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野性与文明野性的图腾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是神圣伟大的,生活在这万能自然之神的庇护下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变自然,就只有适应自然。”导演让·雅克·阿诺历时七年筹备这部电影,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把观众带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回归本心,看人与狼和自然的冲突,感悟生命的魅力。高水平的视听语言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将草原的辽阔和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专业的拍摄和独特的视角,将文明中的贪婪野性以及狼群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展现在荧屏之上,突出了人性与野性的冲击,给人以深刻的反思,为人类文明敲响警钟。
  关键词:自然野性 文明野性 《狼图腾》
  影片《狼图腾》着重表现了在大自然固有的规律下人与狼的和谐共存,能够芥子须弥,通过人性与兽性的对比,将狼群与人群的活动对立,在激化双方矛盾的同时,让人更容易看清野性与文明的碰撞。当人类侵入了狼的生存空间时,它们只能发出苍白无声的愤怒,而人类却因此变本加厉地伤害和索取,冠冕堂皇地说一切为了文明。在他们所谓的文明中,一切的获得都是在用卑劣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无所顾忌;一切的毁灭都是在用自私的借口铲除自己的阻碍而不知廉耻。当看到那一颗颗射向狼群的子弹,似乎看到了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善良和悲悯正在消失殆尽,面对利益,人类所蕴藏的兽性就彻底爆发,如此,在那些追逐者、猎杀者笑着的、疯狂的嘴角和眉梢,显露出来的都是带着杀戮的疯狂的灵魂。
  处在人性与野性这两种力量之间的是一人一狼,男主人公陈阵是文明社会的代表,却被腾格里的野性所征服,迷上了野性的力量:在对他的神态、动作细节进行拍摄时,对于草原、狼由敬畏到痴迷都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小狼是野性的代表,却在出生后成了被文明驯化的试验品。一面是它们生来就有的性格,一面是后天环境的历练与改变,最终,失去了一半野性的小狼回到了属于它的大自然中,热爱着草原的陈阵也终将回归到文明社会的所在。而在陈阵心里,大概会更怀念那个充满了回忆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野性远远比人类社会中披着文明外衣的野性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在那里还有自然的法则可以遵循,神圣的杀戮比利益的杀戮高尚得多。
  影片中另一重要的关注点——狼,扮演着最刚烈、最野性的角色。导演给它们的特写远景镜头之多,意在强烈刻画其身上那种天然的兽性和血腥。只有让狼群这种鲜明的特点不断地突出和放大才能从侧面将人类的贪婪和虚伪表现得更加真实。比如在狼逐的远景中,满眼的黄沙飞雪将气氛渲染到极致,人们的惧怕和死亡都在情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狼捕猎时的杀气腾腾,狼的思考、停驻和踱步……镜头的灵活运用不仅让场景变得宏大,也让情绪跟随情感表达跌宕起伏。狼性是兽性的代表,它们对自然仍怀揣着敬畏;人类有着善良美好的心性,却做着毁灭的暴行。这难道不能引人深思吗?
