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协同是突破传统职业院校“单主体”培养框架,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将以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为例,探讨校企协同机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策略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1-0102-02
  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内涵来说,应该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实现目标和达到规格的手段和方法。具体地说,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下确定的培养目标、规格,还有实现这个目标的相关机制和内容,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机制和教学管理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的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就业导向。真正按照就业导向思想进行人才培养,则需要校企合作来保驾护航。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确定,也要围绕校企合作这个基本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更有实践意义,才能制定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而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加从容地就业。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以来,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将以该专业为例,阐述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1校企协同机制
  校企协同是突破传统职业院校“单主体”培养框架,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企业不再是从属的、毕业生接纳者的角色,而是一种主体存在,与学校一样,承担教书育人、培养技能的职能。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化,教学团队更加合理化,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本,是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结果。
  在校企协同机制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研究课程体系,组建教学队伍,确定教学内容,明确考核评价标准,实现学生共管、专业共建,最大地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实现教学和就业的无缝衔接,让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学,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高职教育执行的是技能型培养路线,承担的是为社会培养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依据技能型、行业性来制定。因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是:结合社会发展、时代需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要参考点,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融合,共建共研,确定面向移动通信专业群的职业能力框架;在明确能力框架的基础上,规划岗位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职业资格认证,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教学目标;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外引内培,打造专兼结合的职业化教师队伍;按照企业化工作环境和实践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结合职业性鲜明的项目教学方法,实现“企业化环境、职业化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依据职业能力框架,与时俱进,动态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职业化教材,注重实用性、实时性;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严格管理评价体制,以考促学,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2.2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通信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社会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在专业建设伊始,就确定了校企共建专业的基本模式,经过企业的就业渠道和专家把脉,结合行业需求、企业建議和学生特点,确定了“就业导向、能力中心、校企协同、综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是指导思想;校企协同是培养模式实现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包括课程体系、教学队伍、管理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综合培养则是培养目标和相关规格,是在指导思想下,为学生未来就业定制毕业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的规范。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与沈阳中嘉博众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在多个方面实施专业人才的培养。
  3.1定制培养目标
  考虑到互联网 时代的特点,在定制培养目标时,考虑到职业相关性和学生就业的广泛性,增加学生从业范围,经过调研和分析,结合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企业专家的职业领域,我们在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增加了Android移动应用方向,即“面向移动通信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电信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业务人员、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通信工程技术、信息通信营业、信息通信业务、信息通信网络机务、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简单移动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丰富了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面向岗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和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3.2打造“专业 职业”教师队伍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领域具有其特殊性,而且专业技术更新较快,目前4G技术已然成熟,5G技术发展方兴未艾,这些都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通信操作技能,并且知识更新频率较快,据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知识更新相对迟缓,因此,企业选派3名行业专家到校与系部专业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使专业教学团队更加职业化。企业专家负责移动通信领域的实践技能型教学工作,而专业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和移动应用开发领域的教学工作。教学团队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最大地满足了培养目标的职业面向要求。   3.3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重点。如何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未来能够专业对口的顺利就业,必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通信行业特点和学校的基本硬件环境,考虑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明确划分,分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基站维修与维护、移动应用开发三大职业技能模块,其中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包括数据通信协议基础、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无线网络优化等课程)、基站维修与维护(电路基础、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等课程)是核心专业模块,移动应用开发(包括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移动平台uI设计与开发等课程)是专业拓展模块。
  教材建设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整体出发,核心定位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校企协同机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构建职业化教材,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模块,我们采用汇集大量企业实战项目、凝聚丰富企业专家经验的自编职业化教材,突出通信核心技能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拓展模块,我们则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专家指导的形式,大力开发项目和任务型教材,保证讲授的拓展课程的技能实用性。
