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日用玻璃生产线配合料系统升级改造探讨

来源 :玻璃搪瓷与眼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纤维万吨池窑拉丝技术已高速发展20余年,现阶段直径9~20μm的玻璃纤维生产线运行效率达97%,甚至更高,很多相关技术非常成熟.但是,目前我国高端日用玻璃生产中所用矿物原料粒度较粗,配合料系统为机械输送、机械混合模式,产品良品率只有75%左右.现将玻璃纤维生产中的配合料系统(玻璃纤维配合料系统采用气力输送、气力混合方式)引入日用玻璃生产中,可明显提高配合料的均匀性,加快配合料的熔化,降低能耗,同时提高玻璃液质量,从而提高良品率.
其他文献
为了定量分析潮白河生态补水过程中的水量损耗规律,确定河道砂石坑的蓄水量和水头演进过程的影响,通过构建MIKE 11水动力学模型,模拟2021年潮白河的生态补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河道分段渗漏量在0.4%/km~9.9%/km的范围内变化,牛栏山橡胶坝上游干流的砂石坑总蓄水量达5 800万m3,牛栏山橡胶坝蓄水量为1 900万m3,向阳闸蓄水量为1 000万m3,砂石坑蓄水量占总渗漏损失的48%,河道渗漏量占总损耗52%,河道渗漏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补水1个月之后河道基坑、牛栏山橡胶坝与向阳闸均有蓄水.
浅山郊野公园位于山区,一般周边无市政取水管线,既有的管网取水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模式并不适用.结合北京市顺义区某浅山郊野公园水影响评价实际案例,根据《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等文件,分析该类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中水资源论证编制要点,为今后类似的浅山郊野公园水影响评价报告中水资源论证编制提供参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如何实现有机统一,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西城区为例,基于ArcGIS平台,绘制了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图.借助调查与实地勘探,评价了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情况.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结合文物保护的空间分布情况,将西城区划分为三类可控分区,分别为文化保护区、建设提升区和生态优化区,并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针对建设目标与区域特点,探索适宜于老城区的海绵城市达标模式,建议设定差异化的考核指标.通过对西城区海绵城市考核模式的综合分析,提出西
以昌平区为例,在计算昌平区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基础上,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将水源地年降水量与水位年变幅作为自变量,地下水开采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二元回归方程,进一步确定昌平区集中水源地的可持续开采量.根据水源地分布、可持续开采量,以及各乡镇的地形高程、供水管网联网情况,昌平区集中供水单元分为新城、东区、南区和西区.以各供水单元为单位,以集中水源的可持续供水量为依据进行水源配置,并根据各供水单元供需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的建议,为昌平区供水规划布局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对坝上地区设施架豆进行滴灌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设施架豆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坝上地区设施架豆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结荚盛期是设施架豆的耗水高峰期,耗水强度为4.11 mm/d,该阶段耗水量占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5.49%;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制度为:幼苗期播种后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150 m3/hm2;抽蔓期灌水周期为5d,灌水定额为75 m3/hm2;花期灌水周期为8d,灌水定额120 m3/hm2;结荚盛期灌水周期为3d,灌水定额为120 m3/hm2.灌溉定额为1
为探究萧太后河马家湾湿地水质不稳定、水环境退化等原因,选取主要污染物BOD5、NH3-N和TP等3个水质因子,以补水量、补水口位置及分流建筑物布设方式为控制因素,应用MIKE21FM搭建流域水动力及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控制措施下河道水体扩散条件、水质变化态势,确定了湿地污染潜在区域和富营养高发区,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可供同类项目设计参考或借鉴.
以锰渣为原材料,加入调质剂制备了五组不同Fe2O3含量的矿棉调质料,对其熔体的高温黏度、高温电阻率、表面张力及冷却后的析晶行为进行研究,探究Fe2O3含量对SiO2-Al2 O3-CaO-MgO系统熔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2 O3含量的增加,熔体的黏度逐渐降低,最佳成纤温度逐渐降低;在1180~1280℃之间,同一温度下调质料的高温电阻率先急剧降低,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电阻率的变化趋于平缓;调质料样品的表面张力呈降低趋势.熔体在最佳成纤温度范围内呈玻璃态,未出现明显析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乡村环境整治备受关注,乡村风貌得以改善.系统地从水利、景观等方面总体把控,可突出村庄特色,保留流失建筑,凸显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永太河穿越通州区永乐店镇小务村中心,是小务村主要排水河道之一.以小务村中心永太河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乡村景观要素在河道设计中的运用,为今后乡村河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综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和面波法等3种物探方法,在2021年潮白河生态补水期(含补水前期)对潮白河右堤梭草村及其上下游段(即15+100-15+440、16+560-16+800(梭草村段)和17+000-17+300段)堤防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春季生态补水初期探测堤段富含水区主要位于堤身以下,生态补水中期堤基富含水区扩大,部分堤段堤身新增富含水区;探测堤段堤身均存在多处不密实区,生态补水期间变化不显著;探测堤段堤基亦存在多处不密实区,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不密实区数量增加、范围明
为评价潮白河补水后淤泥对水体的影响,开展了淤泥污染物分析评价,通过室内动态模拟法模拟补水后淤泥的释放通量,预测补水后淤泥对上覆水的影响和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潮白河淤泥处于重金属清洁状态,而氮磷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除潮6-8点位为轻和中污染级外,其他河段处于氮磷重污染级.动态释放模拟法显示,除潮8点位污染释放量较小外,其他点位在补水后均存在污染物大量释放的情况,且存在水黄的风险,主要为类腐殖质类,建议重点关注补水过程中的水质和颜色变化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