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我们这个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百位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在奢侈品消费方面竟成为世界第三大国。
奢侈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用有限的钱买来了用不着的东西。对于富人来说就是用多余的钱买来摆阔的物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奢不奢侈是因人因自己拥有财产而异的。买不买奢侈品从表面上来看,与别人无关。但就现如今的现状来看,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极度膨胀,给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的关注。
“奢侈品”真的能标出你的地位和价值吗
在许多地方,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就连从来只在“富人之都”摩纳哥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也从摩纳哥搬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接连举办。这样的事件,难免会让人们感觉到一丝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的东西。
据报道,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卖豪华车像卖菜”、“中国富豪购买力惊人,花6000万席卷13辆豪车”。在上海和广州车展上也有这种情景。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7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几乎所有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虽然许多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比国外高50%以上,一些人仍趋之若鹜。
前两年北京王府井某百货商店刚上柜一批瑞士名牌对表,价值数十万,令商家吃惊的是,没几天竟然销售一空……
坐劳斯莱斯、戴Rolex,穿Zegna,用Montblanc写字,背LV对很多内地的老板来说已经不算新鲜。在浙江、东北一些小城市,享用奢侈品不再是一两个人在当地的专利,富裕的人越来越多,源自西方的奢侈品越来越常见,有的人转而致力于收集中国红木古董家具,升级着自己的奢侈体验。
“天价”年夜饭、巨款征婚、豪华派对、楼盘……不少富人,不但要住豪宅、开豪车,连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也一定要花“巨资”购得“靓号”。而近年来到国外购物、赌博的中国富人也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中国人出国刷卡单笔消费世界第一,最顶级的宾利轿车销售量全球第一……
在中国市面,800多万元一辆的宾利豪华轿车竟然供不应求。比起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要穷得多的中国,竟然成了豪华轿车最大的销售市场,连美国、日本人都觉得自愧不如。人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中国真的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吗?
据资料显示,即使是中国的富人,在世界财富排行榜中也不占优势地位。况且,我们的国家还很穷,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如国家贫困县等,老百姓们甚至有的连基本的温饱都还没有解决。
那些躺在医院无钱治病的老人,那些无钱上学的准大学生,他们也许只要几千元就足够挽回一条生命,或者能够凑足上大学的费用,可是没有谁来“买”他们的账。相比之下,富人们流水般的花钱,让这些“贫民”显得多么的“可怜”。
钱是富人们自己的,他们想怎么花掉就怎么花掉,谁也不会去干涉他们的。他们愿意给谁就给谁,谁也不会强迫他们。他们缴足了税金,别人无权置喙,但是,这种“奢侈”真就表明中国人富得流油吗?真的跨入到全球最富者行列中了吗?有必要这样炫耀性地奢侈消费吗?
论富有,比尔盖茨当属世界第一,也没听说人家坐着上千万的豪华车;香港金利来老板曾宪梓每餐10港币的标准已成规矩;不容否认,消费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个人角度来看,奢侈品消费既不是罪,也不是错。可是,当一个社会充斥这样一种崇奢氛围,就值得警惕了。
“摆阔”“面子”是奢侈品升温的根源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如今,在全球的奢侈品销售额不断下降的时候,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的购买力相当惊人,财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国富翁约有30万人,而千万富豪将超过1万人。有关数据还显示,目前包括高尔夫、珠宝、钟表、豪宅、名车、旅游、服饰、美食、美酒、雪茄、艺术、飞机、游艇、会所、家居等行业产品或服务在内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未来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
相比数字来说,人们的心态更说明问题。中国大部分中产阶层对于奢侈品抱有积极的态度,大多数人认为拥有奢侈品是成功、地位和品位的表现,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如果他们的经济能力承受得起,他们会考虑购买奢侈品。白领的消闲活动,70.2%的人表示每月至少去百货公司、商场购物一次;63.6%的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体育或健美活动;55.5%的人每月至少去一次高级餐厅;36.4%的人每月至少郊游一次和去一次夜总会(或酒吧、迪厅),18.2% 的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文娱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歌剧、芭蕾舞等)。
大部分人购买奢侈品是为了追求生活品位。的确,奢侈品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品质,也有一种成功者的身份认同,购买奢侈品也是追求更有品位活的表现。39%的人追求产品质量,也就是经用。奢侈品一般都是制作极其精良,质量也绝对没有问题,自然一件奢侈品的使用寿命也会很长。也有10%的消费者承认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好面子,人无我有,那多有面子呀,人有我更得有,没有多没面子呀,这其实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而如果有面子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快乐也不错,但是如果为此不惜借钱和透支,打肿脸充胖子,以损害自己基本生活质量为代价就不太值了。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的奢靡,人心的浮躁和分离,危害不浅。
