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军望远镜概况
望远镜和手枪、军刀、指北针一样,是军官的珍贵之物,同时也是指挥权力的象征。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侵华日军总头目冈村宁次在交出手枪、军刀的同时,还被中国方面要求交出望远镜,望远镜在军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以及变倍率。从日军装备及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的实物来看,日本陆军使用的望远镜中以中倍率居多。
望远镜出瞳直径2~3mm的为小光力望远镜,适于在良好照明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3~4mm的为中光力望远镜,适于在一般照明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4~6mm的为高光力望远镜,不仅适合白天使用,而且适于在黎明及黄昏等低照度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6~8mm的则为强光力望远镜,适用范围更广。
日本的光学器材公司创建较早的是1917年7月25日成立的日本光学株式会社(今尼康公司的前身)、1919年创办的高千穗制作所(今奥林巴斯公司的前身)、1921年创建的旭光公司(今宾得公司的前身),以及1933年创建的精机光学研究所(今佳能公司的前身)。其中规模较大的要数日本光学株式会社。该公司由三菱合资会社、藤井镜头、东京计器三家公司合并组成,主要为日本战时需要服务,为日军提供望远镜、炮队镜、测远仪器等军用光学器材,产品上镌有“日本光学”、NIKKO字样及编号。
日军各型望远镜
“十三年式”望远镜
日本军队装备较早的制式军用望远镜是“三七式”6×18mm望远镜,即放大倍率为6倍,物镜直径为18mm。其出瞳直径为3mm,为小光力望远镜。因为战时对照明条件要求较高,随后被高光力的“十三年式”6×24mm望远镜所取代。“十三年式”望远镜是1920年代早期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和德国工程师合作生产的一系列望远镜中最为著名的型号。它是德国卡尔·蔡司公司望远镜的仿制品,制作技术精良,据说日本此后生产的望远镜在工艺上均没能超过“十三年式”。
“十三年式”望远镜是当时日军野炮观测车的制式装备,也是军官的个人装具。如1938年10月侵华日军第27师团长本间雅晴与参谋长原田义和陪同十一军司令冈村在辛潭铺“视察”时,三人所用的都是“十三年式”望远镜。该望远镜不仅将官使用较多,官级较低的校官、尉官也有使用,如1938年10月24日攻击广州虎门炮台的日军工兵第5联队长和田孝次也随身携带一具。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曾大量缴获侵华日军的“十三年式”望远镜。如1937年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装备的这种望远镜。
在当时的日本,不仅光学株式会社生产“十三年式”望远镜,其他光学生产厂家也应军工之需制造过。笔者就曾见到在抗战时期缴获侵华日军的“十三年式”望远镜中,有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还有FUJI(富士)和旭光公司制造的。
“九八式”望远镜
“十三年式”望远镜尽管制作工艺精良,但出瞳直径略小,在暗光条件下使用效果较差。与“十三年式”同为日军野炮观测车中制式装备的“九八式”7倍望远镜同样是仿蔡司望远镜制作的,亦称为7×50mm望远镜。其名称中的“九八式”表示日本皇武纪年2598年,这一年是公元1938年,所以也是侵华战争时期的产物。该望远镜光学性能好,出瞳直径较大(7mm),适于在低照度条件下观测,因而有“夜间望远镜”之称。
“九八式”望远镜的设计初衷是为海军所用。日军海军航空兵使用的7×50mm“航七型”望远镜是“九八式”系列望远镜中的一款,笔者就收藏有一具。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极为喜爱这种望远镜。笔者在东京专门陈列战争中死亡军人遗物的“游就馆”就亲眼看到山本五十六使用的这种7倍“航七型”望远镜。另外,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侵占上海时,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山内也使用这种望远镜。
日军还有一种10×50mm望远镜,其外型与“九八式”7×50mm望远镜大致相同,惟目镜外型略粗。笔者的藏品中就有一具旭光公司生产的10×50mm望远镜。
8倍系列望远镜
日军的8倍望远镜中有一种称作“二式”的8×32mm望远镜。从历史图片以及1950年代我军仍在使用的日式8倍望远镜的大量皮盒来看,此种望远镜装备量较大。笔者收藏的“二式”8倍望远镜是旭光公司生产的。
日军装备的8倍望远镜中,还有一款中央调节目镜焦距的8×25mm望远镜。笔者在侵华日军1938年12月10日侵占镇江的历史照片中发现,日军海军陆战队参谋安藻胸前挂着的就是这种望远镜。在笔者的收藏品中,有八路军冀中部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缴获的日军TANIXGERMYER VOLCAIN 8×25mm以及PATHDTO GERMYER VALCAIN8×25mm两种望远镜。
“九三式”望远镜
