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燕京、百威、雪花,谁是奥运营销的赢家?
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会,2008年8月8日,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青岛、燕京、百威、雪花等啤酒品牌也集中在为期16天的奥运欢腾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品牌传播大冲锋。虽然这样的品牌传播大战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点燃,但在奥运会开幕伊始,精彩的赛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之时,这样的传播才真正到达了高潮阶段。面对这样的“天时”,作为2008北京奥运赞助商的青岛、燕京和百威,以及非奥运赞助商雪花,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后的黄金时期内又怎么做整合营销传播呢?
虽然这四个品牌可以分为奥运赞助商阵营和非奥运赞助商阵营,但依据他们的传播风格,笔者在此把他们分为两个阵营:一是青岛和燕京,他们是“沿袭主题派”,十分强调自己的品牌精神与本次北京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的吻合,其传播力大势猛,颇合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风格;一是百威和雪花,他们是“突出个性派”,十分注重自己的品牌个性,沿袭自己的传播平台,力求在奥运会期间铺天盖地的传播声中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青岛:沿袭主题,连绵发力
此次北京奥运,青岛啤酒的传播绝对算得上是宏篇巨制。早在2003年,青岛啤酒就提出“激情成就梦想”的新品牌口号,这一主张与后来揭晓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谋而合,此后青岛啤酒制定了一条为期四年的奥运营销“激情路线”。按照规定,2006年是“点燃激情”,2007年到2009年青啤的奥运营销主题顺次为“传递激情”、“释放激情”、“演绎激情”。那么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青岛啤酒是怎么“释放激情”的呢?
为了传播品牌的“激情”,在8月7日31日期间,青岛啤酒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激情有奖征集”,参与者最终会成为在其网站上注册的“欢动成员”。而“欢动”却是青岛啤酒旗下一个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子品牌,专为奥运而生,走时尚、个性、活力的产品路线。青岛啤酒在奥运期间的广告,也是重复地大力鼓舞“欢动”。当然,奥运期间青岛啤酒也不乏一些小活动,比如和北京晚报、北京晚报手机报联合推出“看掌上奥运,猜冠军谜底,喝青岛啤酒”大型读者互动活动。
在北京奥运期间,青岛啤酒还布置了另一支力量:727名青岛啤酒志愿者在北京、青岛等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为奥运服务。这些志愿者都是由青岛啤酒招募,青岛啤酒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包括青岛啤酒的品牌与历史、产品知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礼仪和沟通技巧、医疗与急救、奥运英语等。当这些志愿者忙碌在奥运的各个场馆时,他们无疑成为青岛啤酒的品牌使者。
青岛啤酒主打的是体验牌。8月7日,青岛啤酒坐落于北京朝阳公园的奥运体验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总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分设奥运游戏区、历史及产品展示区、电视直播观赏区、青岛啤酒博物馆、啤酒品饮区、醉酒体验小屋等,广大游客可以免费进入体验中心进行各种全新的游戏体验,感受青岛啤酒的狂欢与激情。此外,位于北京、青岛的15处青岛啤酒奥运文化广场也转播奥运会赛事、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显示了青岛啤酒营销思路的转变,正如其高管对媒体表露的,青岛啤酒传统的销售模式变成品牌宣传、消费者体验和销售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消费者体验这个环节。在品牌竞争的时代,着重消费者体验就是为了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沿袭这样的思路,青岛啤酒会将品牌体验继续做下去,以前“点燃激情”和“传递激情”的“我是冠军”和“倾国倾城”活动仍会在08年继续做下去。
燕京:就地狙击
