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电影《夺冠》上映。从电影院出来,我拿出手机退掉了原来想给女儿一个惊喜的生日礼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以下的文字,能给你答案。
女儿:
生日快乐!十四年来,今年的生日礼物应该是最便宜的——一张《夺冠》的电影票。
不是妈妈舍不得给你买其他礼物,只是在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妈妈想对你说的话。
1.“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这是郎平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巴西队比赛前发给运动员朱婷的一条短信。这也是妈妈最想告诉你的一句话。
14岁了,初中大强度的学习与青春期的叛逆,强烈地碰撞着,有时会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你也想像某某同学一样成为学霸,你也想像某某一样多才多艺,但你忘了你就是你,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不可替代的你。
在电影中郎平与朱婷有这样一段对话。
郎平:朱婷,我问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为我爸妈。
郎平: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为什么?
朱婷:为我自己。
郎平:那你自己要什么?
朱婷:成为你。
郎平:那你就搞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
女儿,请你记住成为你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要相信你自己就是那一抹最靓丽的颜色。没有完美的人,不要怕出错。找到“自己”,找到那个坚信自己和成为自己的信念,妈妈希望在这条路上你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成为自己。
2.“什么都有了,但心里没有排球。”
郎平在接手中国女排后,在给队员的问卷调查里,有一个“你们爱排球吗?”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回答。当她问你们真的爱排球吗?竟然有队员举手说,自己不爱排球,于是这个队员选择离开了排球队。
女儿,你看,这可是国家队呀!能进国家队想必這名队员一定有着不错的先天条件与排球能力。
可即使这样高水平的国家队队员,也有目标不明确,没有动力的时候。
我们从初一开始就早早按老师和诸多教育专家推荐的方法,罗列出自己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从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也列出了改进办法。
可是,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好像没有一个能成为你努力学习的动力。
记得电影中黄渤指着漳州训练场的墙壁说:看到没有,这个墙上每一个球印,就是以前那些老女排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那时候我们打球是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里面有这个。
妈妈想,黄渤嘴里的“这个”应该是指对排球的无比热爱与女排精神。
妈妈之前的一位同事曾是八一男排的队员。因为伤痛,他最后无奈地选择了退役。但他从不后悔选择排球,因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也是他最痛苦又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妈妈希望你也是,做一切事情不要为了完成而完成,而是真的认为自己应该认真地去对待,并从中得到收获成功的快乐。
3.“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当身高1米84的郎平被袁伟民教练特招进国家队后,由于负重轻,教练一直没有让郎平碰球。她一直认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
“我18岁就进了国家队,别人都以为我多顺,却不知道我练得有多苦。老队员技术都比我强,除了能比别人吃苦我还能干吗?可在这儿,每个人都能吃苦,我连这个也赢不了别人。”这是年轻时的郎平。
当郎平发现连努力自己也比不过别人时,心中不是放弃,而是凭着那股倔强,在一堆的拼命三郎里,硬硬把自己练成了“铁榔头”。
对于80年代的排球运动员来说,夺冠,是她们努力的意义。她们每日的苦练死磕,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才能练出自己下意识的正确动作。只有坚持下来的队员,才能站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
女儿,这有点像现在你的处境,面对中考的压力,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奔跑。可能自己的认真学习最多也只能保证不落后,要想赶超别人,那付出的何止是“努力”二字可以涵盖的。
宫崎骏说:“可以接受失败,但决不接受从未努力的自己。”
14岁的你,可以不计代价地努力一回,不计后果地燃烧一回,哪怕一败涂地,也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过一百倍。
4.“不光是会打球,还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这是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后告诉队员们的准则。
在电影中郎平曾对球员们说:曾经有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呢?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看成比赛的唯一价值。我有责任帮助你们,享受体育的本身,开心地去打球。
女儿,你看,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强大,女排也不再把拿冠军视为自己的生命目标。人应该是全面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懂得张弛有度。
分数只能伴你走过人生路上的一小段,但兴趣可以伴你走完剩下的路。
女儿,在最后,愿你在看完电影《夺冠》后能真正明白,成功是爬起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
从“不可能!”到“不!可能!”,它们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道理。
(墨晗摘自爸妈精读微信号)
女儿:
生日快乐!十四年来,今年的生日礼物应该是最便宜的——一张《夺冠》的电影票。
不是妈妈舍不得给你买其他礼物,只是在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妈妈想对你说的话。
1.“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这是郎平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巴西队比赛前发给运动员朱婷的一条短信。这也是妈妈最想告诉你的一句话。
14岁了,初中大强度的学习与青春期的叛逆,强烈地碰撞着,有时会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你也想像某某同学一样成为学霸,你也想像某某一样多才多艺,但你忘了你就是你,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不可替代的你。
在电影中郎平与朱婷有这样一段对话。
郎平:朱婷,我问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为我爸妈。
郎平: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为什么?
