。
“驻村干部都说说各村的情况,看护林站选址定在哪里。”梁正忠抛出议题。
“金龙村产业发展好,能提供大量的花卉林木……”
“黎香湖村项目集中,有资金优势……”
…………
最后,石桥村驻村干部王德平站了起来:“石桥村,海拔800—1000米、森林覆盖率58%以上,有大量劳动力……这些条件得天独厚,更加适合!”
经民主讨论——护林站花落石桥村。
让宋永能没想到的是,随着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攻坚战的拉开,石桥村迎来了更大的转折。
10月22日,石桥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石桥村要从传统农业村转为旅游开发配套服务村,为黎香湖、生态大观园提供旅游开发配套服务,区里各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区委书记谭家玲说。
这是大观镇石桥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办公会——区委书记带队,区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等十几个部门齐聚石桥村。
进入攻坚期,南川区13名常委各联系一个“后进”党组织,石桥村党支部成为区委书记的联系点。
“发展旅游配套服务!”琢磨着区委书记给石桥村的定位,宋永能找到了发力点。
项目依托
10月26日,现场办公会四天后。
南川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镇收到一份来自区委督查室的督办通知——“石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分解表”,旅游配套服务的定位被细化成19项具体的任务,每项任务都有具体的对接部门。
“其中包含了旅游新村建设、中海外开发等十大项目扶持,以及乡村旅游和花卉林木两大产业扶持……”攥着任务分解表,宋永能两眼放光。
石桥村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顿时精神抖擞,各个项目全力运转起来。
10月底,石桥村党支部与中海外集团达成本地用工协议。
11月初,石桥村对接交通局,通村公路建设开工。
11月中旬,由市林业局、区林业局、镇林业部门和石桥村党支部组成的指挥部成立,森林航空护林站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
12月初,发改委拨付的20万元项目资金到位,80户居民康居点后期建设逐渐完善。
…………
“今年春节,我们恐怕要在项目建设中度过了!”宋永能一脸兴奋。
一番紧锣密鼓的对接、立项后,石桥村的公路、小农水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将来的发展营造了更大的空间。
“就拿航空护林站项目来说,又细分为14个小项目,2600亩的护林站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工,这将解决我们村30%左右村民的就业。”宋永能抑制不住激动,“而未来,随着种苗生产和科研中心等项目的实施,我们村将成为花卉林木培育中心。”
一个个产业项目,开始向石桥村集聚。
效果初显
2012年11月24日一大早,镜子前。
宋玉兰整理着崭新的工作服,今天她要到拙耕园上班——中海外集团新开发的一个五星级农家乐。
“能在这上班,全靠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宋玉兰一脸感激。
2009年以前,宋玉兰一家全靠丈夫郑先民搞运输维持生计,但业务冷清,一家人生活拮据。
中海外集团投资后,郑先民果断买了辆轧车,专门为中海外跑运输,“业务好得很”。
现在,宋玉兰也有了工作——月薪1400元,还带五险一金。一家人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和宋玉兰一样,很多石桥村村民也在中海外集团的开发项目上打起了工。
中海外集团一进村,石桥村党支部就开始谋划筹建劳务公司。
“党支部的任务,就是当好‘红娘’。”宋永能说。
一番做媒,收获甚丰。
“和中海外集团签了‘五险一金’的正式用工协议的,就有300人,更别说临时用工了。”宋永能说。
除了“做媒”外,村党支部还鼓励村民转型,兴建农家乐。
2012年8月,盛夏。
石桥村七社的任长兰乐得合不拢嘴——她的农家乐爆了棚。
“主城来这里避暑纳凉的多惨了!”任长兰说。
“你看看,任长兰的农家乐好多客人!”宋永能鼓动。
于是,又有五家农家乐诞生了。
群众荷包鼓了,怨气自然就消了。
“产业搭桥,让我们甩掉了‘后进’帽子。”宋永能呵呵笑着,“我也甩掉了‘无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