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综合阐述了在中国智能制造的产业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探讨了职业院校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职业标准为引领,培养社会急需的机器人专业技能型人才,为职业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技能型人才 职业标准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转型,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作为其腾飞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短缺,而是应用人才严重缺失。如何以及怎样培养工业机器人技能型人才?2017年6月28日,全国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在京启动,工业机器人工程师首次有了培养和评价标准,这或许能对缓解国内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荒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一、产业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不断壮大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机器人产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会呈现大幅的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工业机器人的年总产量72426套,同比增长34.4%;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就将突破8万台,而到了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超越15万台,将继续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最强劲驱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当前我国城镇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对比十年前增长了四五倍。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化转型发展,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政策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指导,进一步确认我国未来将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之一。
珠三角是全国机器人行业重要的市场之一,产值规模在全国产业群中位居前列。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国内外机器人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整体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二、工业机器人很火 应用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据工信部网站10日消息,7月5~6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承办的“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49届国际机器人论坛(ISR)”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参加论坛。今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将大概率延续良好发展的态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旗下会员企业的订单量数据发现,有43.8%的企业今年新增订单超过30%,另有43.8%的企业新增订单为10%-30%。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万台,增速14%,预计今年增速为13%左右。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74%的份额,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IFR也预测,尽管整个亚洲市场迎来工业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但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的40%主要在中国市场。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根据IFR的统计,全球每万人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为69,中国仅为49。对比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中国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科技变革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成为各国关注与竞争角逐的焦点。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期,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国内制造业掀起了一场工业变革的新浪潮。“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智能制造腾飞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航空制造等诸多领域。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棚发展期,中国已连续三年成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三、市场定位 何种技能型人才更受欢迎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集成装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研发工程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类工程师和高技能操作及维护人员都是各个企业迫切需求的人才。在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基础的应用及维护技术人员以及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应用技术的调试工程师。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受过专业实操训练的技术人员,他们可以解决工业机器人在使用和维护等多个层面的实际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的企业,机器人后期维护运行成本及技术更是迫在眉睫。
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大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技能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此类迫切的市场需求。市场迫切需求以下三类技术型人才:
1.从事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机器人维修调试的维修人员。机器人应用企业(汽车、轨道客车等)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技工,对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的机电技工。
2.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的技能型人才。机器人集成与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设备安装或协助设备改造的技术工作等。
3.机器人销售、售后客服等方面的复合人才。在用人企业看来,各行各业都存在人才不匹配的问题,工业机器人领域更显突出。一方面是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许多学历很高、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毕业生,到了实际岗位中却“并不好用”。
在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要把企业实际案例作为培训核心课程,把教室搬到企业去,将企业的一线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把实践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四、标准出台 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6月28日,全国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于北京正式启动,旨在解决工业机器人应用研发、产业孵化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关键点。对于工业机器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将有针对性地在职业院校及行业在职人员中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支持、研发、工艺设计、电气工程、机械设计等工种岗位的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将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考试标准,成立工业机器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训考核大纲和培训教材,并建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数据系统,为企业和技术人才的对接提供广阔的平台。
未来,凡参加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考核测评合格者颁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证书,相关信息给予备案,并录入人才数据系统库,将人才与企业进一步对接。
作为江苏省内率先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近几年,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训中心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技能认证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以人社部制定的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更加深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不断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简介:王骏明(1982.07—)男。交通运输工程硕士。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控制及应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技能型人才 职业标准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转型,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作为其腾飞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短缺,而是应用人才严重缺失。如何以及怎样培养工业机器人技能型人才?2017年6月28日,全国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在京启动,工业机器人工程师首次有了培养和评价标准,这或许能对缓解国内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荒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一、产业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不断壮大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机器人产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会呈现大幅的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工业机器人的年总产量72426套,同比增长34.4%;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就将突破8万台,而到了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超越15万台,将继续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最强劲驱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当前我国城镇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对比十年前增长了四五倍。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化转型发展,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政策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指导,进一步确认我国未来将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之一。
珠三角是全国机器人行业重要的市场之一,产值规模在全国产业群中位居前列。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国内外机器人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整体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二、工业机器人很火 应用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据工信部网站10日消息,7月5~6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承办的“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49届国际机器人论坛(ISR)”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参加论坛。今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将大概率延续良好发展的态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旗下会员企业的订单量数据发现,有43.8%的企业今年新增订单超过30%,另有43.8%的企业新增订单为10%-30%。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万台,增速14%,预计今年增速为13%左右。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74%的份额,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IFR也预测,尽管整个亚洲市场迎来工业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但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的40%主要在中国市场。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根据IFR的统计,全球每万人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为69,中国仅为49。对比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中国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科技变革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成为各国关注与竞争角逐的焦点。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期,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国内制造业掀起了一场工业变革的新浪潮。“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智能制造腾飞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航空制造等诸多领域。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棚发展期,中国已连续三年成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三、市场定位 何种技能型人才更受欢迎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集成装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研发工程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类工程师和高技能操作及维护人员都是各个企业迫切需求的人才。在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基础的应用及维护技术人员以及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应用技术的调试工程师。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受过专业实操训练的技术人员,他们可以解决工业机器人在使用和维护等多个层面的实际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的企业,机器人后期维护运行成本及技术更是迫在眉睫。
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大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技能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此类迫切的市场需求。市场迫切需求以下三类技术型人才:
1.从事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机器人维修调试的维修人员。机器人应用企业(汽车、轨道客车等)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技工,对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的机电技工。
2.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的技能型人才。机器人集成与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设备安装或协助设备改造的技术工作等。
3.机器人销售、售后客服等方面的复合人才。在用人企业看来,各行各业都存在人才不匹配的问题,工业机器人领域更显突出。一方面是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许多学历很高、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毕业生,到了实际岗位中却“并不好用”。
在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要把企业实际案例作为培训核心课程,把教室搬到企业去,将企业的一线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把实践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四、标准出台 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6月28日,全国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于北京正式启动,旨在解决工业机器人应用研发、产业孵化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关键点。对于工业机器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将有针对性地在职业院校及行业在职人员中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支持、研发、工艺设计、电气工程、机械设计等工种岗位的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将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考试标准,成立工业机器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训考核大纲和培训教材,并建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数据系统,为企业和技术人才的对接提供广阔的平台。
未来,凡参加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考核测评合格者颁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证书,相关信息给予备案,并录入人才数据系统库,将人才与企业进一步对接。
作为江苏省内率先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近几年,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训中心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技能认证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以人社部制定的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更加深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不断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简介:王骏明(1982.07—)男。交通运输工程硕士。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控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