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徐娇,必然有一个固定的开头:“如果你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长江7号》……”这句子之所以始终管用,是因为少女一年一变,像竹笋脱壳,每次亮相都让人惊诧,人们对她印象的起点,因此成为最可靠的参照物,不能和去年比,总能和9岁的时候比。
2010年,还在《未来警察》里演刘德华的女儿,在《花木兰》里演小花木兰,这两种角色,不论小儿女,还是主角的童年期,都是童星的标准岗位。到了2011年的《星空》,却骤然以少女姿态出现,并且升任主角。2013年年初,以黄发造型亮相《百变大咖秀》,模仿艾薇儿,预示出脱离少女形象的决心,到了《大明猩》,长发、短裙,加上略略放不开的演出,已经是少女初长成的模样了。毕竟,她比汉娜·达科塔·范宁只小3岁,范宁同学已经在凶猛地颠覆自己的形象了,她也应当赶紧追上,她对人们放话:“我希望大家把我当作女神来看,叫我女演员吧。”
6岁加入少儿艺术团,参加各种演出,然后是诗朗诵比赛、少儿书画比赛,直到被周星驰选中。她成名之前的内地娱乐业,并不发达,童星往往有两种下落,在短时间内被人熟悉之后就宣告消失,或者10年后出现在媒体的“童星今昔”专题中,供人感慨岁月之刀何等残酷,或者在成年后成名,童星前史只在盘点生平的时候出现,例如陆毅、杨幂。要想不间断地看着她(他)长大,绝无可能。华语电影市场的回暖、娱乐业的爆发却帮助了徐娇,她比较顺利地延续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每个阶段都清晰可见。这20年的内地娱乐圈,她这种例子,比较罕有。
这是一场真人秀。一个生命个体,如何从面貌相近的生命毛坯里走出来,在时势影响下,不断做出选择,对自己精装修,长成自己特有的样子。这正是童星真正的功用,他们提供给大众的,其实不是一两个小儿女角色,而是这样一场“楚门秀”。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长大的,不方便看到,也未必好看,童星却得在万众瞩目之下长大,给人看到他或者她怎么长大,怎么择业。这场秀,有时还无比漫长,看过谢贤成长史,还可以看到谢霆锋;看过谢霆锋,还可以看Lucas,再见阿郎,又见阿郎,阿郎代代无穷尽,只要阿郎还吃娱乐这口饭,还置身于公众面前,就永远在那个“楚门秀”的大玻璃罩之下。
尤其惊险的是,童星的成长过程像一场赌博,会不会长走形?会不会江郎才尽?会不会半路学坏?就像从好莱坞那些“过气童星”身上总结出来的“童星魔咒”。还有,他们会不会在长走形、江郎才尽、学坏之后,又绝地逢生?如果童星也可以押注,精彩程度,一定胜过其他任何一种博彩。当然,即便没有明着押注,娱乐公司和观众也已经暗暗押注了,资金堆积、关注堆积,就是这种押注。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娱乐业,应当给人们提供这种默默押注的机会,而不是像上世纪90年代的内地娱乐圈,在时代变革和断裂中,挖了一个又一个坑,给出一个又一个谜。
有流行语说,人在一件事情上花足一万小时,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由童星成长起来的明星,在这个行业里花费的时间,绝对超过一万小时,他们是娱乐圈成长史领域的专家。而关注他们的观众,在这个领域里花费的时间,也绝对惊人。
娱乐业终于在兵荒马乱中站稳了脚跟,梳理出了一条平稳演进的方法,童星也可以像徐娇这样,在我们面前持续地长大了。年轻些,再年轻些,看得久些,再久些,台上台下的专家们,都默默希望,我们能打破某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时代魔咒,看一场够长够久的“楚门秀”。
2010年,还在《未来警察》里演刘德华的女儿,在《花木兰》里演小花木兰,这两种角色,不论小儿女,还是主角的童年期,都是童星的标准岗位。到了2011年的《星空》,却骤然以少女姿态出现,并且升任主角。2013年年初,以黄发造型亮相《百变大咖秀》,模仿艾薇儿,预示出脱离少女形象的决心,到了《大明猩》,长发、短裙,加上略略放不开的演出,已经是少女初长成的模样了。毕竟,她比汉娜·达科塔·范宁只小3岁,范宁同学已经在凶猛地颠覆自己的形象了,她也应当赶紧追上,她对人们放话:“我希望大家把我当作女神来看,叫我女演员吧。”
6岁加入少儿艺术团,参加各种演出,然后是诗朗诵比赛、少儿书画比赛,直到被周星驰选中。她成名之前的内地娱乐业,并不发达,童星往往有两种下落,在短时间内被人熟悉之后就宣告消失,或者10年后出现在媒体的“童星今昔”专题中,供人感慨岁月之刀何等残酷,或者在成年后成名,童星前史只在盘点生平的时候出现,例如陆毅、杨幂。要想不间断地看着她(他)长大,绝无可能。华语电影市场的回暖、娱乐业的爆发却帮助了徐娇,她比较顺利地延续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每个阶段都清晰可见。这20年的内地娱乐圈,她这种例子,比较罕有。
这是一场真人秀。一个生命个体,如何从面貌相近的生命毛坯里走出来,在时势影响下,不断做出选择,对自己精装修,长成自己特有的样子。这正是童星真正的功用,他们提供给大众的,其实不是一两个小儿女角色,而是这样一场“楚门秀”。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长大的,不方便看到,也未必好看,童星却得在万众瞩目之下长大,给人看到他或者她怎么长大,怎么择业。这场秀,有时还无比漫长,看过谢贤成长史,还可以看到谢霆锋;看过谢霆锋,还可以看Lucas,再见阿郎,又见阿郎,阿郎代代无穷尽,只要阿郎还吃娱乐这口饭,还置身于公众面前,就永远在那个“楚门秀”的大玻璃罩之下。
尤其惊险的是,童星的成长过程像一场赌博,会不会长走形?会不会江郎才尽?会不会半路学坏?就像从好莱坞那些“过气童星”身上总结出来的“童星魔咒”。还有,他们会不会在长走形、江郎才尽、学坏之后,又绝地逢生?如果童星也可以押注,精彩程度,一定胜过其他任何一种博彩。当然,即便没有明着押注,娱乐公司和观众也已经暗暗押注了,资金堆积、关注堆积,就是这种押注。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娱乐业,应当给人们提供这种默默押注的机会,而不是像上世纪90年代的内地娱乐圈,在时代变革和断裂中,挖了一个又一个坑,给出一个又一个谜。
有流行语说,人在一件事情上花足一万小时,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由童星成长起来的明星,在这个行业里花费的时间,绝对超过一万小时,他们是娱乐圈成长史领域的专家。而关注他们的观众,在这个领域里花费的时间,也绝对惊人。
娱乐业终于在兵荒马乱中站稳了脚跟,梳理出了一条平稳演进的方法,童星也可以像徐娇这样,在我们面前持续地长大了。年轻些,再年轻些,看得久些,再久些,台上台下的专家们,都默默希望,我们能打破某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时代魔咒,看一场够长够久的“楚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