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档案上的约翰.列侬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同时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活动家,然而这些身份带给他的,是大半生都活在特工的监视里。
  
  30年前的冬天,约翰·列侬完成了《如履薄冰》的吉他曲配乐,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是12月份里最暖和的一个夜晚。
  在位于曼哈顿的达科塔公寓门口,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瞄准了列侬的后背,大叫一声“列侬先生”,然后对他连开了五枪。被打中主动脉的列侬在几分钟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在他的死亡通知书上有这么一行字:“约翰?列侬,40岁,父亲,丈夫,死亡。”
  围绕这个乐坛传奇人物的遇害,25年来流传着种种猜测与传言。有人说,列侬其实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在遭枪击受伤后一直隐姓埋名地生活着,还有人甚至声称,曾经在伦敦街头见过列侬……
  这种说法并不是平白无故地冒出来的,因为纵观约翰·列侬人生的一大半,都笼罩在FBI的阴影里,甚至在2010年纪念列侬70岁的活动上,FBI的调查员仍会截获与之有关的拍卖品。他的歌迷们都忍不住纳闷,约翰·列侬到底惹上谁了?
  
  尼克松的眼中钉
  被评论家称为“穿西装流氓”的FBI局长胡佛,手中握有大量名流、政治领袖的“黑档案”,并被他建档列管。在20世纪70年代他提交给尼克松总统的幕僚长海德曼的信件里,是这样描述约翰·列侬的:“约翰·温斯顿·列侬是一个名叫披头士的歌唱组合的成员”——他似乎是担心对方不知道列侬是何许人也,但更有可能的是,他的潜台词是在说:“这次是列侬哦,我们在说的是披头士的约翰·列侬!”——因为在西方,没有谁会不知道列侬。
  列侬是甲壳虫乐队(又名“披头士乐队”)的核心灵魂人物,也可以说是上世纪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摇滚歌星,一点也不为过,至今他仍拥有无数歌迷。
  1969年,越战爆发,列侬以一个坚定的反越战主义者的身份,向世界发出“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的呼声,并和妻子小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的静坐示威;1970年,列侬从甲壳虫乐队单飞出来; 1971年,列侬移民美国,发行了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单曲《Imagine》,由于他与名为“芝加哥七人团体”的激进组织打得火热,所以乐曲涉及到了一些政治问题。
  而1972年,是列侬人生中转折的一年:由于美国移民局以1968年列侬持有大麻为原因,拒绝为他颁发工作许可证,列侬开始了与美国移民机构的斗争。也正是这一年,美国年满18岁的年轻人首次得以参与选举投票(在此之前,要获得投票权必须年满21岁)。由于年轻人是公认的最强有力的反战群体,因此已经逐渐转型为社会活动家的列侬,开始考虑利用他的名人效应使年轻人参与到反战的政治进程中去。
  这显然是美国当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即便这些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中有这位著名的摇滚明星。因此政府唯有把他赶出美国:通过驱逐出境一方面可以阻止他巡演,另一方面又可以瓦解掉反对尼克松的年轻投票人群;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又担心年轻人会因政府对列侬的驱逐而更加反感尼克松政府。
  总之无论如何,列侬一下子被美国政府迅速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对FBI下达特别指示,让其探员在1971年和1972年的两年时间里,收集了长达300页的列侬档案,目的是为了让这颗“眼中钉”保持沉默。
  1971年,列侬带着美国签证到达纽约,与积极反战人士会面不久后,FBI便开始监视他。
  列侬也的确与他的朋友们讨论过思想激进的演出,并曾尝试于1971年12月在密歇根州的安娜堡组织了一场政治摇滚音乐会,名为“自由的约翰·辛克莱”,由列侬和洋子领头。在音乐会的6个小时中,一些激进的思想者都作了现场演讲,大部分内容都是鼓励年轻人反对尼克松政府。参与的人们都非常激动,演出的效果和收获让列侬和洋子倍感兴奋,所以他们对这个主意很感兴趣。但他们从未实现之前计划好的全国巡演,因为“自由的约翰·辛克莱”演出,两个月后他就收到了驱逐令。在1972和1973年间,列侬几乎每天都处在“60天内离开美国”的驱逐令下。
  但在列侬强大的个人魅力之下,有一群很聪明的律师在帮助他,他们使列侬的最迟离境日期得以不断延迟;更多的人相约行动起来帮助列侬。可是这些都显得有些无力,直到“水门事件”后尼克松离开白宫,福特政府的移民处才真正在极其严苛的条件下,批准列侬获得了美国绿卡。所以说,列侬在两年的时间内,几乎一直持续地遭到“60天内离境”命令的驱逐。
  
  不可思议的FBI“乌龙”行动
  “这是继给卡斯特罗的雪茄投毒失败后,FBI最不成功的一次。”有媒体如是评价FBI针对列侬的系列活动。在尼克松的授意下,FBI派出特工,对列侬夫妇进行了跟踪、偷拍、窃听、监视等活动。
