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世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标志。而城市化问题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城市化水平严重偏低,进程比较缓慢。要实现2020年城市化率超过50%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南今后的城市化发展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改变劣势局面,在把握新农村建设和周边城市群不断形成的机遇的同时,应对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挑战,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一、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一)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具有广阔的外延,包括经济城市化、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城市化是城市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产业结构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空间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人口城市化所伴生的反映在载体上的现象,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或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的扩展。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变革过程,是一种在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空间城市化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城市化。城市化所包含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二)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现阶段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首先,城市化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其次,加速城市化进程能减少失业;再次,加速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加快实现工业化;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增强全省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偏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城市化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河南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0.07个百分点。河南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各国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前期工业化率一般高于城市化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值会不断上升。目前,河南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不足0.6,远远低于该值1.4~2.5的合理范围。
(二)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存在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和功能不全的问题。城市供水、排水和热力、燃气以及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专项发展规划层次不齐,缺少统一规划和相互衔接:许多项目不能按照规划要求如期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一些项目未纳入规划,建设带有盲目性;项目之间缺少协调和配套,配套设施往往滞后于住宅建设。
(三)城市管理水平偏低
河南地级、县级市的城市建设普遍存在城乡互动不协调,社会服务滞后,社会保障不健全,经济、社会、环境欠协调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注重城市经营手段开拓和提高人员素质来加以解决。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加速阶段的初期和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无疑既是城镇化进程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城镇化进程的管理者、建设者。但政府建设、管理、经营城市的力量尚且有限。
三、河南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调整二元社会经济,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调整,从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工业向现代化、高附加值的高加工工业转变,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为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注入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强吸附性,对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强聚集效应。
(二)拉大城市框架,推进亚城市化进程
亚城市化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产业、人口等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河南省的郑州、洛阳等城市经过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地带已出现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地价上升等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适时推进亚城市化进程,不仅有利于城市产业的布局合理,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且必将带动城市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我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户籍、教育等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加剧城乡差别、影响河南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我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则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条件。
(四)积极培育小城镇和有特色的专业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河南省人口众多、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而小城镇和专业镇分布广,数量大,增长活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巨大。目前,河南拥有建设镇844个,若每个镇平均可容纳1万人,则现有的小城镇可新容纳人口800多万人。专业镇依托特色产业或专业市场发展,具有“一镇一业”的特征,正在或已经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毅博.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2]陈文峰,孟德友,贺振.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1(08)
[3]赵宗博,刘朝辉.略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西部科技,2004(04)
[4]胡鞍钢.城市化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湖南社会科学,2003(06)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当今世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标志。而城市化问题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城市化水平严重偏低,进程比较缓慢。要实现2020年城市化率超过50%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南今后的城市化发展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改变劣势局面,在把握新农村建设和周边城市群不断形成的机遇的同时,应对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挑战,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一、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一)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具有广阔的外延,包括经济城市化、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城市化是城市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产业结构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空间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人口城市化所伴生的反映在载体上的现象,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或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的扩展。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变革过程,是一种在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空间城市化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城市化。城市化所包含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二)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现阶段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首先,城市化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其次,加速城市化进程能减少失业;再次,加速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加快实现工业化;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增强全省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偏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城市化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河南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0.07个百分点。河南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各国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前期工业化率一般高于城市化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值会不断上升。目前,河南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不足0.6,远远低于该值1.4~2.5的合理范围。
(二)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存在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和功能不全的问题。城市供水、排水和热力、燃气以及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专项发展规划层次不齐,缺少统一规划和相互衔接:许多项目不能按照规划要求如期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一些项目未纳入规划,建设带有盲目性;项目之间缺少协调和配套,配套设施往往滞后于住宅建设。
(三)城市管理水平偏低
河南地级、县级市的城市建设普遍存在城乡互动不协调,社会服务滞后,社会保障不健全,经济、社会、环境欠协调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注重城市经营手段开拓和提高人员素质来加以解决。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加速阶段的初期和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无疑既是城镇化进程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城镇化进程的管理者、建设者。但政府建设、管理、经营城市的力量尚且有限。
三、河南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调整二元社会经济,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调整,从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工业向现代化、高附加值的高加工工业转变,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为加快河南省城市化进程注入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强吸附性,对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强聚集效应。
(二)拉大城市框架,推进亚城市化进程
亚城市化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产业、人口等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河南省的郑州、洛阳等城市经过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地带已出现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地价上升等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适时推进亚城市化进程,不仅有利于城市产业的布局合理,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且必将带动城市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我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户籍、教育等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加剧城乡差别、影响河南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我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则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条件。
(四)积极培育小城镇和有特色的专业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河南省人口众多、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而小城镇和专业镇分布广,数量大,增长活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巨大。目前,河南拥有建设镇844个,若每个镇平均可容纳1万人,则现有的小城镇可新容纳人口800多万人。专业镇依托特色产业或专业市场发展,具有“一镇一业”的特征,正在或已经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毅博.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2]陈文峰,孟德友,贺振.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1(08)
[3]赵宗博,刘朝辉.略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西部科技,2004(04)
[4]胡鞍钢.城市化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湖南社会科学,2003(06)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