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瓶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lot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微寒,闲坐把玩几件浅绛瓷器,方器、圆器、立器、趴器,凸的、凹的、粗的、细的、溜的、涩的……磕着手的都是说不确切的愉悦。无需与人言说,也无人言说,不自觉、不经意地东摸摸、西转转,亲近着这些来之辽远的“朋友”,真切的沁凉从指头传到神经,奇异的手感触动着一个词蹦出来——“手工”。
  手工又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技能,需要师徒传承过程,需要勤勉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虔诚的态度,如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积累,“匍匐”在精湛的手工面前,以惟妙惟肖的“像”,体现传习的收益,获得前人本领。
  而今,收藏盛行,玩藏家们到底在玩藏什么?答案林林总总,无论你是否意识到,玩藏“手工”,在凝固手工的玩物间摩挲,不失为人类自我消遣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是你我爱不释手、乐此不疲于一物的缘由。
  近获一大瓷瓶,为粉彩胭脂红地,釉上有细如回形针样轧成的花叶图案,开光,口沿有折,还有一“绳子”系颈。但这折叠和系绳显然不为实用或起功能作用,仅仅是一种装饰。有朋友以为系“粉彩胭脂红地轧道开光口袋瓶”。物件应为同治前后民窑器,据说“轧道”手工技术始创于乾隆时期,到了道光便失传,仅在宫中使用过,且密不外传,如此看来,此器纹饰称之为“轧道”手工恐不严谨?或许阴刻暗花或浅浮雕什么的更为适宜?
  瓶高43厘米,腰腹正反有大大的浅绛开光。于是,一件粉彩与浅绛的结合在此集于一身,从题材、用料、画法和整体风格看,我以为言早期浅绛当不为过。
  题材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江东二乔”。画法偏于写实,人物五官、发式,典型传统女子模样,柳眉、杏眼、樱桃嘴,后盘式发髻纹丝不乱,脸上圆下略尖,正所谓瓜子脸。
  乍暖还凉,春色满庭院,富贵在画楼,内室大小乔偏头斜肩,两位贵妇神魂凝滞,让人想起的是群雄争霸,力夺天下的三国时代之国事、天下事。华府绫罗绸缎衣,诗书画乐伴,富甲四方,不可一世,可谁能顾及和体味少妇的幽情?谁又关注了柔弱细手轻扶围栏,心移桂堂不自已的遐想与无奈呢!
  另一面应该是大乔,独处一人,斜倚桌前,魂不附体,思绪悠远,再好的春光浮华怎抵得上举案齐眉、恩爱夫妻的人间情意?据传她与孙策婚后两年便阴阳两隔,留下遗憾的美丽,曾经的私情,又怎不叫千秋万代为铜雀春深而幽怨,而生诗情,憾意哟!
  一段传奇故事,文字记,口相传,再生动也是“无形资产”,而有形的却是手工的画图。几根线条,几抹红绿,心中的形容便刻画出来。否则无论你言沉鱼落雁之容,语闭月羞花之貌,要刻画春幕凄凄,忧思满怀的人物内心或表情,仅凭抽象描述或比喻,没有直观的形骸,欲达到入木三分怕无指望了。
  我相信,画图其实对文字的表达、对文学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一般认为元明清“话本”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在唐《韩擒虎话本》中,便出现“画本”一词,“画本”是“话本”的通假,还是本身是“画本”呢?有学者以为“话本”为“画本”演变而成。
  浅绛瓷画家的高明往往在题材上顾及到人们普遍的精神趣味和最富人性的情结纠葛,而悲剧的内涵和哀婉惆怅的人间情态,其深邃的震撼力与生命的本质更接近、更契合。浮华欢愉的外表里面,明朗畅阔、踌躇满志的背后,都自觉不自觉隐含其反面的影子,人生是一道无法完满、无能尽兴描述的难题。诗意或许为的是对具体物象的超越与升华,而图像,甚至那些莫名的涂鸦,为想象储蓄了原始的初影。
  这些可敬的人们又善于借用纸绢笔墨,好像是故意创立一种可以把玩的瓷上绘画赠予后人。你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的工业产品——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家当,转瞬即逝,很快成为工业垃圾,而不会成为大众的心爱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今日再先进的科技,还不如当年的手工,没有密集的劳动,没有美的凝结,没有时空的唯一性,今物相比古旧永远是望尘莫及的!