奢侈品消费热潮背后的忧虑
面对如此“汹涌”和“狂热”的奢侈品消费热潮,相信每位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不仅不会喜悦,相反还会产生忧虑。
忧虑之一:出现对奢侈品的迷恋、追捧甚至挥霍,是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的整体格局带来不和谐。
忧虑之二:奢侈品消费的热潮反映了国民素质中一些讲排场、甩派头的“暴发户”心态,对青年一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教育不利。
忧虑之三: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导向、一种价值、一种人生追求,会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不利。
先富阶层过度张扬的奢侈消费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容易导致整个社会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刚刚小康的社会来说,这种风气并不健康。其次,在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削弱的大背景下,奢侈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第三,这种奢侈风气将不可避免地由私人消费波及到公款消费的领域,进而产生更严重的社会危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说“个人基本的物质消费和生活质量,应该得到尊重,需要得到保障。但对于奢侈性的消费,在许多情况下对社会进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积极意义,而且有悖环境文化道德理念,需要加以遏制。尤其是当它与环境资源产生冲突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压制过度的物欲消费。”
所以,通过不同方式,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进行引导和扭转,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然采取的措施。可行的办法有很多,其中,对奢侈品消费征税,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手段。因为征税不仅会直接抑制奢侈品的消费势头,更可以通过对税款的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这样可以间接改善奢侈品及其消费者的道德形象,弥合不同阶层间的矛盾。
作为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监管者,为了社会的稳定,维护起码的公平公正的环境,应该引导消费,对于过度消费应积极限制,规范公众的消费心态,舆论更应善加引导,这才是构建集约型和谐社会的根本。这跟为什么要管理毒品、管理赌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过于追求奢侈消费,势必影响社会安定及和谐!
奢侈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用有限的钱买来了用不着的东西。对于富人来说就是用多余的钱买来摆阔的物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奢不奢侈是因人因自己拥有财产而异的。买不买奢侈品从表面上来看,与别人无关。但就现如今的现状来看,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极度膨胀,给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的关注。
“奢侈品”真的能标出你的地位和价值吗
在许多地方,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就连从来只在“富人之都”摩纳哥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也从摩纳哥搬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接连举办。这样的事件,难免会让人们感觉到一丝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的东西。
据报道,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卖豪华车像卖菜”、“中国富豪购买力惊人,花6000万席卷13辆豪车”。在上海和广州车展上也有这种情景。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7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几乎所有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虽然许多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比国外高50%以上,一些人仍趋之若鹜。
前两年北京王府井某百货商店刚上柜一批瑞士名牌对表,价值数十万,令商家吃惊的是,没几天竟然销售一空……
坐劳斯莱斯、戴Rolex,穿Zegna,用Montblanc写字,背LV对很多内地的老板来说已经不算新鲜。在浙江、东北一些小城市,享用奢侈品不再是一两个人在当地的专利,富裕的人越来越多,源自西方的奢侈品越来越常见,有的人转而致力于收集中国红木古董家具,升级着自己的奢侈体验。
“天价”年夜饭、巨款征婚、豪华派对、楼盘……不少富人,不但要住豪宅、开豪车,连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也一定要花“巨资”购得“靓号”。而近年来到国外购物、赌博的中国富人也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中国人出国刷卡单笔消费世界第一,最顶级的宾利轿车销售量全球第一……
在中国市面,800多万元一辆的宾利豪华轿车竟然供不应求。比起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要穷得多的中国,竟然成了豪华轿车最大的销售市场,连美国、日本人都觉得自愧不如。人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中国真的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吗?
