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国计量学院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一志愿报考情况、录取考生来源情况、考生性别及年龄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研究生生源不佳的原因,介绍了改善生源质量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
作者简介:张卫东(1968-),男,山西大同人,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5.6万人,至2010年已达53.4万人。研究生扩招无疑给地方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给地方院校的研究招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1]本文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分析来研究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并介绍为我校改善生源质量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方面的数据
1.招生人数
如表1所示,我校2004年开始自主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27名发展到2010年的311名,七年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10倍。其中,2005年~2007年为招生规模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70%,2007年达到最高峰,增幅达92%,2008年之后增幅回落。从学科分布看,我校招收研究生的科目中工科占到60%以上,理科将近20%。
2.一志愿考生报考及录取情况
由于地方院校的影响力有限,加之我校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把去更好的学校读研作为首选,因此我校一志愿考生主要由本校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本科生,其他省、市属本科院校本科生、自考本科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构成,其中本校考生占绝大多数,平均比例达89%。如表2所示,2004年~2008年,我校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百分比)一直在16%以下,只有2009年和2010年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达到25%左右,说明我校一志愿考生整体素质欠佳。另外,2004年~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一志愿报考人数在200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对照表1,从一志愿录取人数与总录取人数比率看,只有2007年达到47%,其他年份均低于40%,平均起来每年有超过60%的招生名额需要靠调剂录取完成,计划招生数量增加与生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3.录取考生来源情况
如表3所示,我校录取的考生中本校生源比例相对较高,平均占5成左右。从考生毕业时间和学历结构看,应届生和本科学历考生占绝大多数。
4.录取考生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整体来看,我校研究生男女比例基本保持稳定,除2005年男女生比例超过2∶1外,其他一般在1.3∶1附近波动。根据表4数据,我校研究生年龄在23岁左右,生源年轻化的特点突出。
二、对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情况的分析
综上所述,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以每年52%的比例增长,但生源数量持续不足,生源整体质量欠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办学实力的原因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学科水平、导师队伍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优质生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地方院校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
2.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又允许考生在第一志愿未录取的情况下进行调剂,使更多的考生抱着“搏一搏”的态度都选择报考名牌大学。地方院校争取生源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3.生源的平均素质在下降
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色彩,重成绩、轻能力。以至于有个别高校的考生在本科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准备研究生初试的4门考试上。近几年均有导师反映有的考生成绩看起来不错,但专业能力薄弱。由于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有限,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有时在调剂生源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
三、改善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本硕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是我校为吸引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所做的一项尝试。创新计划主要面向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启动并延续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2]
创新计划分两个阶段,核心内容为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创新计划第一阶段,导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按四个学期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了解开展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的同时,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直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阶段,创新计划的对象为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导师根据其在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1.创新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创新计划以项目为依托。学校每年组织一期创新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项目由导师提出,原则上要求来源于教师主持的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并适合用于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2)二级学院负责组织项目的评审与汇总、学生和导师双选、计划任务书填写及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3)研究生部组织监督和抽查项目进展情况、汇编项目总结和成果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核定二级学院的工作量。
2.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我校创新计划从2007年开始启动已进行了三期。共有10个二级学院的800余名学生参加,立项项目共计470项。
2005级参加创新计划的学生中有103人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录取46人,见表5。
2006级创新计划目前接近尾声,已呈现出不少亮点。如光电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和杨樟成,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近1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据此他们撰写了全英文的学术论文《Simple FBG sensor head design for strain-temperature discrimination》,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OECC 2009)录用并在大会上宣读。
再如质安学院安全工程专业06级学生胡栋参与了“大容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测量装置的研究”(通用GE Edison项目)。他将参与科研工作的部分实验成果,总结成英文论文《HRSG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and level trend signal extraction based on non-linear filter》,并作为第一作者向2008中国控制与决策大会(2008 CDC)投稿,并受邀请作了余热锅炉水位建模的相关报告。
2009年9月22日的《科学时报》以《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我校目前开展的本硕创新计划的进展情况。
3.创新计划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参加创新计划工作之间的矛盾。学生参加创新计划工作和考研复习都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显得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达到全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的录取分数线,也无法进入创新计划的第二阶段。导师也不希望看到学生因过多地参加科研项目而影响考研结果,因此在大学四年级开始到初试前,导师基本不安排学生做事情,这样就把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有效时间打了折扣。
(2)调动导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有的导师工作很认真,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到了时间就要进行检查,学生往往因各种原因没完成工作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觉得任务是一种负担。老师则觉得学生不投入、做不成事。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导师的指导艺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四、建议
研究生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院校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特色和实力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长远之计。同时,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研究生生源问题给予关注,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增加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如可改革现行的高校推免权的审核办法,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地方高校拥有向校内推荐免试生的资格等。
参考文献:
[1]赵丹.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实施本-硕创新计划的通知量院[Z].
