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捷、广泛、形象、廉价、自由等特点,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节约学习时间,但其负面影响也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一网络信息传播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信息鱼龙混杂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要向未定的人群发布信息,必须通过电视台、杂志社、报社和出版社等社会信息过滤系统,而且费用不菲,这些部门无疑起到了一个信息“看门人”的作用,对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对公开的信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而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非常简单,既不需经过社会过滤,费用也极其低廉。比如,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人也可以发行电子杂志,一个人的传播力量,其实已不亚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了。
信息发布的自由性造成信息数量上的爆炸,各种信息像疾风暴雨般朝我们扑来。如一些商业性和娱乐性信息与学术性信息混淆在一起,还有就是一些个人网页,除了作者本人很少有他人感兴趣,但是也占用了公共资源。当我们要查找某一资料时,所有资料都将不分轻重地摊在面前,如此硕大的信息网,使人犹如大海捞针般难以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2助长写作剽窃
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方便了广大网民,同时也为文化盗窃造就了便利条件。在网上只需要复制和粘贴两次鼠标点击或热键使用,便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轻松地完成整个盗窃过程。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网络文章是一种普遍行为。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有一次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管理思想史课程的作业,要求对几个著名的管理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述,结果发现六十个学生中只有五、六个学生是自己的评述,其余都有明显网络下载的痕迹,而其中被两个人同时使用的文章竟然有四篇。网上剽窃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术风气,同时也使大学生原创能力越来越退化。
3充斥不良信息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信息趁机渗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色情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传言以及扰乱社会秩序攻击现实制度的一些反动言论。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来讲无疑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比如黄色信息的传播。上网者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漫游到黄色网站去。尽管我国政府已经下大力气关闭了几乎所有黄色网站,但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利用互联网上“点对点”网络、“BBS”论坛和视频聊天室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反正见不着面,“瞎讲讲没关系”。于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发贴、跟帖、电子邮件等方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如有的在某论坛发表言论,扬言要对政府机关实施自杀式爆炸袭击;有的由于对所在公司行业规定的不满,在论坛中煽动该行业员工罢工;还有网民在网上公布几个人的照片称这几个人是小偷请大家留意,而这几个所谓的“小偷”也许只是和发表言论者有矛盾。对网上这些不良信息如果不加辨别盲目跟从或传播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或侵犯他人权益,或扰乱公共秩序。
4上网时间过长
有些大学生长时间在网上浏览、游戏、聊天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上网费用的增加也加重了家庭负担。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网民的上网时间逐渐增多。据报道,我国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7.1小时,晚8点上网人数达到顶峰。由于经常沉迷网络,有些学生逃课,或在课余时间或晚上上网,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宵上网,往往导致第二天精神疲惫。网络本应是帮助人们学习的工具,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而是沉迷于聊天和游戏,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1增强信息甄别能力
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查找起来又非常方便、快捷,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和科研服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某个方面学术前沿的信息和在某个问题上各种各样的观点。
一般来讲利用搜索引擎是较为常规的网络信息检索方式。如百度、google或在搜狐、新浪、163等网站上都有搜索引擎。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就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提供给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的优点是省时省力,简单方便,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能及时获取新增信息。其缺点在于检索准确性不是很高,与人们的检索需求及对检索效率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像比较大的知名网站发布的信息和某些专业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有出处的)比较可靠,而一些网络论坛、博客文章等因为发表信息的自由性而使质量难以把关,只能作为参考。
另一种查找方法就是顺链而行。一般网页上都有很多链接,在网上查取信息时可以通过链接从一个网页转向另一相关网页。有些类似传统文献检索中的“追溯检索”,一轮一轮地不断扩大检索范围。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但是因为网络链接很多,有的时候可能被一些抢眼的题目吸引,在顺链而行的过程中偏离检索目标,或迷失于网络信息空间中。所以要提醒学生在网上浏览要有目的性,努力克制自己不被其他无关的信息所诱导。
2端正学术风气
大学生将来要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的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在社会上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端正学术风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端正大学生的学术风气呢?
