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汽车维修配件管理,实施改善策略应该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对市场活动和信息资源的统筹性能,以实现物流整体供应链中的基础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之间协调统一的关系。本文在综合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件管理提出以下改善策略,希望能对零配件经销商和维修企业的配件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1.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维修配件周转库
配件周转库是配件供应商与维修企业之间的桥梁,是配件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对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配件周转库,能够大大降低订单响应时间。在库存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化经营还可以快速实现向周围周转库调拨备件的功能。信息资源的整合功能,间接降低了实际库存,同时也对维修企业的配件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库存周转库,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能力的关键,而实现物流资源合理化首先要做到信息化,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及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方式,需要通过专业的网络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实现配件分类、整理、配送、跟踪和反馈等物流活动。如此才能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运作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央仓库与周转库之间应建立一种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实现配件需求与供给信息的远程共享。一旦出现配件周转库缺少某种配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中央仓库发出订单申请,从而有效缩短订货响应时间和交货周期,使客户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周转库需采取多层次的运作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3)物流模式
从供应链理论分析我国汽车维修配件物流的实际情况,应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具备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及信息网络化等特点,相比较而言,其管理经验和物流技术更为成熟,服务更为专业和高效。此外,选择第三方物流还能为企业节省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面对区域性经营风险时,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因基础设施投资过大而无法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契约形势参与到供应链中,实际上为合同关系,因此在此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可靠性更高,更易于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形成同盟,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前提条件
建立配件周转库需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做到企业管理科学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件周转库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物流配送机构,为了有效发挥周转库的作用,实现企业及客户的利益双赢,必须采取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其次,要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团队的组织结构必须合理,既要有善于组织和管理的决策人员,也要有具备专业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技术人员,还要有兼具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物流服务人员。团队成员应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最后,还要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制定合理决策并贯彻执行,在面对市场的复杂变化及消费者的高要求时才能迅速做出反应。
2.实行电子商务的常备库存模式
维修所需配件的库存管理是维修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常来说,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可达7000~9000个,而维修企业为了向车主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常用配件,以便在维修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零部件。在新车型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维修企业的配件库存量也在飞速膨胀,使得库存管理更为困难。而常备库存模式是通过以往的经营业绩来制定常备件种类及数量的管理模式。目前,配件库存所采用的"ABC分类管理”等策略,均强调控制不同流速零部件的采购批量,但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所起到的作用仍不明显。一方面,这种管理策略使得慢速流动配件(消耗量低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少,在与供应商或代理商进行价格谈判时常处于被动,即使维修企业对于每种慢速流动配件的库存数量仅为1,也还是会大大降低资金使用率。而且,由于此类配件的消耗速度极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配件损坏、报废等状况。另一方面,快速流动配件(消耗量大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大,而此类配件多为易损件,车主往往期望能够快速完成维修保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常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维修配件物流,由于实现了信息平台共享以及系统化分析,使得针对库存数量的统计以及库存项目的选择更加方便、及时和准确。通过分析配件库的即时供应率,能够间接衡量客户对配件供应的满意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化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维修企业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高效传递,从而为编制配件需求预算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维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化功能对以往的销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合理的库存项目以及仓储数量,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
众所周知,配件经销商和维修企业均以及时为客户提供配件需求服务为营运目的。然而,要完全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配件库存量将是巨大的,无论从仓储空间、人力资源或资金等方面考虑都很难实现。因此,以最低的支出来满足客户的配件需求,是目前的发展目标。企业一方面要降低库存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营运效率,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努力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可结合近期备件的销售情况以及资金状况,制定出标准库存流动速度,发现某类型的配件流速高于这一标准时,则应考虑常备。
(2)减少供应链整体库存数量
通过制定标准库存流动速度,能够有效减少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实行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配件供应效率、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仓储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根本为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保证及时供应、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销售遗漏及优化库存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3)设定常备库存基准
由于维修配件在实际需求时间上不连续,需求预测较难把握。各种零件在需求流速、规格、数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对以往的销售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及统计分析,对不同流速的配件是否需要常备做出判断,并设定常备库存基准。
