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沿淮地区虽然耕地较多、利用率高、降水量充沛,但由于部分地区干旱、灌溉条件较差,不适宜水稻种植,因此大多选择种植旱稻。该文从种子的选择与处理、土地整理和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沿淮旱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沿淮地区;旱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36-02
沿淮地区虽然耕地较多、利用率高、旱地比重占旱作农业区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粮、棉、豆、肉、毛皮和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部分地区干旱、灌溉条件较差,不适宜水稻种植,因此选择种植旱稻。旱稻就是利用抗旱性较强的生理特性进行种植,又被称为陆稻,是水稻的变异型品种。旱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相比不仅需水量少,不需要保持水层和经常浇水,同时产量高,适宜在低洼易涝旱地、丘陵地、缺水稻田种植,具有省水、省时,管理简单、便于操作,人工成本低等特点。笔者作为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旱稻种植经验,现就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品种与品质是保证旱稻种植高产的关键因素,应选择丰产效果好、抗旱性能和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和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良、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在沿淮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中旱209、中旱221、沪旱地150、焦旱1号、绿旱1号等。种子选择要求饱满有光泽、生育期适中在110d、出苗和发芽率高。为促进秧苗发育健壮、整齐,在播种前2~3d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等。首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照射1d,改变种子生长发育速度,然后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苗发芽,水温应控制在40℃、浸泡12h,待种子露白时捞出晾干,然后用多菌灵浸种消毒并清洗干净。如果可以使用包衣拌种技术也可适量选择防病虫害的农药或微肥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使用50%辛硫磷或50%甲基异柳磷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
2 土地整理和播种技术
旱稻适宜栽种在油菜茬、小麦茬或其它水田、缺水稻田、低洼田或有浇灌条件的旱田及幼林地。应选择土壤显酸性、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种植。在播种之前,要将土壤进行深翻整理,一般深耕30cm,翻犁后将土壤整平、细化、抽沟作畦,并施粪肥和复合肥,合理搭配N、P、K,一般每667m2复合肥20kg、尿素8kg、硫酸锌lkg、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25kg。施肥充足后还要浇灌透水,促进早苗、均苗。在深翻堆闷沤置后,合理设置株行距,一般行距20cm,播种深度2cm左右,用种子量根据种子类型不同每667m2用4~6kg,沿淮地区多使用籼型旱稻、粳型旱稻,前者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每667m2 4~5kg,后者的播种量控制在6~7kg。杂交旱稻每667m2 2kg播撒。采用机械播种,效果较好。还应根据土壤的土质特性对用种量进行调整,沙土可适量少用种,黏土可适量多用种。穴播可每穴5~6粒种子,条播可每米播种50粒。播种不宜过深或过浅,否则都会导致出苗率低、分蘖力弱、穗子小、产量低。一般掌握在2cm左右,覆土后压实,部分适宜地区可选择机械化作业。在沿淮地区根据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一般适宜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播种时间越提前对植株丰产效果越好。有条件的地区在播种后可覆盖地膜,改善土壤旱情,缩短生育期。
3 田间管理
旱稻相对水稻来说管理较为简单,旱稻田杂草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杂草是旱稻高产的关键环节。沿淮地区进入雨季时,旱稻正值旺长期,为了确保植株有足够的空间、阳光、肥料等应及时进行杂草清理。旱稻在播种后出芽前使用除草剂氯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喷洒或甲戊灵、丁草胺、旱稻专用除草剂1号等,喷洒时应尽量避免破坏药膜以提高药效;叶片长到2~3叶时,可使用丁恶乳油或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苯达松、敌稗等。在除草的过程中还需要间苗补苗,秧苗3~4叶期进行田间检查,可拔密补稀适度调节苗木密度。旱稻不需要保持水层。根据沿淮地区的降雨量和气候特征一般在正常降雨的年份不需浇灌,如果出现降雨量偏少或降雨期与植株生长阶段不协调时,需要保障3个重要时期的浇灌,如播种后,应浇透底水促进出全苗;播后25d植株进入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为增加穗粒数应各浇水1次。分蘖后如果发现稻株受旱卷叶或萎蔫时应及时补水。孕穗-抽穗阶段为旱稻对水最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和米质的重要时期,水分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产量。在3~4叶期进行一次追肥,以补充氮钾元素为主,每667m2施尿素10kg、钾肥8kg;播种后50~60d,旱稻进入灌浆期,应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在防倒伏方面可通过农艺和化学控制进行预防,农艺主要是采取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应用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等。在诸多的播种方式中,旱稻条播加中耕培土可明显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药剂在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
4 病虫害防治
沿淮地区主要的旱稻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特别是稻曲病多在旱稻抽穗和扬花阶段发生,严重影响产量,稻谷不能食用,造成重大损失。可在抽穗前4~5d用8%井岗·蜡芽菌3009、75%三环唑409和12.5%纹霉清喷洒,出穗初期使用75%肟菌·戊唑醇12mL、75%三环唑409和25%咪鲜胺等进行防治。江淮地区旱稻常见的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需要通过对前茬作物茎秆焚烧杀死虫卵,在播种后使用30%杀虫双+90%杀虫单609或1.8%阿维菌素509+30%杀虫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是使用1.8%阿维菌素+l0%吡虫啉409兑水,或用20%杜邦·康宽+吡虫啉防治。对稻蓟马、稻飞虱发生防治,应在田间螟蛾发生盛期向后推7~8d,用瑞劲特或杀虫双防治;螟虫与稻飞虱混合发生时可用吡单防治;蝼蛄可使用敌百虫加细潮土搅拌均匀后撒在地表或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将充分吸足水分的种子摊开晾至颖壳发白用呋喃丹拌种。
参考文献
[1]刘浩.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新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3):45.
