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則名为《卖房送女儿出国留学,她嫁了老外不回来。父母崩溃:我们老了谁照顾?》的新闻刷爆网络,一度登上了热门微博。该新闻的大概内容为:父母为了送女儿出国留学耗尽家产,但女儿在国外找到了稳定工作,并计划定居国外且嫁给外籍男友。父母坚决不同意,要求女儿分手回国,双方僵持不下,关系降到冰点。父母无望,瞬间崩溃:我们老了谁照顾?
一时间,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多方关注,我刊本期也围绕这个话题刊登了一篇名为《留英博士挥刀弑母,跨国赡养难在何处?》的文章。养儿是为了防老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观点:没有孩子,老了谁来照顾?
代表人物:张勇, 61岁,退休工人
“她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父亲?”张勇在谈话中反复重复着这句话,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夹着香烟的双手也不停在烟灰缸上掸着烟灰。
他就是登上热门微博的那位父亲。
张勇和妻子朱静是同一家工厂的职工,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只生了一个孩子。女儿从小学习就好,高考时以微弱劣势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女儿说想出国读书,夫妻俩其实并没有这个计划,但为了孩子,他们同意了。女儿是自费留学,几年下来花费上百万,夫妻俩用光了积蓄,还将大房子换成小房子,余下的钱也贴到了女儿的学费里。女儿读完研究生,本该回来了,却突然告知他们不回来了,要定居国外,还要嫁给外籍男友。这与张勇给女儿的人生规划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你说让我们老两口去美国生活,现实吗?我俩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弄个外国人,语言不通,怎么交流?”张勇说,他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观点:养儿防老也许真的过时了,羁绊了孩子,也羁绊了自己
代表人物:方圆,42岁,网络工程师
方圆引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诗:“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可能所有父母都懂得适时放手的道理,但一旦为人父母,真要面对与子女的长期分离,需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新闻中提到的父母,明显对自己的孩子有强烈的依附和掌控心理。也许他们当初真不该送独生女留学,不是说孩子到海外留学不好,而是他们自身的性格不适合与子女长期分离。有的父母生活重心就在子女身上,如果失去这个重心,他们的生活会马上失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性格原因,也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离开孩子就没有了寄托感。
我觉得,关于孩子是否回国的问题,不该是父母与孩子争执的焦点,因为争执只能徒增双方的烦恼。如果孩子真听了父母的话,放弃在国外生活的梦想,跟外籍男友分手,回国发展,日后若有不顺,对父母肯定会心生埋怨,过得不愉快。哪个父母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不好呢?
孩子长大,终归要走自己的路,无论前方是鲜花还是荆棘,都要让他们有权利和自由亲身经历,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呢?养儿防老也许真是过时了,羁绊了孩子,也羁绊了自己。社会在进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进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要尊重、理解、支持他们的选择。养儿不为防老,而是感谢他们重现了当年我们懵懂无知的成长时光。
做父母的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那么做子女的,又该如何做到既追求个人梦想,又不愧对父母呢? 新闻中的这位女儿,应该多一些耐心,让父母懂得她的选择能兼顾自己的理想和父母孤单的晚年。谁又能永远跟得上时代呢?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肯在沟之间搭个小桥。
观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代表人物:郑晓枫,30岁,英语教师
父母并不欠你的,就如同你并不属于父母一样。父母不该指挥子女走哪条路,而子女在追求梦想的时候,也不要想当然啃老啃得没完没了。当你沉浸于个人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腾出时间想想因为爱放了手,让你自由行走的父母。既享受中国式家庭福利,又想享受西方式自由意志,天下没这么双重标准的事。
新闻中的女儿的确有不懂事的地方,但这种不懂事是否就是不孝?
大多数父母心里,总是抱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思想。也听见父母常说“白养你这么大,一点也不听话!”“如果你要出去,那就别再踏入这个家半步。”但也有开明的家长会说“走吧,去做你想做的事儿,不用管我们”……
可见不同的家长思想不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不一,不回国就代表不孝顺父母了吗?
