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猪背膘为实验对象,研究比较高温加热、反复冻融及紫外照射3种加速脂质氧化方法的效果.通过分析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及脂质氧化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获得最适宜的脂质氧化加速方法.结果表明:高温加热处理的氧化效果最佳,猪背膘的POV从(0.0083±0.00)g/100?g升至(0.0530±0.00)g/100?g
【机 构】
: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猪背膘为实验对象,研究比较高温加热、反复冻融及紫外照射3种加速脂质氧化方法的效果.通过分析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及脂质氧化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获得最适宜的脂质氧化加速方法.结果表明:高温加热处理的氧化效果最佳,猪背膘的POV从(0.0083±0.00)g/100?g升至(0.0530±0.00)g/100?g,TBARS值从(0.24±0.01)mg/kg升至(0.65±0.00)mg/kg;反复冻融处理的氧化效果次之,猪背膘的POV从(0.0180±0.00)g/100?g升至(0.0347±0.00)g/100?g,TBARS值从(0.13±0.00)mg/kg升至(0.25±0.00)mg/kg;紫外照射处理的氧化效果最差,猪背膘的POV从(0.0081±0.00)g/100?g升至(0.0198±0.00)g/100?g,TBARS值从(0.07±0.00)mg/kg升至(0.21±0.00)mg/kg.在高温加热处理的高温组中没有微生物检出;在反复冻融及紫外照射处理中,猪背膘中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冻融次数增加或照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这不能排除微生物生长对猪肥膘脂质氧化的影响.因此,在这3种方法中,高温加热处理是加速脂质氧化最适宜的方法.
其他文献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acids,FAAs)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比较其呈味特性,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羊肚菌中FAAs含量丰富,含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9.04~35.48?mg/g;人工栽培羊肚菌未检出游离色氨酸和脯氨酸,不同省份间总含量差异较大,为20.77~43.07?mg/g.同一省份野生羊肚菌FA A s含量一般大于人工栽培羊
以脱壳亚麻仁为原料,除油后使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并对其物理特性与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达98.86%,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位于21?kDa和33?kDa处的谱带最为强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混合蛋白含有11种已报道的亚麻籽源蛋白成分,其等电点约4.0,随着碱性增强溶解度不断升高.氨基酸组成分析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同质量蛋白的持油量是持水量的5倍多,同时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但乳化稳定性稍差.蛋白二级结构
以5种彩色笋壳的金佛山方竹笋(黑壳笋、黄壳笋、褐壳笋、红壳笋、绿壳笋)为研究对象,对其质构、颜色、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粗纤维、总糖、VC、硒、香气等品质指标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5种方竹笋笋壳和笋肉颜色均存在明显差异,红壳笋和绿壳笋壳a*值和b*值分别为-0.07±0.01和27.40±0.99,且绿壳笋肉a*值最小为-6.50±0.04;褐壳笋硬度((1934±90)g)适中,且脆度和咀嚼性较佳.5种方竹笋含水量均高于92%,其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2.21%~3.16%和0.11%~0.
以宁夏盐池滩羊肉羊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烤制过程中羊脂水分分布及迁移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不同烤制过程中羊脂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电子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脂L*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而下降,a*、b*随烤制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羊脂烤制过程中弱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而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T23随烤制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减小趋势,说明随烤制进行水分子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更紧密.在10个烤羊脂样品中共检出7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2种、醇类11种、酮类9种、烯烃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黄花菜粉挥发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得的黄花菜粉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干燥方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检测到41(自然干燥)、41(热风干燥)、35种(真空冷冻干燥)和26种(喷雾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总挥发成分最高为56.36?μg/kg,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可以良好区分不同干燥方式,从提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角度出发,热风干燥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分析技术,对比9个品种小米辣发酵前后的挥发性香气轮廓,并通过多元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品种发酵小米辣的特征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酯类和萜烯类物质是小米辣的主要特征性香气成分,且经过发酵后其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对于新鲜小米辣,罗勒烯、己醛、(E)-2-己醛、正己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和3-甲基丁酸-4-甲基戊酯是其主要的共有挥发性香气物质.经过发酵处理后,(E)-2-庚醛、(E)-2-辛烯醛、1-辛烯-3-酮、(E)-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乙
以健康和不同腐败程度(轻度干腐病、中度干腐病、重度干腐病)马铃薯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不同病害程度马铃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腐败程度的马铃薯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18种、醇类9种、酮类5种、烯烃类5种、酯类2种、胺类2种、呋喃类1种、醚类1种.其中,随着腐败程度的增加,辛烯、α-水芹烯、环己酮、庚醛、乙醛含量增大,且重
建立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andem mass spectrometry,ICP-MS/MS)法直接测定大米中无机砷含量的高通量分析方法.采用硝酸-双氧水提取大米样品中的无机砷,以5 mol/L盐酸作为预还原剂将砷(V)还原为砷(III),在多模式样品导入系统中利用2 g/100 mL硼氢化钠溶液将无机砷(III)还原为挥发性胂(AsH3),导入ICP-MS/MS直接进行测定;在MS/MS模式下,采用氧气为反应气,将砷转移为氧化砷消除
为了解米线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分析其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趋势,研究从原料到餐桌中各个环节米线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对10个米线样本中细菌16S rDNA区域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一共注释到5个门、11个纲、19个目、24个科和29个属的微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在所有样品中,变形菌门均占据50%以上相对丰度,其次为厚壁菌门,沙门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在各样品中均有发现.同时在原料样品和米线样品中还检出了葡萄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李斯特菌属.利用传统培养法对10个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蜡样芽孢杆菌
目的:研究7种葡萄糖苷添加到卷烟纸上裂解产生的糖苷配基在主流和侧流烟气中的转移规律.方法:将5-甲基糠醇葡萄糖苷、薄荷醇葡萄糖苷、大茴香醇葡萄糖苷、叶醇葡萄糖苷、苯乙醇葡萄糖苷、乙基香兰素葡萄糖苷和香兰素葡萄糖苷7种单体香料按烟丝重量的0.01%分别涂抹到卷烟纸表面和注射到卷烟中,测定两种加香方式下其裂解的糖苷配基在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中的裂解转移率,在此基础上分别以0.001%,0.010%,0.050%的添加量涂抹到卷烟纸上,测定7种糖苷配基在主、侧流烟气中的转移率.结果:烟丝加香方式下7种糖苷配基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