华北是燕京啤酒的主市场,北京市场是其大本营,85%的市场份额被燕京啤酒占领,北京奥运对燕京啤酒来说,多了一层特殊意义:北京作为奥运主办城市,在奥运期间一方面获得更多的国际曝光率,一方面也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啤酒消费者前来参与奥运,无论在品牌传播上还是在产品销量提升上都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这样的机会也被其它啤酒品牌注重,如奥运期间,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燕京、青岛、百威等啤酒品牌都已经从酒水饮料区直接摆在了收银台旁。在陈列位置、陈列面积和促销上,各品牌都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其它品牌对北京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北京奥运,对燕京啤酒来说更象是一场主场保卫战。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整个奥运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包括地铁沿线都随处可见衣着“燕京啤酒奥运治安志愿者”T恤者,而且其中社区里的大妈不少。据报道,燕京啤酒为此投入了1300万元,定做的T恤多达70万套,都分发给了社区居民,使这些人都成为燕京啤酒的流动广告。作为在北京市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老品牌,燕京此举激发了老牌消费者们的热情,再一次增加了品牌忠诚度,对其它竞争品牌也是在购买选择上的狙击。
从品牌传播上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奥运期间中国概念的又一次被世界关注,燕京啤酒更多是抢占“中国”这一概念,虽然也有“有奖竞猜”之类的小插曲,但其传播总体上来说还是占有绝对高度的。“感动世界,超越梦想”是其品牌主张,前期的广告语是“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燕京啤酒 为中国干杯”,而在奥运期间反复播出的升级版的央视奥运品牌营销广告里,形象代言人陈宝国就说了一大堆“干杯”:“你们好,干杯,为了友谊干杯,为北京奥运干杯,为2008干杯,为奥林匹克精神干杯!燕京啤酒,为中国干杯!”
这样的口号,多少流露出燕京啤酒的自恋情结:燕京啤酒从一个小酒厂起步,用短短26年时间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名,是有理由“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到目前为止,本土的啤酒品牌中,燕京是唯一个没有合资的年销量在250万千升的啤酒大品牌,他代表着本土品牌的民族精神,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为中国干杯”的。至于企业精神移植为品牌精神后,怎么去感染那些被许多品牌细分的消费群体,还尚待考验。
不过,奥运期间趁着国民的热情和自豪劲大推“干杯”,燕京啤酒的这个广告不啻于一场大促销。另一方面,燕京啤酒坐拥主场之利,奥运会期间除了燕京特供啤酒进各个奥运场馆,还配备300-400人的服务队伍进各场馆服务,这算是直接的销售服务了。
其它手段燕京也不缺少。比如7月6日-8月26日,在北京欢乐谷的奥林匹克文化广场举办激情桑巴、啤酒狂欢、现场啤酒PK赛等娱乐狂欢活动。燕京还特别赞助了中国皮划艇队,董事长李福成不但在赛事当天亲赴现场为中国水上健儿加油,还决定重奖获得优异成绩者。 总体看起来,从空中到地面,从整体到局部,燕京的奥运攻势是全方位的。据悉,燕京啤酒2008年的广告营销预算达到1.4亿元,力度可谓不小。至于其效果,李福成对媒体表示,北京奥运会大幅提升了燕京啤酒的核心竞争力。
百威独占高端,兴办奥运派对
在参与奥运营销大战的品牌中,百威是最具差异化的,因为它只定位于高端市场,不象其它品牌上下通吃,而且它在中国的高端市场上已经做得很成功。此次奥运,百威“希望借助奥运概念和以往百威建立的渠道,将潜在消费人群再增加1.5亿”。
即使此次奥运营销的目标比较大,百威也没有大打广告,而是沿袭了传统风格,宣传很有针对性,并且很注重突出品牌的个性。比如它的蚂蚁系列广告,生动幽默,在众多同类广告中别具一格,很容易被观众识别和记忆,而且集中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播出;在奥运期间反而不会在央视露面,而是更多地选择需要发力的当地宣传途径,比如户外大屏幕、移动电视、互联网,乃至高端的夜店、酒吧、餐饮场所。
百威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举办了盛大的奥运派对。活动场所是百威斥巨资在北京农展馆搭建起的超高档的百威俱乐部(Club Bud),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主角是勇创佳绩的各国奥运健儿、国际影坛乐坛的巨星,配角则是百威啤酒消费者中的幸运之选。其前奏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百威包机,亲临奥运”活动——这是一次类似有奖促销的活动,最为幸运的百威消费者可在奥运期间乘座百威的包机前往北京,亲临奥运。