朱婷:为我自己。
郎平:那你自己要什么?
朱婷:成为你。
郎平:那你就搞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
女儿,请你记住成为你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要相信你自己就是那一抹最靓丽的颜色。没有完美的人,不要怕出错。找到“自己”,找到那个坚信自己和成为自己的信念,妈妈希望在这条路上你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成为自己。
2.“什么都有了,但心里没有排球。”
郎平在接手中国女排后,在给队员的问卷调查里,有一个“你们爱排球吗?”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回答。当她问你们真的爱排球吗?竟然有队员举手说,自己不爱排球,于是这个队员选择离开了排球队。
女儿,你看,这可是国家队呀!能进国家队想必這名队员一定有着不错的先天条件与排球能力。
可即使这样高水平的国家队队员,也有目标不明确,没有动力的时候。
我们从初一开始就早早按老师和诸多教育专家推荐的方法,罗列出自己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从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也列出了改进办法。
可是,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好像没有一个能成为你努力学习的动力。
记得电影中黄渤指着漳州训练场的墙壁说:看到没有,这个墙上每一个球印,就是以前那些老女排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那时候我们打球是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里面有这个。
妈妈想,黄渤嘴里的“这个”应该是指对排球的无比热爱与女排精神。
妈妈之前的一位同事曾是八一男排的队员。因为伤痛,他最后无奈地选择了退役。但他从不后悔选择排球,因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也是他最痛苦又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妈妈希望你也是,做一切事情不要为了完成而完成,而是真的认为自己应该认真地去对待,并从中得到收获成功的快乐。
3.“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当身高1米84的郎平被袁伟民教练特招进国家队后,由于负重轻,教练一直没有让郎平碰球。她一直认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
“我18岁就进了国家队,别人都以为我多顺,却不知道我练得有多苦。老队员技术都比我强,除了能比别人吃苦我还能干吗?可在这儿,每个人都能吃苦,我连这个也赢不了别人。”这是年轻时的郎平。
当郎平发现连努力自己也比不过别人时,心中不是放弃,而是凭着那股倔强,在一堆的拼命三郎里,硬硬把自己练成了“铁榔头”。
对于80年代的排球运动员来说,夺冠,是她们努力的意义。她们每日的苦练死磕,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才能练出自己下意识的正确动作。只有坚持下来的队员,才能站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
女儿,这有点像现在你的处境,面对中考的压力,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奔跑。可能自己的认真学习最多也只能保证不落后,要想赶超别人,那付出的何止是“努力”二字可以涵盖的。
宫崎骏说:“可以接受失败,但决不接受从未努力的自己。”
14岁的你,可以不计代价地努力一回,不计后果地燃烧一回,哪怕一败涂地,也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过一百倍。
4.“不光是会打球,还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这是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后告诉队员们的准则。
在电影中郎平曾对球员们说:曾经有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呢?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看成比赛的唯一价值。我有责任帮助你们,享受体育的本身,开心地去打球。
女儿,你看,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强大,女排也不再把拿冠军视为自己的生命目标。人应该是全面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懂得张弛有度。
分数只能伴你走过人生路上的一小段,但兴趣可以伴你走完剩下的路。
女儿,在最后,愿你在看完电影《夺冠》后能真正明白,成功是爬起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
从“不可能!”到“不!可能!”,它们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道理。
(墨晗摘自爸妈精读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