  4构建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在校企协同的机制下,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课程考试和德育考核,而是从素质能力、社会能力和岗位能力等方面多维度考核学生。在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评价体系时,校企双方根据学校和社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确定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三方面评价标准,即学生适应岗位工作和生活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评价标准;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评价标准;学生适应上岗要求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评价标准。
  上述评价体系中涉及的能力和素质从开学初即通过就业指导课、企业素质拓展课、企业项目答辩、企业模拟面试、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和专业学习进行有目的培养,在这些课程和项目的培训过程中,完成相关评价,并给予学生指导和斧正,让学生在校即能够提升各方面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5严格管理考核机制
  管理考核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证,尤其针对高职学生,更应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考核机制。在校企协同的机制基础上,企业化的考核办法也纳入学生的日常考评体系中,包括日常出勤、项目完成情况、素质拓展情况、随机考核情况等,做到天天有记录、周周有统计、月月有公示、学期有奖惩、毕業有评价,最后学生在实习就业的时候,依据毕业总评成绩,在推荐优质就业岗位的时候优先考虑,真正做到监督促学。对于核心技能的考核,校企双方依据行业岗位要求,建立考核标准,并严格地强制性执行,保证真正做到以考促学。对于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我们在制订考核标准的时候,也参照其鉴定要求,保证考核标准具备通用性,顺应社会要求。
  在制定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改革考试方法,强调技能考核,弱化理论考试,采用灵活的项目完成性考试、现场答辩性考试、模拟面试性考试等,校企双方的教师充当考官,增加考试现场的真实性。学生在考试时,充分调动自身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协作、沟通等综合素质,如在学生答辩性考试中,既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情况,还可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而项目完成性考试,除了考察学生的知识搜索能力,还考察了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
  在校企协同的机制下,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导向、能力中心、校企协同、综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几年来,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协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上获得较好成绩,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月薪3000元以上的薪酬率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反应良好。校企协同,共建共培,保证了有效实施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就业素质显著增强,学生就业时间有效缩短,用人企业培训费用大大减少,真正做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其他文献
摘要:《外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为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为例,从一般资料、教学方法、效果及反思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外科护理;中职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数字生活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使生活越来越便利,进而推动了懒人經济的发展。而具有优质密集且极具购买潜力的年轻消费者的高校市场对懒人经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该文通过作者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对这一系列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抽取核心业务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对跑腿业务进行剖析;对旧物交易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出相关的校园数字平台。更好地促进了资源在学校内的有效配置,平台的建立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
摘要:群体智能在特征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是当今入侵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特征子集的应用及改进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列举了一些不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结合及改进方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也是今后入侵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趋势。  关键词:特征选择;特征子集;群体智能;入侵检测;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该文立足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实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牢固树立学生发展第一意识,从优化学生分组、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开展差异评价等方面探索在《电子小报设计》项目中差异教学有效应用的策略,进一步细化学生培养规格,改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形成完善可推广操作的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差异教学;五年制高职;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打破了依靠传统手工艺为生的铁画原生态环境,如今的芜湖铁画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互联网 ”背景下,移动App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媒介。本文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分析铁画艺术在移动App平台上的场景搭建和传播要素,以期最终实现芜湖铁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  关键词:非物質文化遗产;互联网 ;芜湖铁画App;新媒体传播  中
摘要:计算机通识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通识课中引入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研究课程思政在高校计算机通识课中的应用思路,然后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内容为例,通过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恩四个环节来探究课程恩政在高校计算机通识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通识课;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
摘要:工艺课程实验是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设立的专业基础课所必需的重要基础实验。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对生产加工工艺提出的新要求,遵循“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建立模拟智能制造动态化生产现场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全身心融入生产工艺制定的沉浸式学习氛围,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将之融合到加工中,能灵活地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工艺,进而能在设计性实验中对提出的多种制造工艺方案择优。该环节的顺利实
摘要:Pinnacle studi0 17下附带子程序Live Screen Capture的屏幕捕捉功能即可完成多媒体视频课件的制作,快速完成多媒体视频课件的制作方法以便教学应用,此软件操作方法简单易上手,能够快速完成多媒体视频课件的制作,是比较实用的医学多媒体视频课件制作方法。  关键词:Live Screen Capture;Pinnacle Studi0 17;多媒体视频课件  中图分类号
摘要:目前各高校都在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容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共性,是否具有“标准”的肖像,如何进行评估,以及是否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共同关注点。本文以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例,探索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分析了信息技术专业群专业建设标准应用现状,提出了专业建设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并形成了专业建设标准的量化指标方案,以期为各高
摘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势在必行。信息管理专业开设SAP ERP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培养ERP人才。以SAP ERP专业方向建设为依托,探索校企合作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从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方面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为课程思政在专业中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和可借鉴的案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