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渡河公”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节,也是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渡河公节”。这一天,在三里镇汇水河畔,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在这里举行“渡河公”放渡活动,把“渡河公”放到水里,让它顺水漂流而下,寄托人们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求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上林县“渡河公”是自明朝起就流传于三里一带的一种独特的壮族民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九重天上的银河突然决堤,天河之水淹没了大地,只有一对金童玉女幸运地抱住一个大南瓜浮在水面得以幸存下来,人类也因此避免了灭顶之灾。幸存的这两个人就是人类的祖先。为了纪念这两个祖先,从明朝开始,每年端午期间,上林县三里一带的姑娘们都聚集在一起,哼唱着山歌,制作“渡河公”。如今,“渡河公”这一具有丰富壮族文化内涵的民间传统节俗,以其历史悠久、寓意深刻、魅力无穷而远近闻名,已经被列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别小看这憨态可掬、惹人喜爱的“渡河公”小布偶,它凝聚着民间手工艺人的心血,上林县三里镇城厢街70岁的民间老手艺人黄福莲是做“渡河公”的高手,也是“渡河公”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黄福莲自幼师从黄殿明师傅,学习源于明朝流传的“渡河公”手工艺刺绣,2006年获得“广西二级民间工艺艺术师”称号。她曾参加过广西首届民间工艺文化艺术节,现场竞技表演手工艺刺绣“渡河公”,还参加了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广西民间工艺作品展览”,并现场制作“渡河公”。
  “渡河公”是用彩布缝绣着明朝装束的小人,小人怀里抱着一个装有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形似金黄色南瓜的布包,当地人管这些材料叫“香艾”。制作好的“渡河公”用红、黄丝线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到肚脐的位置。由于香艾有驱邪压惊、镇痛作用,可保佑孩童安康。
  民间手工艺不仅仅是一项旧时匠人的谋生技艺,更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在这个速度与效益至上的年代,却仍有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做一件事。这些或从祖父辈或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老手艺,往往还带着老一辈人质朴的生活哲理,他们守住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原先的“渡河公”是个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的“小布人”。数十年来,黄福莲将不少现代元素加入到制作“渡河公”中,对其制作进行了创新——从过去的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由一个小布人怀抱一個金黄色南瓜演变成两个、三个或四个小布人合抱一个大南瓜;小布人大小不一,大如真人,小如拇指。“渡河公”渐渐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纪念品,成为吉祥、平安、健康、富贵的象征,不仅具有装饰、馈赠、收藏价值,而且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壮族文化使者。
  2004年,“渡河公”第一次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展出,引起轰动,被自治区民族博物馆收藏,广西也开始有了“北有绣球,南有渡河公”之说。
  2011年,黄福莲应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民间手工艺展销博览会;2012年应邀参加在山东省枣庄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3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示范手工刺绣“渡河公”。
  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旅游日南宁主会场暨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等活动中也常常见到“渡河公”的身影。
  “渡河公”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己成为上林县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虽历经400多年的历史演变,仍然保持着壮族本土风俗的简朴美,而这些得益于纯朴的壮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保护和传承。
  数十年来,为传承民族传统工艺,黄福莲不但将“渡河公”及其他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技艺教会自家儿媳、孙女,也无偿指导街坊和前来学艺的学徒们,同时还挖掘制作刺绣布鞋、壮绣婴儿背篼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渡河公”历经400多年的发展演变和历史岁月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包容性文化,造就了当地简朴而又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自古生活在此的壮乡人民用他们的勇敢勤劳、开放包容精神,为渡河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条件;风景如画的旅游资源又为渡河公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市场因素。近些年来,上林县在本地民俗的基础上,全力扶持、保护、开发“渡河公”,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民俗加以传承、推介,打造“渡河公”品牌。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节日是一个了解民族文化的窗口,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表征和文化传承的纽带。“渡河公”习俗原先是上林三里镇壮族群众每年端午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到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演变成了为纪念始祖“渡河公”而设置的一个有祈福消灾仪式的传统民族节日,游客们纷至沓来,成了上林乃至南宁的一大民俗活动。
