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新生代不会说话?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一是没人说话,二是自我中心,三是互联网键盘生存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突然出现诸多教人说话的新媒体,仿佛我们都不会说话。《罗辑思维》《奇葩说》《大唐雷音寺》,都是号称要教人“好好说话”的。
一期《罗辑思维》上,《奇葩说》导师黄执中教人“如何说话”,比如领导说:“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要通过高度团结的创新以及充满策略的战略优势,以取得在全球在太空工业上的领先地位。”这段话一般人记不住。但你听听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怎么说就明白了:“未来十年,我们的目标是把人送上月球,并活着带回来。”
资讯爆炸,说话反而要简单到像指挥官命令,简单、具体、出人意料。最后一条像是段子和相声里的抖包袱,也像是临门一脚,全部话语的努力就在于让三心二意的听者忘记你。说话是艺术,也是注意力经济。
罗振宇旁白说,我们不会说话,都是印刷文明给闹的。印刷文明废了我们说话的武功。
曾上过环球雅思课,英文老师是这么教你怎么“拽”英文的:同一个词不能重复用,要同义替换;此外要能“拽”长句子,明明是in fact不用,却用 as a matter of fact。
英语被当成学术语言、科技语言、官方语言,就是为了准确和周全,还有就是“拽”长句子。只是一般地球人越来越听不懂。简明的汉语也正深受英语句式之害。所以才有必要教人“好好说话”。
做新闻评论和财经节目这些年,把我这个闷蛋子练成了口水佬(广东人管干一件事干到老练的人称作“佬”)。我的心得是,话语形成格式化,走套路,比如“三段论”“1 1”“ABA”,会事半功倍。
郎咸平经常作两小时无尿点讲演,观众稍显分心立马一个高能段子把他们拉回来。讲演指南说,你需要与观众眼神交流,以便实施控心术。现在年轻人说话多数不看人眼神,我也是。
为什么教人说话变成一门大生意?因为新生代真的不会说话。曾记否,“盒饭事件”:某实习生拒绝帮大家订盒饭。那句响当当的拒绝是:“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90后反击:社会是平等的,是你们的观念出了问题!
当然,傅园慧的洪荒之力除外,那是一种真性情,央视式正儿八经的提问,让这个95后轻松解构了。
为什么新生代不会说话?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一是没人说话,二是自我中心,三是互联网键盘化生存。
他们总喜欢以“我”作为开头、总是习惯性地打断别人的话,这些太自我的表现在聊天中其实并不受欢迎。或者就是闷着不说玩手机。
经常接触新闻专业毕业的新手,在键盘上聊得热火朝天,可一采访就是一只小鹌鹑,提问声像蚊子。他们宁愿电邮采访、QQ采访、微信采访。
上国际学校的孩子,收获最大的是presentation,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说出你的观点。当然,自信是关键,国际学校老师总是鼓励多于责骂。国内学校只许我问你答,而且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鼓励自信的教育有一个结果,就是电视上无论黑人白人、穷人富人,都说得一嘴“好观点”,“I think”或“I don’t think”什么什么。当然,人家是民主政治,训练有素。
过去理解“说话的艺术”是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现在教人说话的新媒体千万教人圆滑。王思聪最近吐槽媒体让霍顿道歉,说硬按着别人头让别人道歉只有在中国好使,拿出去别人可不吃你这一套。小王最好保持这个姿势。中国不缺另一个老王。不过王健林在他那辈人中也算是敢说的吧。
互联网圈兴起跟乔布斯学习引爆全场的演讲技巧。人家那叫现实扭曲力场。中国布斯们,无论雷布斯、贾布斯都学不会。互联网语境需要怪伽加简洁方能吸引住人。可在格式化的语境中长大的,那与生俱来的怪伽气质早就阵亡了。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突然出现诸多教人说话的新媒体,仿佛我们都不会说话。《罗辑思维》《奇葩说》《大唐雷音寺》,都是号称要教人“好好说话”的。
一期《罗辑思维》上,《奇葩说》导师黄执中教人“如何说话”,比如领导说:“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要通过高度团结的创新以及充满策略的战略优势,以取得在全球在太空工业上的领先地位。”这段话一般人记不住。但你听听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怎么说就明白了:“未来十年,我们的目标是把人送上月球,并活着带回来。”
资讯爆炸,说话反而要简单到像指挥官命令,简单、具体、出人意料。最后一条像是段子和相声里的抖包袱,也像是临门一脚,全部话语的努力就在于让三心二意的听者忘记你。说话是艺术,也是注意力经济。
罗振宇旁白说,我们不会说话,都是印刷文明给闹的。印刷文明废了我们说话的武功。
曾上过环球雅思课,英文老师是这么教你怎么“拽”英文的:同一个词不能重复用,要同义替换;此外要能“拽”长句子,明明是in fact不用,却用 as a matter of fact。
英语被当成学术语言、科技语言、官方语言,就是为了准确和周全,还有就是“拽”长句子。只是一般地球人越来越听不懂。简明的汉语也正深受英语句式之害。所以才有必要教人“好好说话”。
做新闻评论和财经节目这些年,把我这个闷蛋子练成了口水佬(广东人管干一件事干到老练的人称作“佬”)。我的心得是,话语形成格式化,走套路,比如“三段论”“1 1”“ABA”,会事半功倍。
郎咸平经常作两小时无尿点讲演,观众稍显分心立马一个高能段子把他们拉回来。讲演指南说,你需要与观众眼神交流,以便实施控心术。现在年轻人说话多数不看人眼神,我也是。
为什么教人说话变成一门大生意?因为新生代真的不会说话。曾记否,“盒饭事件”:某实习生拒绝帮大家订盒饭。那句响当当的拒绝是:“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90后反击:社会是平等的,是你们的观念出了问题!
当然,傅园慧的洪荒之力除外,那是一种真性情,央视式正儿八经的提问,让这个95后轻松解构了。
为什么新生代不会说话?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一是没人说话,二是自我中心,三是互联网键盘化生存。
他们总喜欢以“我”作为开头、总是习惯性地打断别人的话,这些太自我的表现在聊天中其实并不受欢迎。或者就是闷着不说玩手机。
经常接触新闻专业毕业的新手,在键盘上聊得热火朝天,可一采访就是一只小鹌鹑,提问声像蚊子。他们宁愿电邮采访、QQ采访、微信采访。
上国际学校的孩子,收获最大的是presentation,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说出你的观点。当然,自信是关键,国际学校老师总是鼓励多于责骂。国内学校只许我问你答,而且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鼓励自信的教育有一个结果,就是电视上无论黑人白人、穷人富人,都说得一嘴“好观点”,“I think”或“I don’t think”什么什么。当然,人家是民主政治,训练有素。
过去理解“说话的艺术”是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现在教人说话的新媒体千万教人圆滑。王思聪最近吐槽媒体让霍顿道歉,说硬按着别人头让别人道歉只有在中国好使,拿出去别人可不吃你这一套。小王最好保持这个姿势。中国不缺另一个老王。不过王健林在他那辈人中也算是敢说的吧。
互联网圈兴起跟乔布斯学习引爆全场的演讲技巧。人家那叫现实扭曲力场。中国布斯们,无论雷布斯、贾布斯都学不会。互联网语境需要怪伽加简洁方能吸引住人。可在格式化的语境中长大的,那与生俱来的怪伽气质早就阵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