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这也是全体教师一致追求的目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本文初探了具体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评价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国科学家雅思贝尔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处于叛逆期,他们往往容易自我封闭,容易自我伪装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让他人看透自己。这种思想上的防御性对教师更明显。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善意地去信任和理解学生,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学极为重要。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排除他们学习的苦闷,让学生接受物理,爱上物理。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对学习的正面反馈,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的愿望,从而避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只有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从心里接受物理学习,才能够使物理教学有进一步的探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与魅力。从根本上说,如果一个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很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程。要让学生觉得一个教师好,教师不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还更应该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减少了关怀,这也就是学生们经常说到的偏心。教师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内心深处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班里的所有学生,不按成绩对学生能力进行划分,并处于自始至终的动态当中,为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态度、学习习惯等,而其中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互动,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觉得轻松愉快,这势必会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感,为兴趣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而导入环节的设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导入环节设计得科学合理,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活动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等,这样的导入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大多被当作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到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当然不能称之为有效课堂。
为了实现有效课堂目标,教师一定要打破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物理课堂上,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一个个的探究合作小组,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者话题,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究的中心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不会再被桎梏于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下,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四、做好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验证物理理论知识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基本手段,是检验和得出正确物理结论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相应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个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趣味性高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光在彩色玻璃中的折射、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折射现象。再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在水面放入各类不同密度的纸船、砝码、木块等,让学生感受各类物体的浮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这些实验,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五、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正能量
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也说明教师的教,归根到底还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关注学生,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正能量。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演算,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并且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小组长收集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道题,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大为增长,探索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凸显,同时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有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效教学目标也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综合目标。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然后才能以此为依据对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适当改进或突破。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评价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国科学家雅思贝尔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处于叛逆期,他们往往容易自我封闭,容易自我伪装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让他人看透自己。这种思想上的防御性对教师更明显。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善意地去信任和理解学生,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学极为重要。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排除他们学习的苦闷,让学生接受物理,爱上物理。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对学习的正面反馈,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的愿望,从而避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只有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从心里接受物理学习,才能够使物理教学有进一步的探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与魅力。从根本上说,如果一个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很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程。要让学生觉得一个教师好,教师不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还更应该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减少了关怀,这也就是学生们经常说到的偏心。教师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内心深处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班里的所有学生,不按成绩对学生能力进行划分,并处于自始至终的动态当中,为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态度、学习习惯等,而其中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互动,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觉得轻松愉快,这势必会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感,为兴趣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而导入环节的设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导入环节设计得科学合理,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活动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等,这样的导入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大多被当作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到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当然不能称之为有效课堂。
为了实现有效课堂目标,教师一定要打破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物理课堂上,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一个个的探究合作小组,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者话题,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究的中心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不会再被桎梏于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下,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四、做好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验证物理理论知识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基本手段,是检验和得出正确物理结论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相应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个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趣味性高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光在彩色玻璃中的折射、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折射现象。再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在水面放入各类不同密度的纸船、砝码、木块等,让学生感受各类物体的浮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这些实验,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五、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正能量
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也说明教师的教,归根到底还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关注学生,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正能量。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演算,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并且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小组长收集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道题,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大为增长,探索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凸显,同时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有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效教学目标也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综合目标。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然后才能以此为依据对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适当改进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