  乔恩·维纳是一位历史学家,他调查了1971-1972年间FBI与移民局对列侬的所作所为。列侬被谋杀后,维纳以情报自由权为名向FBI要求公布列侬的档案。
  2000年,乔恩·维纳所著的关于列侬FBI档案一书《给我真相》出版时,谈到书的开头:这是一段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写给尼克松政府的信,内容则是关于即将到达美国的列侬巡演。瑟蒙德警告说,列侬可能将政治与摇滚乐结合,并组织美国年轻人在1972年的竞选中投票反对尼克松。同时,他也建议,终止列侬的签证将是防止其“危害”的有效手段。
  FBI立即开始了行动,局长埃德加·胡佛迅速发出指示,要求尽快找到列侬,但是FBI调查员的行动却相当笨拙。
  在档案中,有一次消息显示列侬住在纽约银行街150号的圣瑞吉斯酒店。然而,纽约的任何一个警察或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圣瑞吉斯酒店是在中央公园,而非银行街,这个地址明显是不对的。事实上,列侬当时的确住在银行街,但却是在105号而不是150号……
  FBI另一个奇怪的举动是,胡佛的指示被下发到了各地警局,附带一张列侬的通缉令,上面写着其身高、体重、眼睛颜色等特征——在1972年,列侬的脸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是最好认的面孔。然而他们在通缉令上附贴的照片上,邋遢的男人不是列侬,而是名叫大卫·皮尔的歌手。
  大卫·皮尔是一个民谣歌手、街头艺人、流浪汉类型,长得有点像列侬,也戴着金属镜架的眼镜,留着列侬式的长发,当然,在1972年很多人都是那种造型。但FBI居然真的弄错了!有人解释说,大概因为FBI出于对纽约地下文化的陌生……但在1972年,列侬显然是绝对主流的。所以有人说因为列侬太有魅力,感染了FBI的调查员。
  FBI甚至精心设计好了圈套,只等列侬往里面跳了:他们首先收买了英国两个著名的左翼人士去接近列侬,获得他的信任,并向他提出一个要求:“你是否愿意为我们在伦敦开设的左翼书店提供营业资金?”然而令FBI没想到的是,列侬直接回绝了这一要求。FBI在报告中无奈地说,没有获得确凿的证据证明列侬為“颠覆活动”提供资金;当然,报告中也没有提及那两个“著名左翼人士”是谁。
  此外,已经公布的部分档案显示:列侬对美国安全从未产生威胁。
  军情五处也盯住了他?
  20世纪80年代初,历史学家乔恩·维纳向洛杉矶联邦地方法院提出请求,要求FBI公布对300页与列侬有关的档案解密。案件审理极其艰难,FBI以最后10页的内容“关乎国家安全”为理由,拒绝全部解密。到2004年9月,在美国地区法院的介入下,乔恩·维纳等人如愿以偿的前夕,FBI使出“杀手锏”,指出根据信息自由法案,如果该信息来自外国,那么可以免于被公布:“在美国政府明确承诺保密的情况下,由外国政府提供的国家安全信息”,公布档案“可能导致外国展开对美国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报复”。
  人们根据FBI的报告,猜测这10页文件的内容是由英国情报部门提供的;乔恩·维纳甚至在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中发现,英国军情五处前雇员大卫·沙勒曾经声称,他在军情五处看到了关于约翰·列侬的调查文件。
  维纳介绍,沙勒因为认为军情五处滥用职权,所以对外公布了该部门的部分工作内容,结果被认为违反了英国的保密法案,被判6个月监禁。根据沙勒的回忆,他在军情五处看到的文件,是关于约翰·列侬与英国的新左翼及反战组织进行接触的内容。
  英国老牌报纸《观察家周报》曾在星期天报道说,他们得到了一份一个前特工人员提供的法庭陈述,其中有一些关于约翰·列侬的秘密文档。这些文档称,列侬曾经秘密资助过爱尔兰共和军。这家报纸还称,他们看到的法庭陈述显示,列侬不仅对爱尔兰共和军进行过资助,而且还资助过英国的左翼党派托洛茨基工人革命党,这个党的成员包括著名的女演员瓦妮萨·莱德格雷夫。据称,这份法庭陈述就是军情五处的沙勒提供的,他曾经潜入工人革命党进行间谍活动。
  但列侬遗孀小野洋子被邀请参加西班牙国家广播电台的一个评论节目时辩解道:“我丈夫从未对爱尔兰共和军进行过资助,他只给那些向他提出了请求而且的确需要资助的人们提供钱财。”
  英年早逝的约翰·列侬正如之前的猫王或者之后的迈克·杰克逊一样,被歌迷们送上了神坛。在被枪杀至今的30年中,列侬成了反战、和平与爱的代名词: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同时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但这身份给他生前身后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一定是当年他所没有想到的。多年后,一支热爱约翰·列侬的乐队激动地唱着他们的偶像:“那年冬天子弹它给了你自由,没了躯壳就活在人们心中。”而无论是死去还是活着,约翰·列侬永远不会被人们全部了解。
其他文献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是一个小镇,但每个人都知道,珠三角的小镇其实都相当的大,因为这里的每一寸泥土上都铺上了水泥,每一大块水泥上,不是铺上了沥青就是码上了建筑物。宽阔的大街、时尚的商业中心、遍地的厂房、生猛的招牌,这一切与一个大都市没任何差异。  惠兴电子厂就坐落在小镇中心偏南的地方,一幢五六层的楼房,全是玻璃墙幕,算是全厂的核心地带,其后是各种厂房往后延伸开去。每幢房子都四方规整,贴上了彩色的瓷砖,