  (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战国晚期至汉代,镂空雕刻的龙纹玉环、玉璧、玉瑗(以下简称玉环)数量算不上多,但雕刻十分精美、传神,件件都是精品。从造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不分区镂雕玉环、玉瑗  这种不分区的镂雕玉环,有的雕刻龙纹和螭龙纹,有的雕刻龙凤纹,有的雕刻龙凤兽纹。山东临淄商王村齐国墓、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徐州汉墓等都有出土,多用组玉佩的组件。从馆藏玉器看,这种玉环青玉的较多,白玉相对较少。  玉环  本为古
期刊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名闻天下。其实还有比古老的丝路更要早几千年的贸易通道值得我们去了解,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2002-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CCTV联合组织科考队,就“玉石之路”探源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他们进入大
期刊
中国古人将玉石视为最珍贵的材质,远远超过金银铜铁。早在新石器时代,制作玉器和石雕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和精良。对玉石的喜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玉石情有独钟。早期玉石多用作礼器(例如玉璧和玉琮)、饰物、小型雕刻品以及各类兵器。玉石质地坚硬,因此新石器时代常以玉刀为武器,不过玉刀通常用作官阶或军衔之象征。  近日,佳士得拍卖公司在拍卖会上拍出几件国外收藏家收藏的高古玉,国内
期刊
各种青铜动物造型千姿百态,十分华丽,凝重中又蕴含着神秘,仿佛把人们带到了3000年前的动物世界。这些接近动物原形的酒器以尊为主,采取写真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动物的各个部位,独具匠心地实现了酒器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的美观效应。  眉县出士的西周盠驹尊  驹尊昂首挺胸,竖耳垂尾,背有可以开合的小兽钮盖,腹两侧和盖钮上饰涡纹和云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剪鬃束尾,稚气十足,活泼可爱。  岐山出土的西
期刊
粉彩是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粉彩瓷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胎釉面上,施以玻璃白与传统彩料,再低温烧制的釉上彩瓷。  清代康熙晚期,制瓷工匠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基础上创烧了粉彩这一新品种,它萌芽于清代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时期,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得到了极盛的发展,故《陶雅》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康熙晚期烧制成功的粉彩瓷器属于草创阶段
期刊
常见年轻人追星,多有些不可理解,暗想他们年少轻狂,易对明星喜欢、崇拜,从而追逐。其实所谓明星也没什么,不过有某种超越一般的特长或能力者,何必狂热地追、苦心地恋呢!人上了一定年纪,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那种激情慢慢会平淡下来。喜好还会有,只是会顺其自然,不会强迫或任性于某事、某物、某人,自我最终是更重要的。  玩藏浅绛的追星十分普遍,什么几大家、几文士或自己特喜欢的画师、画作,皆会在我们心中放大、膨胀
期刊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
期刊
宋瓷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品味,一茶、一盏、一香器无不精巧玲珑,釉色、造型无不叹为观止,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观,就是当代艺术大师也望其项背。  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烧一件单色釉瓷器,用最简单的造型,最常见的青色来表现其美。其作品胜过当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佳作,“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  他们的艺术创意完全摆脱了唐耀眼的花花绿绿和绚丽多彩
期刊
所谓界画,是指用界笔、直尺相互配合划线的绘画方法。鲁迅曾在《致魏猛克信》里说:“古人之‘铁线描’,在人物虽不用器械,但有屋宇之类,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还有一枝半圆的木杆,将这靠住毛笔,紧紧捏住,挨了界尺划过去,便既不弯曲,又无粗细了。这种图,谓之‘界画’”。中国的界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界画已达高峰,它是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以描绘山水楼阁为主。几百年来,它已成为中国古典山水画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元代,虽然国运不足百年,但它在绘画上却是个成就斐然可观的王朝。其绘画在继承唐、五代、两宋传统基础上,又进一步有了创新和发展。题材上,有山水、竹石、梅兰,尤其山水为主要绘画内容;画格上,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强调绘画中的书法趣味与诗、画相结合,融于一体;画风上,重视“古意”和“士气”;理论上,既继承宋代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优秀传统,神似胜于形似,又发展了以简逸为上,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