  “汇河石桥,水满青青草,雨后晴空风景好。三里山奇人俏,岸边烟起飘香,河公危坐船舱,艾叶南瓜烛亮,别时泪短情长!”作为“南宁后花园”的上林县,山青、水秀、人美,“渡河公”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让这里增添更亮丽的光彩。
其他文献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山脚下离驿站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聪明漂亮的苗家姑娘,名叫彩慧。驿站旁边有一个很小的集市,附近各个山寨的人都去那里交易,彩慧姑娘因此学会说很多种民族语言。  有一天早上彩慧姑娘上山砍柴,看见一只美丽的山鸡,于是慢慢靠近想抓住它。那山鸡非常机敏,一时飞到树枝上,一下又躲进草丛中,越跑越远,最后飞过一条小溪消失在灌木丛里。彩慧姑娘找不到山鸡,只好原路返回,却发现自己走进了森林的深处,忘
期刊
左江石景林景区位于崇左市城南区,从南友高速公路崇左收费站或崇左汽车站、火车站出发,10多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景区于1988年开始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500亩,一期工程开发使用700多亩,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一个风景名胜景区。  左江石景林景区属喀斯特岩溶地貌,景区所在区域远古时是一片大海,海底的沉积岩在后来的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而抬升,历经长年的
期刊
我的家乡在当年洪秀全称天王的大瑶山余脉——东乡,这里聚居着壮、汉两族的人民,壮族人说壮话,汉族人说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麻盖”的汉语方言。因为世世代代在一起生产、生活,这里的人不管是汉族还是壮族,对这两种语言都可以运用自如。赶集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经常是左耳听到的是壮话,右耳听到的是“麻盖”话。  要说这里什么时候的集日最热闹,当是农历七月初七和冬至这两个节日前的那个集日。这里有一个己经无从考
期刊
总是在离开以后,才发现那让味蕾如花绽放的地方,不是在远方……  有一次出门在外,饥肠辘辘的我坐到餐桌旁,期待着能大快朵颐一番,然而很遗憾,我的期待随着服务员一盘接着一盘端上来的菜肴而一点点地消失。我知道,想要获得和家乡菜肴一样的可口美味是不可能的了。在我居住的小城大化瑶族自治县,即使是家常菜肴,也做得有色有味有情,更不用说大鱼大肉了。大化人对于菜肴的用心,在我看来是缘于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对生活的热
期刊
沈大宝和柳春梅从乡下来到县城,在实验高中附近开了一家春梅煎粉店,专门卖纯手工制作的煎粉小吃。眨眼间,两个人来城里快半年了,可是煎粉店的生意却不见起色,本以为拿手的特色煎粉质优价廉,却在麻辣烫、米线、砂锅饭、盖浇饭面前败下阵来。  沈大宝不服气,跟柳春梅商量:“我觉得咱的煎粉店生意不好的原因是营销不到位,开店没章法。”  柳春梅摇摇头,说:“这一左一右的店我都仔细观察了,论服务咱不比谁家差,依我看,
期刊
梅子熟透以后,大海也熟了,海鲜肥美,端午便随海风款款而来。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日渐重视,独特的端午文化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线。除了五花八门的粽子变着花样吸引食客之外,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又开始闹腾了起来,甚至郑重其事的仪式感又再次回归。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情也逐渐升温。偶尔还会想起孩提时候的细碎片断,唤起我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想想,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可真是热闹啊!那首家闻户晓的儿
期刊
国庆饮水共思源,以歌代酒情绵绵;  一杯先把英烈敬,祭奠英雄在九天。  二杯酒敬毛澤东,他是民族大英雄;  领导人民得解放,奴隶变成主人翁。  三杯酒敬邓小平,改革开放领军人;  小平理论像北斗,指引神州百业兴。  第四杯酒敬习总,又打老虎拍蚊虫;  精准扶贫谋发展,一带一路路路通。  五杯酒敬科学家,國之重器护中华;  党政军民齐添彩,报效祖国好妈妈。  国庆颂歌当得酒,好戏连台接中秋;  即将
期刊
在岑溪市诚谏镇沙田村沙田小学旁有三棵硕大的榕树,其树龄均在二百年以上。  我每次到这里,总被这三棵硕大的榕树吸引。这些百年老榕树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置身于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下,眼睛会更加明亮清澈,心情也青翠馥郁。  這三棵大榕树中最大的一棵树龄有六百年历史,树高约十多米,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覆盖面积大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形成独木成林的独特景观。抬头仰望,冠如华盖,直插云天。其余的两棵
期刊
时值五月,春末夏初的一个周末,我从镇里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山村旅程——拜访当地一位民间艺人覃征龙。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一路上,草木欣然,五颜六色的花卉给我一个个甜蜜温柔的微笑。我读懂了山村五月的心事,却无暇顾及眼前的景致,默默祈祷此行能给自己带来一份惊喜。来到村口,远远听到一阵阵悠扬的乐曲,令人大饱耳福。在热心村民的引路下,我走进寨子西头覃征龙老人的家门。一阵寒暄,把来意说了,老人的家人友善让座,
期刊
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是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飾,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的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在我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就是对中华民族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