  像汉族人对龙的崇拜一样,蒙古族人对狼的敬畏也同样神圣。影片的开头和杀狼崽的情节都能体现出蒙古族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无须赘言,他们是有野性的,他们的野性能够与人性共通共生,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比如为狼留下开春所必需的黄羊和竭力保存那一片净土。这让人想到了“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他们不仅为了那群充满野性的狼的生存,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孙能够在这片人狼共存的土地上继续快乐单纯地生活下去。他们好像天生就有一份野性在骨子里,与陈阵初来时对狼的恐惧不同,他们对狼有平等甚至敬佩的态度,这就是文明社会中的人群与他们的区别,也正是这一点区别,才导致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灾难,可悲的是当狼群终于将愤怒发泄出来时,“文明世界”的人类却咬定野蛮的是狼群和蒙古人。
  电影《狼图腾》中大场面的运用不禁让观众叹为观止。在苍茫的天空与辽阔的大地之间,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缓缓地向前移动,在草原的对比下也显得极为渺小,再加上蓝天白云的相互映衬,一股原始苍莽的气息扑面而来,让长期处于工业文明下的观众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感受到了那股来自大草原的淳朴。当陈阵乘车初次来到大草原时,导演就利用大远景来凸显草原的广袤无垠与和谐美好,并让观众对大草原产生一种遐想,仿若自己已处身于这美丽的草原天堂。当陈阵骑马到达山顶向下望去时,导演又用大远景为观众展现出崎岖弯折的地形和沟壑不平的山川,夕阳的光所照射不到的那片山沟给观众营造了一种阴森险恶的感觉,也预示着陈阵将在那里遭遇危险。广阔的视野、高耸的山川都给观众以神秘,更凸显大草原的恢宏大气之意。而当导演为观众展现狼捕猎黄羊的场景时,再次运用大远景加上俯拍,将狼有谋略、有计划的捕捉队形很好地表现出来,也将那种千军万马奔腾的宏大气势完美地表达了出来,与这一场景相似的还有狼追军马的一幕,马的狂奔,狼的追赶,不断响起的马蹄声震耳欲聋,此外这处又加上特写镜头拍摄的无数马蹄掠过,更显马的慌乱和狼的凶猛。陈阵大都被采用平行和仰拍镜头,来反映导演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而在以主人为首的负面角色上大都采用了俯拍镜头,代表了導演对其一种明确的鄙夷与不屑态度。这些特写镜头与大远景相互映衬穿插其中,更加丰富了影片内容,凸显了应有的人物角色的形象,令影片大气恢宏之意更添几分!
  片中的大远景在拍摄时多运用对角线式构图,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显示出连绵起伏的山坡,而在这些山坡上常常有着一条或两条崎岖弯折的小路,为原本观众印象中一片平原的大草原重新定义了新的认识。就如陈阵初次到来时,他所坐的车子缓缓地爬向山顶,那小路就像矩形中的对角线,为画面制造出层次感。片中还运用椭圆形构图来充分表现狼被激怒后的愤怒,表现狼图腾所具有的血气、团结与反抗精神。黑夜之中,狼站在最醒目的石头上,位居画面中间,背景是深蓝色、凄冷的黑夜,抬头一声长长的嚎叫,似在谴责人类的罪恶,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凸显得更加激烈,更加强调突出了狼的内心感受,也调动了观众情绪。而色彩的变化与故事中狼群内心变化的明暗连接起来。影片中大部分以绿色调为主,这时的草原显得安静而祥和,羊群悠闲地吃着草,狼群也不会突然展开杀戮,此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当秋天到来时,绿草逐渐枯萎直至变为灰白,似象征生命也逐渐失去了色彩,就在这样的情境下,狼群也开始了追捕活动,一场血腥的猎杀就此展开。冬天的来临让大地变成了一片白雪皑皑,愚蠢的人类为一己私欲将狼群埋在雪地中的黄羊偷偷拉走,甚至有更为贪心的人类一只羊也不为狼群留下,凸显了人类利欲熏心的罪恶。白色本应是最圣洁、最单纯而美好的颜色,象征纯洁与奉献,但即便是这一片无边的皑皑白雪也掩盖不住人类无尽的贪欲,因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对比。也因此愤怒的狼群再也按捺不住开始选择报复,自然与文明开始发生激烈的冲突。白色的雪地被殷红的鲜血所浸染,一场反对欲望的报复杀戮就此展开。正是这色彩随狼群故事的不断变幻,也将观众的情绪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加投入到影片的剧情之中,细细体味着狼的血气和与人类对抗的反抗精神,与狼“共舞”,享受这场狼的视听精神盛宴。
其他文献
摘要:贾雨村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塑造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从一个读书仕进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演变为封建官场见风使舵利欲熏心的腐败官吏的典型,在功名利禄的诱导下,贾雨村磨砺心志,沉浮宦海,最终为达到个人目的趋炎附势,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所以贾雨村这一形象对现实有警示意义。  关键词:人物塑造 贾雨村 仕进与蜕变  中国古典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座雄伟的山脉,《红楼梦》是山脉中的最高
期刊
摘 要:关于如何评价王朔及其小说创作,学术界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化的倾向。除了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之外,王朔小说创作中本身所具有的“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也是这种两极化倾向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处于王朔创作转折点的小说《看上去很美》为切入点,来具体探讨为什么我们认为王朔的小说中贯穿着这样一种“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以及这一悖论背后自我认同的危机,并以此试图对王朔20世纪90年代精神危机的爆发以及后期创
