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融入课程是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育的新课题。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建构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融入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融入途径
一、时代背景与我校现状
2016年,“课程思政”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被正式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的时代背景赋予大学英语教育以新课题,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着新发展。
兰州城市学院近年来,一直坚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确立了以服务学生专业教育为导向,着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目标。针对本校四年制一、二年级工程教育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本课程引入原版外文教材,搭建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借助手机APP等技术辅助,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终满足未来岗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单纯追求技能培养已经与时代不符。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培养方面,依然有较大改善空间。因此,如何继续推进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的改革,如何用好课堂这个渠道,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英语课程建设当中,从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两个方面培养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融入途径探索
(一)、线下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建构
工程英语所选用的原版外文教材Cambridge English for Engineering,具有丰富的单元话题,就工科领域一般性话题展开探讨,有助于教师提炼思政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思政要素进行提炼。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特色,才能拉进思政教育的距离感,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度。如:
1.“科技应用”领域。在介绍世界工业工程发展概况的同时,引入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道路桥梁等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
2.“零件与装配”领域。嵌入“大国工匠”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如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等。帮助学生树立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工程设计”领域。传承路易艾黎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
4.“机械故障”领域。适当嵌入行业职业道德与操守或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在面临各种真实的道德问题时,能按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5.“科技进步与创新”领域。提及我国在创新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嵌入“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创新理念等。
这一过程应借助学生熟悉的专业领域,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度,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思政灌输”向能动的“寻求文化认同”转化。
(二)、线上虚拟课堂内容的建设和扩充
针对线下传统课堂时间有限、书本资源固化、资源相对欠缺的问题,从线上渠道对课程内容予以拓展。在“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建设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扩充网络资源,开发思政教学专题模块,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加入中国文化内容,力求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语言学习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汇。
例如,开设时事新闻模块,聚焦于我国工业在创新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开设中国文化、地方文化模块,熟悉并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传播方式。开设西方新闻、报刊视听模块,思辨地学习西方思维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填补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知识量方面的欠缺或相对滞后。
(三)、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的拓展
受客观条件制约,我校校内可利用的实践基地、展馆等实践教学类资源较少。资源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的拓展是寻求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1.充分利用省市博物馆、科技馆、企业、实习车间等场所,学习先辈们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工业领域的进步变迁,了解企業文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参观培黎校区路易·艾黎纪念馆,传承路易艾黎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进而获得自身的成长。
3.结合学校自身历史和办学特色,对优秀校友进行访谈,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专题片。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奋进。
(四)、评价体系的建构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单元主题,在超星平台发起主题讨论,学生在线回复;学生以口头汇报、读书笔记等形式展现思政教育心得感悟。过程性评价的介入,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效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连贯性。
2.考核形式灵活多样。考核上可采用具体、开放式提问,如“介绍一款产品,说明其各个零件的材料、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回答,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从而判断学生德育效果。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工程英语》对“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展开初步探讨: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建构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通过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形成,进而促进文化认同、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6)
[2]盛慧.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
[3]刘璇.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职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电教育创新,2019(9)
本文为2019年度兰州城市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融入途径
一、时代背景与我校现状
2016年,“课程思政”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被正式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的时代背景赋予大学英语教育以新课题,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着新发展。
兰州城市学院近年来,一直坚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确立了以服务学生专业教育为导向,着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目标。针对本校四年制一、二年级工程教育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本课程引入原版外文教材,搭建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借助手机APP等技术辅助,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终满足未来岗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单纯追求技能培养已经与时代不符。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培养方面,依然有较大改善空间。因此,如何继续推进工程教育类大学英语的改革,如何用好课堂这个渠道,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英语课程建设当中,从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两个方面培养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融入途径探索
(一)、线下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建构
工程英语所选用的原版外文教材Cambridge English for Engineering,具有丰富的单元话题,就工科领域一般性话题展开探讨,有助于教师提炼思政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思政要素进行提炼。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特色,才能拉进思政教育的距离感,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度。如:
1.“科技应用”领域。在介绍世界工业工程发展概况的同时,引入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道路桥梁等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
2.“零件与装配”领域。嵌入“大国工匠”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如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等。帮助学生树立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工程设计”领域。传承路易艾黎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
4.“机械故障”领域。适当嵌入行业职业道德与操守或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在面临各种真实的道德问题时,能按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5.“科技进步与创新”领域。提及我国在创新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嵌入“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创新理念等。
这一过程应借助学生熟悉的专业领域,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度,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思政灌输”向能动的“寻求文化认同”转化。
(二)、线上虚拟课堂内容的建设和扩充
针对线下传统课堂时间有限、书本资源固化、资源相对欠缺的问题,从线上渠道对课程内容予以拓展。在“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建设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扩充网络资源,开发思政教学专题模块,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加入中国文化内容,力求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语言学习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汇。
例如,开设时事新闻模块,聚焦于我国工业在创新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开设中国文化、地方文化模块,熟悉并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传播方式。开设西方新闻、报刊视听模块,思辨地学习西方思维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填补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知识量方面的欠缺或相对滞后。
(三)、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的拓展
受客观条件制约,我校校内可利用的实践基地、展馆等实践教学类资源较少。资源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的拓展是寻求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1.充分利用省市博物馆、科技馆、企业、实习车间等场所,学习先辈们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工业领域的进步变迁,了解企業文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参观培黎校区路易·艾黎纪念馆,传承路易艾黎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进而获得自身的成长。
3.结合学校自身历史和办学特色,对优秀校友进行访谈,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专题片。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奋进。
(四)、评价体系的建构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单元主题,在超星平台发起主题讨论,学生在线回复;学生以口头汇报、读书笔记等形式展现思政教育心得感悟。过程性评价的介入,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效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连贯性。
2.考核形式灵活多样。考核上可采用具体、开放式提问,如“介绍一款产品,说明其各个零件的材料、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回答,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从而判断学生德育效果。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工程英语》对“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展开初步探讨: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建构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通过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形成,进而促进文化认同、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6)
[2]盛慧.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
[3]刘璇.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职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电教育创新,2019(9)
本文为2019年度兰州城市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