最近国内一些高校在对学术剽窃行为的惩治方面加大了力度。如前不久,因为剽窃他人论文和考试作弊,太原理工大学1名博士、两名硕士、1名本科生被开除学籍。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事后惩处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难有长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促使大学生学术态度的端正。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师者”不仅仅只是一个学问、技术的传播者,更重要的,作为“师者”,还要做操守道德品性的榜样。近年来国内抄袭、学术造假等事件屡屡发生,学术风气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这种不良风气,为大学生树立城信的榜样。
其次,要让学生清楚抄袭和学术引用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凡是在独立署名的学术作品中未说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而使用他人作品者,均属抄袭。引用则是“在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的前提下(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因此引用与抄袭之间的界限在于使用他人著述是否注明出处。凡是引用别人独立的观念或者成段的语言都应该注明出处。
第三,结合学生学术能力提出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要求,避免过高和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以免加剧论文抄袭的泛滥。
3注意信息安全
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无法对计算机另一端的人更多了解并信任。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或者有不良倾向的信息不要轻易向网上发送,尤其是一些商业信息如网上购物、网上招聘要谨慎从事。网络虽是虚拟的空间,但并非和现实毫无关联。网络社会不过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现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除杀人、强奸、直接伤害等直接人对人的犯罪活动外,其他现实社会中的犯罪现象在网络中大都有所体现。比如,诈骗、偷窃、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等,因此在网上的交流活动中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保护个人权利不被侵害。
同时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有关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规中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网上散布的虚假、恐怖信息,扰乱公共秩序、混淆视听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盲目跟风传播。按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都是要严格查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就有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健康使用网络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正经受着它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甚至痛苦。网络成瘾症就是因此而产生的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类型五花八门,有网络交际成瘾、游戏成瘾还有信息成瘾。信息成瘾包括色情信息成瘾和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所谓色情信息成瘾是指上网者迷恋网上的色情文字、色情图片以及色情图像等。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所谓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是指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网络信息缺乏恐慌,有些患者下线后还担心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无关紧要,但总强迫自己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有的患者甚至夜间突然醒来,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浏览”,看有没有重要的信息。患有网络成瘾的人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提醒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严格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影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倬,张瑜.论高校网络德育中需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5(11).
[2]赵子忱.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与对策[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6).
一网络信息传播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信息鱼龙混杂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要向未定的人群发布信息,必须通过电视台、杂志社、报社和出版社等社会信息过滤系统,而且费用不菲,这些部门无疑起到了一个信息“看门人”的作用,对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对公开的信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而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非常简单,既不需经过社会过滤,费用也极其低廉。比如,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人也可以发行电子杂志,一个人的传播力量,其实已不亚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了。
信息发布的自由性造成信息数量上的爆炸,各种信息像疾风暴雨般朝我们扑来。如一些商业性和娱乐性信息与学术性信息混淆在一起,还有就是一些个人网页,除了作者本人很少有他人感兴趣,但是也占用了公共资源。当我们要查找某一资料时,所有资料都将不分轻重地摊在面前,如此硕大的信息网,使人犹如大海捞针般难以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2助长写作剽窃
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方便了广大网民,同时也为文化盗窃造就了便利条件。在网上只需要复制和粘贴两次鼠标点击或热键使用,便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轻松地完成整个盗窃过程。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网络文章是一种普遍行为。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有一次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管理思想史课程的作业,要求对几个著名的管理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述,结果发现六十个学生中只有五、六个学生是自己的评述,其余都有明显网络下载的痕迹,而其中被两个人同时使用的文章竟然有四篇。网上剽窃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术风气,同时也使大学生原创能力越来越退化。
3充斥不良信息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信息趁机渗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色情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传言以及扰乱社会秩序攻击现实制度的一些反动言论。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来讲无疑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比如黄色信息的传播。上网者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漫游到黄色网站去。尽管我国政府已经下大力气关闭了几乎所有黄色网站,但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利用互联网上“点对点”网络、“BBS”论坛和视频聊天室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反正见不着面,“瞎讲讲没关系”。于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发贴、跟帖、电子邮件等方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如有的在某论坛发表言论,扬言要对政府机关实施自杀式爆炸袭击;有的由于对所在公司行业规定的不满,在论坛中煽动该行业员工罢工;还有网民在网上公布几个人的照片称这几个人是小偷请大家留意,而这几个所谓的“小偷”也许只是和发表言论者有矛盾。对网上这些不良信息如果不加辨别盲目跟从或传播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或侵犯他人权益,或扰乱公共秩序。
