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本我·他者--解读《送你一朵小红花》主人公的自我建构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rtless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讲述了自闭且“丧”的韦一航被乐观积极的马小远所感染并且打开封闭内心世界,两人携手积极对抗脑癌的故事,直观、灵动地呈现出残酷生活之下的点滴温暖。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镜像对比开始人物形象的建构,不仅折射群体的特殊性,也体现了导演对边缘人物的人文关怀和理解,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切入,向观众呈现男主人公韦一航在“他者”影响下,从初期的身份焦虑到完成自我建构和自我身份确认的曲折过程。
其他文献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的形态特征,可以追溯“抗日神剧”的源头与雏形。1949年之后,“十七年”时期的抗日题材电影在继承抗战电影形态的基础上,演变出“抗日神剧”中单调而丑陋的汉奸与日本士兵形象。新世纪之后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汲取了同时期该题材电影的喜剧化元素,在“泛娱乐化”的催生之下,发展出了“抗日神剧”
千百年来,关于姜子牙故事在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中均有记载;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成为20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对明代小说《封神演义》、1990版电视剧《封神榜》和2020年电影《姜子牙》这三个文本中所呈现的姜子牙故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艺术媒介中姜子牙故事叙述的艺术规律与审美要求;进而着重分析以姜子牙为众神之长的封神宇宙的空间建构;最后回归中国古代常用的文艺批评方法,用传统文化解读姜子牙故事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所蕴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