总之,汽车配件品种及数量众多,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配件库存控制的精细化,有利于配件制造商及时了解配件的需求情况,从满足客户需求和优化配件物流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配件生产与订购计划。汽车销售走势、使用率和失效率等的预测是否合理,对配件库存管理影响很大,在实际应用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避免配件库存数量出现严重偏差,造成成本上升或配件响应不及时。
1.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维修配件周转库
配件周转库是配件供应商与维修企业之间的桥梁,是配件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对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配件周转库,能够大大降低订单响应时间。在库存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化经营还可以快速实现向周围周转库调拨备件的功能。信息资源的整合功能,间接降低了实际库存,同时也对维修企业的配件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库存周转库,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能力的关键,而实现物流资源合理化首先要做到信息化,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及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方式,需要通过专业的网络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实现配件分类、整理、配送、跟踪和反馈等物流活动。如此才能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运作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央仓库与周转库之间应建立一种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实现配件需求与供给信息的远程共享。一旦出现配件周转库缺少某种配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中央仓库发出订单申请,从而有效缩短订货响应时间和交货周期,使客户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周转库需采取多层次的运作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3)物流模式
从供应链理论分析我国汽车维修配件物流的实际情况,应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具备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及信息网络化等特点,相比较而言,其管理经验和物流技术更为成熟,服务更为专业和高效。此外,选择第三方物流还能为企业节省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面对区域性经营风险时,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因基础设施投资过大而无法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契约形势参与到供应链中,实际上为合同关系,因此在此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可靠性更高,更易于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形成同盟,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前提条件
建立配件周转库需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做到企业管理科学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件周转库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物流配送机构,为了有效发挥周转库的作用,实现企业及客户的利益双赢,必须采取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其次,要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团队的组织结构必须合理,既要有善于组织和管理的决策人员,也要有具备专业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技术人员,还要有兼具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物流服务人员。团队成员应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最后,还要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制定合理决策并贯彻执行,在面对市场的复杂变化及消费者的高要求时才能迅速做出反应。
2.实行电子商务的常备库存模式
维修所需配件的库存管理是维修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常来说,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可达7000~9000个,而维修企业为了向车主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常用配件,以便在维修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零部件。在新车型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维修企业的配件库存量也在飞速膨胀,使得库存管理更为困难。而常备库存模式是通过以往的经营业绩来制定常备件种类及数量的管理模式。目前,配件库存所采用的"ABC分类管理”等策略,均强调控制不同流速零部件的采购批量,但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所起到的作用仍不明显。一方面,这种管理策略使得慢速流动配件(消耗量低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少,在与供应商或代理商进行价格谈判时常处于被动,即使维修企业对于每种慢速流动配件的库存数量仅为1,也还是会大大降低资金使用率。而且,由于此类配件的消耗速度极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配件损坏、报废等状况。另一方面,快速流动配件(消耗量大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大,而此类配件多为易损件,车主往往期望能够快速完成维修保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常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维修配件物流,由于实现了信息平台共享以及系统化分析,使得针对库存数量的统计以及库存项目的选择更加方便、及时和准确。通过分析配件库的即时供应率,能够间接衡量客户对配件供应的满意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化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维修企业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高效传递,从而为编制配件需求预算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维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化功能对以往的销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合理的库存项目以及仓储数量,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
众所周知,配件经销商和维修企业均以及时为客户提供配件需求服务为营运目的。然而,要完全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配件库存量将是巨大的,无论从仓储空间、人力资源或资金等方面考虑都很难实现。因此,以最低的支出来满足客户的配件需求,是目前的发展目标。企业一方面要降低库存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营运效率,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努力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可结合近期备件的销售情况以及资金状况,制定出标准库存流动速度,发现某类型的配件流速高于这一标准时,则应考虑常备。
(2)减少供应链整体库存数量
通过制定标准库存流动速度,能够有效减少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实行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配件供应效率、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仓储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根本为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保证及时供应、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销售遗漏及优化库存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3)设定常备库存基准
由于维修配件在实际需求时间上不连续,需求预测较难把握。各种零件在需求流速、规格、数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对以往的销售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及统计分析,对不同流速的配件是否需要常备做出判断,并设定常备库存基准。
总之,汽车配件品种及数量众多,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配件库存控制的精细化,有利于配件制造商及时了解配件的需求情况,从满足客户需求和优化配件物流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配件生产与订购计划。汽车销售走势、使用率和失效率等的预测是否合理,对配件库存管理影响很大,在实际应用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避免配件库存数量出现严重偏差,造成成本上升或配件响应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