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特点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包含了课堂理论教学、课后练习与辅导、上机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四个环节。本文对如何落实这四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数据结构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数据结构是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学好数据结构课程对学生的專业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用相应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再设计一个针对该数学模型的算法进行编程调试,最后获得问题的解答。
笔者认为数据结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数据结构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提高分析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这样才能搞好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抽象、难度较大的课程,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先行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对象的特点,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该课程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在校和离校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1. 课程内容模块化。各种数据结构之间虽然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但总的来说还是自成体系、较为独立的,整个课程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2. 语言实现多样化。数据结构的算法可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中,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3. 课程内容发展化。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新的数据结构、新的算法以及新的理论不断出现,而且数据结构和算法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调整,同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来解决。
4. 课程内容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很多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实践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课后练习与辅导、上机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四大环节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1. 加强课堂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所以一定要加强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在课程内容上,要用发展的眼光融会各种教材的精华,不可拘泥于某一本教材。既要把传统数据结构的内容讲解透彻,又要增加新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既要把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析、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讲清楚,还要把各种数据结构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讲清楚。
第二,在教学重点上,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图的邻接表存储表示,不能简单地灌输书本知识,而要向学生说明为了解决图的存储这个问题,把图的结构分解为弧结构和顶点结构的有机组合。通过类似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并且最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多媒体课件,而要把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提问、课堂测验、精讲等方式,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2. 搞好课后教学辅导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上机实践做好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必须做好课后的教学辅导。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后教学辅导。
一是开展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辅导活动。笔者向学生公布自己的E-mail、QQ,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实现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师生间的答疑。网络形式的教学辅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是现场答疑,面对面的答疑有不可替代的解惑作用,为此安排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的答疑是非常必要的。
3. 精心设计上机实践
上机实践是学生学好数据结构、培养实践能力最关键的环节,一定要精心组织,合理设计,加强指导。
第一,选题要体现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由于数据结构课程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各种数据结构之间相对独立,所以首先要选择一些单一数据结构的上机题来进行基本的训练,然后再选择一些综合运用的上机题来进行拓展训练。给学生布置的综合运用上机题不宜过细,应留有余地,并把握好难度,不事先指定使用某种数据结构,而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实的环境中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构造合理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
第二,鼓励学生使用新兴的编程语言,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上机实践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要求学生编制的程序一定要有完整的数据结构说明和注释,要有容错处理,要能正常运行。由于程序设计语言不断发展,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自由选择更先进或更合适的编程语言,像C 语言和JAVA语言等。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样例程序和典型数据结构的类代码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第三,强化上机实践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给学生布置的上机题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涵盖教学大纲的重要知识点,难度一般,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完;选作题有一定难度,由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分配的上机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认真检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在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提高实践能力,确保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估,可以采取以下检查方式。
一是课堂小测验。测验的内容只限于最近一周或两周内讲解的知识点。通过测验,可以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
二是认真批改作业。通过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办公室答疑和网上答疑,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情况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师生互动,共同搞好教学。
三是认真检查上机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工作最好在机房进行。检查时不仅要求学生演示最终的运行结果,还要随机询问设计思路、出错处理,甚至源程序语句说明等,以确认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指定的任务,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阐述了作者探究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该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数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数据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必将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治军,廖明宏,张岩.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6,(2).
关键词:数据结构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数据结构是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学好数据结构课程对学生的專业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用相应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再设计一个针对该数学模型的算法进行编程调试,最后获得问题的解答。
笔者认为数据结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数据结构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提高分析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这样才能搞好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抽象、难度较大的课程,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先行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对象的特点,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该课程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在校和离校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1. 课程内容模块化。各种数据结构之间虽然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但总的来说还是自成体系、较为独立的,整个课程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2. 语言实现多样化。数据结构的算法可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中,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3. 课程内容发展化。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新的数据结构、新的算法以及新的理论不断出现,而且数据结构和算法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调整,同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来解决。
4. 课程内容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很多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实践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课后练习与辅导、上机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四大环节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1. 加强课堂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所以一定要加强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在课程内容上,要用发展的眼光融会各种教材的精华,不可拘泥于某一本教材。既要把传统数据结构的内容讲解透彻,又要增加新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既要把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析、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讲清楚,还要把各种数据结构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讲清楚。
第二,在教学重点上,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图的邻接表存储表示,不能简单地灌输书本知识,而要向学生说明为了解决图的存储这个问题,把图的结构分解为弧结构和顶点结构的有机组合。通过类似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并且最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多媒体课件,而要把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提问、课堂测验、精讲等方式,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2. 搞好课后教学辅导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上机实践做好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必须做好课后的教学辅导。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后教学辅导。
一是开展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辅导活动。笔者向学生公布自己的E-mail、QQ,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实现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师生间的答疑。网络形式的教学辅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是现场答疑,面对面的答疑有不可替代的解惑作用,为此安排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的答疑是非常必要的。
3. 精心设计上机实践
上机实践是学生学好数据结构、培养实践能力最关键的环节,一定要精心组织,合理设计,加强指导。
第一,选题要体现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由于数据结构课程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各种数据结构之间相对独立,所以首先要选择一些单一数据结构的上机题来进行基本的训练,然后再选择一些综合运用的上机题来进行拓展训练。给学生布置的综合运用上机题不宜过细,应留有余地,并把握好难度,不事先指定使用某种数据结构,而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实的环境中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构造合理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
第二,鼓励学生使用新兴的编程语言,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上机实践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要求学生编制的程序一定要有完整的数据结构说明和注释,要有容错处理,要能正常运行。由于程序设计语言不断发展,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自由选择更先进或更合适的编程语言,像C 语言和JAVA语言等。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样例程序和典型数据结构的类代码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第三,强化上机实践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给学生布置的上机题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涵盖教学大纲的重要知识点,难度一般,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完;选作题有一定难度,由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分配的上机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认真检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在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提高实践能力,确保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估,可以采取以下检查方式。
一是课堂小测验。测验的内容只限于最近一周或两周内讲解的知识点。通过测验,可以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
二是认真批改作业。通过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办公室答疑和网上答疑,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情况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师生互动,共同搞好教学。
三是认真检查上机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工作最好在机房进行。检查时不仅要求学生演示最终的运行结果,还要随机询问设计思路、出错处理,甚至源程序语句说明等,以确认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指定的任务,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阐述了作者探究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该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数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数据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必将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治军,廖明宏,张岩.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