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我国的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期,并且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的心理存在较大差距,心理亚健康问题突出。所以,强化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研究,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校生心理现状分析
1.存在自卑与自负心理,认识问题简单
在技工学校读书的学生,文化程度整体都比较低,在学习上也有很多困难,学习中感受不到乐趣,相反出现了厌学、自卑的心理。他们将以前学习上失败的思想带进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将自己圈起来不和同学和老师交流。同时,他们的自我心理又特别强,有时候甚至会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看待问题片面,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解决。有时候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之下,就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随波逐流,不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能力。针对存在这种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实行美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育。
2.渴望被尊重,爱走极端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老师的关注程度比较低,虽然现在已经是技校的学生,但是以前遭遇的失败和挫折使得他们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虽然,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当中内心渴望别人尊重,但是这种尊严又不会轻易找回,在努力的过程中使得他们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暴自弃在失败中不能自拔。
3.成绩不好,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技校学生都是免试进来的,使得技校招收学生的文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都比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听不懂,学生在上课时精神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甚至上课睡觉的现象,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其他学生,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技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1.尊重学生心理,探寻学生心理需求
技校学生虽然是在初中学业竞争失败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享有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要构建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因此,要求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思想交流、进行调查、听取意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
在技工学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兴奋大脑、开发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紧随老师的授课步伐接受知识,最后将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老师要经常采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教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课时的神色、口音、声调、表情、动作等,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在较好的状态,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没有压力的心理状态。
3.规范主体行为,充分掌握课堂教学
技校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同学之间的经历、思想都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在一节课堂上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在上课过程中吵闹、不合作、睡觉、刁难老师和老师对着干等,这些现象都是上课过程中展现出来阻碍积极学习的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要求老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影响正常上课,对于一些课堂影响较小的事件,不宜在课堂上进行直接批评教育,就放在课后处理。
4.加强引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情绪
自尊是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的关键,积极的心理就是学生每天可以在校园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患得患失是阻碍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绊脚石。熟话说:"太阳东升西落,高兴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所以面对事情的态度乐观一些,心里舒坦了,人也就舒坦了。"因此,定期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例如举办一些"我爱我,放飞理想、规划人生"、"乐观心态小智囊--让快乐奔跑"、"感恩、宽容、乐观"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真实的体味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培养乐观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校园中能够抬头挺胸的生活。
三、总结
总之,对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了,而且很重要,它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老师不仅要注重给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组建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新梅.浅谈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0):122-123.
[2]张凤斌,王文帅.技校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探讨[J].吉林:南北桥,2012(5):17.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我国的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期,并且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的心理存在较大差距,心理亚健康问题突出。所以,强化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研究,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校生心理现状分析
1.存在自卑与自负心理,认识问题简单
在技工学校读书的学生,文化程度整体都比较低,在学习上也有很多困难,学习中感受不到乐趣,相反出现了厌学、自卑的心理。他们将以前学习上失败的思想带进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将自己圈起来不和同学和老师交流。同时,他们的自我心理又特别强,有时候甚至会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看待问题片面,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解决。有时候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之下,就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随波逐流,不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能力。针对存在这种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实行美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育。
2.渴望被尊重,爱走极端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老师的关注程度比较低,虽然现在已经是技校的学生,但是以前遭遇的失败和挫折使得他们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虽然,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当中内心渴望别人尊重,但是这种尊严又不会轻易找回,在努力的过程中使得他们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暴自弃在失败中不能自拔。
3.成绩不好,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技校学生都是免试进来的,使得技校招收学生的文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都比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听不懂,学生在上课时精神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甚至上课睡觉的现象,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其他学生,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技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1.尊重学生心理,探寻学生心理需求
技校学生虽然是在初中学业竞争失败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享有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要构建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因此,要求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思想交流、进行调查、听取意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
在技工学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兴奋大脑、开发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紧随老师的授课步伐接受知识,最后将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老师要经常采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教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课时的神色、口音、声调、表情、动作等,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在较好的状态,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没有压力的心理状态。
3.规范主体行为,充分掌握课堂教学
技校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同学之间的经历、思想都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在一节课堂上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在上课过程中吵闹、不合作、睡觉、刁难老师和老师对着干等,这些现象都是上课过程中展现出来阻碍积极学习的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要求老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影响正常上课,对于一些课堂影响较小的事件,不宜在课堂上进行直接批评教育,就放在课后处理。
4.加强引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情绪
自尊是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的关键,积极的心理就是学生每天可以在校园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患得患失是阻碍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绊脚石。熟话说:"太阳东升西落,高兴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所以面对事情的态度乐观一些,心里舒坦了,人也就舒坦了。"因此,定期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例如举办一些"我爱我,放飞理想、规划人生"、"乐观心态小智囊--让快乐奔跑"、"感恩、宽容、乐观"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真实的体味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培养乐观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校园中能够抬头挺胸的生活。
三、总结
总之,对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了,而且很重要,它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老师不仅要注重给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组建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新梅.浅谈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0):122-123.
[2]张凤斌,王文帅.技校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探讨[J].吉林:南北桥,20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