8月9日,百威和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共同举办了“百威俱乐部之MTV派对”,世界一流的运动员和知名音乐人聚集百威俱乐部,来宾达2000名。这是百威奥运派对八场中的首场,之后每隔一晚举行一场。
8月15日,三百余名幸运消费者搭乘百威专机抵京,白天亲临鸟巢观战奥运,入夜则前往百威俱乐部与各国运动员、影视明星共庆奥运。
最后一场是8月23日晚,奥运临近闭幕之际的“金牌庆典”派对。到场的世界级著名运动员及奥运奖牌得主、体育界传奇人物共有800多名,是百威8场奥运派对中场面最宏大、到场明星最多、现场气氛最火爆的一场,成为其压轴之作。
以奥运派对为自己的宣传平台,这招百威在都灵冬奥会已用过,此次北京奥运为什么老招重用,并且还“发扬光大”?从奥运派对的综合作用来说,百威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自己“啤酒之王”的品牌地位,另一方面也正如百威大中国地区总裁程业仁所说:“奥运是一场超国界的聚会,百威意在通过高品质、国际化、全方位的娱乐体验,真切拉近消费者与盛大奥运之间的距离。”
当然,百威也有一些辅助的小手段,比如“金牌有奖竞猜”、在上海新天地树立“百威奥运奖牌榜”,也推出“奥运纪念装”新品,向奥运场馆派驻百威啤酒促销员。
雪花:黑马出击,剑走偏锋
华润雪花啤酒并非奥运赞助商,但在奥运期间的品牌宣传同样不乏亮点。
奥运期间,当青岛、燕京两个品牌在央视诉求“激情”、“梦想”等靠近奥运主题的字眼时,雪花也于央视播出“勇闯天涯”的广告。广告中虽然没有一个字与奥运沾边,但画面中攀登者的矫健身影,和“勇闯天涯”的诉求,润物细无声地将观众带入运动和不断挑战的奥运氛围中,获得了更清晰的传播效果。
雪花还瞄准了中国的上亿网民,开辟了网络传播的第二战场。在奥运比赛期间,从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到酷六、悠视、优酷、我乐等视频网站,雪花啤酒的身影随处可见。
相对广告宣传而言,其更重要的是雪花有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雪花啤酒勇闯天涯”和“奥运爱好者计划”便是雪花细分消费群体的得意之作。这两个和消费者互动的平台,前者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活动平台,并成功孵化出雪花旗下的子品牌——“勇闯天涯”啤酒;后者奥运期间在局部市场有所表现,比如奥运开幕后在天津和《津报》发起“奥运跑不停”活动。
总体上说来,雪花在本次奥运期间,更多的是做广告传播,在活动上并无多大表现。当然,这也和奥委会对非奥运营销行为的控制直接关联。
啤酒产品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运动、激情、欢乐等精神寄托的抒发物,而奥运恰巧是将这些精神点燃的大火山。此次北京奥运,两大阵营、四大品牌争奇斗艳,同一品类竟有三个赞助商已是创造了奥运奇迹,也反映了奥运啤酒战之激烈。但这一切也只是啤酒业进人品牌竞争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两大阵营中,“沿袭主题派”力求自己的品牌理念向奥运精神上靠,试图通过两者的共鸣来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支持;“突出个性派”则又是另一种传播思路,他们利用奥运的各种热潮来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更突出。在这其中,百威的传播是为最为成熟老练的;青岛啤酒将奥运主题和品牌个性结合得也不错,其四年来的“激情”路线会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燕京啤酒虽然有全方位的攻势,似乎哪一类活动都不缺少,却欠缺一个鲜明而又有个性的品牌理念把这些活动统领起来;雪花啤酒作为非奥运赞助商,活动空间受限制,但打了一场成功的眼球争夺战,传递出了自己的品牌个性。
奥运只是一个过客,闭幕后余热终会散去,不管品牌传播是沿袭奥运主题,直接嫁接奥运品牌资产,还是利用奥运热潮来助推自己的品牌个性,在品牌竞争时代,谁能听懂目标消费者的心声,并吸引目标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体验以及互动中来,谁的品牌就活得更好些。
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会,2008年8月8日,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青岛、燕京、百威、雪花等啤酒品牌也集中在为期16天的奥运欢腾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品牌传播大冲锋。虽然这样的品牌传播大战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点燃,但在奥运会开幕伊始,精彩的赛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之时,这样的传播才真正到达了高潮阶段。面对这样的“天时”,作为2008北京奥运赞助商的青岛、燕京和百威,以及非奥运赞助商雪花,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后的黄金时期内又怎么做整合营销传播呢?