期刊
摘 要:姜文虽然只导演过五部电影,但每部影片都各有风格。电影中的故事总发生在独特的历史时期,他用个人化的方式突出男性。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出于男性审美眼光下,并伴随着色情或粗俗的台词。本文以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屈从于性别叙事的女性形象在男性中心色彩之外所折射的个人、性别和阶级革命等方面更丰富的含义,分析姜文的电影对青春、历史、政治的反思,及其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阿甘正传》作为美国最经典的电影之一,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生活哲理,其中随处可见的幽默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历年来很多学者对其文化精神方面有所研究,但对其言语幽默方面却鲜有涉猎。笔者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具体实例,探讨汉译过程中幽默言语如何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即翻译策略,以期为电影幽默分析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目的论 幽默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影片Forrest Gump,译名
期刊
摘 要:教改名师很困惑:语文教学怎么了!很苦闷: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学生活。渴望挣脱模式的枷锁。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一家教学科研机构,历代无数作家以其作品铸就了独树一帜的华夏文化,以他们的人品充实了中华文明呼之欲出的鲜活形象。其求学方法是以文为本,反复诵读。用心研读经典文学,可以驱恶扬善,提高素养,升华境界,净化灵魂。语言乃至文学,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能玩虚的,耍花样。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期刊
摘 要:《奇怪的星期五》中一块神奇的饼干让母女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格式塔流派的空椅子技术就如神奇的饼干,在角色扮演中让苔丝和安娜进行换位思考,从而重塑母女关系。  关键词:隔阂 关系重塑 空椅子技术  《奇怪的星期五》讲述了单身母亲苔丝和女儿安娜频繁发生冲突时,一块幸运饼干神奇地让母女二人交换了身体。迫于种种现实的压力,她们努力地扮演着对方的角色,经历了愤怒、惊讶后,她们终于理解了对方并重新做回了自
期刊
摘 要:卞之琳的两篇短篇小说《石门阵》和《红裤子》凸显出了单纯乐观的主题,小说内容简单不复杂,所流露出的乐观情绪也是高涨而鲜明。卞之琳对党的信任以及对战争的关注点使这两篇小说具有了微妙的戏剧性、独特的趣味儿,成了游击“传奇”小说。《石门阵》的关注点在于王木匠的“手”,《红裤子》则关注“红裤子”的流动变迁。卞之琳所有的小说都是经过了精心安排,而这两篇洋溢着单纯乐观主题的小说成为其小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
期刊
摘 要:叶广岑的家族小说巧妙地将近代风云变幻的百年历史融入一个家族的兴衰之中,从清朝没落贵族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衰落式微的景象,更细致地描绘出那些只会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是如何在时代的裹挟中踉跄前行。不难看出,皇族身份对叶广岑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切身经历的那些体验也为其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追本溯源,叶广岑京味家族小说的根本出发点正是她对于整个家族文化的深刻批判与无限眷恋。  关键词:叶广岑 皇
期刊
摘 要:通读迟子建短篇小说集《雪窗帘》,可以发现,她以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视域。首先,每一篇作品都有着对女性角色的关注,表现她以女性写女性的独特之处;其次,小说集中多篇作品都对大自然的美进行了较多的书写,比如动物、雪、草、花等,同时在对自然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她还较多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试图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最后,迟子建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结,较多篇目都通过儿童视角对小时候的乡村图景、
期刊
摘 要:《岁月沉沙》三部曲是罗兰的散文体传记。罗兰以真切琐碎的个体经历为基础,為过往的大时代做了一个生动注脚,且以民间视野弥补了官方正史之不足;罗兰发掘生命碎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展示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关键词:罗兰 传记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转化  罗兰是台湾著名作家。20世纪90年代,大陆曾刊行她的散文集《罗兰小语》等作品,一时洛阳纸贵。罗兰性情洒脱,那些睿智通达的人生智慧成为不少青年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