4上网时间过长
有些大学生长时间在网上浏览、游戏、聊天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上网费用的增加也加重了家庭负担。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网民的上网时间逐渐增多。据报道,我国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7.1小时,晚8点上网人数达到顶峰。由于经常沉迷网络,有些学生逃课,或在课余时间或晚上上网,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宵上网,往往导致第二天精神疲惫。网络本应是帮助人们学习的工具,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而是沉迷于聊天和游戏,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1增强信息甄别能力
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查找起来又非常方便、快捷,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和科研服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某个方面学术前沿的信息和在某个问题上各种各样的观点。
一般来讲利用搜索引擎是较为常规的网络信息检索方式。如百度、google或在搜狐、新浪、163等网站上都有搜索引擎。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就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提供给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的优点是省时省力,简单方便,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能及时获取新增信息。其缺点在于检索准确性不是很高,与人们的检索需求及对检索效率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像比较大的知名网站发布的信息和某些专业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有出处的)比较可靠,而一些网络论坛、博客文章等因为发表信息的自由性而使质量难以把关,只能作为参考。
另一种查找方法就是顺链而行。一般网页上都有很多链接,在网上查取信息时可以通过链接从一个网页转向另一相关网页。有些类似传统文献检索中的“追溯检索”,一轮一轮地不断扩大检索范围。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但是因为网络链接很多,有的时候可能被一些抢眼的题目吸引,在顺链而行的过程中偏离检索目标,或迷失于网络信息空间中。所以要提醒学生在网上浏览要有目的性,努力克制自己不被其他无关的信息所诱导。
2端正学术风气
大学生将来要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的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在社会上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端正学术风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端正大学生的学术风气呢?
最近国内一些高校在对学术剽窃行为的惩治方面加大了力度。如前不久,因为剽窃他人论文和考试作弊,太原理工大学1名博士、两名硕士、1名本科生被开除学籍。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事后惩处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难有长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促使大学生学术态度的端正。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师者”不仅仅只是一个学问、技术的传播者,更重要的,作为“师者”,还要做操守道德品性的榜样。近年来国内抄袭、学术造假等事件屡屡发生,学术风气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这种不良风气,为大学生树立城信的榜样。
其次,要让学生清楚抄袭和学术引用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凡是在独立署名的学术作品中未说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而使用他人作品者,均属抄袭。引用则是“在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的前提下(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因此引用与抄袭之间的界限在于使用他人著述是否注明出处。凡是引用别人独立的观念或者成段的语言都应该注明出处。
第三,结合学生学术能力提出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要求,避免过高和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以免加剧论文抄袭的泛滥。
3注意信息安全
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无法对计算机另一端的人更多了解并信任。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或者有不良倾向的信息不要轻易向网上发送,尤其是一些商业信息如网上购物、网上招聘要谨慎从事。网络虽是虚拟的空间,但并非和现实毫无关联。网络社会不过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现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除杀人、强奸、直接伤害等直接人对人的犯罪活动外,其他现实社会中的犯罪现象在网络中大都有所体现。比如,诈骗、偷窃、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等,因此在网上的交流活动中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保护个人权利不被侵害。
同时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有关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规中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网上散布的虚假、恐怖信息,扰乱公共秩序、混淆视听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盲目跟风传播。按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都是要严格查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就有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健康使用网络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正经受着它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甚至痛苦。网络成瘾症就是因此而产生的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类型五花八门,有网络交际成瘾、游戏成瘾还有信息成瘾。信息成瘾包括色情信息成瘾和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所谓色情信息成瘾是指上网者迷恋网上的色情文字、色情图片以及色情图像等。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所谓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是指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网络信息缺乏恐慌,有些患者下线后还担心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无关紧要,但总强迫自己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有的患者甚至夜间突然醒来,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浏览”,看有没有重要的信息。患有网络成瘾的人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提醒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严格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影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倬,张瑜.论高校网络德育中需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5(11).
[2]赵子忱.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与对策[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