中国的独生子女,被称作历史上最孤独的一代。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时候,却要惦记着自己是父母的整个世界。有一次看见知乎上讨论,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回答,“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我不知道别的独生子女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声。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思想也在飞速跳跃,即使不出国,也难能保证孩子会一辈子守在父母身边。父母不要把全部的牵挂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们也请记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个理儿永远没毛病。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但是前提一定是得到父母的理解,要把家里的一切安顿好,把父母安置好,再开始你想要的生活。
观点: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代表人物:尘小墨,26岁,插画师
网上很多人抨击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读书,并把这看成一种投资。可你见过父母要求连本带利地把所有学费还回来的吗?他们要求的可能就是你在外面注意安全,好好学习,顺利拿到学位回国找个正经工作。
当父母老去,他们需要的不止是赡养,更多的是需要陪伴,就像我们小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一样。他们没有你年轻,不如你聪明,看不懂美剧,去不了远方;你有你的世界你的圈子,而他们只有你。他们一年又一年老去,需要和你聊聊天,有时候也需要你的贴心照顾。父母不会永远都在,有生之年,我不愿留下遗憾。 觀点:养老机构也是很好的选择
代表人物:刘冰,29岁,护士
如今,养老机构越来越完善,正规的养老院都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除去条件不说,养老院里老人之间能够随时沟通,培养深厚的友谊。如果孩子的工作非常忙碌或是不在身边,给父母选择一家好的养老机构也是不错的选择。
观点:“以房养老”只能作为现行养
老机制的一个补充
代表人物:任彬,37岁,理财规划师
“以房养老”也叫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倒按揭),简单来说就是有这种意愿的老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由银行或保险公司每月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老人去世时如不赎回,房子将归金融机构所有。“以房养老”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2005年时南京也进行了试点,但反响不大。
中国父母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普遍愿意将房产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或养老院,而不是留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说句大实话,遗产确实也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纽带之一,有很多人担心,如果以房养老推广,家庭关系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以房养老”的适用人群其实并不广泛,哪怕是在该政策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不过只有3%。最符合条件的可能是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他们没有继承等问题。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子的所有权,要冒“没房也没钱”的风险。综上所述,当下,“以房养老”只能作为现行养老机制的一个补充。
观点:你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代表人物:喵城,知乎用户
我想问一下50岁以上的人群:你为自己开养老金账户了吗?你有认真做自己的养老规划吗?可能是在潜意识里,你觉得你的子女该为你养老。就算有多余的钱剩下来,你可能会拿去炒股,创业,而不是做一些正规合理的养老规划。
靠儿女养老可以被理解,因为儿女的照顾有其特殊性,有时候不是钱能代替的。但是养儿防老要建立在子女自愿的基础上,不要对子女搞道德绑架,所以养儿防老的人也要早早存钱准备靠自己。
其二,你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很多人的答案是照顾孩子、带孙子呗,那如果孩子不需要照顾、孙子也不用你带,你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爱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了一样可以培养爱好;从前没机会去过的地方,退休了正好可以去走一走;现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你都应该大胆尝试,要知道,好奇心才是永葆青春的秘笈。只有你真正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你才能享受到独立生活的快乐。
很多时候,“老”不仅是生理的老去,更是随之而来的心理的无力感。养儿,不是为了把儿当成养老的工具,而是为了他会给渐渐老去的生活带来牵挂和希望,让老去的自己有被人在乎的“底气”。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而舶来的也未必都是精品。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养儿防老”这个问题,同时避免寻找借口去推脱自己的赡养责任。愿所有人老有所养。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一时间,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多方关注,我刊本期也围绕这个话题刊登了一篇名为《留英博士挥刀弑母,跨国赡养难在何处?》的文章。养儿是为了防老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观点:没有孩子,老了谁来照顾?
代表人物:张勇, 61岁,退休工人
“她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父亲?”张勇在谈话中反复重复着这句话,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夹着香烟的双手也不停在烟灰缸上掸着烟灰。
他就是登上热门微博的那位父亲。
张勇和妻子朱静是同一家工厂的职工,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只生了一个孩子。女儿从小学习就好,高考时以微弱劣势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女儿说想出国读书,夫妻俩其实并没有这个计划,但为了孩子,他们同意了。女儿是自费留学,几年下来花费上百万,夫妻俩用光了积蓄,还将大房子换成小房子,余下的钱也贴到了女儿的学费里。女儿读完研究生,本该回来了,却突然告知他们不回来了,要定居国外,还要嫁给外籍男友。这与张勇给女儿的人生规划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你说让我们老两口去美国生活,现实吗?我俩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弄个外国人,语言不通,怎么交流?”张勇说,他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观点:养儿防老也许真的过时了,羁绊了孩子,也羁绊了自己
代表人物:方圆,42岁,网络工程师
方圆引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诗:“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可能所有父母都懂得适时放手的道理,但一旦为人父母,真要面对与子女的长期分离,需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新闻中提到的父母,明显对自己的孩子有强烈的依附和掌控心理。也许他们当初真不该送独生女留学,不是说孩子到海外留学不好,而是他们自身的性格不适合与子女长期分离。有的父母生活重心就在子女身上,如果失去这个重心,他们的生活会马上失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性格原因,也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离开孩子就没有了寄托感。
我觉得,关于孩子是否回国的问题,不该是父母与孩子争执的焦点,因为争执只能徒增双方的烦恼。如果孩子真听了父母的话,放弃在国外生活的梦想,跟外籍男友分手,回国发展,日后若有不顺,对父母肯定会心生埋怨,过得不愉快。哪个父母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不好呢?