[3]科学时报.大学周刊 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N].2009-09-22.
(责任编辑:沈清)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
作者简介:张卫东(1968-),男,山西大同人,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5.6万人,至2010年已达53.4万人。研究生扩招无疑给地方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给地方院校的研究招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1]本文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分析来研究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并介绍为我校改善生源质量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方面的数据
1.招生人数
如表1所示,我校2004年开始自主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27名发展到2010年的311名,七年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10倍。其中,2005年~2007年为招生规模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70%,2007年达到最高峰,增幅达92%,2008年之后增幅回落。从学科分布看,我校招收研究生的科目中工科占到60%以上,理科将近20%。
2.一志愿考生报考及录取情况
由于地方院校的影响力有限,加之我校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把去更好的学校读研作为首选,因此我校一志愿考生主要由本校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本科生,其他省、市属本科院校本科生、自考本科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构成,其中本校考生占绝大多数,平均比例达89%。如表2所示,2004年~2008年,我校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百分比)一直在16%以下,只有2009年和2010年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达到25%左右,说明我校一志愿考生整体素质欠佳。另外,2004年~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一志愿报考人数在200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对照表1,从一志愿录取人数与总录取人数比率看,只有2007年达到47%,其他年份均低于40%,平均起来每年有超过60%的招生名额需要靠调剂录取完成,计划招生数量增加与生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3.录取考生来源情况
如表3所示,我校录取的考生中本校生源比例相对较高,平均占5成左右。从考生毕业时间和学历结构看,应届生和本科学历考生占绝大多数。
4.录取考生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整体来看,我校研究生男女比例基本保持稳定,除2005年男女生比例超过2∶1外,其他一般在1.3∶1附近波动。根据表4数据,我校研究生年龄在23岁左右,生源年轻化的特点突出。
二、对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情况的分析
综上所述,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以每年52%的比例增长,但生源数量持续不足,生源整体质量欠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办学实力的原因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学科水平、导师队伍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优质生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地方院校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
2.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又允许考生在第一志愿未录取的情况下进行调剂,使更多的考生抱着“搏一搏”的态度都选择报考名牌大学。地方院校争取生源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3.生源的平均素质在下降
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色彩,重成绩、轻能力。以至于有个别高校的考生在本科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准备研究生初试的4门考试上。近几年均有导师反映有的考生成绩看起来不错,但专业能力薄弱。由于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有限,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有时在调剂生源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
三、改善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本硕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是我校为吸引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所做的一项尝试。创新计划主要面向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启动并延续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2]
创新计划分两个阶段,核心内容为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创新计划第一阶段,导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按四个学期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了解开展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的同时,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直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阶段,创新计划的对象为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导师根据其在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1.创新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创新计划以项目为依托。学校每年组织一期创新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项目由导师提出,原则上要求来源于教师主持的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并适合用于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2)二级学院负责组织项目的评审与汇总、学生和导师双选、计划任务书填写及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3)研究生部组织监督和抽查项目进展情况、汇编项目总结和成果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核定二级学院的工作量。
2.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我校创新计划从2007年开始启动已进行了三期。共有10个二级学院的800余名学生参加,立项项目共计470项。
2005级参加创新计划的学生中有103人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录取46人,见表5。
2006级创新计划目前接近尾声,已呈现出不少亮点。如光电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和杨樟成,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近1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据此他们撰写了全英文的学术论文《Simple FBG sensor head design for strain-temperature discrimination》,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OECC 2009)录用并在大会上宣读。
再如质安学院安全工程专业06级学生胡栋参与了“大容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测量装置的研究”(通用GE Edison项目)。他将参与科研工作的部分实验成果,总结成英文论文《HRSG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and level trend signal extraction based on non-linear filter》,并作为第一作者向2008中国控制与决策大会(2008 CDC)投稿,并受邀请作了余热锅炉水位建模的相关报告。
2009年9月22日的《科学时报》以《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我校目前开展的本硕创新计划的进展情况。
3.创新计划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参加创新计划工作之间的矛盾。学生参加创新计划工作和考研复习都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显得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达到全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的录取分数线,也无法进入创新计划的第二阶段。导师也不希望看到学生因过多地参加科研项目而影响考研结果,因此在大学四年级开始到初试前,导师基本不安排学生做事情,这样就把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有效时间打了折扣。
(2)调动导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有的导师工作很认真,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到了时间就要进行检查,学生往往因各种原因没完成工作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觉得任务是一种负担。老师则觉得学生不投入、做不成事。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导师的指导艺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四、建议
研究生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院校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特色和实力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长远之计。同时,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研究生生源问题给予关注,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增加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如可改革现行的高校推免权的审核办法,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地方高校拥有向校内推荐免试生的资格等。
参考文献:
[1]赵丹.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实施本-硕创新计划的通知量院[Z].
[3]科学时报.大学周刊 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N].2009-09-22.
(责任编辑:沈清)