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養这一教育思想是在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品格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优化设计、活动的细致安排,做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内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会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稳步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50
小学音乐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价值,而学科核心素养是立足于学科之上提出的,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在主动引入基础音乐知识之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乐曲感知力和价值观上,使得学生在拥有发展、欣赏音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审美情趣,以便推动优质音乐课堂的生成。
一、细化目标要求,彰显素养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育活动的触发点和落脚点,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反映了最终需要达到的教育状态,对整体音乐课程的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做好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就应当在领会课改思想的同时,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既体现音乐课程的教育需求,也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诉求,以便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理清教学的基本思路,在张弛有度地安排课堂活动中,真正地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成长。
例如,在《大雁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导向。透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地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演唱,对此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鄂温克族风土人情和民歌音调的风格,调动学生对家乡和民族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切分节奏;3.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演唱、编创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乐曲中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中不仅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潜在地指出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结合目标上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细化安排,以便在精准落实目标要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起点和指南,也是最终的归宿。教师以教材上的音乐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安排,能够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方向,以便在落实课程教学目标中,做好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感知音乐意境,强化审美体验
音乐课程是一门饱含浓厚人文元素的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内容的学习实现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而审美教育的质量也是检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背景的讲解和情境的创建,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乐曲当中的意境,体会乐曲之间的别样魅力。
例如,在《渔舟唱晚》这节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辅助,促进教育情境的创建,以便带给学生直观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教师直接为学生播放乐曲时,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学生很难直接透过乐曲感受到乐曲中的优美意境,也不能精准地在头脑中搭建相应的场景。对此,在为学生播放了本首乐曲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使用画笔勾勒出乐曲中描绘的意境,使得学生发挥想象力。随后,向学生讲述“你们知道乐曲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吗?下面来看看荧屏上展示的画面,看看这一画面是否与乐曲相对应吧!”,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直观的画面与乐曲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在现代媒体技术描绘的环境和背景中感受其中的内涵,体会这一乐曲当中的个性和情感色彩。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乐曲当中的意境,并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还原歌曲当中的场景,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音乐欣赏体验,使得学生基于直观情境增强对乐曲的感知效果,提高审美鉴赏的素养。
三、展开差异施教,落实素养培养
在音乐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内容后,教师可以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才可以完成对音乐的鉴赏。可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音乐素养,在实际讲解音乐知识时,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那么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展也会不均衡,最终导致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预期。所以,为了切实地做好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针对性地教育指导下稳步促进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嘎达梅林》这节课中,为了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嘎达梅林》这一乐曲,让学生进行自由赏析,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初步讲述自己的理解后,教师以此作为分层的依据,指出哪些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能够进行精准地分析,哪些学生没有分析蒙古族音乐的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任务,如对于具有蒙古族音乐赏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安排自由聆听、自主分析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蒙古族音乐进行鉴赏的素养;而对于没有蒙古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学生,教师则亲自带领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利用问题作为导向,指引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一乐曲进行层层分析,以便学生在差异化的学习方式下都可以提高音乐素养,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成长。
由此看出,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音乐素养为学生安排差异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结构中,有效地欣赏乐曲,从而在减小彼此之间的差异中强化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使得学生稳步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在未来对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时,教师也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育思想,并不断优化音乐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打造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中,逐步落实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国刚.以人为本,落实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7(02):51.
[2]徐薇.关注核心素养,让音乐学习有效生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4):5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50
小学音乐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价值,而学科核心素养是立足于学科之上提出的,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在主动引入基础音乐知识之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乐曲感知力和价值观上,使得学生在拥有发展、欣赏音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审美情趣,以便推动优质音乐课堂的生成。
一、细化目标要求,彰显素养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育活动的触发点和落脚点,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反映了最终需要达到的教育状态,对整体音乐课程的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做好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就应当在领会课改思想的同时,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既体现音乐课程的教育需求,也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诉求,以便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理清教学的基本思路,在张弛有度地安排课堂活动中,真正地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成长。
例如,在《大雁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导向。透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地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演唱,对此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鄂温克族风土人情和民歌音调的风格,调动学生对家乡和民族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切分节奏;3.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演唱、编创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乐曲中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中不仅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潜在地指出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结合目标上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细化安排,以便在精准落实目标要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起点和指南,也是最终的归宿。教师以教材上的音乐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安排,能够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方向,以便在落实课程教学目标中,做好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感知音乐意境,强化审美体验
音乐课程是一门饱含浓厚人文元素的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内容的学习实现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而审美教育的质量也是检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背景的讲解和情境的创建,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乐曲当中的意境,体会乐曲之间的别样魅力。
例如,在《渔舟唱晚》这节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辅助,促进教育情境的创建,以便带给学生直观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教师直接为学生播放乐曲时,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学生很难直接透过乐曲感受到乐曲中的优美意境,也不能精准地在头脑中搭建相应的场景。对此,在为学生播放了本首乐曲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使用画笔勾勒出乐曲中描绘的意境,使得学生发挥想象力。随后,向学生讲述“你们知道乐曲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吗?下面来看看荧屏上展示的画面,看看这一画面是否与乐曲相对应吧!”,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直观的画面与乐曲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在现代媒体技术描绘的环境和背景中感受其中的内涵,体会这一乐曲当中的个性和情感色彩。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乐曲当中的意境,并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还原歌曲当中的场景,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音乐欣赏体验,使得学生基于直观情境增强对乐曲的感知效果,提高审美鉴赏的素养。
三、展开差异施教,落实素养培养
在音乐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内容后,教师可以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才可以完成对音乐的鉴赏。可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音乐素养,在实际讲解音乐知识时,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那么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展也会不均衡,最终导致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预期。所以,为了切实地做好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针对性地教育指导下稳步促进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嘎达梅林》这节课中,为了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嘎达梅林》这一乐曲,让学生进行自由赏析,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初步讲述自己的理解后,教师以此作为分层的依据,指出哪些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能够进行精准地分析,哪些学生没有分析蒙古族音乐的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任务,如对于具有蒙古族音乐赏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安排自由聆听、自主分析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蒙古族音乐进行鉴赏的素养;而对于没有蒙古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学生,教师则亲自带领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利用问题作为导向,指引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一乐曲进行层层分析,以便学生在差异化的学习方式下都可以提高音乐素养,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成长。
由此看出,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音乐素养为学生安排差异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结构中,有效地欣赏乐曲,从而在减小彼此之间的差异中强化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使得学生稳步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在未来对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时,教师也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育思想,并不断优化音乐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打造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中,逐步落实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国刚.以人为本,落实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7(02):51.
[2]徐薇.关注核心素养,让音乐学习有效生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