孩子长大,终归要走自己的路,无论前方是鲜花还是荆棘,都要让他们有权利和自由亲身经历,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呢?养儿防老也许真是过时了,羁绊了孩子,也羁绊了自己。社会在进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进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要尊重、理解、支持他们的选择。养儿不为防老,而是感谢他们重现了当年我们懵懂无知的成长时光。
做父母的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那么做子女的,又该如何做到既追求个人梦想,又不愧对父母呢? 新闻中的这位女儿,应该多一些耐心,让父母懂得她的选择能兼顾自己的理想和父母孤单的晚年。谁又能永远跟得上时代呢?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肯在沟之间搭个小桥。
观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代表人物:郑晓枫,30岁,英语教师
父母并不欠你的,就如同你并不属于父母一样。父母不该指挥子女走哪条路,而子女在追求梦想的时候,也不要想当然啃老啃得没完没了。当你沉浸于个人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腾出时间想想因为爱放了手,让你自由行走的父母。既享受中国式家庭福利,又想享受西方式自由意志,天下没这么双重标准的事。
新闻中的女儿的确有不懂事的地方,但这种不懂事是否就是不孝?
大多数父母心里,总是抱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思想。也听见父母常说“白养你这么大,一点也不听话!”“如果你要出去,那就别再踏入这个家半步。”但也有开明的家长会说“走吧,去做你想做的事儿,不用管我们”……
可见不同的家长思想不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不一,不回国就代表不孝顺父母了吗?
中国的独生子女,被称作历史上最孤独的一代。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时候,却要惦记着自己是父母的整个世界。有一次看见知乎上讨论,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回答,“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我不知道别的独生子女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声。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思想也在飞速跳跃,即使不出国,也难能保证孩子会一辈子守在父母身边。父母不要把全部的牵挂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们也请记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个理儿永远没毛病。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但是前提一定是得到父母的理解,要把家里的一切安顿好,把父母安置好,再开始你想要的生活。
观点: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代表人物:尘小墨,26岁,插画师
网上很多人抨击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读书,并把这看成一种投资。可你见过父母要求连本带利地把所有学费还回来的吗?他们要求的可能就是你在外面注意安全,好好学习,顺利拿到学位回国找个正经工作。
当父母老去,他们需要的不止是赡养,更多的是需要陪伴,就像我们小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一样。他们没有你年轻,不如你聪明,看不懂美剧,去不了远方;你有你的世界你的圈子,而他们只有你。他们一年又一年老去,需要和你聊聊天,有时候也需要你的贴心照顾。父母不会永远都在,有生之年,我不愿留下遗憾。 觀点:养老机构也是很好的选择
代表人物:刘冰,29岁,护士
如今,养老机构越来越完善,正规的养老院都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除去条件不说,养老院里老人之间能够随时沟通,培养深厚的友谊。如果孩子的工作非常忙碌或是不在身边,给父母选择一家好的养老机构也是不错的选择。
观点:“以房养老”只能作为现行养
老机制的一个补充
代表人物:任彬,37岁,理财规划师
“以房养老”也叫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倒按揭),简单来说就是有这种意愿的老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由银行或保险公司每月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老人去世时如不赎回,房子将归金融机构所有。“以房养老”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2005年时南京也进行了试点,但反响不大。
中国父母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普遍愿意将房产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或养老院,而不是留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说句大实话,遗产确实也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纽带之一,有很多人担心,如果以房养老推广,家庭关系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以房养老”的适用人群其实并不广泛,哪怕是在该政策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不过只有3%。最符合条件的可能是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他们没有继承等问题。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子的所有权,要冒“没房也没钱”的风险。综上所述,当下,“以房养老”只能作为现行养老机制的一个补充。
观点:你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代表人物:喵城,知乎用户
我想问一下50岁以上的人群:你为自己开养老金账户了吗?你有认真做自己的养老规划吗?可能是在潜意识里,你觉得你的子女该为你养老。就算有多余的钱剩下来,你可能会拿去炒股,创业,而不是做一些正规合理的养老规划。
靠儿女养老可以被理解,因为儿女的照顾有其特殊性,有时候不是钱能代替的。但是养儿防老要建立在子女自愿的基础上,不要对子女搞道德绑架,所以养儿防老的人也要早早存钱准备靠自己。
其二,你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很多人的答案是照顾孩子、带孙子呗,那如果孩子不需要照顾、孙子也不用你带,你的生活还剩下什么?
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爱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了一样可以培养爱好;从前没机会去过的地方,退休了正好可以去走一走;现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你都应该大胆尝试,要知道,好奇心才是永葆青春的秘笈。只有你真正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你才能享受到独立生活的快乐。
很多时候,“老”不仅是生理的老去,更是随之而来的心理的无力感。养儿,不是为了把儿当成养老的工具,而是为了他会给渐渐老去的生活带来牵挂和希望,让老去的自己有被人在乎的“底气”。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而舶来的也未必都是精品。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养儿防老”这个问题,同时避免寻找借口去推脱自己的赡养责任。愿所有人老有所养。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