虽然这四个品牌可以分为奥运赞助商阵营和非奥运赞助商阵营,但依据他们的传播风格,笔者在此把他们分为两个阵营:一是青岛和燕京,他们是“沿袭主题派”,十分强调自己的品牌精神与本次北京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的吻合,其传播力大势猛,颇合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风格;一是百威和雪花,他们是“突出个性派”,十分注重自己的品牌个性,沿袭自己的传播平台,力求在奥运会期间铺天盖地的传播声中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青岛:沿袭主题,连绵发力
此次北京奥运,青岛啤酒的传播绝对算得上是宏篇巨制。早在2003年,青岛啤酒就提出“激情成就梦想”的新品牌口号,这一主张与后来揭晓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谋而合,此后青岛啤酒制定了一条为期四年的奥运营销“激情路线”。按照规定,2006年是“点燃激情”,2007年到2009年青啤的奥运营销主题顺次为“传递激情”、“释放激情”、“演绎激情”。那么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青岛啤酒是怎么“释放激情”的呢?
为了传播品牌的“激情”,在8月7日31日期间,青岛啤酒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激情有奖征集”,参与者最终会成为在其网站上注册的“欢动成员”。而“欢动”却是青岛啤酒旗下一个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子品牌,专为奥运而生,走时尚、个性、活力的产品路线。青岛啤酒在奥运期间的广告,也是重复地大力鼓舞“欢动”。当然,奥运期间青岛啤酒也不乏一些小活动,比如和北京晚报、北京晚报手机报联合推出“看掌上奥运,猜冠军谜底,喝青岛啤酒”大型读者互动活动。
在北京奥运期间,青岛啤酒还布置了另一支力量:727名青岛啤酒志愿者在北京、青岛等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为奥运服务。这些志愿者都是由青岛啤酒招募,青岛啤酒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包括青岛啤酒的品牌与历史、产品知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礼仪和沟通技巧、医疗与急救、奥运英语等。当这些志愿者忙碌在奥运的各个场馆时,他们无疑成为青岛啤酒的品牌使者。
青岛啤酒主打的是体验牌。8月7日,青岛啤酒坐落于北京朝阳公园的奥运体验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总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分设奥运游戏区、历史及产品展示区、电视直播观赏区、青岛啤酒博物馆、啤酒品饮区、醉酒体验小屋等,广大游客可以免费进入体验中心进行各种全新的游戏体验,感受青岛啤酒的狂欢与激情。此外,位于北京、青岛的15处青岛啤酒奥运文化广场也转播奥运会赛事、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显示了青岛啤酒营销思路的转变,正如其高管对媒体表露的,青岛啤酒传统的销售模式变成品牌宣传、消费者体验和销售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消费者体验这个环节。在品牌竞争的时代,着重消费者体验就是为了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沿袭这样的思路,青岛啤酒会将品牌体验继续做下去,以前“点燃激情”和“传递激情”的“我是冠军”和“倾国倾城”活动仍会在08年继续做下去。
燕京:就地狙击