1933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了让步兵和骑兵的士官也能配备望远镜,用于搜索情报和射弹观测,拟研制一种成本低、质量轻的4×40mm望远镜。当时日本一具棱镜双筒望远镜的价格在80日元左右,但日本军方给日本光学株式会社下达的4×40mm望远镜订单价格是每具3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光学株式会社独辟蹊径设计出了在伽利略式结构的望远镜中装上可以进行测量距离的密位分划,即右镜目镜刻有水平各40密位、竖直各25密位的分划。在目镜的上半部粘了一个凸透镜,使之正好看清分划,可以进行概略距离测量。该望远镜研制成功后定名为“九三式” (日本皇武纪年2593年,公元1933年)望远镜。为了降减成本,该镜没有皮质的防热被,仅饰以黑漆。
通常,5倍以下的低倍率伽利略式望远镜(俗称观剧镜)的特点是无转像装置,且视场小,不能装分划板,故不适于军用。而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在“九三式”望远镜的设计上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不说是个“创造”。
这种成本低廉的“九三式”望远镜主要配发给日本陆军的士官使用,台儿庄战役中,侵华日军第10师团步兵第39联队的森崎正治所用的就是“九三式”4×40mm这种日军倍率最小的望远镜。
笔者手中的两具“九三式”4×40mm望远镜,一具是日本光学株式会社早期的产品;另一具是战争后期生产的,目镜上不再有密位分划,而草率地将分划刻在物镜上,基本没有测距的作用。
大倍率望远镜
当时,日本陆军最大倍率的望远镜是60倍的“二〇厘米双眼镜”(指物镜直径20cm),其连同三脚架全质量高达282kg。日军在使用指南中称,该镜主要配置于边界线一带,用以观测敌方军队部署、敌国风俗人情,以及铁路、公路的变化,有无飞机场工事、敌军演习和军用设施等。日军称,这种大型望远镜适于“满洲”(我国东北)平坦地形的精密观察。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易受天候影响,特别是出现海市蜃楼时,其观察精度与普通望远镜几乎无异。
日本陆军对空搜索的大倍率望远镜有“八九式”10倍、“九四式”10倍、“九八式”24倍等几种。“八九式”和“九四式”是日军高射炮部队的装备。
“九八式”是在“八九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以拂晓、黄昏,甚至夜间低照度条件下远距离对空观察为设计思想,昭和4年(1929年)装备日军海岸要塞和攻城重炮部队。因其光学性能好,以后逐渐装备陆军。
当然,二战期间,日本军队装备的望远镜远不止这些。战争期间,军队急剧扩充,但军事光学器材生产能力有限,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征召大批预备役军官入伍,许多军官自费购置种类繁多的非制式望远镜带上侵略中国的战场。这类望远镜,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不少。
编辑/王晓西
望远镜和手枪、军刀、指北针一样,是军官的珍贵之物,同时也是指挥权力的象征。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侵华日军总头目冈村宁次在交出手枪、军刀的同时,还被中国方面要求交出望远镜,望远镜在军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以及变倍率。从日军装备及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的实物来看,日本陆军使用的望远镜中以中倍率居多。
望远镜出瞳直径2~3mm的为小光力望远镜,适于在良好照明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3~4mm的为中光力望远镜,适于在一般照明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4~6mm的为高光力望远镜,不仅适合白天使用,而且适于在黎明及黄昏等低照度条件下使用;出瞳直径6~8mm的则为强光力望远镜,适用范围更广。
日本的光学器材公司创建较早的是1917年7月25日成立的日本光学株式会社(今尼康公司的前身)、1919年创办的高千穗制作所(今奥林巴斯公司的前身)、1921年创建的旭光公司(今宾得公司的前身),以及1933年创建的精机光学研究所(今佳能公司的前身)。其中规模较大的要数日本光学株式会社。该公司由三菱合资会社、藤井镜头、东京计器三家公司合并组成,主要为日本战时需要服务,为日军提供望远镜、炮队镜、测远仪器等军用光学器材,产品上镌有“日本光学”、NIKKO字样及编号。
日军各型望远镜
“十三年式”望远镜
日本军队装备较早的制式军用望远镜是“三七式”6×18mm望远镜,即放大倍率为6倍,物镜直径为18mm。其出瞳直径为3mm,为小光力望远镜。因为战时对照明条件要求较高,随后被高光力的“十三年式”6×24mm望远镜所取代。“十三年式”望远镜是1920年代早期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和德国工程师合作生产的一系列望远镜中最为著名的型号。它是德国卡尔·蔡司公司望远镜的仿制品,制作技术精良,据说日本此后生产的望远镜在工艺上均没能超过“十三年式”。
“十三年式”望远镜是当时日军野炮观测车的制式装备,也是军官的个人装具。如1938年10月侵华日军第27师团长本间雅晴与参谋长原田义和陪同十一军司令冈村在辛潭铺“视察”时,三人所用的都是“十三年式”望远镜。该望远镜不仅将官使用较多,官级较低的校官、尉官也有使用,如1938年10月24日攻击广州虎门炮台的日军工兵第5联队长和田孝次也随身携带一具。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曾大量缴获侵华日军的“十三年式”望远镜。如1937年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装备的这种望远镜。
