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t-C)、尿酸(UA)、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依照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分为A组[颈动脉正常(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为正常),40例]、B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1.5 mm为增厚),30例]、C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 mm或局部隆起超过正常组织50%或凸入管腔≥2.5 mm为斑块形成),30例
【基金项目】
: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4132145523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t-C)、尿酸(UA)、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依照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分为A组[颈动脉正常(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为正常),40例]、B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1.5 mm为增厚),30例]、C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 mm或局部隆起超过正常组织50%或凸入管腔≥2.5 mm为斑块形成),30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6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MTX治疗,联合组在MTX的基础上联用LE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晨僵持续时间(54.32±25.51)min短于对照组的(76.38±26.56)min,关节压痛(8.29±5.02)个、关节肿胀(7.02±5.01)个少于对照组
以聚乙烯(PE)为吸附材料,以自然水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离子Cu2+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改变PE微粒的直径,研究PE尺寸大小对吸附Cu2+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仪对不同尺寸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BP。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PaO2/FiO2、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FiO2为(300.15±73.48)mm Hg(1 mm Hg=0.1
通过Fe2O3对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组成的混合塑料进行催化碳化成功制备了碳包覆零价铁(Fe@C)纳米颗粒.研究Fe@C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碳转化率等,结果表明:内核为零价铁的纳米
以生物质海藻为碳源,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出了海藻碳量子点(SCD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SCDs进行表征.将SCDs作为抗菌剂应用于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取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进行分装并保存,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WBC、CRP、PCT水平,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WBC、CRP以及PCT水平。结果研究组WBC、CRP以及PCT水平分别为(24.52±6.76)×109/L、(25.13±6.78)mg/L、(4.06
目的分析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43例)和恶化/死亡组(7例);另选取50例老年人非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男性、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咳嗽反射减弱、隐性误吸、长期卧床、留置胃管、胃食管返流病史、低蛋白血症、牙周疾病、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聚乳酸(PLA)具有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性能,被认为是石油基聚合物的环保替代品.尽管PLA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其热阻低、阻隔性和电学性能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商业应
针对两种厚度(0.5 mm和4.1 mm)的聚酰胺样品对水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吸水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Fick模型和Langmuir模型分析了吸附和解吸曲线,讨论了
微塑料污染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微塑料的识别与分析方法开发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综述了当前微塑料分析领域中常用的物理和化学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