华北是燕京啤酒的主市场,北京市场是其大本营,85%的市场份额被燕京啤酒占领,北京奥运对燕京啤酒来说,多了一层特殊意义:北京作为奥运主办城市,在奥运期间一方面获得更多的国际曝光率,一方面也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啤酒消费者前来参与奥运,无论在品牌传播上还是在产品销量提升上都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这样的机会也被其它啤酒品牌注重,如奥运期间,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燕京、青岛、百威等啤酒品牌都已经从酒水饮料区直接摆在了收银台旁。在陈列位置、陈列面积和促销上,各品牌都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其它品牌对北京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北京奥运,对燕京啤酒来说更象是一场主场保卫战。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整个奥运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包括地铁沿线都随处可见衣着“燕京啤酒奥运治安志愿者”T恤者,而且其中社区里的大妈不少。据报道,燕京啤酒为此投入了1300万元,定做的T恤多达70万套,都分发给了社区居民,使这些人都成为燕京啤酒的流动广告。作为在北京市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老品牌,燕京此举激发了老牌消费者们的热情,再一次增加了品牌忠诚度,对其它竞争品牌也是在购买选择上的狙击。
从品牌传播上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奥运期间中国概念的又一次被世界关注,燕京啤酒更多是抢占“中国”这一概念,虽然也有“有奖竞猜”之类的小插曲,但其传播总体上来说还是占有绝对高度的。“感动世界,超越梦想”是其品牌主张,前期的广告语是“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燕京啤酒 为中国干杯”,而在奥运期间反复播出的升级版的央视奥运品牌营销广告里,形象代言人陈宝国就说了一大堆“干杯”:“你们好,干杯,为了友谊干杯,为北京奥运干杯,为2008干杯,为奥林匹克精神干杯!燕京啤酒,为中国干杯!”
这样的口号,多少流露出燕京啤酒的自恋情结:燕京啤酒从一个小酒厂起步,用短短26年时间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名,是有理由“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到目前为止,本土的啤酒品牌中,燕京是唯一个没有合资的年销量在250万千升的啤酒大品牌,他代表着本土品牌的民族精神,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为中国干杯”的。至于企业精神移植为品牌精神后,怎么去感染那些被许多品牌细分的消费群体,还尚待考验。
不过,奥运期间趁着国民的热情和自豪劲大推“干杯”,燕京啤酒的这个广告不啻于一场大促销。另一方面,燕京啤酒坐拥主场之利,奥运会期间除了燕京特供啤酒进各个奥运场馆,还配备300-400人的服务队伍进各场馆服务,这算是直接的销售服务了。
其它手段燕京也不缺少。比如7月6日-8月26日,在北京欢乐谷的奥林匹克文化广场举办激情桑巴、啤酒狂欢、现场啤酒PK赛等娱乐狂欢活动。燕京还特别赞助了中国皮划艇队,董事长李福成不但在赛事当天亲赴现场为中国水上健儿加油,还决定重奖获得优异成绩者。 总体看起来,从空中到地面,从整体到局部,燕京的奥运攻势是全方位的。据悉,燕京啤酒2008年的广告营销预算达到1.4亿元,力度可谓不小。至于其效果,李福成对媒体表示,北京奥运会大幅提升了燕京啤酒的核心竞争力。
百威独占高端,兴办奥运派对
在参与奥运营销大战的品牌中,百威是最具差异化的,因为它只定位于高端市场,不象其它品牌上下通吃,而且它在中国的高端市场上已经做得很成功。此次奥运,百威“希望借助奥运概念和以往百威建立的渠道,将潜在消费人群再增加1.5亿”。
即使此次奥运营销的目标比较大,百威也没有大打广告,而是沿袭了传统风格,宣传很有针对性,并且很注重突出品牌的个性。比如它的蚂蚁系列广告,生动幽默,在众多同类广告中别具一格,很容易被观众识别和记忆,而且集中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播出;在奥运期间反而不会在央视露面,而是更多地选择需要发力的当地宣传途径,比如户外大屏幕、移动电视、互联网,乃至高端的夜店、酒吧、餐饮场所。
百威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举办了盛大的奥运派对。活动场所是百威斥巨资在北京农展馆搭建起的超高档的百威俱乐部(Club Bud),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主角是勇创佳绩的各国奥运健儿、国际影坛乐坛的巨星,配角则是百威啤酒消费者中的幸运之选。其前奏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百威包机,亲临奥运”活动——这是一次类似有奖促销的活动,最为幸运的百威消费者可在奥运期间乘座百威的包机前往北京,亲临奥运。