在当时的日本,不仅光学株式会社生产“十三年式”望远镜,其他光学生产厂家也应军工之需制造过。笔者就曾见到在抗战时期缴获侵华日军的“十三年式”望远镜中,有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还有FUJI(富士)和旭光公司制造的。
“九八式”望远镜
“十三年式”望远镜尽管制作工艺精良,但出瞳直径略小,在暗光条件下使用效果较差。与“十三年式”同为日军野炮观测车中制式装备的“九八式”7倍望远镜同样是仿蔡司望远镜制作的,亦称为7×50mm望远镜。其名称中的“九八式”表示日本皇武纪年2598年,这一年是公元1938年,所以也是侵华战争时期的产物。该望远镜光学性能好,出瞳直径较大(7mm),适于在低照度条件下观测,因而有“夜间望远镜”之称。
“九八式”望远镜的设计初衷是为海军所用。日军海军航空兵使用的7×50mm“航七型”望远镜是“九八式”系列望远镜中的一款,笔者就收藏有一具。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极为喜爱这种望远镜。笔者在东京专门陈列战争中死亡军人遗物的“游就馆”就亲眼看到山本五十六使用的这种7倍“航七型”望远镜。另外,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侵占上海时,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山内也使用这种望远镜。
日军还有一种10×50mm望远镜,其外型与“九八式”7×50mm望远镜大致相同,惟目镜外型略粗。笔者的藏品中就有一具旭光公司生产的10×50mm望远镜。
8倍系列望远镜
日军的8倍望远镜中有一种称作“二式”的8×32mm望远镜。从历史图片以及1950年代我军仍在使用的日式8倍望远镜的大量皮盒来看,此种望远镜装备量较大。笔者收藏的“二式”8倍望远镜是旭光公司生产的。
日军装备的8倍望远镜中,还有一款中央调节目镜焦距的8×25mm望远镜。笔者在侵华日军1938年12月10日侵占镇江的历史照片中发现,日军海军陆战队参谋安藻胸前挂着的就是这种望远镜。在笔者的收藏品中,有八路军冀中部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缴获的日军TANIXGERMYER VOLCAIN 8×25mm以及PATHDTO GERMYER VALCAIN8×25mm两种望远镜。
“九三式”望远镜
1933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了让步兵和骑兵的士官也能配备望远镜,用于搜索情报和射弹观测,拟研制一种成本低、质量轻的4×40mm望远镜。当时日本一具棱镜双筒望远镜的价格在80日元左右,但日本军方给日本光学株式会社下达的4×40mm望远镜订单价格是每具3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光学株式会社独辟蹊径设计出了在伽利略式结构的望远镜中装上可以进行测量距离的密位分划,即右镜目镜刻有水平各40密位、竖直各25密位的分划。在目镜的上半部粘了一个凸透镜,使之正好看清分划,可以进行概略距离测量。该望远镜研制成功后定名为“九三式” (日本皇武纪年2593年,公元1933年)望远镜。为了降减成本,该镜没有皮质的防热被,仅饰以黑漆。
通常,5倍以下的低倍率伽利略式望远镜(俗称观剧镜)的特点是无转像装置,且视场小,不能装分划板,故不适于军用。而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在“九三式”望远镜的设计上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不说是个“创造”。
这种成本低廉的“九三式”望远镜主要配发给日本陆军的士官使用,台儿庄战役中,侵华日军第10师团步兵第39联队的森崎正治所用的就是“九三式”4×40mm这种日军倍率最小的望远镜。
笔者手中的两具“九三式”4×40mm望远镜,一具是日本光学株式会社早期的产品;另一具是战争后期生产的,目镜上不再有密位分划,而草率地将分划刻在物镜上,基本没有测距的作用。
大倍率望远镜
当时,日本陆军最大倍率的望远镜是60倍的“二〇厘米双眼镜”(指物镜直径20cm),其连同三脚架全质量高达282kg。日军在使用指南中称,该镜主要配置于边界线一带,用以观测敌方军队部署、敌国风俗人情,以及铁路、公路的变化,有无飞机场工事、敌军演习和军用设施等。日军称,这种大型望远镜适于“满洲”(我国东北)平坦地形的精密观察。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易受天候影响,特别是出现海市蜃楼时,其观察精度与普通望远镜几乎无异。
日本陆军对空搜索的大倍率望远镜有“八九式”10倍、“九四式”10倍、“九八式”24倍等几种。“八九式”和“九四式”是日军高射炮部队的装备。
“九八式”是在“八九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以拂晓、黄昏,甚至夜间低照度条件下远距离对空观察为设计思想,昭和4年(1929年)装备日军海岸要塞和攻城重炮部队。因其光学性能好,以后逐渐装备陆军。
当然,二战期间,日本军队装备的望远镜远不止这些。战争期间,军队急剧扩充,但军事光学器材生产能力有限,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征召大批预备役军官入伍,许多军官自费购置种类繁多的非制式望远镜带上侵略中国的战场。这类望远镜,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不少。
编辑/王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