据资料显示,即使是中国的富人,在世界财富排行榜中也不占优势地位。况且,我们的国家还很穷,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如国家贫困县等,老百姓们甚至有的连基本的温饱都还没有解决。
那些躺在医院无钱治病的老人,那些无钱上学的准大学生,他们也许只要几千元就足够挽回一条生命,或者能够凑足上大学的费用,可是没有谁来“买”他们的账。相比之下,富人们流水般的花钱,让这些“贫民”显得多么的“可怜”。
钱是富人们自己的,他们想怎么花掉就怎么花掉,谁也不会去干涉他们的。他们愿意给谁就给谁,谁也不会强迫他们。他们缴足了税金,别人无权置喙,但是,这种“奢侈”真就表明中国人富得流油吗?真的跨入到全球最富者行列中了吗?有必要这样炫耀性地奢侈消费吗?
论富有,比尔盖茨当属世界第一,也没听说人家坐着上千万的豪华车;香港金利来老板曾宪梓每餐10港币的标准已成规矩;不容否认,消费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个人角度来看,奢侈品消费既不是罪,也不是错。可是,当一个社会充斥这样一种崇奢氛围,就值得警惕了。
“摆阔”“面子”是奢侈品升温的根源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如今,在全球的奢侈品销售额不断下降的时候,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的购买力相当惊人,财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国富翁约有30万人,而千万富豪将超过1万人。有关数据还显示,目前包括高尔夫、珠宝、钟表、豪宅、名车、旅游、服饰、美食、美酒、雪茄、艺术、飞机、游艇、会所、家居等行业产品或服务在内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未来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
相比数字来说,人们的心态更说明问题。中国大部分中产阶层对于奢侈品抱有积极的态度,大多数人认为拥有奢侈品是成功、地位和品位的表现,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如果他们的经济能力承受得起,他们会考虑购买奢侈品。白领的消闲活动,70.2%的人表示每月至少去百货公司、商场购物一次;63.6%的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体育或健美活动;55.5%的人每月至少去一次高级餐厅;36.4%的人每月至少郊游一次和去一次夜总会(或酒吧、迪厅),18.2% 的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文娱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歌剧、芭蕾舞等)。
大部分人购买奢侈品是为了追求生活品位。的确,奢侈品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品质,也有一种成功者的身份认同,购买奢侈品也是追求更有品位活的表现。39%的人追求产品质量,也就是经用。奢侈品一般都是制作极其精良,质量也绝对没有问题,自然一件奢侈品的使用寿命也会很长。也有10%的消费者承认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好面子,人无我有,那多有面子呀,人有我更得有,没有多没面子呀,这其实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而如果有面子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快乐也不错,但是如果为此不惜借钱和透支,打肿脸充胖子,以损害自己基本生活质量为代价就不太值了。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的奢靡,人心的浮躁和分离,危害不浅。
奢侈品消费热潮背后的忧虑
面对如此“汹涌”和“狂热”的奢侈品消费热潮,相信每位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不仅不会喜悦,相反还会产生忧虑。
忧虑之一:出现对奢侈品的迷恋、追捧甚至挥霍,是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的整体格局带来不和谐。
忧虑之二:奢侈品消费的热潮反映了国民素质中一些讲排场、甩派头的“暴发户”心态,对青年一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教育不利。
忧虑之三: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导向、一种价值、一种人生追求,会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不利。
先富阶层过度张扬的奢侈消费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容易导致整个社会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刚刚小康的社会来说,这种风气并不健康。其次,在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削弱的大背景下,奢侈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第三,这种奢侈风气将不可避免地由私人消费波及到公款消费的领域,进而产生更严重的社会危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说“个人基本的物质消费和生活质量,应该得到尊重,需要得到保障。但对于奢侈性的消费,在许多情况下对社会进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积极意义,而且有悖环境文化道德理念,需要加以遏制。尤其是当它与环境资源产生冲突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压制过度的物欲消费。”
所以,通过不同方式,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进行引导和扭转,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然采取的措施。可行的办法有很多,其中,对奢侈品消费征税,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手段。因为征税不仅会直接抑制奢侈品的消费势头,更可以通过对税款的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这样可以间接改善奢侈品及其消费者的道德形象,弥合不同阶层间的矛盾。
作为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监管者,为了社会的稳定,维护起码的公平公正的环境,应该引导消费,对于过度消费应积极限制,规范公众的消费心态,舆论更应善加引导,这才是构建集约型和谐社会的根本。这跟为什么要管理毒品、管理赌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过于追求奢侈消费,势必影响社会安定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