8月9日,百威和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共同举办了“百威俱乐部之MTV派对”,世界一流的运动员和知名音乐人聚集百威俱乐部,来宾达2000名。这是百威奥运派对八场中的首场,之后每隔一晚举行一场。
8月15日,三百余名幸运消费者搭乘百威专机抵京,白天亲临鸟巢观战奥运,入夜则前往百威俱乐部与各国运动员、影视明星共庆奥运。
最后一场是8月23日晚,奥运临近闭幕之际的“金牌庆典”派对。到场的世界级著名运动员及奥运奖牌得主、体育界传奇人物共有800多名,是百威8场奥运派对中场面最宏大、到场明星最多、现场气氛最火爆的一场,成为其压轴之作。
以奥运派对为自己的宣传平台,这招百威在都灵冬奥会已用过,此次北京奥运为什么老招重用,并且还“发扬光大”?从奥运派对的综合作用来说,百威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自己“啤酒之王”的品牌地位,另一方面也正如百威大中国地区总裁程业仁所说:“奥运是一场超国界的聚会,百威意在通过高品质、国际化、全方位的娱乐体验,真切拉近消费者与盛大奥运之间的距离。”
当然,百威也有一些辅助的小手段,比如“金牌有奖竞猜”、在上海新天地树立“百威奥运奖牌榜”,也推出“奥运纪念装”新品,向奥运场馆派驻百威啤酒促销员。
雪花:黑马出击,剑走偏锋
华润雪花啤酒并非奥运赞助商,但在奥运期间的品牌宣传同样不乏亮点。
奥运期间,当青岛、燕京两个品牌在央视诉求“激情”、“梦想”等靠近奥运主题的字眼时,雪花也于央视播出“勇闯天涯”的广告。广告中虽然没有一个字与奥运沾边,但画面中攀登者的矫健身影,和“勇闯天涯”的诉求,润物细无声地将观众带入运动和不断挑战的奥运氛围中,获得了更清晰的传播效果。
雪花还瞄准了中国的上亿网民,开辟了网络传播的第二战场。在奥运比赛期间,从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到酷六、悠视、优酷、我乐等视频网站,雪花啤酒的身影随处可见。
相对广告宣传而言,其更重要的是雪花有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雪花啤酒勇闯天涯”和“奥运爱好者计划”便是雪花细分消费群体的得意之作。这两个和消费者互动的平台,前者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活动平台,并成功孵化出雪花旗下的子品牌——“勇闯天涯”啤酒;后者奥运期间在局部市场有所表现,比如奥运开幕后在天津和《津报》发起“奥运跑不停”活动。
总体上说来,雪花在本次奥运期间,更多的是做广告传播,在活动上并无多大表现。当然,这也和奥委会对非奥运营销行为的控制直接关联。
啤酒产品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运动、激情、欢乐等精神寄托的抒发物,而奥运恰巧是将这些精神点燃的大火山。此次北京奥运,两大阵营、四大品牌争奇斗艳,同一品类竟有三个赞助商已是创造了奥运奇迹,也反映了奥运啤酒战之激烈。但这一切也只是啤酒业进人品牌竞争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两大阵营中,“沿袭主题派”力求自己的品牌理念向奥运精神上靠,试图通过两者的共鸣来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支持;“突出个性派”则又是另一种传播思路,他们利用奥运的各种热潮来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更突出。在这其中,百威的传播是为最为成熟老练的;青岛啤酒将奥运主题和品牌个性结合得也不错,其四年来的“激情”路线会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燕京啤酒虽然有全方位的攻势,似乎哪一类活动都不缺少,却欠缺一个鲜明而又有个性的品牌理念把这些活动统领起来;雪花啤酒作为非奥运赞助商,活动空间受限制,但打了一场成功的眼球争夺战,传递出了自己的品牌个性。
奥运只是一个过客,闭幕后余热终会散去,不管品牌传播是沿袭奥运主题,直接嫁接奥运品牌资产,还是利用奥运热潮来助推自己的品牌个性,在品牌竞争时代,谁能听懂目标消费者的心声,并吸引目标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体验以及互动中来,谁的品牌就活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