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过程,就是文章产生的过程。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依据文章产生的过程来确定: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通过创设写作环境,探索不同重心的写作课模型,以建立起一定的思维程式,以文章的立意为起点,然后拟写分论点,快速写就小语段,最后推敲词句,以“快枪手”的方式完成有限时间内的写作任务,努力使“限时文章”具有可观之处。
一、序列化写作的目标
高三议论文写作课常见课型有:审题立意课、分论点拆分课、论据联想课、语段速成课、范文精析课、修改升格课等。通过不同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目,探索试验、归纳总结每一种课型的高效教学方式。将典型课例逐步推广,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使每种课型都能形成基本程式,逐步更新材料,改进步骤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效率。
二、序列化写作的理论依据
1.学生认知规律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是由感受器、反应器、记忆、处理器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经过处理器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这个过程可以依次对应于写作过程的“布置题目”“审题立意”“联想构思”“将思想物化为文字”。认知理论认为: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写作也是一个定向提取“知识”的过程:确定方向,提炼立意,联想“知识”,选择信息,构建框架,揣摩表达,形诸文字。
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传达对某个话题或某个主题或某个问题的认知。“所谓作文能力,就是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语文技能,融合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既是思维认知活动,也是将无形的思想情感“物化”成形为“文字”的表达活动。
2.语文教育规律
“作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序的,分段的,可控的。”“文贵通达”,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达”,即能够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把个人生活感悟写成文章。序列化写作强化分析说理的思维习惯和议论类写作的操作步骤,避免学生在思考分析说理过程中“找不到方向走弯路绕圈子”。思维上有逻辑思维的通畅,表达上才可能有文从字顺。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在其《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效写作”包含四个特点:“要做到统一协调,请先建构一个中心思想并尽早阐述出来;要做到连贯一致,请选择组织中中可辨识的模式加以遵循;要做到重点突出,请将你的观点按重要性程度排序;要做到拓展升华,请详细阐述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习得的活动,培养习惯比先天遗传更重要。”学生通过序列化写作实现“有效写作”,可以避免写作练习的“无用功”。
三、序列化写作的实施
1.审题立意课
帮助学生从不同性质的材料中快速提取关键词,找准中心论题,准确提炼中心论点。
2.分论点拆分课
要求学生以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为切入口,展开不同维度的思考;准确表达分论点。能在初步构思基础上修改出立论鲜明、分论点基本准确的写作提纲。
3.论据联想课
让学生从分论点出发,展开联想的翅膀,寻找写作素材,搜集“人物”“故事”“言论”论据。依据文章立意来进行正向或反向的素材联想,准备写作必需的“原材料”。在写作提纲中依次填入写作时预备使用的实例或者虚例。
4.语段速成课
训练学生快速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段落大意清晰,段落结构鲜明,论据使用恰当典型,语言严谨流畅。
5.范文精析课
通过精析范文,让学生懂得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6.修改升格课
以范文为引领,在原习作基础上进行提升,改进立意,修改论据,使文章思路更清晰,完善语言表达。
高三议论文写作备考,需要足够分量的写作实践,更需要在写作实践过程中,以序列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分解写作步骤,思考步骤中的关键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实践,以立意为先导,从思维入手,重在提高思辨能力,让头脑来几场“风暴”,把学生“自以为是”的观点与看法,与材料作文题目本身所隐藏的“倾向认识”进行比对,站稳立场后再进行联想想象,扩展内涵发现外延。通过序列化写作实践,学生能意识到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对社会现象深入开掘的重要性,能够把握写作的基本节奏,掌控好写作的几个关键点,也能够认识到,要想文章来得准而快,一定要广泛阅读扩展视野积淀素材。这个道理,于学生于老师,同样适用。
一、序列化写作的目标
高三议论文写作课常见课型有:审题立意课、分论点拆分课、论据联想课、语段速成课、范文精析课、修改升格课等。通过不同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目,探索试验、归纳总结每一种课型的高效教学方式。将典型课例逐步推广,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使每种课型都能形成基本程式,逐步更新材料,改进步骤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效率。
二、序列化写作的理论依据
1.学生认知规律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是由感受器、反应器、记忆、处理器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经过处理器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这个过程可以依次对应于写作过程的“布置题目”“审题立意”“联想构思”“将思想物化为文字”。认知理论认为: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写作也是一个定向提取“知识”的过程:确定方向,提炼立意,联想“知识”,选择信息,构建框架,揣摩表达,形诸文字。
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传达对某个话题或某个主题或某个问题的认知。“所谓作文能力,就是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语文技能,融合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既是思维认知活动,也是将无形的思想情感“物化”成形为“文字”的表达活动。
2.语文教育规律
“作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序的,分段的,可控的。”“文贵通达”,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达”,即能够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把个人生活感悟写成文章。序列化写作强化分析说理的思维习惯和议论类写作的操作步骤,避免学生在思考分析说理过程中“找不到方向走弯路绕圈子”。思维上有逻辑思维的通畅,表达上才可能有文从字顺。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在其《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效写作”包含四个特点:“要做到统一协调,请先建构一个中心思想并尽早阐述出来;要做到连贯一致,请选择组织中中可辨识的模式加以遵循;要做到重点突出,请将你的观点按重要性程度排序;要做到拓展升华,请详细阐述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习得的活动,培养习惯比先天遗传更重要。”学生通过序列化写作实现“有效写作”,可以避免写作练习的“无用功”。
三、序列化写作的实施
1.审题立意课
帮助学生从不同性质的材料中快速提取关键词,找准中心论题,准确提炼中心论点。
2.分论点拆分课
要求学生以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为切入口,展开不同维度的思考;准确表达分论点。能在初步构思基础上修改出立论鲜明、分论点基本准确的写作提纲。
3.论据联想课
让学生从分论点出发,展开联想的翅膀,寻找写作素材,搜集“人物”“故事”“言论”论据。依据文章立意来进行正向或反向的素材联想,准备写作必需的“原材料”。在写作提纲中依次填入写作时预备使用的实例或者虚例。
4.语段速成课
训练学生快速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段落大意清晰,段落结构鲜明,论据使用恰当典型,语言严谨流畅。
5.范文精析课
通过精析范文,让学生懂得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6.修改升格课
以范文为引领,在原习作基础上进行提升,改进立意,修改论据,使文章思路更清晰,完善语言表达。
高三议论文写作备考,需要足够分量的写作实践,更需要在写作实践过程中,以序列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分解写作步骤,思考步骤中的关键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实践,以立意为先导,从思维入手,重在提高思辨能力,让头脑来几场“风暴”,把学生“自以为是”的观点与看法,与材料作文题目本身所隐藏的“倾向认识”进行比对,站稳立场后再进行联想想象,扩展内涵发现外延。通过序列化写作实践,学生能意识到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对社会现象深入开掘的重要性,能够把握写作的基本节奏,掌控好写作的几个关键点,也能够认识到,要想文章来得准而快,一定要广泛阅读扩展视野积淀素材。这个道理,于学生于老师,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