在美国西雅图的居民社区,每周都有一个垃圾回收日。我所在的社区是每周四,星期三的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垃圾桶推出来了。第二天,垃圾清运车过来后对垃圾严格分类回收。这里的垃圾桶归私人所有,每家至少3个,颜色是灰色、蓝色和绿色,分别装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庭院垃圾。如果乱装垃圾,那可是要罚款的,而且是重罚!  加拿大多伦多的垃圾桶也是分颜色的,不同的是多伦多的绿桶垃圾一周回收一次,其他垃圾两周回收一次。
维克多·布特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邮递员”,他拥有50多架运输机,不过邮递的东西大部分是军火。作为名副其实的“死亡商人”,却从来没有亲眼看一下他贩卖的从导弹到AK47冲锋枪在内的任何一件武器。  会六种语言,持七本护照,跟超级大国抢军火生意……这么传奇的经历,不拍部电影真对不起自己。事实上,布特还真拍了电影。2006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战争之王》,据说就是他出钱拍的,并且内容与布特本人的生平有着6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高调亮相,印证了两年前的2007年11月,温家宝在接见新加坡工商界时说的话:“中国单位GDP能耗减低、污染物总量排放减低,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拐点’。”  然而,相对于虚无缥缈的碳排放,现今中国正面临着更棘手问题的“兵临城下”:垃圾围城。垃圾焚烧电厂的选址争议中,广州番禺“华南板块”30万业主的争取,政府最终的谨慎决议,不但凸显了发展与污染的现代化之困,也见证了网络时代政府
1月23日下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街头出现一支特殊的行走大军。因无法忍受党派争斗导致国家长期“无政府”局面,来自不同语区的比利时青年携手走上首都街头,向参加组阁谈判的比利时党派“羞愧讨政府”。  当今流行的政治学观点认为,政府是必要之恶。政府都没了,国家如何运转?北欧小国比利时创造了历史,自去年4月22日其首相莱特姆提出辞呈、政府解散算起至今,比利时“无政府状态”已经持续了300来天,创造了比利时
在信息传播畅通无阻的新媒体时代,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事故会成为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核电产业还会继续运作,核电股票会依旧在股市中起伏涨落,但是民众对于核电的态度会发生惊人的转变。这次事故也留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核电是唯一的选择吗?核电赚钱交由电力公司、核电事故则危及民众,这种并不平衡的核电存在模式是否另有新解?
7月19日,中国国产最新型歼轰7(FBC-1)“飞豹”双座双发战斗轰炸机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期间坠毁,两名飞行员双双遇难。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动力飞行以后,在飞机失事时如何挽救飞行员的生命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法国于1917年首先把降落伞用于军用飞机。一战期间,约有800名气球观测员从失事的气球上跳伞获救。二战时,战斗机的时速已提高到600公里以上,只靠飞行员的体力爬出座
有个和电影有关的定律是这么说的:只要故事发生在巴黎,主角住的房间窗口一定会出现巴黎铁塔。这个定律算不上全对,但只要和埃及有关的电影,肯定少不了金字塔。  当然也有例外。例如,香港导演彭浩翔在2007年拍过一部电影叫《出埃及记》,不过和《圣经》无关,和同名电影也没有关系。《出埃及记》讲的是个没有希望的现代都市故事,原名叫《维多利亚的秘密》,维多利亚指香港,也指女人,因为有款名牌内衣,就叫“维多利亚的
理查·布鲁贝克是个中国通,他有着将近15年的亚洲工作经验(其中5年在中国),他在上海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做中国市场与策略咨询。他在他所创立的网站“条条大路通中国”中问到“中国何时对外输出品牌?”,很快,中国公司即将投标美国高铁建设的消息让他很兴奋,中国高铁要来美国了吗?  但事情或许并不那样简单。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报道曝光,日本方面的质疑之声频出,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日本财团研究者、《三井帝国在
有一个童话叫《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主人公阿里巴巴有句经典的口头禅是“芝麻开门”。进入2012年,很多人笑言“芝麻开门”将会变成“私有化开门”,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要退出资本市场。私有化原因是公司的价值被低估,而私有化目的是帮助阿里巴巴的战略转型。  阿里巴巴集团的老大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B2B)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