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在2006年就开始进行音乐互动教学活动的研究,确立“引用多媒体参与艺术互动教学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部,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切实研究在多媒体环境下小学音乐互动教学的课堂模式,致力于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教学模式,使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首先,进行音乐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只有当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也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认真分析现行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是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照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小猪睡觉》一曲十分感兴趣,把这首歌曲列入欣赏教学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导入、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小猪睡觉的憨态可掬,然后欣赏时要求学生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想象出他所描绘的小猪的模样。这样一来,学生都能把他们脑子里的形象用声音表现出来,对歌曲也有了感情,理解更深刻、更生动、更形象。渐渐地,学生爱上音乐。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课下来,在测试的时候,选编一些短小曲调,让他们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绝大多数学生能听音乐并生动讲述自己的感受。
到了中年级,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我国的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名曲,它的音乐极为优美典雅,富有园林美,它从黄昏的江岸听到远处的钟鼓声写起,逐步推开,写出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片箫声消失在夜的寂静中。虽然学生一时还体会不到这么多,但他们的确感受到这首曲子很美很美。逐渐地,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越来越强烈,最后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
1)创造自主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如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断,让学生感觉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然后让他们跟着音乐的变化扮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欣赏到感情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作品后,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区分明显。现在要求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于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例如,以4人或3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此外,在欣赏课中,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也促进个性社会化。
3)创设创造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的理解后,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伴奏谱。
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改变之中,深深地感觉到,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他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全体课题组成员都有信心,始终坚信,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音乐互动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是能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所以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逐步到位的良好环境下,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自身的努力下,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首先,进行音乐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只有当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也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认真分析现行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是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照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小猪睡觉》一曲十分感兴趣,把这首歌曲列入欣赏教学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导入、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小猪睡觉的憨态可掬,然后欣赏时要求学生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想象出他所描绘的小猪的模样。这样一来,学生都能把他们脑子里的形象用声音表现出来,对歌曲也有了感情,理解更深刻、更生动、更形象。渐渐地,学生爱上音乐。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课下来,在测试的时候,选编一些短小曲调,让他们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绝大多数学生能听音乐并生动讲述自己的感受。
到了中年级,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我国的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名曲,它的音乐极为优美典雅,富有园林美,它从黄昏的江岸听到远处的钟鼓声写起,逐步推开,写出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片箫声消失在夜的寂静中。虽然学生一时还体会不到这么多,但他们的确感受到这首曲子很美很美。逐渐地,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越来越强烈,最后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
1)创造自主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如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断,让学生感觉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然后让他们跟着音乐的变化扮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欣赏到感情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作品后,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区分明显。现在要求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于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例如,以4人或3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此外,在欣赏课中,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也促进个性社会化。
3)创设创造性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的理解后,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伴奏谱。
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改变之中,深深地感觉到,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他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全体课题组成员都有信心,始终坚信,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音乐互动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是能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所以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逐步到位的良好环境下,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自身的努力下,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