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概述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工具,它产生于民族发展的历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文化的印迹。各个民族由于其在自然环境、发展历程等因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文化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语言,当然也会存在着形态与用法上的差异。
(一)客观环境导致的差异
客观环境,尤其是自然生存环境的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民族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这必然也会体现到语言层面上。就以称呼方法为例,中西方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称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打招呼的一种符号,在英语国家中的一般社交场合下,Mr.、Mrs.、Miss等称呼后面通常加人名,如Mr john,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姓氏后面加先生、女士反而是表示尊重的主要形式。原因就是西方人将直呼其姓视作不礼貌的。
(二)文化渊源导致的差异
东西方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反映到语言中便是有着较大差异性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换句话说,同一种客观事物,由于它在民族间造成的心理感受不同,因而,在语言表现上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意识感知,但这种意识感知存在不同调和性的时候,便会导致截然相反的语言效果。举例而言,“Thank you”是小学英语课文中的高频词组,事实上在英语国家,这也是人们的口头语之一,不论得到谁的帮助或哪种形式的帮助,人们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即使是至亲的父母兄妹也不例外。但在中国,家庭成员间几乎不说“谢谢”,因为在国人看来,“谢谢”会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显得冷漠生疏。至于“Excuse me”之类的英语习惯性用语,在中文中更是难以找到恰当的对应形式,仅能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翻译。
(三)社会习俗导致的差异
社会习俗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征,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等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体现自身文化内涵的传统礼仪与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也会体现到语言层面。比如就隐私而言,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强调隐私,特别是有关个人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都是他们最忌讳询问的事,谈论这些话本题都被视为有失礼貌。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关系紧密,互相依存,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文化自然成为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英语教学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三、西方文化意识在课堂中的引入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即语言学习不能仅仅围绕语言、词汇、语法、句法等知识、技能打转,它还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的学习以及文化背景的学习。语言服务于日常交流,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在学生早期接触这门语言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渗透西方文化,唤醒学生西方文化意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六年级的文化意识分级做了具体的要求,它主要包括七点内容,诸如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了解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节假日。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了一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工作,尝试着将西方文化引入到我们的小学课堂。
(一)立足语言教学,构建跨文化环境
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布置,给小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西方文化氛围。这种跨文化环境的建构,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到了西方文化的内涵,并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于英语的习兴趣。
(二)做好言语交际,训练跨文化思维
英语思维是制约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障碍。英语思维是英语文化的在语言思维层面的体现,缺乏跨文化思维,学生学习的英语始终是中式英语,难以和英语国家的人展开自如的交流。
(三)丰富语篇教学,完善跨文化内涵
阅读不仅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与重要任务,也是他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的重要渠道。在现在通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的语篇阅读都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作为阅读主题的,诸如西方的重要节日、生活习惯、旅游方式等,为学生了解未知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传授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要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进而使其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性所在。为了更好地推进语篇阅读与文化内涵的融合,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作为语篇阅读的导入工具。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师生互动的工作,通过共同阅读,相互提问等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跨文化意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英语教材,将教材中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提炼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当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英语知识教学并不是分离的,它们是一体两面,教师要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语篇教学中,让学生在词汇背诵、句法理解以及与语篇阅读中感受英美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切实提升英语教育的效果。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工具,它产生于民族发展的历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文化的印迹。各个民族由于其在自然环境、发展历程等因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文化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语言,当然也会存在着形态与用法上的差异。
(一)客观环境导致的差异
客观环境,尤其是自然生存环境的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民族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这必然也会体现到语言层面上。就以称呼方法为例,中西方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称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打招呼的一种符号,在英语国家中的一般社交场合下,Mr.、Mrs.、Miss等称呼后面通常加人名,如Mr john,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姓氏后面加先生、女士反而是表示尊重的主要形式。原因就是西方人将直呼其姓视作不礼貌的。
(二)文化渊源导致的差异
东西方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反映到语言中便是有着较大差异性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换句话说,同一种客观事物,由于它在民族间造成的心理感受不同,因而,在语言表现上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意识感知,但这种意识感知存在不同调和性的时候,便会导致截然相反的语言效果。举例而言,“Thank you”是小学英语课文中的高频词组,事实上在英语国家,这也是人们的口头语之一,不论得到谁的帮助或哪种形式的帮助,人们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即使是至亲的父母兄妹也不例外。但在中国,家庭成员间几乎不说“谢谢”,因为在国人看来,“谢谢”会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显得冷漠生疏。至于“Excuse me”之类的英语习惯性用语,在中文中更是难以找到恰当的对应形式,仅能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翻译。
(三)社会习俗导致的差异
社会习俗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征,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等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体现自身文化内涵的传统礼仪与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也会体现到语言层面。比如就隐私而言,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强调隐私,特别是有关个人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都是他们最忌讳询问的事,谈论这些话本题都被视为有失礼貌。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关系紧密,互相依存,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文化自然成为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英语教学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三、西方文化意识在课堂中的引入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即语言学习不能仅仅围绕语言、词汇、语法、句法等知识、技能打转,它还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的学习以及文化背景的学习。语言服务于日常交流,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在学生早期接触这门语言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渗透西方文化,唤醒学生西方文化意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六年级的文化意识分级做了具体的要求,它主要包括七点内容,诸如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了解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节假日。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了一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工作,尝试着将西方文化引入到我们的小学课堂。
(一)立足语言教学,构建跨文化环境
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布置,给小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西方文化氛围。这种跨文化环境的建构,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到了西方文化的内涵,并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于英语的习兴趣。
(二)做好言语交际,训练跨文化思维
英语思维是制约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障碍。英语思维是英语文化的在语言思维层面的体现,缺乏跨文化思维,学生学习的英语始终是中式英语,难以和英语国家的人展开自如的交流。
(三)丰富语篇教学,完善跨文化内涵
阅读不仅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与重要任务,也是他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的重要渠道。在现在通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的语篇阅读都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作为阅读主题的,诸如西方的重要节日、生活习惯、旅游方式等,为学生了解未知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传授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要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进而使其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性所在。为了更好地推进语篇阅读与文化内涵的融合,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作为语篇阅读的导入工具。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师生互动的工作,通过共同阅读,相互提问等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跨文化意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英语教材,将教材中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提炼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当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英语知识教学并不是分离的,它们是一体两面,教师要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语篇教学中,让学生在词汇背诵、句法理解以及与语篇阅读中感受英美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切实提升英语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