[2]刘浩,张凌.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9):66.
[3]侯玉艳,王永兵.旱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6):77-78. (责编:吴祚云)
关键词:沿淮地区;旱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36-02
沿淮地区虽然耕地较多、利用率高、旱地比重占旱作农业区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粮、棉、豆、肉、毛皮和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部分地区干旱、灌溉条件较差,不适宜水稻种植,因此选择种植旱稻。旱稻就是利用抗旱性较强的生理特性进行种植,又被称为陆稻,是水稻的变异型品种。旱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相比不仅需水量少,不需要保持水层和经常浇水,同时产量高,适宜在低洼易涝旱地、丘陵地、缺水稻田种植,具有省水、省时,管理简单、便于操作,人工成本低等特点。笔者作为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旱稻种植经验,现就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品种与品质是保证旱稻种植高产的关键因素,应选择丰产效果好、抗旱性能和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和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良、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在沿淮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中旱209、中旱221、沪旱地150、焦旱1号、绿旱1号等。种子选择要求饱满有光泽、生育期适中在110d、出苗和发芽率高。为促进秧苗发育健壮、整齐,在播种前2~3d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等。首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照射1d,改变种子生长发育速度,然后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苗发芽,水温应控制在40℃、浸泡12h,待种子露白时捞出晾干,然后用多菌灵浸种消毒并清洗干净。如果可以使用包衣拌种技术也可适量选择防病虫害的农药或微肥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使用50%辛硫磷或50%甲基异柳磷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
2 土地整理和播种技术
旱稻适宜栽种在油菜茬、小麦茬或其它水田、缺水稻田、低洼田或有浇灌条件的旱田及幼林地。应选择土壤显酸性、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种植。在播种之前,要将土壤进行深翻整理,一般深耕30cm,翻犁后将土壤整平、细化、抽沟作畦,并施粪肥和复合肥,合理搭配N、P、K,一般每667m2复合肥20kg、尿素8kg、硫酸锌lkg、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25kg。施肥充足后还要浇灌透水,促进早苗、均苗。在深翻堆闷沤置后,合理设置株行距,一般行距20cm,播种深度2cm左右,用种子量根据种子类型不同每667m2用4~6kg,沿淮地区多使用籼型旱稻、粳型旱稻,前者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每667m2 4~5kg,后者的播种量控制在6~7kg。杂交旱稻每667m2 2kg播撒。采用机械播种,效果较好。还应根据土壤的土质特性对用种量进行调整,沙土可适量少用种,黏土可适量多用种。穴播可每穴5~6粒种子,条播可每米播种50粒。播种不宜过深或过浅,否则都会导致出苗率低、分蘖力弱、穗子小、产量低。一般掌握在2cm左右,覆土后压实,部分适宜地区可选择机械化作业。在沿淮地区根据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一般适宜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播种时间越提前对植株丰产效果越好。有条件的地区在播种后可覆盖地膜,改善土壤旱情,缩短生育期。
3 田间管理
旱稻相对水稻来说管理较为简单,旱稻田杂草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杂草是旱稻高产的关键环节。沿淮地区进入雨季时,旱稻正值旺长期,为了确保植株有足够的空间、阳光、肥料等应及时进行杂草清理。旱稻在播种后出芽前使用除草剂氯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喷洒或甲戊灵、丁草胺、旱稻专用除草剂1号等,喷洒时应尽量避免破坏药膜以提高药效;叶片长到2~3叶时,可使用丁恶乳油或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苯达松、敌稗等。在除草的过程中还需要间苗补苗,秧苗3~4叶期进行田间检查,可拔密补稀适度调节苗木密度。旱稻不需要保持水层。根据沿淮地区的降雨量和气候特征一般在正常降雨的年份不需浇灌,如果出现降雨量偏少或降雨期与植株生长阶段不协调时,需要保障3个重要时期的浇灌,如播种后,应浇透底水促进出全苗;播后25d植株进入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为增加穗粒数应各浇水1次。分蘖后如果发现稻株受旱卷叶或萎蔫时应及时补水。孕穗-抽穗阶段为旱稻对水最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和米质的重要时期,水分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产量。在3~4叶期进行一次追肥,以补充氮钾元素为主,每667m2施尿素10kg、钾肥8kg;播种后50~60d,旱稻进入灌浆期,应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在防倒伏方面可通过农艺和化学控制进行预防,农艺主要是采取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应用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等。在诸多的播种方式中,旱稻条播加中耕培土可明显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药剂在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
4 病虫害防治
沿淮地区主要的旱稻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特别是稻曲病多在旱稻抽穗和扬花阶段发生,严重影响产量,稻谷不能食用,造成重大损失。可在抽穗前4~5d用8%井岗·蜡芽菌3009、75%三环唑409和12.5%纹霉清喷洒,出穗初期使用75%肟菌·戊唑醇12mL、75%三环唑409和25%咪鲜胺等进行防治。江淮地区旱稻常见的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需要通过对前茬作物茎秆焚烧杀死虫卵,在播种后使用30%杀虫双+90%杀虫单609或1.8%阿维菌素509+30%杀虫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是使用1.8%阿维菌素+l0%吡虫啉409兑水,或用20%杜邦·康宽+吡虫啉防治。对稻蓟马、稻飞虱发生防治,应在田间螟蛾发生盛期向后推7~8d,用瑞劲特或杀虫双防治;螟虫与稻飞虱混合发生时可用吡单防治;蝼蛄可使用敌百虫加细潮土搅拌均匀后撒在地表或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将充分吸足水分的种子摊开晾至颖壳发白用呋喃丹拌种。
参考文献
[1]刘浩.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新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3):45.
[2]刘浩,张凌.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9):66.
[3]侯玉艳,王永兵.旱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6):77-78.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